索引号 | 01526284-7-/2019-0131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龙山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19-01-31 |
文号 | 浏览量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迎难而上,负重前行,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镇人民政府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质的工作总基调,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压力下砥砺前行、在困难中奋力开拓,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镇域经济筑底趋稳,综合实力稳中有进。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聚焦扩量提质,全镇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390133万元,同比增35883万元,增长10.13%。完成财政总收入5000万元,同比增1000万元,增长2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765万元,同比增643万元,增长9.01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008.3万元,同比增9201.66万元,增长25%。农村经济总收入55501万元,同比增4869万元,增长9.6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18元,同比增1056元,增长10.1%(高于全县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68108万元,同比减6502万元,减少8.71 %;贷款余额64009万元,同比增8297万元,增长14.89%。
(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发展布局趋于合理。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质的发展方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农业基础持续稳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速。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镇1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其中2—5万元3个、5—10万元8个、10—50万元6个,全年扶强“薄弱村”3个、提升“富裕村”2个、打造“经济强村”1个。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83个,入社社员12148人,覆盖8540户,覆盖率99.2%(其中,建档立卡户1772人,覆盖率99.4%,有劳动力卡户覆盖达到100%),实现收入3959万元,带动农户4663人,实现收入768万元,“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形成。实现农业总产值45722万元,同比增510万元,增长1.13%。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粮食生产再创佳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0683亩,实现粮食总产1605.37万公斤,同比增22.11万公斤,增长1.39%。实现渔业总产1400.23吨,实现产值3091万元。全镇实有茶园11447亩,可采摘9922亩,实现茶叶总产量760吨,同比增5吨,增长0.66%,实现产值1590万元,同比增214万元,增长15.55%。交售烟叶1.6万担,实现产值2251.92万元,同比增147.57万元,增长7 %。实现畜牧总产值11850万元,同比增753万元,增长6.79%。黄山羊出栏12145只、生猪出栏37207头、大牲畜出栏2107头,其中黄牛出栏1659头,实现肉类总产3705.15吨,同比增245.55吨,增长7.09 %。实现林业总产值16520万元,同比减412万元,减少2.43%。石斛总面积3500亩,实现产量687.6吨、产值10314万元,枫斗加工149吨,实现产值2384万元。重楼总面积350亩,实现产量17.5吨、产值613万元。核桃总面积53390亩,实现产量550吨、产值2338万元。草果总面积7955亩,实现产量354吨、产值1841万元。特色新型产业加速发展。糯橄榄总面积2674亩,实现产量211.2吨、产值173万元。澳洲坚果总面积2932亩,实现产量9.6吨、产值24万元。油茶总面积31034亩,实现产量18.42吨、产值22万元。放养中华蜂1000巢,蜜蜂保有量达3832巢,实现蜂蜜产量11.7吨、产值146万元。胡蜂产业步入良性轨道,实现蜂蛹产量30113公斤、产值482万元。土地流转228户1802亩,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证8306本。非公经济提质增效。2018年实现非公经济总产值344411万元,同比增35373万元,增长11.45%。其中,工业总产值264805万元,同比增30295万元,增长12.92%。非公经济发展达4043户,从业人员8336人。其中,个体工商户3023户,从业人员3236人,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1020户,从业人员5100人。实现营业总收入304862万元,同比增23202万元,增长8.23%。知识产权、商标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商标注册迅速发展,全镇有效注册商标485件,其中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14件,知名商标12件。第三产业加快成长。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的餐饮住宿蓬勃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采购、运输、包装、转运、仓储、加工、配送的城市网络体系得到强化。电子商务再创佳绩,实现交易额111000万元,其中销售额达52300万元,继续在全县领跑电子商务。完成招商引资2000万元,发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脱贫攻坚强力推进,全面小康更进一步。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纪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对照脱贫退出标准,聚焦扶贫对象精准和脱贫退出短板,聚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志、智”双扶等重点工作,对标对表,精准发力。河头、麦地、芒麦、杨梅山、新下寨5个贫困村出列,766户3139人脱贫退出通过市级考评验收,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始终把对象精准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工程。强力抓好抓实精准识别工作,坚持“应纳尽纳、应退尽退”的原则,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多轮“回头看”及“三项机制”工作,最终精准锁定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782户7452人,已脱贫1620户6811人(其中2018年脱贫766户3139人),未脱贫(含返贫)162户64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24%,实现应纳尽纳“零漏评”、应退尽退“零错评”、应扶尽扶“零错退”和档案规范“全记录”。始终把产业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来抓。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整合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重点扶持9个贫困村、17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产业覆盖率达100%,户均拥有1项以上增收产业的格局得到巩固。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强化“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并重,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的导向,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增收实现脱贫。成立17个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组建服务队36个。全年共转移劳动力7871人次,累计转移劳动力16521人次,累计新增1795人次(其中:转移建档立卡户1481人次,转移易地搬迁户723人次。县内就业5795人次,县外省内618人次,省外国内1454人次,国外3人次);共招聘公益性岗位394人,其中,2018年县级开发150个(含镇招聘12人),实现就业收入1790.5万元,人均实现就业收入10343元。始终把住房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来抓。紧紧抓牢住房达到“安全稳固、遮风避雨”要求,全力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94户(其中建档立卡危房户123户),开工594户,开工率100%,竣工559户,竣工率94.11%,已入住556户,入住率93.60%,完成验收172户兑付资金275.2万元。实施住房质量提升1419户(其中建档立卡127户),已启动施工1414户(其中建档立卡127户),开工率99.65%,已竣工1414户(其中建档立卡127户),竣工率99.65%,完成验收68户兑付资金90.4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24户312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2户2452人,同步户162户670人。截至目前开工721户,其中建档立卡户562户,同步搬迁户159户,开工率99.59%;竣工63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503户,同步搬迁户132户,竣工率87.71%;入住59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501户,同步搬迁户94户,入住率82.18%;旧房拆除522户,其中建档立卡户444户,同步搬迁户78户,拆旧率72.1%。形成投资29263.744万元,其中:基础设施费用15008万元,搬迁户建房10177万元,前期费用756.454万元,安置点土地流转费用3322.29万元。大坪子社区罗家大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在稳步推进中。始终把生态补偿作为脱贫攻坚的支撑来抓。按照“脱贫、择优、公开”原则,优先安排符合条件建档立卡户劳动力从事护林工作,稳定天然林护林员岗位44名和生态护林员岗位94名,实现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大力发展林果、养殖、中药材等生态特色产业。完成石斛林业贴息登记61笔,贷款金额621.3万元,登记贴息9.64万元;完成石斛仿野生新植样板52亩,补助资金5.2万元,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互促共进。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来抓。积极推进教育扶贫,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惠民政策。176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84名特少民族困难学生,享受到政策补助,做到教育惠民政策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始终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来抓。全力做好参合参保工作,全镇医疗保险参合42650人,人参合率99.95%,建档立卡贫困户7452人全额享有医疗保障,其中7430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22人参加职工医保,参合率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3802人,参保率100%。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5048人,符合参保卡户参保率达100%。截至目前,新建及改造提升村级卫生室,全镇18个卫生室均达到“四室分离”标准及要求,并按每1000人配备了1名以上的乡村医生。建档立卡户家庭医生签约率、签约服务率均达100%。始终把政策兜底作为脱贫攻坚的底线来抓。低保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力。兜底保障共124户390人。特困分散供养人员共281户37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03户168人。始终把整合资源作为脱贫攻坚的助力来抓。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落实包村帮户责任,通过“三同”及平时走访,做到“六清”,使人力下沉到第一线。全镇20个二级单位(含驻镇单位)挂包到17个村(社区)、141名镇级挂包干部结对帮扶543户,省市县9家挂包单位挂包到17个村(社区)、528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1239户。各级干部职工共帮扶物资资金52.17万元,用于提升贫困户人居环境、庭院户内硬化及生活慰问等。实时掌握全镇141名帮扶干部和31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走访情况。严肃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日常管理,严格季度测评和评价机制。帮扶干部为帮扶的每户贫困户(100元/户)购买了一份政府防贫保险,有效防止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的问题。完成扶贫小额信贷1300万元的发放工作,扶持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加工业等,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260户998人;发放SPPA项目贷款25万元,惠及50名农村妇女。启动17个村(社区)“爱心超市”运营,由每名帮扶干部为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每户捐赠200元作为“爱心超市”运行资金,共计捐款52.5万元;动员71家企业、个人结对帮扶13个山区村(社区),收到捐赠资金及物资共计300万元;组织各村(社区)召开辖区内所有领取财政补贴人员座谈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汇聚各方力量决战脱贫攻坚。始终把群众工作作为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强力推进“志、智”双扶,助推扶贫工作提质增效。评议表彰激“志”。按照扶贫先扶志要求,通过先进典型引领、村规民约约束、道德评议教育、红黑两榜激励等手段,积极引导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激励广大群众勤劳致富,评选出镇级“扶贫工作标兵”1名、“光荣脱贫户”17户、“带头致富户”17户、“文明家庭户”3户、“脱贫攻坚红旗村”1个、“基层党建红旗村”1个。通过先进典型的培树,群众思脱贫谋脱贫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技能培训扶“智”。为彻底解决贫困户发展缺技术、创业缺项目的难题,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手把手地为全镇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精准实施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扶贫更“扶智”。全年共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4期,培训3910人次,其中:培训建档立卡户1560人次,培训易地扶贫搬迁户906人次,通过培训,提升了农户就业能力。文艺宣讲提“神”。针对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动力不足的问题,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宣传活动1200余场次,覆盖125个村民小组36014人;文艺专场演出15场次,城乡受教育群众1.8万人次;开展“小手拉大手·脱贫奔小康”主题活动,覆盖16所学校158个班6639人次;全年投入资金210.01万元,制作宣传标语横幅600条;脱贫攻坚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板300余块;印制龙山镇脱贫攻坚“自强、诚信、感恩”读本20000本;制作以脱贫攻坚、乡风文明、提升环境、移风易俗、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墙画2000余平方米。
(四)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始终围绕提速增效,把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的落地生根。项目建设有声有色。投资27004.33万元,实施板厂河水库建设、饮水安全工程、水毁修复工程、水库除险加固、渠道建设、核桃坪片区综合开发、移民项目等55个。投资873.4万元,实施文化活动场所项目21个。投资230万元,完成省预算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个。投资114万元,完成全镇农村公路危险路段防护措施432米。投资391万元,实施边境地区转移支付项目5个。投资50.48万元,对烤烟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进行扶持。投资289万元,实施村级综合文化覆盖工程项目17个。投资443.99万元,新建改造卫生室9个。投资22.1万元,补助农户安装太阳能185台、节能改灶120台。投资388万元,实施新下寨村赵老号自然村、核桃坪村腊寨自然村2015—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省级统贷项目2个。投资100万元,实施横山村2018年度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1个。投资610万元,实施龙陵县沪滇扶贫协作功能提升项目3个。投资100万元,实施芒麦村打海组示范村创建工程项目1个。投资202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提升项目3个。城乡建设展现新颜。抢抓国家棚户区改造的重大机遇,始终把棚户区改造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卫生环境、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新龙山”紧密结合起来。稳步推进征地拆迁,加快推进白塔、大寨片区棚改工作,加快推进引热水入城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浩丰肉牛场区项目建设等工作,全年共征用城市建设用地897.03亩、迁坟231冢,共兑付土地及附属物补偿5893.4万元。组织开展镇级项目征地231.2亩,兑付补偿费593.6万元,为各级各类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共建共享,人民生活有效改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学校基础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逐步完善,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得到保障。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投资5933.51万元,实施“全面改薄”校舍项目6个,浦发基金新建校舍项目2个、国开行校舍建设项目3个。镇级投入资金313.41万元,完成学校建设用地征地77.51亩,投入资金89万元帮助解决学校建设工程欠款、电信线路改造等。“两免一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落实到位,共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营养餐补助费、特少民族困难补助金、雨露计划补助资金等1287.75万元,惠及学生20050人次。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两基”成果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6所中小学均达二级一等以上,达标率100%。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农村文化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村(社区)级文化活动场所已全覆盖,大操大办风俗得到有效遏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市民文化素养全面提升,文明行为更加规范,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全民健身形成常态。城乡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贫困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已达到99%。加强医疗卫计事业。食药品安全、防保工作、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艾滋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大病医疗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稳步发展,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进展顺利。全面两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查处当年违法多生育案件9件、行政处罚案件13件,发放“三结合”项目资金30万元,扶持16户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完成计划生育系列意外伤害保险参保2582户,共收取保费22.49万元,“奖优免补”等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到位。高度重视民生保障。社会救助精准识别政策取得实质性突破,规范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完善农村医疗、助学等救助制度,做好救灾救济,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累计发放低保、优抚、救助等各种补助资金1740万元,受益5.9万人次。发放救灾口粮61吨,受益1244户次5208人次。此外,辖区内公交有效运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龙山镇志》编修工作稳步推进,武装、宣传、保密、档案、残疾人、土地确权、市场监管、社区建设等社会工作全面发展,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六)文明创建深入开展,民主法治全面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基地建设有声有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充分发挥主战场、主力军作用,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平安龙山”“法治龙山”建设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全面展开,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社会氛围得到进一步巩固。主动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一批复杂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处置,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85 件,成功调解568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7件,已全部办结。云岭先锋综合服务平台和“6995”“995”信息平台运行良好。全年共接处警情1763起,立刑事案件156起破72起,受理行政案件560起查处390起,破零星贩毒案件15起,缴获毒品5公斤毒资31万元,查获吸毒人员127名。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人员无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现象。缉枪治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破获黑恶势力犯罪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其中批捕4人,取保候审2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切实构建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防灾减灾深入开展,维护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群团工作和民族宗教持续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更好联系、引领、服务群众的工作措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较好发挥,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努力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七)生态保护提档升级,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贯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干群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自然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水源林、公益林保护、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森林抚育、水土保持工作扎实推进。水环境污染、私挖乱采监管有力。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建立和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年查处各类林政案件59起,处罚59人,查处木材89.67m³(原木),林地面积5.62万㎡,收缴变价款和处于林政罚款44.8万元。受理野生动物肇事案29起,案件保险理赔金额5.57万元。实施退耕还林1143亩,切实抓好陡坡地治理,实施森林抚育项目3000亩、低效林改造项目1000亩、核桃样板抚育项目300亩、木本油料基地建设项目500亩,巩固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面积197570亩,兑付公益林补助资金18.09万元,天然林停伐补助资金197.57万元。森林防火工作强力开展,实现无火的森林火灾发生,森林面积保持在36.6万亩以上,覆盖率保持在74.2%以上。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实施,建立起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全力推进“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持续抓好城乡治污、治乱治脏、违法建筑治理等工作。2018年对两违建筑强制断电8宗,强制拆除房屋3间。杜绝增量消化存量,对重点路域周边沿线“两违”进行整治,道路障碍物清除56处,对河头街子、丛岗街子彩钢瓦拆除38间。实行了垃圾收费制度,以户为单位实行40元到100元不同等级的收费金额,全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达78%,自然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68%。串户路硬化27.88万平方米,完成95.2%;入户路硬化20.85万平方米,完成85.83%;庭院、户内硬化8.5万平方米,完成91.25%。配合县级完成龙华路、云山路东段、龙山中路片区棚户区改造安置区外等绿化亮化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四城同创”稳步推进,镇政府和云山社区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单位,龙华、龙山两个社区被命名为省级绿色社区,尹兆场、董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殡葬改革深入实施。全面推进火葬区以及“活人墓”拆除工作,采取宣、拆、建、迁、葬“五位一体”的工作措施,启动大坪子社区遗体火化工作,启动龙山镇中心公墓建设,全力做好征地工作,配合县照颐公司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全年亡故人员251人,其中火化对象129人,非火化对象122人,火化140人,已启动殡葬改革区域火化率100%,发放惠民殡葬奖补金231冢89.77万元,厚养薄葬新风尚初步形成。河(湖)长制工作深入推进。13条河流、11座水库、1座坝塘、1座湖泊、4条渠道均建立了河库名录,扎实推进了“一河一策”工作,构建了镇村河长巡查与专人巡查机制,全面开展“清河行动”,辖区河库生态保护成效初显。国土资源管理更加有效。全年共上报农户建房700户,依法办理已批农户建房手续46宗,查处违法用地65宗,查处私挖乱采40起,发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105份,发送《责令改正通知书》1份,立案查处5起,立刑案处理1起。
(八)政府建设成效显著,行政效能加速提升。始终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抓实政府自身建设,简政放权,主动服务,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政府。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三公”经费逐年下降,公务接待、公务用车更加规范。对62个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共审计金额4932.31万元。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行政问责制度,有效遏制不作为、乱作为。充分“五级联动”监督平台作用,录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平台473件、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平台456件,均全部办结,群众满意度达100%。政务、村务、财务公开等工作扎实推进。全镇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作风有效改善,工作执行力明显提升,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夯实。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件,办复率、面商率、满意率均为100%。
各位代表!“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回眸2018,我们取得较好成绩,办成了很多过去想办而没有能力办的事情,这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加强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列席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龙山建设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推动全镇跨越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一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农业传统化,工业边缘化,第三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程度低,提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发展水平与民生需求仍有差距,发展不全面、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三是资金需求与供给能力不匹配。刚性减收和刚性支出持续加大,政府性债务负担沉重,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建设任务重但融资困难,经济建设与民生保障的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四是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相对集中,历史遗留问题进入高发、频发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加大。五是作风建设仍需加强。部分干部职工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缺乏清醒的认识,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思想转变仍然不到位,还存在推一推动一动,不作为、慢作为等不良现象,与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敢担当的要求仍有差距。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勇于担当,拼搏进取,描绘龙山发展新蓝图
当前,龙山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统的优势资源为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产业的培育为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级的政策支持为集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然而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的关键时候,正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的时候,在大转型、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把握一切有利条件,团结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把握新方向、找准新定位、寻求新途径、创造新辉煌。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干字当头、实字为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龙山跨越发展新局面。
按照镇十届四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稳中求进、稳中求质为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抢抓经济和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全力推进经济转型换档进位升级,奋力开创新时代跨越发展新局面,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1%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600万公斤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一)以结构调整助推产业体系新融合。产业培植始终是实现龙山跨越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围绕“产业兴旺”这一目标,切实把结构调整,壮大经济规模一抓到底,着力破解产业发展支撑不足的问题。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坚持用工业化手段、规模化思维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巩固提升。把“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快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牌”,稳步提升粮食、茶叶、畜牧、烤烟等传统产业。以提高单产为重点,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实现粮食总产保持在1600万公斤以上。坚持“低改为主,新植为辅”的原则,稳定茶叶种植面积1万亩,实现茶叶总产765吨。确保交售烟叶1.8万担,实现产值2500万元以上。加快发展畜牧业,实现产值11000万元以上。加快推进种养加销一体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多层次的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巩固提升核桃、石斛、黄山羊、肉牛、胡蜂养殖等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大力发展冬早蔬菜、澳洲坚果、草果等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石斛、中药材、黑木耳、糯橄榄、中华蜜蜂等新兴产业。更加注重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农业庄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壮大集体经济,力争1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积极发展专业村、特色村,将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推动农业发展挖潜力、提质量、增效益。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商贸物流等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提升非公经济规模。深入实施“工业促镇”战略,依托硅电、黄龙玉加工销售等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好协调服务,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区位优势,以发展城乡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为目的,切实发挥二、三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发挥水利资源优势,支持硅、电企业的发展。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大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力度,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在全镇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着力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继续推进“借城富镇”战略,立足区位、资源、人才优势,重点发挥好城市辐射效应,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合理配置“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不断发展壮大以人流、物流、信息流为载体的第三产业,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以传统行业为基础,新兴行业为支撑,布局合理,城乡共同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格局。深化“淘宝进农村”工程,探索发展“实体经济+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的新型商贸模式,切实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依托“三张名片”打造,加快“互联网+”与全域旅游发展融合,积极探索农业观光游、抗战文化游、黄龙玉文化游、温泉养生游等旅游产品线上营销模式,着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第三产业科学发展。
(二)以精准脱贫助推全面小康新基础。消除贫困始终是实现龙山跨越发展的政治任务。要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强化脱贫退出质量巩固提升后续帮扶措施,全面补齐短板,将“扶志”与“扶智”紧密结合,更加注重贫困群众获得感,着力提升脱贫实效。产业就业“促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抓好肉牛、石斛、烤烟等带动力强、覆盖面大、持续稳定的产业,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针对人均纯收入未达到4600元的群众,严格落实“有劳力的贫困户每户至少参加1个新型经营主体、4项以上持续稳定增收产业、且每个产业都有合作组织覆盖”的要求,确保产业全覆盖,确保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完善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定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劳务输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全覆盖,有务工需求的群众实现就业全覆盖。住房保障“建新居”。继续组织精干力量,对全镇所有农村居民住房再次进行拉网式摸排,对住房条件较差的群众,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予以扶持提升,进一步提升群众住房质量。生态补偿“美家园”。继续扩大公益林涵盖范围,积极争取纳入碳排放标准的补偿范围,加大公益林管护人员配备,贯彻“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使生态经济成为贫困群众永续的增收支撑。教育扶贫“全覆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继续落实好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政策,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孩子失学和输在起跑线上。政策兜底“强保障”。从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住房保障、权益保障、资产收益保障等方面,对新增的特殊困难对象进行全面兜底,确保不漏一人。提升环境“展新颜”。全部消除篱笆房、不安全的土基墙,全面完成串户路、入户路和庭院硬化工程,对群众家中的“脏乱差”问题、对缺少生产生活必需品的问题一户不漏、一刻不停地进行整改,做到不留死角,全部达标。激活动力“增信心”。“人穷不能志短”,要切实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起来,继续采取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爱心超市”积分改变习惯、政策宣讲解读、文明创建评选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在动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
(三)以项目建设助推基础设施新改善。项目建设始终是实现龙山跨越发展的最强引擎。继续抢抓机遇,坚持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打破制约全镇经济发展的瓶颈,激活镇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18年增25%以上。围绕项目的“成功落地、顺利推进、提早竣工”,进一步加强衔接和沟通,拓展争取项目的工作层面,让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市、县建设盘子。进一步加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的落实力度,加强协调服务和督促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同时,树立建管结合、注重管理的理念,精细施工提质量,建后管理保成效。聚焦强基础抓实项目建设。抢抓节令,合理安排工期,抓好总投资29661.4万元的板厂河水库建设、沪滇扶贫协作、转移支付项目、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学校建设、饮水安全等14个在建项目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建设。实施总投资2411万元的村组道路建设项目1个、伊洛瓦底江龙川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个、沪滇扶贫协作村寨功能提升项目1个。积极创造条件,加大项目申报落地力度,争取总投资2302万元的移民项目、阿昌族特色集镇建设、阿昌族人居环境提升、学校建设等16个项目落地龙山。聚焦增后劲抓实项目储备。认真做好已申报各类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向上对接,依靠项目谋发展,积极向上争取“五网”建设、新农村、美丽乡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边境转移支付、教育、文化、道路交通、彩票公益金、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支持,形成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
(四)以环境整治助推城乡面貌新提升。生态文明始终是实现龙山跨越发展的物质基础。继续深入实施“生态立镇”战略,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突出抓治理,筑生态屏障,着力构建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的“五美龙山”。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供排水管网等重点市政建设,加快龙山中路片区棚户区回迁速度。盘活城市资源,创新城市管理,积极探索社区、住宅小区、公共道路等管理方式方法,以精细化管理、网格化责任管理、门前“三包”、城市管理执法专项整治为抓手,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管共享格局,统筹推进“四城同创”工作,切实将龙山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旅游目的地。持续推进自然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山林、河流、公路沿线、村寨周边等重点生态区域的保护和治理,加强天然林保护,加大打击乱砍滥伐、捕杀贩卖野生动物和私挖乱采、非法采石采砂等违法犯罪行为力度。深入落实“河(湖)长制”,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一河一策”工作,实施辖区河道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围绕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各项指标,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以“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为内容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大力推进公路沿线违建拆除、风貌规范、乱堆乱放乱挂清理工作,进一步推进“一水两污”建设项目,加大农村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力度,依托企业加强废弃物再生利用。抓实村容村貌整治,构建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新格局,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迈入常态化、规范化、社会化轨道。全力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全方位宣传殡葬改革政策,严抓责任落实落细,切实巩固前期工作成果,加快村级公墓建设,2019年11月1日启动香柏河、横山、白家寨、杨梅山4个村(社区)遗体火化工作。全面推进火葬区工作,确保纳入火葬区火化率及公墓入葬率均达100%,培育厚养薄葬、生态、环保、节地的殡葬新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力抓好国土资源保障。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用地指标管控,加大对闲置土地、违法用地清查处置力度,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厉打击土地违法和非法采矿行为,加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抓好非煤矿山转型升级,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五)以民生改善助推社会民生新福祉。民生改善始终是实现龙山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倾力惠民生,实干聚民心,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把改善民生摆上首要位置,优先加大民生工程投入,让改革发展成果均衡普惠、共建共享。继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果,促进义务阶段教育公平优质协调发展。加强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统筹推进全面改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杜绝一切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加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随迁儿童、家庭贫困学生。完善教育激励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在100%以上。继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学科带头人培养、管理、使用和激励机制,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备案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民参保计划,确保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100%参保。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城镇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有效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创新市场监督管理方式,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做好军烈属、退伍军人优抚工作,实施妇女儿童关爱行动,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积极发展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开展好文化惠民送戏送法送技下乡。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力度,做好非物质文化保护,做好非遗项目的传承培训。切实加强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风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健康龙山”建设。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实施好“七彩云南”体育设施项目。积极开展全民阅读、全民科普、全民健身等公益活动,使群众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体育素质明显提升。
(六)以改革开放助推形成发展新动力。改革开放始终是实现龙山跨越发展的最强动力。要始终坚持以改革统领全局,加快发展方式创新。立足区位优势,全力营造龙山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新格局,紧盯事关促进龙山发展的投资额度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实施精准招商。用足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加快建立多元化可持续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扩展融资渠道,大力推行PPP模式,促进项目投资多元化,探索生产要素第三方服务外包模式,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乡村振兴”作为改革开放的重点,全力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编制规划,优化乡村布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培育种植养殖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在扩规模、提品质、拓销路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传统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农民采取土地经营权、房屋财产权等农村产权入股、租赁、托管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引导现有农家乐在环境、餐饮、服务上进行提质升级,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继续在城边、水边、路边、山边建设一批产业特色突出的新农村,着力构建城市辐射带动、“四边”经济带做支撑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七)以财税金融助推各项事业新发展。财税金融始终是实现龙山跨越发展的有力保障。着力培育财源、涵养税源,增强财政支撑保障能力,全面落实“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做到“应收尽收”,努力实现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有保有压”的原则,着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口径管控政府债务,严禁违法违规举债和担保,严禁违法违规购买服务,严禁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严格控制增量债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逐步消化存量债务。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擅自变更和改变资金用途等现象。坚持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开支、新增支出,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八)以民主法治助推社会治理新创新。民主法治始终是实现龙山跨越发展的社会基础。强化基层民主建设。增强村民自治意识,加强村务公开,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大力推行村级“四议两公开”工作,以“三治”结合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模式,丰富《村规民约》内涵,切实保障和发挥村民的民主权利。继续抓好工青妇、宣传、统计、武装、统战、土地、人力资源开发、市场监管、司法、档案、电力、交通、残疾人事业、社区建设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和进步。强化核心价值教育。继续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基地建设,始终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善行义举,在全镇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继续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加大对少数民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实施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项目,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确保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边疆稳定。强化社会治理创新。强力推进“平安龙山”“法治龙山”建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加快建立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认真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矛盾纠纷调处、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机制,高起点推动“雪亮工程”建设,着力补齐化解矛盾、信访维稳、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打好禁毒防艾、反恐、反邪教人民战争,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治安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网络诈骗和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依法行政,提高效能,建设人民满意新政府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必须全面从严治政,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努力打造“干实事、真干事、干成事”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依法行政。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新思想、新理念、新部署,切实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服从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扎实推进。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群众监督,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定方式履行职责、推动工作,让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在法治的约束下规范运行。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广泛接受公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二)忠诚履职惠民生,坚决做到为民理政。要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宗旨意识,坚持执政为民,以务实举措服务于民、以实际业绩取信于民、以发展成果造福于民。切实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事业单位、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统计管理等领域改革。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乡村调研、一线走访,畅通政民互通渠道,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不断厚植执政基础。
(三)转变作风求实效,坚决做到务实从政。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烙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进一步提升工作标杆,把工作标准定在“干就干到最好、干到极致”上,力争各项工作在全县居前列、在全市有影响。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雷厉风行抓落实,久久为功抓成效,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严格落实“要为解决问题找办法,不为逃避问题找理由”的工作理念,坚持“严”字当头、“效”字为要,严厉整治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行为,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四)以身作则严要求,坚决做到清廉为政。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村财、组财镇代管,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监督。强化对招投标工作的全程监管,加强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严惩扶贫领域贪污挪用、截留私分等违法违纪行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纪律保障。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全力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树立锐意进取、廉洁高效的政府新形象。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发。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龙山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