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84-7-03_A/2016-1021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龙山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 | 2016-04-21 |
文号 | 浏览量 |
“十三五”时期(2016年至2020年),是我镇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理清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攻方向,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对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动员组织全镇人民,步调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面实现龙山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建设富裕、开放、和谐、文明、美丽新龙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经验
“十二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立足镇情,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以党的十八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生态立镇、农业稳镇、工业促镇、科教兴镇、借城富镇”五大战略,围绕将龙山建设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法制建设的示范区、基层党建的领头雁,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目标,突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主线,紧扣“转作风、抓改革、强法治、谋发展”主题,牢牢把握“产业、项目、干部”三个重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镇三次产业发展趋向协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2015年实现总产值282225万元,比上年增34707万元,增长14.02%,与2010年相比增长346%;完成财政总收入4280万元,比上年增398万元,增长10.25%,与2010年末相比增长99.18%;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49174万元,比上年增加6481万元,增长15.18%,与2010年末相比增长90.83%;贷款余额46418万元,比上年增加7489万元,增长19.24% ,与2010年末相比增长67.24%。镇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477.33万元,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1元,比上年增1135元,增长15.22%,与2010年末相比增长144.75%,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森林覆盖率达74.2%。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治安稳定的良好局面。
“十二五”以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个方面:一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强化基础、营造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三是坚持思路具体化,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四是坚持产业培植,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创建和谐,维护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龙山在转型跨越发展的路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主要是: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二是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不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致富产业不多不强,民营经济、镇域经济发展滞后。三是部分干部职工思想、作风、执行力与完成好各项建设任务不相适应。
二、“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富民、强镇”两大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总基调,紧扣“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主线,突出“转作风、抓改革、强法治、谋发展”主题,牢牢把握“产业、项目、干部”三个重点,深入实施“生态立镇、农业稳镇、工业促镇、科教兴镇、借城富镇、开放活镇”六大战略,抢抓经济和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全力推进经济转型换档进位升级,为将龙山建设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法制建设的示范区、基层党建的领头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预期目标
立足镇情,综合分析龙山镇“十三五”的发展趋势和有利条件,充分估计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和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本着客观实际的原则来预计我镇的目标,到“十三五”末,全镇的综合经济实力将明显增强,经济结构发生质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工业经济比重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经济总量显著提升,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建设起覆盖全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弱势群体救助体系和教育发展体系,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
到2020年,力争实现总产值比“十二五”末年均增长12%以上,达48855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1%以上;农业产值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达71888万元。按现行财税体制,镇财税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达6288.72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达19196元。力争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0万公斤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6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
三、“十三五”时期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1. 巩固提升第一产业。深入实施“农业稳镇”战略,围绕农业产值年均增长8%以上的工作目标,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化水平。以全力打造高原特色为主攻方向,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稳步提升粮食、烤烟、茶叶、蔬菜等传统产业,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畜牧、核桃、油茶等高原特色产业,培植石斛、中药材、糯橄榄、胡蜂等特色新兴产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5万亩以上,积极实施千亿斤粮增产项目,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实现粮食总产保持在1500万公斤以上。坚持“低改为主,新植为辅”的原则,稳定茶叶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镇高优茶园基地建设面积达到1万亩,做好龙陵民丰茶叶专业合作社生态园的发展,建设标准化示范园2个,知名度较高茶叶深加工企业2个,切实延长茶叶产业链,实现产值1500万元。推动网箱养鱼集约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网箱养鱼达50亩,产值2400万元。持续推进蔬菜和水果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推广种植无公害绿色产品的先进技术运用,实现蔬菜种植3000亩,其中大棚200亩。全力抓好以龙陵黄山羊为重点的畜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镇实现黄山羊出栏2万只,存栏2.5万只;抓好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推动优质畜牧业加快升级,实现畜牧业多层次多方位发展,优化畜禽结构和品种结构,努力实现“一村一品”,实现畜牧产值1.8亿元。突出生态经济建设,将林业产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核桃、油茶中耕管理力度。加快培育石斛、中药材、糯橄榄、胡蜂等新兴产业。切实抓住市场需求扩大趋势,进一步加大石斛产业培植力度,普及石斛初加工技术,提升精加工技术创新,力争到2020年全镇石斛种植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实现产量1000吨、产值1.5亿元。加强1.8万亩红花油茶中耕抚育管理力度,推进油茶加工,力争到2020年实现油茶产值500万元。加强5.3万亩核桃中耕抚育管理力度,力争到2020年实现核桃总产量400吨、产值2400万元。加强9055亩草果中耕抚育管理力度,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量500吨、产值3000万元。新植重楼200亩,力争到2020年重楼种植面积达500亩、产值3000万元。新植糯橄榄1200亩,力争到2020年糯橄榄种植面积达3000亩。紧紧抓住资源优势和市场机遇,在河头片区打造1个具有全国示范带动作用的规范化、规模化胡蜂养殖基地,力争到2020年胡蜂产值达到1亿元。力争到2020年,实现林业产值3亿元。继续优化烟叶结构,推动烤烟产业提质增效,确保“十三五”时期烤烟产值保持在2000万元以上,使之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杠杆。
2.协调服务第二产业。深入实施“工业促镇”战略,依托重点产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依托区位优势,以发展城乡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为目的,切实发挥第二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发挥水利资源优势,支持驻镇硅、电企业的正常生产。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形成低投入、低耗能、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第二产业环保达标监管力度。切实加大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个私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开展信息、管理、融资、人才、培训等服务,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在全镇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着力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切实加快工业发展步伐,用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依托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第二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3.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深入实施“借城富镇”战略,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举,充分利用龙山镇地处县城所在地的区位优势,推动第三产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推动服务业发展。以县委、县政府实施“文旅扬县”战略和打造黄龙玉文化、温泉养生文化、抗战文化“三张名片”为契机,围绕县委、县政府“1+2”思路,投资3亿元,开工建设蛮旦阿昌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在邦腊掌周边,香柏河村、横山村范围内建设特色乡村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农业庄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到2020年,全镇农家乐达到50家,规范提升“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不断发展壮大以人流、物流、信息流为载体的第三产业,利用好地处县城的区位优势筑巢引凤,逐步形成以传统行业为基础,新兴行业为支撑,布局合理,城乡共同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格局。突出“山水玉”特色,力推旅游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城镇、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并有组织向外输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继续抢抓机遇,依托“十三五”时期投资10亿元的67项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教育、交通、新农村、扶贫开发、文化、水利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十三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25%以上的目标。
1.抓好农林水利项目建设。投资2000万元,规划建设横山村、香柏河社区无公害蔬菜、大棚蔬菜200亩,增加群众收入。投资864万元,规划建设河头社区、户孔村、芒麦村、麦地村、核桃坪村、董华村人畜饮水项目,新建输水管道106KM、水池18个,着力解决12843人、1593头大牲畜饮水问题。投资1677万元,规划建设龙山镇沟渠灌溉项目,三面光衬砌52.2M、流量0.5M3/S,新增灌溉面积2317亩、改善灌溉面积14320亩。投资2.1亿元,新建总蓄水量达288万立方米的板场河、柳树河水库。投资507万元,规划建设龙山镇农村新能源建设项目,推进农村能源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省柴节煤炉灶2000户,建太阳能热水器750套,维修问题沼气池150口。投资680万元,规划建设龙山镇生态林业建设项目,推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生态林业建设,加快石斛、重楼、三七等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森林抚育建设。投资3700万元,规划建设龙山镇特色畜牧业产业发展项目,培植黄蜂养殖、生态鸡养殖、黄山羊舍饲养殖、肉牛养殖,新增鸡存笼4万只,年新增销售收入30万元;新增黄山羊存栏1万只,年新增销售收入600万元;新增肉牛存栏500头,年新增销售收入50万元。投资600万元,规划在河头街子、麦地丛岗建设两个年交易大牲畜2万头、中小牲畜5万头的活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山区活畜交易市场条件。
2.抓好交通项目建设。投资516万元,规划建设芒麦村组单路建设项目,改扩建芒麦芒旦至打海组公路总长8.6公里、宽4米,路面类型为混凝土路面,按四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投资32400万元,规划对全镇540公里的村组道路进行硬化改扩建,优先建设河头村至黄栗场公路、尹兆场社区街子至石门槛公路、杨梅山村五板桥至麦子地公路等,切实改善村组道路状况,构筑枝干相连的交通网络。投资2016万元,规划建设沿江公路,新开挖龙腾大桥至芒旦大桥沿江公路总长32公里,宽6米,路面类型为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改善沿江8个村(社区)沿江交通状况。
3.抓好城镇建设和现代物流项目。投资1890万元,规划建设河头、尹兆场、丛岗、芒麦、龙象街集镇供排水项目,建设供水管道190KM、排水渠道31KM,解决3847人饮水、1126户排水问题。投资1680万元,规划建设龙山镇河头街、尹兆场街、从岗街、芒麦街、龙象街的集镇建设,街道及环境整治工程,切实改善河头、尹兆场、丛岗、芒麦集市脏乱差问题。继续深化村庄规划建设行动,推广农村民房通用图,扎实抓好核桃坪村150户608人散户并村和民居建设。投资945万元,规划建设龙山社区、麦地、河头集市建设,促进农村市场物流繁荣。
4.抓好扶贫开发、新农村、财政“一事一议”美丽乡村等项目。
规划实施核桃坪庄家大田、芒麦村芒旦大桥头、麦地社区丛岗等9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计划搬迁安置1052户4349人,计划投资项目资金13150万元,贴息贷款6312万元。计划投资1540万元,建设龙山镇尹兆场社区、白家寨村、芒麦村、核桃坪村等村(社区)扶贫切块资金项目,挖掘社会资源,搭建帮扶平台,通过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扶贫安居,使自然村贫困地区、产业培植和资金整合相结合,变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切实做到精准扶贫。计划投资1200万元,建设财政一事一议项目40个,通过实施村庄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计划争取扶少中央预算内投资720万元,建设芒麦村村组道路及村庄道路12公里。计划投资4200万元,实施420户扶贫安居工程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使当地群众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确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计划投资6343万元,规划建设河头、户孔、新下寨等15个村社区47个村民小组新农村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走一条发展经济新路子。计划投资960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1200户。计划投资3220万元,建设香柏河社区等五个村(社区)5个村级“四位一体”建设试点项目,重点抓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公共活动中心功能提升、美化绿化等,通过项目实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三)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按照做精、做特、做美的工作目标,协助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县城扩容升级,坚持拆旧建新并举、建设管理并重,配合做好东坡森林公园、龙山湖、五板桥棚户区改造、龙山中路片区棚户区改造等城市建设和重大项目征地搬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县城亮化绿化工程,注重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整体保护,在旧城改造中保护传统风貌、注入现代元素,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促进城乡接合部社区化发展。在新城区开发中融入传统元素、延续历史文脉,统筹规划建设生产、办公、生活、商业等功能区,配合抓好公园、绿地、水系、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县城打造成为“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人文魅力城市。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培树市民意识,积极参与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稳步推进集镇建设,构筑以县城为中心,河头社区、麦地社区、香柏河社区为支撑的空间布局,在城边、路边、水边、山边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打造一批产业特色突出的新农村,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度挖掘自然历史文化禀赋,合理配置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因地制宜发展集镇产业,着力打造一批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产业支撑的美丽集镇。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放宽城镇户籍、同享城乡待遇、自愿有偿转变、分类协调推进”的要求,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
(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龙山
深入实施“生态立镇”战略,以绿化荒山行动为抓手,加快“森林龙山”、“美丽龙山”建设步伐,围绕建设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工作力度,实施绿化造林工作,规划植树造林1万亩,改善林种结构,减少杉木种植,维护生态平衡,确保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8%以上。深入开展林业“三项清理”整治行动,严格森林资源管理,抓好森林防火,强化林政执法,依法打击涉林违法行为。严禁杉木种植,切实维护和改善生态平衡。稳步推进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和集中收集处置,加强镇、村(社区)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积极筹措资金,在山区村(社区)大力兴建农村垃圾焚烧炉,使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率达到100%。大力推广城市清洁能源,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快资源化利用步伐。切实深化农村环境保护,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使重点流域、区域的水体、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生物生态、生活生态和生产生态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提升美丽龙山指数。
(五)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和谐龙山
更加注重民生福祉,促进幸福和谐龙山建设。始终把改善民生摆上首要位置,优先加大民生工程投入,让改革发展成果均衡普惠、共建共享。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资金21338.5万元,新建校舍29529平方米,新建运动场7910平方米及附属工程建设、设施设备购置,使我镇中小学办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巩固提升“两基”成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均保持在99%以上,在校生巩固率达98%以上。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继续巩固学前班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确保校园安全。深化“名师、名校、名校长”创建活动,重点培养和培训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校长,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强镇村医生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提高卫生队伍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投资935万元,开工建设龙山镇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新建5层框架结构门诊、住院、医技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辅助设施375平方米及配套工程。投资5475万元,实施中医院迁建工程项目,建筑面积15370平方米,不断改善镇村医疗卫生条件。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切实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加快中医药发展,加强村(社区)卫生室建设管理,加强对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监控等处置能力和水平。认真落实解决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新机制,稳步推进“奖优免补”、“少生快富”工程,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开展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面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重视妇女儿童工作,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落实社会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问题。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深入实施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工程和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继续抓好场馆设施公益性开放工作,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资670万元,规划建设龙山镇文化中心、提升254个村(居)民小组文化小广场建设项目。投资1300万元,规划建设18个村(社区)254个小组体育场地建设项目。积极争取资金,全力推动文化设施项目、旅游项目、体育项目建设,不断繁荣文体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龙山镇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文化龙山”。继续实施“户户通”等惠民工程,开展好“欢乐乡村大家乐”等活动,不断丰富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和广场文化娱乐活动。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续挖掘、抢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投资2300万元,抓好龙山镇非物质文化保护开发项目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投资1500万元,抓好芒麦村阿昌族特色文化保护与开发,阿昌族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阿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民族传统村落整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增强村民自治意识,加强村务公开,提高民主管理水平,积极推行村级“四议两公开”工作,切实保障和发挥村民的民主权利,认真抓好全镇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投资1530万元,加快51个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末,实现全镇61个党支部活动室全覆盖,同时积极争取资金,建设5个党小组活动室。因地制宜,采取村户联营特色种养殖、招商引资股份合作、村企合作双向分红、房屋出租房东经济、山林土地承包流转等灵活多样的模式,全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力争到2020年,全镇1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2个村(社区),确保基层有钱办事。继续抓好工青妇、宣传、统计、侨务、统战、土地、人力资源开发、司法、工商、财税、档案、电力、交通、残疾人事业、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和进步。
(六)深化改革,完善各项制度,激发全镇创新活力
坚持以改革统领全局、以改革促创新发展、以改革促结构优化、以改革促民生改善,力争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赢得主动和先机。全力抓好镇、村(社区)两级服务中心、点建设,切实发挥服务平台作用,力争到2020年末,建设5个村(居)民小组服务店。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简政放权工作,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将除涉及国家秘密、安全以及需要听证的事项外,全部纳入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事项一门受理、统一答复、过程督办、进展告知,切实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扎实抓好服务业、生态文明、人事制度、农村管理、户籍制度、文化建设、公务用车、医疗、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立足于镇情,以改革创新精神争取更多改革试点、创新政策在龙山先行先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一廊一堡”建设,深化多区域、多领域开放合作。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规律和产业转移趋势,瞄准产业链龙头和产品链高端,发挥招商引资的前沿阵地作用和龙山籍在外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运用定向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吸引更多企业投资龙山。积极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聚集。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做好以侨搭桥、以侨引侨、以侨引资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兴业行动,鼓励、扶持社会各类人员创办企业。
(七)坚持法治思维,推进法治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完善思路和举措,把握方法和步骤,全面推进依法治镇,努力建设法治龙山,提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法治化水平,促进全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执行宪法法律,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准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常态化监督制度、审计制度和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抓好全民普法和守法工作,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科学编制“七五”普法规划,完善矛盾纠纷调处“以奖代补”机制,深化“法治龙山”、“平安龙山”建设,完善精细化、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提升“6995”信息平台建设水平,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村级226名调解员的培训,确保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0%以上。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健全依法维权、化解纠纷机制,完善落实社会矛盾预警、利益表达、协商沟通、救济救助等制度,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抓好社会维稳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按照党政同责的要求,严格执行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网络安全等法律法规规章。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建好管好行政执法、司法、法律服务三支队伍。强化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制度,构建党委自觉依法执政、人大依法履职、政府依法行政、党员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的工作格局,确保上级各项部署要求在龙山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八)加快脱贫步伐,打赢脱贫攻坚战
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四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脱贫摘帽。全镇上下要以一个不掉队为扶贫开发工作主攻方向,坚持党委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精准扶贫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和社会两方面作用,着力完善扶贫济困长效机制,大力宣传扶贫济困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事业的浓厚氛围。完善脱贫攻坚责任制,立下军令状,列出时间表,将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具体化、本地化,探索符合实际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模式,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的政治纪律、最强的创新意识、最力的工作作风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4个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摘帽、致富。通过深入贫困村,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帮扶、精准规划等扶贫工作,摸清致贫短板。坚持“基础先行、规划到村、项目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科学编制贫困村扶贫项目规划,注重扶贫工作实效,同时严格按照项目申报要求,主导镇、村、组三级干部和群众参与规划,选准选实群众急盼解决、见效快的项目,进行公示并反复论证,确保项目的准确性、可行性和实效性。通过围绕精准扶贫集中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着重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人畜饮水、危房改造、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瓶颈难题,使贫困村建设任务实现历史性进展,整体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九)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必须紧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规律,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坚强保证。坚持用党建工作统领镇域发展全局,以党建工作新成效优化干事创业环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把全镇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战斗集体,成为领导全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强领导核心。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严格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持续推进机关党建制度化、农村党建科学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规范化。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活动,切实加强学习培训和宣传教育,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解放思想,在实践中提升素质,在服务中增强能力。严格按照“8433”的要求,牢牢把握“党建富民”这个根本,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力度,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经营模式。加强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社区“三有一化”和村级“一定三有”工作。巩固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和省、市、县委的要求,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明确作风建设责任主体,做到管人、管事、管思想、管作风的有机统一。以增强责任心为重点,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民主决策制度。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坚持党的代表大会、保护党员民主权利、重大情况通报、党内情况反映、党内监督等制度。坚持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努力增强各级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以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关键,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核心,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监督、预防、惩治体系,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的部署和要求。要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治理整顿“为官不为”,建立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