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84-7/20250221-00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龙山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 | 2025-02-21 |
文号 | 浏览量 |
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保山“3815”发展战略“三年大攻坚”的决胜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强化“一盘棋”思想,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推进系列三年行动,大力发展“三大经济”,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激发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镇域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山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农业总产值增长2%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0万元,组织镇收入5200万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始终保持“拼”的劲头、“闯”的精神,大力弘扬“人人求实、人人务实、人人落实”的良好风气,抓主要矛盾、破瓶颈制约、重当下之急、谋前瞻布局,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向上向好。重点在以下七个方面展现新作为:
(一)抓产业、兴业态,在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上展现新作为
坚持统筹兼顾抓产业促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做好辖区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制度,确保辖区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加大力度做好耕地流出整改工作和土地卫片整改工作,强化持续监管,巩固整改成效,守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300吨以上。
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特色产业发展潜力,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电商平台推广等方式,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全面推进横山村石斛花卉种植产业实训基地、横山村石斛花卉种植研学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探索“石斛+电商”“石斛+文旅”“石斛+研学”等发展模式,打造集种苗培育、石斛种植、精深加工、盆景花卉等为一体的石斛全产业链,推动石斛产业持续壮大。依托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扎实推动烟叶、茶叶提质增效,草果、蔬菜等产业增产增收。
丰富文旅产业业态。围绕龙山丰富的温泉资源,以“文旅产业攻坚突破年”为抓手,深入实施温泉康养旅居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力打造集温泉洗浴、漂流观光、休闲娱乐、健身体验、实训研学等为一体的康养中心,推动温泉康养旅居产业健康发展。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优势,依托乡村旅游经济产业链,积极探索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消费新业态,持续加大龙山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大力打造以休闲旅游、夜间经济、周末经济等为特色的农旅融合产业,促进群众增收。
(二)抓项目、提基础,在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上展现新作为
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努力加快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十五五”规划及重大项目申报储备工作,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搬迁安置、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12个储备项目建设工作。加快推进龙山镇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建设项目、户孔村沙子场滑坡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横山村石斛产业发展产销研综合示范工程、白家寨村户蚌组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等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确保年底项目完工率达到90%以上。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千万工程”三年行动,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分类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提升村11个。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大三格、小三格”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造100座、1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3座。加大路域环境整治力度,对农村公路沿线进行边沟治理、路面保洁、绿植修剪等工作,进一步绿化美化公路路域环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巩固脱贫成果的决策部署,紧盯“三类监测对象”,加大动态监测、产业发展、稳岗就业、利益联结、兜底保障等帮扶力度,压实责任、落实政策、抓实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抓改革、优服务,在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上展现新作为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切实用改革激发出的新动能转化为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实际成效。
持续拓宽招商渠道。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全力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精心塑造优质投资环境,为企业入驻筑牢根基。持续强化政策扶持的深度与广度,落实好各级关于服务企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政企沟通交流,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龙山,共谋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坚持集中办公、并联审批、联合验收,全面提升手续办理时效。落实政商交往负面清单,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四)抓生态、强治理,在打造高质量发展空间上展现新作为
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建设“绿美龙山”。
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常态化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龙川江、河冲河、香柏河等流域水环境整治,推动入河排污口应治尽治、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持续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整治,降低农药化肥使用率,减少农药面源污染,确保土壤质量安全可控。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协调推进辖区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加大惩处力度,严厉打击私采乱挖、盗采资源等违法行为,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进一步压实林长制工作责任,用好、管好各类护林员,持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全面提升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持之以恒推动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坚决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抓民生、增福祉,在兜紧高质量发展底线上展现新作为
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聚焦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关键领域,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均衡普惠。
持续优化教育质量。加快教育数字化建设,落实“云南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融入“云上教育”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持续优化校点布局,巩固集团化办学成果,探索新时期网络教学模式,构建城乡中小学教育共同体远程在线互动教育教学,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强化中小学思政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深入推进“双减”工作,严控社会事务进校园,切实为基层学校和师生减轻负担。
全面提升医疗水平。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基础条件,全力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全力打造卫生、干净、健康、美丽、宜居龙山。
精准兜牢民生底线。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帮扶政策,兜牢民生底线。积极发展“银发经济”,鼓励社会资本入驻,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升级,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对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力度,持续抓好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体等关心关爱服务。深入贯彻落实殡葬改革相关政策,树立殡葬改革文明新风。
(六)抓安全、促稳定,在防范高质量发展风险上展现新作为
坚持筑牢社会安全底线,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筑牢社会治理防线。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矛盾信访风险源头治理,着力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积案化解,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纵深推进“八五”普法,提高法治社会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加强宗教事务依法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力整治黄赌毒、涉枪涉爆等重点问题,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力争各类警情案件持续减少。
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好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牢牢守住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等“四大安全”底线,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科学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防灭火、地震、地质灾害等防范应对,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水平。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积极盘活闲置资产资源,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七)抓作风、重廉洁,在培育高质量发展队伍上展现新作为
坚持以“赶考”的姿态、用“考好”的决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向全镇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三力”。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记“责之重者”,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一批“镇之大事”。
依法行政重规范。坚定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将法治思维、法治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始终。落实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正确行使公权力,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主动接受纪检监察、社会舆论监督,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政府工作在监督下不断改进。
真抓实干担使命。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发扬担当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攻山头、打硬仗,善于闯新路、开新局,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强化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用实实在在的数据、真真切切的成绩说话,在比拼赶超中创造一流业绩。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推动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多到项目现场解难题、破瓶颈,多到基层一线办实事、解民忧。
清正廉洁树形象。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让过紧日子成为习惯。紧盯廉政建设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决整治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切实做到政府清廉、政风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