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86-3-/2021-0513004 发布机构 龙陵县龙新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1-05-1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电子政务
2020年龙新乡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4月16日在龙新乡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乡人民政府乡长候选人 饶秀明

各位代表:

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0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亲临保山,为我们送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为我们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急剧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乡群众,扎实抓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顺利完成年初预定的目标任务,全年经济发展仍保持较高水平。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5288万元,增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821元,增8.0%。完成税收收入660万元,较上年持平;完成财政总收入3920万元,其中乡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9万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6604万元和28400万元。过去的一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及早安排、从严管控。建立完善“3户5户联防联控”机制,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全面落实“龙城飞将”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反弹,做到了“五个管住”,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二)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始终坚持脱贫攻坚“不掉一村、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建立健全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高效统筹调度,抓实驻村帮扶,因村施策,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的重要指示,全年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1868.68万元;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197个,培训农村劳动力3679人次;投入补助资金488.07万元,实施串户路硬化2.90万平方米、入户路硬化0.24万平方米、庭院硬化0.20万平方米、户内硬化0.01万平方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防贫保险实现全覆盖。全乡脱贫退出5户26人,贫困发生率由2019年的0.09%下降为零。茄子山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三)产业发展向稳向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增收渠道得到拓展,产业发展出新路径。农业逐渐规模化。不断探索冷凉山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两区”划定全面完成,划定面积30630.36亩。农业规模化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土地流转面积700亩。实现粮食总产1752万公斤,蔬菜总产724万公斤,肉类总产575万公斤,畜牧业产值15643万元,渔业产量109万公斤,产值2292万元。完成4000担烟叶收购任务,实现产值565万元。成立了龙陵县双龙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全乡肉牛存栏11863头,产值9158万元,中草药种植4572亩,产值9034万元。工业逐渐聚集化。围绕“打好园区经济战役”,抓服务搭平台,经济环境不断优化,活力明显增强。大力培植非公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新注册私营企业23家、个体工商户272家、合作社1家,累计带动800人实现就业。旅游业逐渐品牌化。全域旅游创建不断深化,温泉资源开发高效有序,以生态休闲和温泉养生为亮点,以大雪山、小黑山、蚌渺湖等风景观光点为支撑点,突出“灵秀山水、清新龙新”主题。服务业更加规范“一部手机游云南”全面推开,以生态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文化为依托,深入探索“旅游+”模式,以优质服务为着力点,优化旅游要素配置,加大旅游开发步伐。小黑山、雪山2条徒步旅游线路列入全县旅游品牌化大盘子,完成雪山、茄子山、勐冒、蚌渺4个旅游名村项目申报,三关温泉颐养新村、热水入城等项目有序推进。

(四)生态环境见行见效。“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开展,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全面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围绕“七改三清”“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持续抓好治污、治乱、治脏、“两违”治理等工作。乡村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平安林区建设、森林草原执法专项行动,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完成森林图斑核查76个;开展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核查图斑58个;义务植树1.2万余株,实施天然林保护面积17.26万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74.36%。国土资源得到保护。按照“以防为主,查防结合,立足大局,注重效果”的总体要求,始终保持对土地和矿产资源违法行为查处的高压态势,坚持对主要公路沿线进行每周巡查,全乡范围每月一次大巡查,及时对非法占地建房、取土、私挖盗采等行为严肃查处。扎实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实现地质灾害监测员自然村全覆盖。加大查处私挖盗采矿产资源行为力度,扎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排查整治立案处理“大棚房”问题16宗。河(湖)长制工作扎实开展。把河湖库渠水域和岸线治理与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强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继续巩固好河道专项治理成果,依法严惩河道非法采石采砂行为。

(五)基础设施加速加力。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全乡通过积极争取,共争取到常规项目28个,项目资金1969万元。安全饮水全面完成,投入资金78.1万元,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件,910人供水质量得到提升。道路交通全面改善行政村通乡道路全部硬化、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投资4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实施。网络建设全面覆盖,行政村实现“三网”全覆盖、4G信号有效覆盖,提速降费政策全面落实。投入运营乡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1个,辖区内4家企业开通网上交易平台。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实施,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旧房“应拆尽拆”、宅基地复垦复绿;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达100%;对标“50个工作目标”,补齐短板、漏项,解决好搬迁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社会融入、社区治理、产业就业等实际问题。住房质量提升全面落实,完成提升住房质量979户,通过项目实施提升居民住房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受益贫困户286户1201人。

(六)社会事业提质提档。民生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低保、特困、重点优抚、残疾人等群体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302人,征缴金额172.34万元,缴费率101%,参保率102%;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18期871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3130人次。共发放城乡低保金773.49万元、特困人员分散供养金120.92万元、医疗救助金101.76万元、临时救助金66.23万元、优抚款36万元、救灾物资300余件(套)。殡葬改革全面实施,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文教卫体取得新成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全民健身活动等深入农村,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筹集资金68.39万元。累计投入教育资金261万元,新建房屋建筑面积215平方米,所有危房全部拆除;教育教学水平再创新高,教育考核位居全县第一,一本上线28人,居全县第三;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7.6%,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健身条件持续改善,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平安龙新建设稳步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攀升,社会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精细化社会治理机制不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全面推行,“枫桥经验”加速推广。“雪亮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治安防控能力全面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明显成效,打击走私、缉枪治爆、全民禁毒等工作深入推进。全年共接处警251起,受理刑事案件39起,行政案件38起,打击处理违法人员36人,收缴枪支2支,排查矛盾纠纷64件,调处64起,调解成功62起,成功率96.9%。

(七)自身建设从严从实。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抓好“最不满意三项工作”整改和“业务能力不能支撑政治站位”专项整治。意识形态责任制有效落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件。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进一步畅通,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更加积极主动。各级巡视巡察、审计监督反馈意见全面整改。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文件会议分别精简6.17%、5.66%,“三公”经费同比压缩2.86%。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以案促改”深入开展,政府行政效能全面提升。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建议,科学、民主、法制决策水平明显提高。

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过去五年,是龙新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五年,我们准确研判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群策群力在困难和挑战中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圆满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十三五”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龙新乡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方式、调结构,全乡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思路,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5288万元,年均增长4.3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1元,年均增长8.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9万元,年均增长6.41%;固定资产投资15000万元,年均增长10.6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6604万元、28400万元,年均分别增长5.42%和6.20%。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乡已形成以肉牛、生猪、茶叶、中草药、仿野生石斛、草果、核桃、烤烟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新型经营主体39个,增56%,带动发展产业41种,增64%,覆盖农户6896户27615人。

——“十三五”是脱贫攻坚砥砺奋进的五年。始终致力于攻脱贫、补短板,发力精准扶贫、全面小康目标,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精准扶贫全面推进。组织成立龙新战区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11个指挥所,做到“一月一汇报、一月一总结、一月一问效、一月一反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清单意识,压实责任细化、强化跟踪问效,切实以严的标准、严的要求、严的措施、严的作风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五年来,全乡所有贫困村脱贫出列,共脱贫退出1339户5373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0.3%降为零。脱贫巩固扎实有力。保持决战决胜的状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治责任,在提升人口素质和增加收入上下功夫,逐步建立健全稳定脱贫和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十三五”是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的五年。始终致力于强基础增后劲,加大投资力度,基础设施明显加强。项目投资不断增长。五年来,整合中央和省市县专项扶贫资金、切块资金、竞争性分配资金等项目资金5297.66万元,实施整乡整村推进项目7个和兴边富民、安居工程、产业扶贫、公共服务等项目100个。浦发基金项目优先级基金投入资金7630.92万元,国开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7871.59万元,涉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水利、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项目。项目效益不断释放。以农村水电路网建设为重点,以易地扶贫搬迁为抓手,不断强化项目建设。累计投入2524.80万元对全乡1794户“四类重点对象”进行危房改造,投资26070万元完成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共搬迁安置791户3104人,发放旧房拆除补助1216.8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3115万元,实施90个扶贫项目,涉及资金6236.19万元。住房质量提升979户,投入资金256.37万元。实施集镇公厕改造,公厕覆盖率达100%;建成自然村水冲厕80座,行政村村域内建成公厕16座;新建改造农户无害化卫生厕4005座。随着一大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乡广大群众不断得以享受项目建设效益和分享社会发展“红利”。人居环境有效提升。健全完善集镇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拆除“两违”建筑134户7765平方米,整改24户5119.97平方米。投资1136万元实施住房质量提升1861户,切实改善提升群众居住环境。

——“十三五”是社会事业持续进步的五年。始终致力于保民生维民利,促进和谐稳定,群众福祉持续提升。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多方筹措项目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保障水平。五年来,共投入资金6955.23万元,全面消除学校危房,按标准配备现代教学需求的设施设备,实现1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省定8项及以上指标要求,全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于2017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镇基本养老、医疗、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就业创业、劳动力转移工作扎实开展。五年来,共发放农村低保金4504.31万元、特困供养金661.23万元,临时救助金1478人次、278.71万元。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引导全乡树立文明殡葬新风尚。五年来,投资5297.66万元,实现全乡11个行政村活动室、农家书屋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宽带网络“村村通”,4G网络重点区域全覆盖,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68个,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十三五”是生态文明全民共建的五年。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跨越发展的主方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排污及污水处理、亮化及绿化工程等项目相继落地,龙新生态自然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以龙新、蚌渺、勐冒集镇为示范区,实施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推行垃圾清运新模式,强势推进集镇综合治理,细化管理办法和环卫清洁工作考评体系、实行“门前三包”制度等措施,着力打造卫生整洁、环境优美、井然有序的宜居宜业宜游小镇。

——“十三五”是社会治理出新出彩的五年。始终以民主管理为手段,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全乡人民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综治维稳责任制,健全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织牢社会安全保障网,重拳出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深化“6995”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全民法治意识。茄子山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全态势持续向好。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持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狠抓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妇女儿童、老龄、搬迁安置、档案、侨务、老干部、残疾人、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双拥优抚、防震减灾和市场监管等工作扎实开展,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乡干部群众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龙新发展的各届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较小、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率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社会事业短板较多、干部能力有待提升,边境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艰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工作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推进富裕、开放、文明、和谐、生态、美丽新龙新建设,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5.5%。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1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5.5%、6.5%。

“十四五”时期的工作原则是:一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立身之本、履职之要,自觉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完善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民生事业更具内涵、更有质感、更加温暖。三是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自觉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四是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县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形成全领域、立体型开放发展新格局。五是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坚持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审视,把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统筹起来规划。加强全局性谋划,综合考量全乡发展现状和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做好以下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统筹为要,突破乡村振兴瓶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把“三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统筹各种资源向乡村振兴聚焦,整合各方力量向乡村振兴聚力,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做到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坚持规模为要,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产业发展的出路在规模、效益在科技。必须按照“优化产业布局、实行规模经营、提升发展内涵”的思路,推动产业向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全面构建“稳一产抓增收、促二产抓特色、育三产抓带动”的发展新格局。按照“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树品牌、品牌促效益”的思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农业产业生态化,深挖传统产业发展潜力,积极探索发展新兴产业,在无公害农产品种植、规模化发展打造上下功夫,全力做大基地,做强规模,做优品牌,依托沪滇合作项目,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

(三)坚持项目为要,突破基础设施瓶颈。经济发展的底气在基建、实质在投资。必须按照“强化对外辐射、畅通对内循环、多点多极支撑”的思路,持续加快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提升跨越发展条件。坚持“一切力量向项目集中,集中一切力量抓项目”,围绕“全面推进、连片开发、基础优先”的思路,盯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继续规划和储备一批道路、水利、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工程优质项目,做到对上可申报、对内可实施、对外可招商,切实改善基础、壮大产业和服务民生。

(四)坚持民生为要,突破社会事业瓶颈。改革发展的初心在民生、使命在惠民。必须按照“统筹协调发展、落实保障制度、引导社会预期”的思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兜底保障,将各项民生事业落实落细。

(五)坚持全域为要,突破生态建设瓶颈。生态建设的根本在和谐、核心在自然。必须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思路,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融合、协调推进、共同发展。全面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弘扬生态文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巩固完善“河长制”工作;坚持最严格的矿产资源保护制度,有效遏制矿产资源盗采行为;继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深化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专项治理,引导树立文明节俭丧葬新风尚。

(六)坚持全民参与,突破社会治理瓶颈。社会治理的主体在群众、作用在基层。必须按照“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重心下移、维护社会稳定”的思路,持续巩固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发展局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专兼职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信访积案排查化解工作,极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成果;进一步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持续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抓好防处邪教工作,严厉打击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

(七)坚持开放为要,突破改革发展瓶颈。坚持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并重,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发展。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全面深入实施财税体制改革,着力税源培植;全面深化招商引资,深入实施“工业富乡”“个私活乡”“文旅扬乡”战略,走“专、精、特、新”的路子,激活民间投资;充分发挥黄龙玉文化、温泉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文化、侨乡文化和特有的自然风光优势,加大旅游开发步伐,强化开放合作意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项目落户龙新,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民生福祉与统筹兼顾相结合、注重科学发展与深化改革相结合、注重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相结合、注重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推进”。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更加充分估计困难,清醒研判形势、敏锐捕捉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集一切发展力量,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龙新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8%以上,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4万元,其中税收收入660万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69%、9.15%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继续发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政策,将特色产业、稳定就业、生态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政策措施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编制一套全域规划,实现乡建有序有规推进的目标。在点上,坚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注重挖掘民族文化、温泉文化、山水文化、黄龙玉文化等特色元素,多用乡土材料、多显地域风情,最大限度保持原生态景观和村容村貌,让乡村能吸引人、留住人。在线上,依托蚌渺湖沿线秀丽的自然风光,按照精品示范型的标准,对村庄产业和生活环境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高水准建设龙新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集乡村风貌展示、田园观光体验、水上休闲娱乐、文化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激活群众建设主体,实现以群众为乡建主力军的目标。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找准群众需求,让群众干起来。坚持党员带动,把群众带起来。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实现产村相融互动发展。探索“种养殖+”模式,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抓好烤烟、茶叶、仿野生石斛、中药材、肉牛、生猪等种植养殖产业性项目,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用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二)在全面巩固生态治理上继续发力。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以河道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压实河湖长责任制,加强乡村两级河长管理,推进河湖库渠综合治理,不断改善水体水质,确保全乡水环境质量稳定提升。持续推进国土资源管理。编制《2020-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强化规划管控,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持续巩固砂石矿山整治工作,提高矿产资源综合管理水平。持续推进森林资源管护。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规范零星林木审批。强化属地管理责任,严格野外火源管理,严防森林火灾。采用工程造林、退耕还林、义务植树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公路沿线和宜林荒山的绿化,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系统治理、久久为功的总体思路,坚持农民主体,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为抓手,重点整治乡村街道以及小组裸露垃圾的清运治理,并对各街道食馆、菜市场等进行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做到公共场所勤消毒,确保我乡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更上新台阶。持续推进路域环境整治。全面推行“路长制”,划定乡、村、组三级管护责任,探索公路管养新模式,切实加强道路管理,做好道路保通、保洁、保畅工作,争创“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公路,充分发挥项目效益,提升道路通畅水平,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三)在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继续发力。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坚决落实属地责任和“五个管住”,织密“五级”联动防控网,强化“3户5户联防联控”、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工作机制,持续深入开展“龙城飞将”专项行动,依法加大对偷渡等跨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全面切断境外疫情输入渠道。严格落实健康监测、扫码亮码等防控措施,继续加大医院、学校等重点场所防控力度,抓实冷链食品管控,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提高防控水平;落实落细全民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疫苗接种全覆盖。确保不发生本土病例、不发生境外疫情输入病例、不发生县内、外通报倒查的病例或案例与龙新有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扎牢兜底保障网。落实低保户、贫困边缘户及困难人员社会救助、医疗救助和因学因病因灾临时救助等社会兜底政策。全部实现参合全覆盖,参保人数逐步增长。全力提升卫计服务水平。全力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改革,切实提升卫生院、卫生室服务水平,加强疾病防控,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好人口计生惠民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就业政策。鼓励支持解决贫困户家庭人员外出务工,为贫困群众继续提供疫情防控值班员、保洁员、护林员、河道管护员等专岗;鼓励支持失业人口再就业,新生劳动力初次就业。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校长苦管、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的“四苦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发挥好教育基金会作用,激励优秀学生,保障困难家庭的学生就学。继续推进殡葬改革。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文明有序的殡葬新风尚。

(四)在全面加快产业发展上继续发力。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增收渠道更加拓展的产业发展新路径。稳固发展传统农业抓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69980亩;全面提升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完成种植面积1509亩;着力抓好肉牛产业一体化发展,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落实动物疫情防控措施,努力把绕廊打造成全县肉牛养殖示范村,培育一批肉牛养殖示范户,全乡实现肉牛存栏15200头;加强茶园管理,加大茶农培训,推广运用制茶新工艺,稳定茶叶面积1.37万亩;主动加强与企业对接,采取订单式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好中草药,完成中草药种植4800亩;提升石斛种加销一体化发展水平,实现石斛鲜条产量280吨以上。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食用菌、水库鱼、有机蔬菜等乡土特色产业,力争达到“村有示范、组有带动、户有典型”。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发展好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发展的有机肥,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地基土。抓好招商引资是关键,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是重点,以壮大优势企业,发展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加快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形成农副产品深加工聚集地,以农业工程、生态工程为重点,形成有规模、有技术的先进企业。打造特色旅游业。创新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实施“旅游+”战略,全力推进乡村旅游。依托小黑山、大雪山、蚌渺湖等生态资源,运用新媒体手段多角度、多方式宣传包装一批地域特色乡村旅游线路;依托黄草坝、三关、大硝、蚌渺等温泉资源,招商引资,打造一批融投资拉动、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实体支撑点;依托勐冒、雪山、绕廊等农耕景观,进一步修复、保护自然地貌、农事设施、农耕文化,打造一批融农耕体验、农事研学、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网红“打卡地”;依托节庆、民间民俗活动、赛事等引爆点,吸引更多的人流、更多的资源向龙新集聚。

(五)在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继续发力。稳步推进项目实施。统筹协调做好《龙新乡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年重点项目规划》《龙新乡十四五项目发展规划》,有序推进绕廊社区、荆竹坪村、雪山村、大硝河村入村道路窄改宽项目,按时推进火车站至荆竹坪村道路硬化工程,积极申报2021年沪滇协作项目、环蚌渺湖美丽公路(黑山段)建设项目、绕廊社区以工代赈项目。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加快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加强村组道路、美丽乡村、环境保护、集镇建设、农网改造、整村推进、信息网络、能源开发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四位一体”、片区综合开发、地质灾害不稳定斜坡治理等项目申报、建设进度,逐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夯实全面小康基础,切实增强跨越发展后劲。

(六)在全面强化社会治理上继续发力。健全领导责任制。将社会治理负责包干到片区到个人。把综治维稳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摸清并常态化抓好人员稳控、管控工作,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为抓手,抓好“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基础,“智治”支撑,增强社会治理动力。全面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整合综治、环保、安全生产、三防、森林防火、防震减灾等队伍,健全应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继续发挥群防群治作用。震慑不法分子,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维护辖区稳定;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推进阳光信访;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七)在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上继续发力。强化对党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集中精力办实事、解难事、求实效。聚焦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坚持“细致、精致、极致”的标准,用最务实的举措、最有力的行动,推动工作落实落地。强化清正廉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督,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金牛奋蹄逐梦行,不负春光好时景。“十四五”的宏伟蓝图激励我们砥砺奋进,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鞭策我们勇往直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谱写好龙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