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92-7-/2018-0129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镇安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8-01-29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

——2018年1月26日在镇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镇人民政府镇长  赵孝磊

各位代表: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和繁重艰巨的跨越发展任务,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镇人民政府紧紧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赶超跨越,以推动镇安跨越发展为己任,苦干实干、担当作为,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7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8050万元,比2016年增加1463万元,增长3.14%,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实现产值38145万元、974万元、8931万元,比2016年分别增加608万元、341万元、514万元,分别增长1.62%、53.87%、6.1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0万元,圆满完成县下达任务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34元,比2016年增加1055元,增长12.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77353万元、19093万元,比2016年分别增加12353万元、1993万元,分别增长19%、11.65%。

(一)脱贫攻坚取得实效。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扎实推进动态管理、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工作,脱贫成效明显。脱贫对象更加精准。扎实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后,新识别纳入372户1293人,识别不精准剔除46户147人,脱贫返贫户64户253人,脱贫退出154户607人。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2223户8914人,其中未脱贫990户3686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0.74%下降到9.44%。实现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牢基础。结对帮扶更加实在。组织市县镇各级挂包干部职工,继续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共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2223户,举办培训班8期,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737人次。挂包单位支持驻村项目9个,累计支持资金668万元,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44起,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324条。脱贫措施更加有力。整合各类产业扶贫资金1340万元,重点扶持12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林、牧特色产业,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断加强,实现户均有2个以上“短平快”增收产业。完成了邦别社区三岔路、八〇八社区打响坡、大坝社区杨家地三个易地扶贫搬迁提升改造项目,改善了385户1786人的生产生活环境。镇安社区崇善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进展顺利,邦别社区橄榄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启动实施。将符合条件的5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生态经济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撑。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力度,发放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和非寄宿生生活补助费218.4万元,惠及贫困学生3825人。发放学前教育困难家庭学生补助资金4.53万元,惠及贫困学生302人。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枫斗加工、胡蜂养殖、黄山羊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346人次,转移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1人。严格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措施任务,完成家庭医生签约4074户2250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率达100%。为贫困户提供金融支持,共计发放小额信贷、创业贷款3450万元。开展了“自强、诚信、感恩”教育,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使各项政策措施更符合群众意愿、符合发展实际,切实提高贫困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始终突出自身优势,深挖发展潜力,千方百计优化产业布局,在一二三产上持续发力,产业效益日趋显现。一产实现提质升级。传统产业稳中提质,完成粮食总产量2.11万吨,比2016年增加0.01万吨,增长0.67%;种植烤烟3323亩,完成合同收购量9300担,实现产值1235万元;2016/2017榨季甘蔗农业产量2.35万吨,入榨2.27万吨;茶叶面积稳定在15400亩,产量1165吨,实现产值2416万元。畜牧产业发展有力,大牲畜存栏30300头、出栏9300头;生猪存栏49200头、出栏63500头;羊存栏14600只、出栏13000只;家禽存栏148000只、出栏98000只;实现肉类总产量6300吨、禽蛋产量402吨,比2016年分别增长5.21%、3.07%。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新植核桃500亩,总面积达6.54万亩,干核桃产量318.66吨;完成核桃低效林改造、样板林建设项目1840亩;实施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面积12.81万亩,涉及农户7961户,争取天然林补助资金128.13万元;累计新植石斛33350平方米,现有面积达108.38万平方米,实现鲜条产量273.8吨。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完成农村土地流转3170亩,发展规模农业,全面建成纹党参产业基地,全镇现种植纹党参、滇重楼、川芎、草果等特色作物8712亩,产值达到1064万元。初步建成冬桃、西红花、林下养殖、核心糖料等特色产业基地。二产实现提速升级。企业引进培育成效显著,镇内共有木材加工厂3家、石材加工厂4家、茶叶加工厂7家、矿产开发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43个,小微企业41个,二产年产值974万元,比去年增长341万元,增长53.87%。活性炭生产、坚果加工、食用菌加工等新兴企业顺利入驻,建筑业发展不断加速。三产实现提档升级。完善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了红色旅游线路过境段、国道320线过境段两条旅游经济带建设,镇安温泉二期启动建设,云南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疗养院建成运营,近郊综合休闲品牌逐步打响,旅游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全镇现有标准宾馆13家,注册餐饮服务100余户。

(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重抓项目落地,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夯实长远发展基础。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服务好大瑞铁路、镇安温泉二期项目、品斛堂万吨精米酒加工基地项目及日产300万Ah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等项目建设;配合实施好总投资13120万元的浦发基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总投资10401万元的国开基金项目。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方面。投资991万元,实施向阳寨传统村落、美丽乡村、边境地区转移支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项目22个;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382户。建成八〇八邵家寨、大水沟冬笋林等村民小组活动场所23个。农田水电路项目建设方面。投资2500万元,实施2017年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现已完成投资1108万元;投资585万元,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投资620万元,实施了龙陵县勐梅河小田坝段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了3.6千米的河堤支砌;投资480万元,完成邦别社区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投资505万元,建设镇宝村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及时排除地质灾害隐患,有效保证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投资2400万元,完成镇东、官岑、大水沟、小田坝4个村(社区)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投资1085万元,实施了八〇八 干河、官岑至镇东通达工程,改扩建村级公路15.5公里。集镇建设管理方面。洁安公共管理服务合作社成立并运行;投资800万元,建成镇安临时农贸市场,提升了集镇人居环境和集镇品位;投资46万元在集镇范围内安装高清抓拍摄像头11个,有效解决了镇安集镇长期以来以路为市,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大,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集镇供水、污水处理管网工程正在施工,垃圾清运处理设备、标志标线停车位、临时停车投入使用,完善了集镇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着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教育目标考核机制日益健全,教育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投资

1413万元的龙二中薄弱学校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投资2550万元的镇安中心幼儿园迁建项目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教研教改工作扎实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小学综合考核位列全县第三名;高考上线率96.85%,本科上线149人,其中一本上线11人,比上年多3人;中考参考学生396人,500分以上95人,居全县第二。卫计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医药、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爱国卫生等工作全面铺开。新建村卫生室9个,基层卫生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2024份,乡村一体化卫生管理工作逐步完善;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中医药馆建设走在全县前列。计生服务水平提高,群众优生、优育意识明显增强,累计完成“三术”658例,孕前优生检查215对,报批“少生快富”24户;人口管理进一步加强,年末全镇总人口达44500人。文体事业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得到巩固,“七彩云南”全民体育健身工程深入实施;投资240万元实施镇安足球场建设项目,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耍龙、舞狮、花灯等民间传统文化得到较好传承;完成了59套广播电视 “户户通”设备的发放及免费安装工作;大坝社区向阳寨传统村落保护及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完成;与市图书馆共建首个自然村图书阅览室;向阳寨土陶、臭豆腐、糯米白糖等镇安土特产品声名远播;举行了首届镇安镇“迷你趣跑马拉松”比赛活动;在龙陵县第二十三届职工篮球运动会上取得甲级队第五名的较好成绩。社会保障全面推进。累计发放救灾资金2.4万元,各类支农惠农补贴378.7万元;启动低保动态调整,调整前有9864人,调整后有1710人,真正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866.8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6.67万元,救助特困供养人员223户246人,确保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8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9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就业创业、劳动力转移工作有效开展,开发就业岗位300个,实现就业3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458人次,劳动者权益保护明显增强;中心公墓投入运行,镇安、镇南、镇北3个社区火化区全面启动,火化对象火化率达100%,拆除活人墓622冢,居全县第二。此外,老干、工会、统计、档案、民族宗教、老龄、残联、妇儿工委、科技、电力、邮政、电信、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扎实开展,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社会氛围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镇安、法治镇安建设,认真开展“七五”普法,着力提升基层干部队伍学法用法的能力,2017年干部职工在线学法率达100%;集中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4次,发放普法宣传单1万余份,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深入开展“黑拐枪”“盗抢骗”“黄赌毒”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共接警413起,处置413起,处置率达100%;立刑事案件61起,破案32起,破案率达52%;治安案件122起,破案122起,破案率达100%,发案率明显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着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安装农村防控网监控探头426个,实现对主干道、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和交通要道出入口24小时治安监控。健全镇、村、组三级信访工作平台,抓实“三级三次”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民情民意访谈制度,坚持镇领导接待日制度,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6件,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6.8%以上。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施工安全、森林防火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汛期安全、校园安全和农业生产生活安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联合大检查工作6次,排查各项隐患56次,共形成安全检查记录400余份,发放各类安全宣传资料8000余份,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始终致力于维护生态平衡,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绿色镇安”逐步实现。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800亩,兑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96万元;完成杉木抽针补阔样板林建设150亩、低效林改造1840亩;大力开展绿化荒山行动,森林覆盖率达70.61%。全面推行河库渠“河长制”工作,对全镇所有重要水库、河流、沟渠、坝塘设立了镇、村两级河长,并将河长制工作纳入村规民约,作为重点监管内容之一,形成了河库渠全民共管的良好氛围。集镇“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扎实开展,北大街、镇北社区320国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有效开展;北大街示范点整改拆除“两违”建筑6059平方米,涉及住户102户。严守6.7万亩耕地保护红线,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用地保障与耕地保护同步推进;强化源头防控,共封堵黄龙玉矿洞154个,封停非法采石场6个,确保矿产资源开发更加规范有序;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地质灾害监测员自然村全覆盖,全年未发生地质灾害伤亡事故。

(七)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把务实高效作为加快发展的保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程监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实施办法,会议、文件数量进一步精简,廉政食堂能效彰显,“三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厘清“两个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全面筑牢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基准,严格执行党政主要领导“五项不直接分管”“三重一大”和末位表态制,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认真落实政务、村务、财务公开,着力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群众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得到进一步保障。自觉接受镇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累计收到代表意见、建议21件,均按规定办理,面商率达100%,答复率达100%,满意率达90%以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自觉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政府服务不断优化,行政效率明显提高,财税体制改革得到落实,行政事业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的监督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顽强拼搏和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所有理解、关心、支持和帮助镇安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贫困人口点多面广;农村经济总量偏小,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有待改善;持续增收基础不牢,缺乏创新增收手段;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离群众期盼还有差距;部分干部作风不实,行政效率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科学谋划,不以事艰而退避,不以任重而不为,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二、2018年目标任务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们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攻坚克难,齐心协力完成各项工作。2018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县“八化”建设,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加快推进“七大工程”,全力打造“八个镇安”,为镇安实现新跨越、脱贫摘穷帽、同步奔小康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8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4297万元,增长1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73元,增长13.9%;农业总产值达42737万元,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0万元,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11000万元,增长1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88337万元、22663万元,增长14.2%、18.7%。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2018年着力抓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脱贫攻坚。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施策、合力攻坚,实现1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733户2828人如期脱贫。实施产业发展“换穷业”。以规模农业为抓手,坚持产业发展“短平快”和“管长远”互补,进一步修订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争取更多的产业资金投入,扶持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抓好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胡蜂、肉牛、黄山羊、生猪、石斛”等产业中有2项以上产业支撑,每个村(社区)均有1—2个特色优势产业,力争每个特色优势产业均有1—2个龙头企业带动。实施易地搬迁“挪穷窝”。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统筹城乡、产业扶贫有机结合,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点基础设施建设,并做好后续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安置户居有所安、居有所业、居有所乐,力争年内全面完成搬迁贫困群众134户515人,实现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实施生态扶贫“破穷局”。扩大公益林涵盖范围,积极争取纳入碳排放标准的补偿范围,加大公益林管护人员配备,扩大靠山吃山的保障,使生态经济成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撑。实施教育培训“挖穷根”。落实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政策,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孩子失学和输在起跑线上;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广辟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渠道,年内转移培训劳动力8000人次以上。实施社会兜底“脱穷境”。有序推进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救灾应急等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机衔接,确保从社会救助的层面对特殊贫困群众兜底脱贫,做到“兜得准、兜得稳、兜得实”。实施文化助力“改穷貌”。大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以脱贫政策宣讲、文艺演出、村寨文化氛围营造、脱贫典型宣传、文化礼包入户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引导贫困群众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上,引导全镇贫困群众从思想认识、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改变思维定式,在贫困群众中形成扶贫脱贫“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的正确导向,以“精神翻身”带动“经济翻身”,让贫困群众在“知恩”中自强,在“感恩”中脱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力促精神与物质“双脱贫”。

(二)调优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养殖等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目标,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农业提质升级。坚持走农业规模化道路,深挖粮食、烤烟、甘蔗、蔬菜生产潜力和畜牧、石斛、茶叶、水果、胡蜂、中药材增值潜力。全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品种结构,以提高单产为重点,确保粮食总产量达2.1万吨以上。大力推广甘蔗良种良法,合理规划布局,提高单产和效益,完成500亩新植面积。优化烤烟种植,完成9800担烟叶收购任务;茶园面积稳定在15400亩,力争实现干茶总产1165吨;强化核桃、糯橄榄、澳洲坚果中耕抚育管理;发展滇重楼、纹党参等中药材;扎实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及时足额发放各项惠农资金,进一步调动和支持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着力培育经营主体。以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多举措推动农业信息服务、宽带入户、农村电商等工程,有效对接供给侧和消费端,提升农村市场活力,在拓宽市场上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矿产、加工规模化,精品化,提升工业辐射带动功能。依托镇安优越的交通条件,发展综合仓储物流园区及建设集加工、仓储、物流、配送、批发、信息、检测、运销综合服务一体化的多功能专业市场。深挖旅游文化资源。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探索文旅工农商融合发展模式,主动融入“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充分发掘古道文化、戍边文化、抗战文化、温泉养生文化等资源,做好月亮田美丽乡村、达摩山文化体验区、古城山综合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镇安温泉二期、向阳寨传统村落、小田坝田园综合体、三锅疆生态农业庄园等项目,积极配套完善现代服务业增强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加大对镇域旅游资源的宣传、整合、包装、推介,争取更多的商家落户镇安。

(三)强化项目支撑。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优势企业、优质项目、优秀人才和先进理念、先进模式、先进技术。完善项目管理工作机制,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保姆式服务,落实班子成员挂钩、目标责任考核、现场协调推进、时序进度倒逼、工程项目清单等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和跟踪协调,全过程控制、全方位服务、全领域监管,做好浦发行、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扶持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和日产300万Ah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及配套项目、大瑞铁路、品斛堂万吨精米酒加工基地等项目协调服务工作。推进“五网”建设高效化,加快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加强农田水利、村组道路、美丽乡村、环境保护、集镇建设、农网改造、整村推进、信息网络、能源开发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四位一体”、片区综合开发、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农村危旧房改造、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等项目申报、建设进度,逐步补齐基础设施欠账,不断夯实全面小康基础,切实增强跨越发展后劲。

(四)完善社会保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民生事业,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提高广大群众幸福指数。坚持教育优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落实“控辍保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率达99.5%以上,中学入学率达98.3%以上,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强化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奖励制度;严格落实教育扶贫、“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依托薄改、浦发等项目改善办学条件。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诚信建设、志愿服务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移风易俗行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完善保障体系。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健康扶贫,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技术水平。努力提升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参保范围,提高参保率。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临时救助、大病救助、特困人员救助等制度落实,确保实现精准救助。认真落实双拥优抚、高龄补助、残疾人补助等各类惠民政策,切实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妇女、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一步优化和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应保尽保。扩大就业创业。坚持培训与转移就业、发展产业、人才储备相结合,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转移培训,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向第三产业转移,优化创业环境,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自主创办企业,引领群众致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和完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禁毒防艾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主动约访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抓好统计、档案、防震减灾、电子商务等各项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五)打造宜居乡村。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镇域战略发展规划,合理安排空间布局和结构,科学确立集镇、村庄定位和形态,精准定位主体功能分区,做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争取实施崇善大道新建、滨河大道扩建、正街改造等项目,抓紧实施玉带河生态廊道、320国道过境段文化长廊、老邓营森林公园、畜牧市场迁建、镇区入口公园、环镇东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集镇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稳妥推进开通公交车和启用客运站工作。改善人居环境。突出抓好集镇“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人居环境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坚决遏制“两违”建筑增量,全面消除集镇规划区“两违”建筑存量并形成长效机制。营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确保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让群众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振兴乡村经济。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科学编制规划,优化乡村布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争取竹箐、邦迈、大树街等小集镇改造提升项目,以及户帕、邦别村委会搬迁项目和竹箐、回欢、芒告、大水沟村委会改造提升项目,打造一批辐射面宽、带动力大的区域性集镇综合体和中心村。

(六)深化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各改革。严格落实推进改革的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责任体系,认真贯彻上级改革举措,确保各项改革政策在镇安落地生根。深化政府机构、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投资融资、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改革,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扩大开放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友邻乡镇、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全面对接先进生产力,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推动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项目共谋。整合镇安籍在外人士资源,促进在外镇安人经济和本土经济融合发展。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明确招商重点,选准引资方向,瞄准先进技术和行业龙头,力争在重大产业项目、产业链招商和填补产业空白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引进一批优势企业进驻镇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镇安,一批优秀人才扎根镇安。深化财税金融改革。严格依法组织收入,贯彻执行“乡财政县乡共管理”的管理模式,全面实施电子化支付、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资金支付方式。强化对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及重大政策实施情况和财政专项资金跟踪问效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统筹使用财政资金,盘活存量资金,强化绩效考核。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树立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认真落实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措施;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文化体制、户籍制度等重要领域专项改革。

(七)抓好环境保护。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镇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努力让全镇人民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制度,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制度,严守生态红线,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活垃圾治理,推广低碳技术、环保产业,推动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生产方式。抓实监督工作,严格控制企业和个人乱排乱放,破坏生态环境,全力推行河长制工作,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河长治、河长清”。严格林木采伐制度,确保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严格生态治理,确保绿水青山。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综合服务平台等宣传媒介,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企、进校、进村、进家庭,不断提高全镇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推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营造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生态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全面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政府必须要有新作为、新业绩。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持续练好县委提出的“三个功夫”,进一步转作风、强素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坚定信念,忠诚干事。自觉接受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认真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续写新时代镇安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力脱贫攻坚、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跨越,坚持做“行动政府”,全力推进中央重大战略贯彻落实,全力推进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部署安排精准落地见效。

(二)依法行政,规范干事。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权履职,提高依法治理和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广泛接受公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深入推进“七五”普法,着力提高全民守法意识。

(三)勤勉施政,务实干事。大力倡导马上办、主动办、创新办的工作作风,始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持续加强效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引导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精力用在谋发展、抓落实上,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优质服务取信于民,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形象。切实强化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坚持以“严”字当头、“效”字为要,严厉查处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行为,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四)廉洁从政,干净干事。坚持“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驰而不息地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大力整治“四风”,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认真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真正让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从严治政,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牢固树立务实为民、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作为成就新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攻坚克难、甘于埋头苦干、善于抓住机遇,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