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84-7-/2015-0205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龙山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5-02-0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团结拼搏,不负重托,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镇人民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努力克服困难,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较好完成了镇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生产总值突破20亿元大关,达247518万元,同比增12335万元,增长5.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45万元,同比增3768.82万元,增长2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82万元,同比增206万元,增长5.6%;农村经济总收入35389万元,同比增4567万元,增长14.82%。农民人均纯收入7111元,同比增1139元,增长19%。2014年末全镇总人口19571户5111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一)坚定不移抓培植、强产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围绕农民收入倍增行动,着力抓产业,促增收,“三农”工作成效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镇无经营性收入“空壳村”比2013年减少4个,年可支配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社区1个,年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的村(社区)6个。重点打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示范村1个、快进村4个,进步村7个。培育国家级合作示范社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1个,入社社员14210户,实现收入5286万元,带动农户920户,实现收入730万元,“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形成。实现农业总产值33979万元,同比增4538万元,增长15.41%。传统产业巩固提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0875亩,同比增905亩,增长1.8%。实现粮食总产量1505.89万公斤,同比增63.79万公斤,增长4.42%。实现畜牧业产值9101万元,同比增951万元,增长11.67%。完成肉类总产量3218.6吨,同比增15.02吨,增长4.69%。全镇实有茶园11447亩,可采摘9922亩,实现茶叶总产量720吨,同比增10吨,增长1.4%,实现产值1101.6万元。交售烟叶1.7万担,实现产值2709.5万元,同比增23.02万元,增长8.57%。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新植石斛30万平方米,其中仿野生种植0.2万平方米,总面积141万平方米,实现产量535吨、产值8025万元。种植糯橄榄1805亩,完成年度计划1000亩的180.5%。核桃总面积53519亩,中耕抚育管理26000亩,实现核桃产量246.23吨、产值1231.14万元。新植重楼16亩,总面积302亩,产值1000余万元。草果保有面积9005亩,实现产量346.81吨、产值2081万元。实现林业产值13426万元。

(二)坚定不移强服务、优环境,非公经济持续增长。围绕为驻镇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全镇工业和非公经济较快增长。石斛、核桃、土鸡、原生食品等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运输、餐饮、旅店等服务业蓬勃发展。实现非公经济总产值213539万元,同比增7797万元,增长3.79%,其中,工业产值165152万元,同比增7535万元,增长4.78%。非公经济从业户发展到3367户,从业人员7446人。其中:个体工商户3122户,从业人员3507人,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245户,从业人员3939人。实现营业总收入192969万元,同比增14345万元,增长8%。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引进保山中联重型机械项目一个,协议引进资金5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550万元。

(三)坚定不移强基础、增后劲,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围绕镇域经济发展壮大,着力抓机遇、扩投资、增后劲,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项目工作深入推进。一是水利项目建设成绩显著。完成冬春修农田水利工程44件,改善灌溉面积1250亩。投资2810.43万元,完成输水干渠水毁、人饮、水库除险加固、邦腊掌公共澡堂等工程项目24件,有效解决了人畜饮水、农业生产、群众洗澡等问题。二是扶持较少民族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投资226万元,实施芒麦村芒旦一二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项目。投资300万元,实施赧场社区田家寨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三是新农村建设及扶贫开发等建设项目推进有力。投资1049.9万元,完成户孔拱母、白塔三组等10个新农村项目建设,受益8个行政村、14个村民小组。投资429.5万元,完成行政整村推进和自然村整村推进等5个扶贫开发项目,受益4个行政村、6个村民小组。投资563.19万元,实施城区四个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扫尾工作。投资310万元,实施龙山、云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投资180万元,完成边境转移支付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4件。投资465.49万元,实施财政一事一议工程9件。投资959.6万元,实施中小学教学楼、宿舍楼、学生食堂、场地硬化等教育类建设项目及安全监控项目26个。投资2000万元的龙河公路和投资1000万元的东坡森林防火通道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投资840万元,完成丛岗至芒旦、二级路至香柏河通道等18公里通村通畅工程建设。投资30余万元,在各村(社区)、学校、人员密集区等安装安全监控摄像头214只,实现科技防范全覆盖。争取补助资金722万元,实施970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四是烤烟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投资90.31万元,开展烟区公路建设、烟区道路坍方清理、小烤房建设,有效改善种烟村的生产条件。五是文化建设等项目成绩显著。投资61.5万元,建成七彩云南体育建设项目6个、以奖代补文化项目1个,购置路劲健身器材1套、组合音响6套。投资18万元,建设沼气池9口、太阳能安装25台、节能改灶200盘。征地搬迁强势推进。高速路、东坡森林公园、龙山湖、五板桥棚户区等项目推进有力,共提供各类建设用地1004.95亩,迁坟156冢,兑付补偿费2028万元。城市管理取得进步。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得到加强,县城面积不断扩大。通信、互联网、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提高,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龙山是我家,管理靠大家”、“争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城市”等主题活动,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深入落实,城市社区生活垃圾集中清运步入正轨。进一步加大私搭乱建违法违章建筑、城市“牛皮癣”整治力度,继续推行城市次干道及社区道路综合整治,城市形象不断提升,生态洁净、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得到巩固。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市场,社会化、专业化的采购、运输、包装、转运、仓储、加工、配送的城市网络体系得到强化。

(四)坚定不移促增收、强保障,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下达的财政任务,着力扩财源、强监管、优支出,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8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623万元的148%,完成下达任务数3140万元的123.63%,同比增206万元,增长5.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1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99.68%,同比增418万元,增长12.67%。认真做好各项惠农补贴工作,共发放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草原生态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资金404.31万元。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84285万元,同比增11485万元,增长15.78%;贷款余额89145万元,同比增25661万元,增长40.26%。

(五)坚定不移建生态、重环保,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围绕深入推进美丽龙山建设,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抓宣传、建制度、严执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正确处理好保护、培育、开发的关系。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育林、森林抚育、陡坡地生态治理、城镇面山、沿岸沿边生态恢复、旅游景区、生态公益林管护、重点水源林保护、以优化树种结构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工程。切实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严格限额采伐管理,共立案查处各类林政案件20起,共收缴木材变价款及林政罚款4.19万元;受理野生动物肇事案23起;捣毁违规炭窑18座,完成义务植树13万株;完成道路绿化33.4公里、库渠绿化20亩,9个村庭院绿化,共种植阔叶树1.21万株,城乡绿化面积达153.4亩;启动城市面山、杨梅山1.2万亩森林抚育项目,完成古树大树挂牌保护68株。全镇林地面积达3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2%。切实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投资23万元,在河头、麦地兴建农村垃圾焚烧炉2座,农村垃圾清理工作步入正轨。

(六)坚定不移抓统筹、促繁荣,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致力于惠民生、促和谐,民生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教育事业稳步推进“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全年发放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费453.16万元,营养餐补助费420.08万元,惠及学生5643人;学前教育营养餐补助费3.93万元,惠及学生683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乡村一体化医疗救治体系逐步完善。完成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筹资312.15万元,参合农业人口34683人、人参合率99.36%。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稳步推进解决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新机制,符合政策生育率93.1%,完成“三术”883例,完成任务的103.9%,完成孕前优生检查605人,完成任务的100.83%,优选节育率83.65%,违法生育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征收社会抚养费及行政违法罚款194.03万元。“奖优免补”、“少生快富”等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继续深入落实。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完成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24605人,个人缴费金额221.5万元,政府代缴4.16万元;2015年城镇医疗保险顺利开展,登记参保人员8804人,其中,残疾86人,低保3152人,60岁低收入5489人,缴费62.81万元。城镇低保1805户2720人、农村低保6073户12673人、农村五保543户627人,领取低保金和五保供养金2424.89万元。代缴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金96.29万元。全年发放医疗救助金90.65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定期生活补助金70.74万元,高龄补贴、救灾救济款等其他民政事业费129.9万元,救灾口粮67.1吨。劳动就业和“贷免扶补”创业稳步推进。发放各类小额担保贷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石斛中央贴息贷款和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2497.85万元,帮助90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350户农户发展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产业,通过贷款发放,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增加农民收入680万元,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共组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150人,其中有序输出288人,完成下达任务的102.86%。县城文体事业、“欢乐乡村大家乐”等活动深入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挖掘、抢救、保护行动不断推进。总投资28.08万元的第二期1404户“户户通”工程圆满结束,完成任务的113.22%,目前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工程已覆盖龙山95%山区群众。体育事业人才辈出,龙山籍残疾运动员王艳萍在2014年韩国仁川亚残运会上勇夺3枚金牌。朱永昌、赵兴册分别获“最美龙陵人”奖和“最美龙陵人”提名奖。农转城工作有序开展,共有1102名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三权三证”融资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土地确权、防灾减灾、残疾、老龄、档案、气象、工青妇、移民、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推进。

(七)坚定不移保稳定、促和谐,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围绕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深化社会精细化网格化治理模式,建立健全“6995”平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平安龙山”、“法治龙山”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共立刑事案件312起、破94起,立行政治安案件684起、查处481起。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和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共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24件,罚款6.4万元。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全年共破获零星贩毒案11起,捣毁吸毒窝点8个,非法持有毒品案件5起,查处吸毒人员119人,收缴各类毒品2225克,对重点人员、特殊人群严格管理,社区矫正人员无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现象,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不断提升。实施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在信访工作中强化社会矛盾排查调处,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7件,同比减少29件,共办结45件,办结率95.75%。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镇村组三级三次调解活动,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61件,调处314件,调处率86.98%。

(八)坚定不移转作风、强执行,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要求,坚决纠正“四风”突出问题,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干部作风有了新的改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法治型、清廉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落实廉政责任,全面加强行政成本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不断下降。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主动向镇人大报告工作,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件。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为民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有效运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开展,全年共发布政务信息102条。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下,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各族人民,人大代表,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以及向关心、支持、帮助龙山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镇域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致富产业不多不强,民营经济、镇域经济发展滞后;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发展作用强的项目较少,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城市建设征地拆迁工作点多面广,矛盾纠纷多,工作推进难度大;凝聚发展合力,发动群众参与建设的氛围不浓;少数干部对抢抓机遇、争先进位的发展态势认识不足,破解难题的办法不多。对此,我们将迎难而上,深入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二、加压奋进,立志赶超,全力开创龙山转型升级新局面

201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编制“十三五”规划,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法治龙山建设,实现龙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抓好今年的工作,十分重要。做好今年的工作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常态,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分析形势,抢抓机遇、顺势而谋、乘势而上,实现全镇经济社会新的跨越。

2015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有进总基调,紧扣“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主线,突出“转作风、抓改革、强法治、谋发展”主题,牢牢把握“产业、项目、干部”三个重点,深入实施“生态立镇、农业稳镇、工业促镇、科教兴镇、借城富镇”五大战略,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将龙山建设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法制建设的示范区、基层党建的领头雁,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实现非公经济产值增长10%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增长11%以上;农业产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按现行财税体制,镇财税收入增长8%以上;确保粮食产量达1400万公斤以上;非公经济总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把“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快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步提升粮食、茶叶、蔬菜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畜牧、核桃、油茶等高原特色产业,培植石斛、中药材、糯橄榄、胡蜂等特色新兴产业。一是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切实抓好以通村通畅工程、农田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今冬明春水利修复、夏修水利、烟水配套、人饮安全等基本建设。二是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稳步提升粮食、茶叶、畜牧、烤烟等传统产业。以提高单产为重点,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实现粮食总产1400万公斤以上。坚持“低改为主,新植为辅”的原则,稳定茶叶种植面积1万亩,实现茶叶总产720吨。以动物疫病防治为保障,以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建设为发展方式,着力发展壮大畜牧产业,继续加大优质黄山羊产业的扶持力度,实现存栏9000只,比2014年增8%。继续培育黄山羊养殖示范户,抓好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推动优质畜牧业加快升级,实现肉类总产3450吨,禽蛋产量130吨,实现畜牧业产值9100万元。继续优化烟叶结构,推动烤烟产业提质增效,确保收购烤烟1.62万担。大力发展核桃、蔬菜、油茶、草果等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发展,加大核桃、油茶中耕管理力度,力争实现核桃产量260吨。加快培育石斛、中药材、糯橄榄、胡蜂等新兴产业。切实抓住市场需求扩大趋势,进一步加大石斛产业培植力度,普及石斛初加工技术,提升精加工技术创新。紧紧抓住资源优势和市场机遇,在河头片区打造1个具有全国示范带动作用的规范化、规模化胡蜂养殖基地。三是认真实施边境山区扶贫开发战略。加大整村推进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等工程,继续加大投入,实施精准扶贫,集中力量打好片区扶贫攻坚战。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并有组织向外输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四是抓好“三权三证”、“土地确权”各项工作,破解农户“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难题,盘活农村资源,把农村原来凝固的资产、资源变成资金,最大限度地支持农村发展。五是更加注重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农业庄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巩固消除“空壳村”成效,力争1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实现5个村(社区)当年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2个村(社区)当年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

(二)全力改善发展软环境,推动工业和非公经济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工业促镇”战略,依托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好协调服务,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依托区位优势,以发展城乡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为目的,切实发挥二、三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发挥水利资源优势,支持驻镇硅、电企业的正常生产。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形成低投入、低耗能、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大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开展信息、管理、融资、人才、培训等服务,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在全镇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着力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

(三)全力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城乡三次产业发展。以县委、县政府实施“文旅扬县”战略和打造黄龙玉文化、温泉养生文化、抗战文化“三张名片”为契机,围绕县委、县政府“1+2”思路,立足邦腊掌景区、珠宝城、龙玉大道、公盘交易中心建设,突出“山水玉”特色,力推旅游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城镇、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借城富镇”战略步伐,在邦腊掌景区及周边大力发展生态及乡村旅游,扶持一批特色旅游村、旅游农庄,规范提升“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不断发展壮大以人流、物流、信息流为载体的第三产业,利用好地处县城的区位优势筑巢引凤,逐步形成以传统行业为基础,新兴行业为支撑,布局合理,城乡共同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格局。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以旅游业为引领,带动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第三产业科学发展。按照做精、做特、做美的工作目标,协助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县城扩容升级,坚持拆旧建新并举、建设管理并重,配合做好腾龙花园二期、城南片区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县城亮化绿化工程,注重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整体保护,在旧城改造中保护传统风貌、注入现代元素,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促进城乡接合部社区化发展。在新城区开发中融入传统元素、延续历史文脉,统筹规划建设生产、办公、生活、商业等功能区,配合抓好公园、绿地、水系、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县城打造成为“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人文魅力城市。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培树市民意识,积极参与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稳步推进集镇建设,构筑以县城为中心,河头社区、麦地社区、香柏河社区为支撑的空间布局,在城边、路边、水边、山边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打造一批产业特色突出的新农村,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度挖掘自然历史文化禀赋,合理配置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因地制宜发展集镇产业,着力打造一批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产业支撑的美丽集镇。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放宽城镇户籍、同享城乡待遇、自愿有偿转变、分类协调推进”的要求,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

(四)全力强化项目工作,不断增强跨越发展基础。继续抢抓机遇,强力推进交通、新农村、扶贫开发、文化、水利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14年增25%以上。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上报工作,围绕项目的“成功落地、顺利推进、提早竣工”,进一步加强衔接和沟通,拓展争取项目的工作层面,继续做好总投资5000万元的麦地大寨子滑坡搬迁和蛮旦至腾龙桥沿江公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让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市、县建设盘子。加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制度的落实力度,加强协调服务和督促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抓好在建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支持和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东坡森林公园建设、五板桥棚户区改造、龙玉大道、龙山湖公园建设等项目。抓好总投资2776.6万元的新农村建设、行政村整村推进、扶贫安居工程、村级活动室等22个项目。抓好总投资507.7万元的龙山小学餐厅、芒麦小学教师宿舍等学校建设工程。抓好瑞丽市意联珠宝公司捐资220万元的河头中学教学楼建设工程。抓好投资150万元的赧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开工建设总投资1900万元的蛮旦大桥。开工建设投资145万元的杞木林和松树田道路建设。开工建设投资1100万元的赧场至白家寨、从岗至汉弄的18公里通村通畅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565万元的省级阿昌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区项目。争取资金3000万元,实施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财政一事一议、滑坡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一批项目。争取资金30万元启动6个七彩云南体育项目和争取资金30万元启动赧场社区田家寨小组文化以奖代补项目,争取资金22万元启动文化站改扩建项目。积极争取资金,启动香柏河社区、横山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项目。争取资金148万元,实施2015年农村人饮安全工程。争取资金98万元,启动14件水毁工程和河头干支渠防渗工程。积极争取资金280万元解决龙山小学示范性学校建设前期工程资金。

(五)全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美丽龙山指数。以绿化荒山行动为抓手,加快“森林龙山”、“美丽龙山”建设步伐,围绕建设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工作力度,实施绿化造林1200亩。继续开展林业“三项清理”整治行动,严格森林资源管理,抓好森林防火,强化林政执法,依法打击涉林违法行为。严禁杉木种植,切实维护和改善生态平衡。稳步推进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和集中收集处置,加强镇、村(社区)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投资10万元,在香柏河兴建农村垃圾焚烧炉1座。大力推广城市清洁能源,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快资源化利用步伐。切实深化农村环境保护,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使重点流域、区域的水体、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生物生态、生活生态和生产生态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提升美丽龙山指数。

(六)全力抓好财税工作,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严格执行财税政策法规,全面开展税源清查,立足现行政策,挖掘增收潜力,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努力实现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有保有压”的原则,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化解镇级政府性债务。深入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擅自变更和改变资金用途等现象。坚持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开支、新增支出,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始终把改善民生摆上首要位置,优先加大民生工程投入,让改革发展成果均衡普惠、共建共享。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提高“两基”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确保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均保持在99%以上,在校生巩固率达98%以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更加重视校园安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切实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加快中医药发展,加强村(社区)卫生室建设管理,加强对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监控等处置能力和水平;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真落实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措施。认真落实解决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新机制,稳步推进“奖优免补”、“少生快富”工程,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开展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面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落实社会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问题。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工程和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继续实施“户户通”等惠民工程,开展好“欢乐乡村大家乐”等活动,不断丰富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和广场文化娱乐活动。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续挖掘、抢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增强村民自治意识,加强村务公开,提高民主管理水平,积极推行村级“四议两公开”工作,切实保障和发挥村民的民主权利,认真抓好城市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继续抓好工青妇、宣传、统计、侨务、统战、土地、人力资源开发、司法、工商、财税、档案、电力、交通、残疾人事业、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和进步。

(八)全力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不断促进和谐稳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龙山”、“平安龙山”建设,抓好“六五”普法和加快依法治镇进程。深入推进社会精细化网格化治理模式,加快“6995”信息平台建设并投入运用,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矛盾纠纷调处联动机制,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执政,打造法制建设的示范区。通过法治宣传、法制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有充分的安全感,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农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运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边境安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开展感恩教育、学习实践善洲精神相融合,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弘扬时代主旋律,增加社会正能量,塑造社会正形象,培养文明新风尚。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深入开展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规定,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发生,继续抓好森林防火、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等工作,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还须自身硬”。面对今年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必须牢记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必须牢记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建设法治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一是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把依法办事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强化法治思维、增强法治理念、树立法的信仰,让依法决策成为一种自觉、依法办事成为一种常态。二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大兴联系群众之风、调查研究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勤俭节约之风。牢固树立“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意识,敢于担当、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钉钉子”的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务实高效的作风狠抓落实。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减化办事流程,加强督查问效,努力使行政效率更高、服务环境更优、工作效果更好。三是建设高效政府。采取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任务倒逼责任等方式,强化倒逼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始终把经济发展的难点、上级关注的焦点、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做到令出督随,坚决扭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顶着不办、拖着不干的不良风气,力促各项工作快推进、见成效。对省、市、县确定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强化要素保障,健全跟踪问效抓落实的长效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件一件抓好落实;对虚以应付,推诿扯皮,时间进度和质量达不到目标要求的,严格进行问责。四是建设廉洁政府。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廉洁从政各项制度和规定。加强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严格财政资金管理,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公共节能,克勤克俭,节约行政。

各位代表!改革未有穷期,发展永无止境。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紧密团结起来,用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