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86-3-/2016-0430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龙新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 | 2016-04-30 |
文号 | 浏览量 |
各位代表:
我受乡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龙新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恳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回顾
“十二五”期间,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规划预期目标。
(一)“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有了新突破。到2015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9876万元,完成“十二五”规划的94.4%;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生产总值20633万元、688万元、5864万元,分别完成“十二五”规划的87.9%、45.8%、127.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900万元、贷款余额17300万元,分别增长219.3%、102.9%,年递增43.9%、20.6%;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7378元,比2010年的3087元增139%,年均增长27.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470万元,年均增长9.6%;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476万元;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6506万元,比2010年的8757万元增88.49%,年递增13.52%。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走特色产业化道路,继续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林畜产业,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建设步伐,走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突出以短养长的特色,同时积极探索适合乡情发展的新兴产业。2015年粮食总产达1681.9万公斤;林业总产值达4548 万元,畜牧业总产值达11500万元。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从业人员1324人,有私营企业67户,从业人员895人,个体工商户748户,从业人员799人。三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通过实施通村道路硬化工程、土地整理、以工代赈、小农水建设、美丽乡村、农网改造、生态能源建设、环境治理等工程项目,整合资金,不断加大基层设施建设力度。五年共累计投入资金4亿2千万元,实施了240多个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累计投资2718.45万元,完成1846户农村危房改造;累计投资3350万元,实施了5条46公里乡村通畅公路建设,全乡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86公里。累计投资631.27万元,实施了51件饮水工程,解决了6850户、30825人,12100头大牲畜饮水安全和困难问题;累计投资2780万元,建设农田灌溉沟渠56条,92.8公里。投资3300万元,建设完成了绕廊河龙新段(4.2公里)河道治理工程。投资156万余元,建成垃圾焚烧炉15座,投资90余万元配备了6辆垃圾清运车及其相关工具,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四是文化旅游繁荣发展。深入挖掘抗战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温泉文化、黄龙玉文化和特有的自然资源,构建了覆盖全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不断强化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日渐凸显,文化旅游与经济互融态势初步显现,实现旅游服务业总收入5070万元。五是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全面加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公共卫生整体提升,计划生育管理规范,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政治文明得到加强,宣传、武装、工商、统计、民宗、移民、档案、保密、侨务、老干、工会、妇联、共青团、防艾、通信、电力、邮政、保险等其他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六是生态建设统筹推进。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森林龙新”和“美丽龙新”建设。完成森林抚育2000亩、低效林改造600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69.8%。七是和谐进程稳步推进。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治安稳定有序。八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打造阳光政务,严肃整治“四风”问题,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政务环境,扩大基层民主的范围,强化为民执政理念,全力履行政府职责,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府的工作思路、决策部署、方法措施更加符合民意。
(二)“十二五”末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们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全乡基础设施仍然滞后,财政资金乏力,收支矛盾突出,制约发展的瓶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展不均衡、发展速度慢的问题十分突出;三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产业层次低、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有效推进扶贫开发,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加强生态保护,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的压力仍然很大;四是招商引资难度大,工业规模化不高、旅游业等发展滞后,发展后劲不足;五是干部作风、服务水平、服务方式仍有待进一步改进、优化和提升。这些问题和困难依然是制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展望“十三五”,我们面临诸多加快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从机遇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云南“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入推进,为我们融入国家战略、参与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生产要素重组提供了有利条件;保山随着云南“桥头堡”战略和昆保芒瑞经济带、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及澜沧江经济带建设的深入实施,保山由内陆腹地变成开放前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龙陵随着“一带一路一廊一堡”战略的实施,新一轮脱贫攻坚力度加大,给龙陵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机遇,为龙陵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创建了新环境,为我乡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上历届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人民奋力开拓、不懈探索,形成了符合乡情实际的发展思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就一定能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从挑战看: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云南加快发展与提高质量、要素成本上升与资源环境约束、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等考验增多;保山政策的普适性、机遇的公平性带来较大竞争压力,加之龙陵底子薄的基本县情、发展不足的现实县情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发展县情存在巨大反差,依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制约瓶颈。
总体来说,未来五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交织,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
三、“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为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生态立乡、农业稳乡、工业富乡、文旅扬乡、个私活乡、人才兴乡”六大战略,突出“壮大支柱产业、夯实发展基础、强化改革开放、促进文化繁荣、注重和谐构建、保持良好生态、加强党的建设”七大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跨越,争当全县环境保护、依法治乡、综治维稳、作风优良、旅游开发排头兵”的跨越发展目标,全面推进龙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着力构建“法治龙新、财富龙新、幸福龙新、魅力龙新、和谐龙新、生态龙新”,努力将龙新建设成龙陵县城的沿边开发区和服务功能区,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发展理念
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三)发展原则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党的领导、依法治乡、人民主体地位、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原则。
(四)发展目标
围绕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总收入规划2020年达60091万元,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20.2%。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4840元,年均增长20.2%。固定资产投资达20000万元,年均增长25%。财政总收入达731万元,年均增长9.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3935万元、19895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5%。招商引资资金达10000万元,年均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70%:5%:25%。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0%。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人民生活
户籍总人口规划2020年达3.5万人,年均增长0.9%。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3649元,年均长12%以上。累计贫困人口减少2118人,实现全面脱贫摘帽目标。五年累计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750人。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53平方米,年均增长5.5%。五年开发就业岗位20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33750人次。城乡三项医疗保险率达99%。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120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9522人,年均增长0.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1.25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25.9%。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5.5%,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5%,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0%。互联网普及率达8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其中,小学六年巩固率达99.5%;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6.5%。
——绿色发展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3.2万亩;林业用地36.1万亩,年均增长0.44%。新增供水能力2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程度达95%,年均提高20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72%。森林蓄积量达1.63万立方米,年均增长0.4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四、“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解放思想,培育发展新动力。创新是引领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创新摆在全乡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把创新贯穿发展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树立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从各种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陈旧观念中解放出来,主动适应党情、省情、市情、县情、乡情的新变化,抓住发展的新机遇,获得发展的新动力。善于吸取外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眼光来谋划龙新的建设和发展。
(二)优化结构,推进产业新升级。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立足龙新实际,念好“山”字经,继续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探索适合乡情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走稳固传统、培育新兴、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突出以短养长、以工促农的特色,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竞争优势,着力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实现跨越发展。
一是加快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围绕“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调整结构、增加效益”的发展思路,紧扣农业产业政策,继续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打破龙新产业“短、小、乱、散、杂”等现状。深入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打造一批优势生物产业、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持续做大主导产业基地。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种植业,逐步探索加工配套服务发展,争取实施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基地,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稳粮固烟,到2020年,实现粮食总产1871.8万公斤以上,种植烤烟5000亩,交售烟叶10000担,实现产值1250万元;继续推进畜牧、蔬菜、水产、核桃、草果、红花油茶、石斛、中药材、胡峰等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仔猪、牛、黄山羊等畜牧业,发展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庄园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入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促进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到2020年实现黄山羊存栏10600只,大牲畜20000头(匹),猪40000头,家禽存笼18万只,畜牧业产值达17437万元,年递增10%;核桃面积2.8亩,重点做好重楼、龙胆草、续断等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实现种植中草药1万亩以上,茶叶总面积达1.5万亩,油茶面积达51638亩,草果面积2.1万亩,石斛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争取项目建成核桃、草果原料深加工基地,形成“产出·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时,搞好木材加工和综合利用,以泰康木业为龙头,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林产品深加工,促进林业经济,到“十三五”末,林业总产值达7000万元,年递增8%;引导农户充分利用好房前屋后的空地,零星种植各种野菜、梅子、椿头苞、甜樱桃等小产业,强化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发展与旅游相融合,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将千家万户的小产业做成全乡人民的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建设步伐。依托龙陵硅瓷工业园区建设,树立“工业富乡”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宣传,营造好环境,提供好服务,结合县委”七地一区”的目标,进一步对龙新冷凉、生物、矿藏、区位等优势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龙新,发现龙新发展工业生产的优势,进而驻足龙新、投资龙新,合理开发利用好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扶持好非公企业,加大外来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深入实施“个私活乡”战略,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兴业工程,鼓励群众自主创业、自办实体,引导发展一批中小微型企业,支持鼓励本地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生产领域,切实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将工业发展与劳务输出有机结合,实现就地转移劳动力,增强发展活力。到“十三五”末,使非公经济发展到20户,当地非公经济总产值突破3亿元,解决当地就业人员3000人。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依托“云南省生态乡镇”称号,打好“文旅扬乡”战略,充分发挥黄龙玉文化、温泉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文化、侨乡文化和特有的自然风光优势,以优质服务为着力点,优化旅游要素配置,加快大乡村旅游开发步伐,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配合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小黑山—蚌渺湖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做好黄草坝工业园区配套服务区、积极争取开发黄草坝温泉、三关温泉、三关温泉至320国道景区道路建设,完善接待服务设施,深入挖掘龙新“三山一湖之趣、生态之美、山水之胜”的独特魅力,打生态牌,念旅游经,唱环保曲,走特色路,把我乡的文化旅游作为刺激消费、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快旅游产业与乡域经济深度融合。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资金与技术支持,加快乡村旅游管理培训,加快村(社区)服务业发展,积极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强玉雕产业培植,加大玉雕人才培养力度,以龙新、蚌渺、大硝三条集市为基地,努力开发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业附加值。到2020年,实现旅游服务业总收入达5000万元。
(三)改善设施,夯实发展新基础。树立“以项目保投资,以投资促发展”的理念,加大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跨越发展的基础。抓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桥头堡、大通道、国家实现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加大项目的申报及资金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工业经济、道路交通、旅游、集镇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水利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扎实抓好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和除险加固工程。通过项目带动、政府推动、群众联动的建设方式,加强对工程质量、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抓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做好项目论证、储备、申报和服务工作,争取各级在项目、资金方面的扶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以项目保投资,以投资促增长,全面增强发展后劲。到2020年,争取全部解决饮水安全及饮水困难问题,有效灌溉面积0.8万亩;争取实施50个以上新农村建设项目点,实现50%以上的自然村实施新农村建设;争取实施“一事一议”项目补助1000万元以上,实施1000户以上农村民居房改造项目。同时依托黄勐二级公路、大瑞铁路等项目,争取实施路面硬化,实现100%乡村公路水泥硬化,村组路面水泥硬化85%以上。
(四)科学研判,实现脱贫攻坚新胜利。科学研判形势,客观审视乡情,正视困难、抢抓机遇、盯紧目标,认真落实扶贫开发方针,用好用活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着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按照“六个精准”(扶贫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的要求,以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发展能力为重点,综合采取产业扶贫、整乡整村推进、移民搬迁、安居房改造、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措施,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确保到2018年,全乡567户2118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脱贫摘帽目标。通过2019、2020两年的巩固提升,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市县平均水平,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五)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新成果。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努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一是优先发展教育。持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纵深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完善我乡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危改)建设项目等重要的教育事业项目,五年全部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3-6岁幼儿入园率达100%。巩固发展小学、初中阶段教育,到2020年,确保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其中,小学六年巩固率达99.5%,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6.5%以上。二是繁荣农村文化。继续巩固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成果,坚持一手抓群众性文化事业建设,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继续深入挖掘抗战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温泉文化、黄龙玉文化和特有的自然资源,构建覆盖全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强化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力争到2020年,实现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5.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0%以上;大力发展通讯网络建设,互联网普及率达88%以上。三是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医疗设施设备,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发展,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使全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四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依法规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大力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家庭保健服务,全面落实“奖优免补”政策,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使人民群众普遍享有基本的计划生育服务。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乡总人口数控制在3.5万人以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五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按照上级要求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责任。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扎实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低保动态调整和生活救助工作。六是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抓好劳动力就业转移和岗位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七是加强民族团结。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增强民族地区发展能力,加强民族地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统筹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六)依法治乡,推进平安和谐新进程。一是积极推进法治龙新建设。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有序推进社会生活法治化进程。坚持依法治乡和以德治乡相结合,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断增强全乡人民法律意识及法治观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精细化、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依法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全面推进法治系统工程建设,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利落实,让公民幸福感逐步提升。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依法行政,强化对行政权力、司法活动的制约和监督,公正执法,依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积极推进平安龙新建设。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工作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巩固“平安龙新”创建成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加强群防群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坚决遏制“黄、赌、毒”向农村蔓延。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法打击各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政府公共应急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打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和前提。抓好小黑山黄龙玉矿山整治、历史遗留大宗林权纠纷及工业园区建设问题,确保社会稳定。
(七)保护生态,统筹发展新格局。依托“云南省生态乡镇”称号,坚持“生态立乡”发展战略,坚定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森林龙新”、“美丽龙新”和“魅力龙新”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新格局。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切实加强山林、河流生态管护,严管河道采砂,开展矿山专项整治;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殡葬改革,加大环境综合治理,牢固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围绕植树造林蔚然成风,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继续推进绿化荒山行动,切实抓好生态修复治理,扎实推进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升森林、河湖、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着力提升生态环保意识。
(八)扩大开放,凝聚发展新活力。主动服务和融入龙陵“环城经济圈”,努力将龙新建设成龙陵县城的沿边开发区和服务功能区。充分发挥龙新资源、区域、环境优势,建立健全与周边地区、发达地区合作机制,积极搭建平台,优化服务,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大度的姿态推进改革,切实增强率先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推动龙新乡域经济发展,加快龙新乡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龙新的知名度,增强龙新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更好地带动全乡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更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我乡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
各位代表,“十三五”航程已经开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乡人民,以攻坚克难的勇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不懈的冲劲,求真务实的作风,振奋精神,齐心协力,真抓实干,闯出一条跨越发展的路子来,为龙新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