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86-3-/2021-0513005 发布机构 龙陵县龙新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1-05-1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电子政务
龙新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报告

—2021年4月17日在龙新乡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龙新乡人民政府副乡长郑世保

各位代表:

受乡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龙新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查,并请乡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乡各族人民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实施一系列重大发展举措,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乡村面貌和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一)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按照“优化产业布局、实行规模经营、提升发展内涵”的思路,推动产业向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全面构建“稳一产抓增收、促二产抓特色、育三产抓带动”的发展新格局。一是农业产业平稳发展。结合龙新产业发展实际,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有机结合,坚持长期、中期、短期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冷凉山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路径,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乡形成以肉牛、生猪养殖和中草药、石斛、茶叶、烤烟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农村经济平稳增长。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努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十三五”时期,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由38253万元增加至45288万元,年均增长4.3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389元增加至11821元,年均增长8.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025万元增加至3879万元,年均增长6.41%;固定资产投资由10000万元增加至15000万元,年均增长10.6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由52412万元和21240万元增加至66604万元和28400万元,年均分别增长5.42%和6.20%。

(二)三大战役成效明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五年来,全乡脱贫出列9个贫困村,共脱贫退出1339户5373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0.3%降至0。龙新乡易地扶贫搬迁实施10个集中安置点,总投资26070万元,实施搬迁791户310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40户2173人,非卡户251户931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作目标基本实现,茄子山村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八个标志性战役”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步推进,金融、互联网、债务等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提升。荆竹坪至三关农村公路改建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完成投资580万元;黄草坝湾塘组道路硬化1349.8米,完成投资80万元;菜子地村酸心洼至唐家组道路硬化1650米,完成投资60万元;完成串户路172461.86平方米,入户路73432.8平方米,庭院硬化33656.92平方米,主房硬化4325.12平方米,完成总投资1250.62万元;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雪山村、大硝河村、龙新社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总投资510万元,均已完成项目建设工作,投入使用。黄草坝社区2020年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建设试点项目、菜子地村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施工,预计总投资540万元;三是其它项目建设。2020年度上海市对口支援我乡绕廊社区肉牛养殖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万元,购置肉牛61头,购置金额100万元。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建档立卡户”的模式促进能繁母牛扩群增量,肉牛养殖项目结合粮改饲等项目的实施,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已初见成效。在宰山田、大山田、芹菜河、大汉坝、粪箕地5个安置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养殖小区,总投资1396万元。雪山村水碾群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厕所革命等项目正在积极筹备,有序推进。五年来,投资5297.66万元,全乡11个行政村活动室、农家书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全覆盖,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68个,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四)不断补齐社会事业短板。教育上全乡扫除青壮年文盲率100%;“两基”成果、“两免一补”和“营养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进一步巩固落实;医疗卫生上全乡常住人口100%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政府兜底“五重保障”,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保障上全乡养老保险参保20302人,参保率10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保。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调查“一人一表”登记工作,云南省农村劳动力专业就业平台录入率100%。

(五)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思路,着力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助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融合、协调推进、共同发展。一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完成义务植树1.2万余株,天然林保护面积17.26万亩。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对辖区内河道非法采砂进行巡查整治,全乡河湖库渠基本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二是生态旅游不断升温。完成我乡旅游名乡和雪山、茄子山、勐冒、蚌渺四个旅游名村项目申报,完成黄草坝温泉SPA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雪山村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黄草坝温泉旅游服务中心开发项目和小黑山—蚌渺湖旅游区项目纳入县级招商项目库进行推介,三关温泉颐养新村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乡生态旅游发展前景良好;三是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以龙新集镇、蚌渺集镇、勐冒集镇为整治示范点,统筹推进集镇“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村庄“七改三清”“七无五不准”“三无一保障”和农户“四无四不准三必须”整治行动,健全完善集镇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有效提升集镇环境卫生和管理水平,不断巩固提升全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成果。

(六)平安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按照“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重心下移、维护社会稳定”的思路,严密防范和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全乡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社会治理毫不手软。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织牢社会安全保障网,重拳出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健全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扎实开展社区戒毒及康复工作,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20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3件45人,办结23件,办结率100%。共排查矛盾纠纷64件,调解62起,调解率96.9%;二是法治建设毫不懈怠。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工作,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深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深化“七五”普法,抓好“法律六进”活动,在全乡形成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浓厚氛围;三是安全生产毫不含糊。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持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狠抓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乡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十三五”时期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政府和乡党委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全乡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团结奋斗。同时,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新时代做好龙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第一原则,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始终坚持把民生福祉作为第一要事,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资源,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作为第一责任。

尽管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整体来看,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社会事业短板较多、环境资源压力较重、发展风险隐患依然突出,在“十四五”期间必须予以克服。

二、“十四五”及二〇三五年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生态立乡、农业稳乡、工业强乡、文旅扬乡、人才兴乡、开放活乡”战略,统筹推进集镇生态化、工业聚集化、农业规模化、旅游品牌化、发展数字化、治理现代化,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进一步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样板乡、云南滇西边境旅游目的地、龙陵县域社会治理示范乡,将龙新建设成为支撑龙陵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为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牢基础。

(二)发展目标

1.“十四五”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到二〇二五年,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与全县平均水平持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高,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到2025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92亿元,年均增长5.5%。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万元,年均增长6.5%。完成财政收入5003.10万元,年均增长5.0%,其中税收收入842.35万元;金融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70亿元、3.89亿元,同比增长5.5%、6.5%。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法治素养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取得新发展,民族优秀文化更加繁荣,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更加文明进步。

争当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美、环境美、乡村美、山水美、人文美逐步成为普遍形态。到2025年,全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县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村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村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域社会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2.二〇三五年发展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乡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环蚌渺湖—小黑山—大雪山—三观温泉生态旅游康养目的地、龙陵县域社会治理示范乡。全乡经济总量力争迈上新台阶,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龙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龙新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扩大;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各族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三、全乡“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加快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夯实“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推进一批民族文化工程建设,促进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二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深化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N进”措施,扎实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创建水平。

(二)争当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绿色建筑,鼓励绿色出行;二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八个标志性战役”,坚决守护好龙新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继续开展国土山川大绿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到2025年,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25%,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达到35%;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

(三)盘活温泉、环境资源打造“美丽乡村”。充分发挥特色自然资源优势,以建设清新美丽龙新为重点,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为动力,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把龙新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发挥地热温泉,蚌渺湖、小黑山、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优势,以黄草坝、大硝、蚌渺、三关等周边温泉资源为支撑,全面推进以温泉康养为引领的“宜居乡村”建设;按照多规合一、功能融合的发展要求,推进以勐冒、黄草坝片区为一体的“美丽坝区”建设;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以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旅游基础较好、人口规模集聚的自然村为单元,全力打造“美丽乡村”。

(四)加快建设冷凉山区特色农业。大力推进肉牛、石斛、生猪、龙陵黄山羊、蔬菜、茶叶、核桃、中药材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推进以肉牛、石斛为代表的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到2025年,实现冷凉山区特色现代农业产值6亿元以上。

(五)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全要素整合、全周期协同、全方位融合、全链条畅通为导向,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建设地方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配合开展黄草坝小米地至象达岔路田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国道219黄草坝至龙镇桥二级公路建设工作,主动推动大硝河、雪山、绕廊、荆竹坪乡村道路窄改宽项目建设,力争蚌渺湖环线等旅游公路实现开工,为龙新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大硝河中型水库,积极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争取实施大硝河至黄草坝工业园区水系连通城市水源建设工程,基本实现城镇供水双水源保障。进一步强化防洪减灾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三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4G网络补短板工程,加快5G、区块链、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充(换)电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行动,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促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发展。

(六)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决破除制约我乡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一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毫不动摇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二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三是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提升政府科学调控能力、经济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抓大不放小、求远不舍近”的思路,立足资源优势,注重引商质量,助推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快构建低税费成本、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最优营商环境。

(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编制实施“十四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让脱贫群众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一是保持政策措施总体稳定。认真落实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二是扎实做好脱贫后续帮扶。建立健全简便、快速、精准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化返贫。实施脱贫出列村提升行动,重点突出产业就业扶持发展,建立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更好支撑稳定脱贫;三是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落实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强化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帮扶等综合保障措施,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八)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处理“五种关系”,抓好“六个重点”,推进“七个拓展”,坚持“八个原则”,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把龙新建设成为全县前列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一是提高冷凉山区特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提升肉牛、生猪规模化、绿色化养殖水平,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高品质农业生产基地。加大农业水利、高标准农田、良种工程、农业科技等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美丽乡村万村示范行动”,大力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切实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九)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乡建设。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着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十)加快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全乡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到202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和8.5%;二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5年,全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4年;全面推进健康龙新建设。加大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等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等,提高重大疫情应对能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到2025年,全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

(十一)加快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推进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龙新。一是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二是确保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维护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正常运行。健全完善金融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建立全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三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四是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乡上下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发作为、开拓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