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93-5-/2022-0112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龙江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22-01-12 |
文号 | 浏览量 |
各位代表:
我代表乡十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勠力同心,加压奋进,十届人民政府工作卓有成效
过去五年,面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抗击新冠疫情等艰巨繁重任务,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乡人民政府紧紧团结依靠全乡各族人民,锐意进取、砥砺奋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抓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断巩固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乡呈现经济发展、事业进步、文化繁荣、环境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五年来,我们以“一以贯之”的态度聚焦发展主题,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全乡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高,2021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达51564万元,比2016年增16264万元,年均增9.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67元,比2016年增5262元,年均增9.6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9万元,比2016年增2009万元,年均增3.09%;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0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560万元,比2016年增504万元,年均增2.4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66593万元、23332万元,比2016年增23193万元、6432万元,年均增10.69%、7.61%;2021年末有人口9026户31583人,比2016年末减392户、增496人,年均减0.83%、增0.32%。顺利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五年来,我们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决胜脱贫攻坚,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关键指标,围绕“短板清零、任务清仓”目标要求,依托“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全面告捷。现行标准下926户3676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实现了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理清工作思路,统筹推动减贫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围绕“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科学有序推动组织、产业、人才、文化和生态振兴,抓实社会治理,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五年来,我们以“一定事成”的信念力兴产业促就业,增收体系不断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水稻+稻花鱼”绿色种养模式,累计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1万亩,补助经费121万元;发放“红细软”谷种11.64吨,投资病虫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资金108万元,推广优质水稻16个品种;每年粮食面积稳定在4.23万亩,累计实现产量7.75万吨,产值22093.5万元;每年管护茶园1.78万亩,累计实现产量6150吨,产值12581万元;累计出栏羊2.24万只、猪14.96万头、牛1.96万头、家禽45.21万羽,实现肉类产量9229.58万吨、禽蛋产量998.4吨,产值52624.79万元;草果、杂粮、蔬菜、水果、油料等逐年增产,带民致富成效突显。特色产业持续向好。年均种植烤烟7508.4亩,累计实现产量9.9万担,产值15200万元;年均管护核桃1.9万亩,累计实现产量50吨,产值60万元;年均种植石斛130.61亩,累计实现产量26.12万吨,产值1567.32万元;年均管护油茶4000余亩,累计实现产量80吨,产值16万元;年均养殖稻花鱼1.2万亩,累计实现产量1800吨,产值5400万元;投入2083万元建设规模牛场84个,产生经济效益740.4万元。文旅产业成果丰硕。顺利实施龙江湖、清塘梯田3A级景区及附属工程等一批文旅项目,成功申报清塘梯田国家3A级旅游景区、稻花鱼习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弄岗傣族民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圆满举办五届龙陵·龙江“稻花鱼节”及篝火文艺晚会、致敬百年读书筑梦、讲党史、讲红色故事等一系列文化服务活动,接待游客4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00余万元,带动农户开办农家乐120余家,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格局逐步形成。劳动力就业转移有序推进。全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开发就业岗位143个,开展专项技能培训39期1680人次,实现转移劳动力5.3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2000万元。
五年来,我们以“一心为民”的初心深化社会保障,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在住房保障上下 功夫,实现住有所居。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3个、解决341户1327人住房问题,完成危房改造695户、补助资金1188.05万元,完成住房质量提升1853户、补助资金452.92万元,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在医疗保障上下 功夫,实现病有所医。深入推进“创建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平安医院”建设,全面推进“医共体”落地落实。建成预防接种门诊、儿童体检中心、乡村两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及5个慢性病综合防治健康检测点,医疗服务中西结合成效明显。医疗保障逐步完善,城乡医保参保率达98%,2021年提升至98.69%,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逐步实现。在教育保障上下 功夫,实现学有所教。累计发放困难学生补助1206.36万元,营养餐生活补助1244.59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587.43万元,“雨露计划”补助61.1万元,孤儿补助12.1万元。累计投资3629.91万元实施勐柳小学、三台山小学、勐柳中学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全乡小学教育教学成绩位居全县前列,抽考年级总积分稳居前五。龙五中本科累计上线457人,专科上线619人,4年综合排名全县第二名。尤为可喜的是,2021年全乡小学平均分、及格率、优分率三项指标均位列全县第一,平均分比全县平均高5.31分,及格率比全县平均高8.39个百分点,优分率比全县平均高12.48个百分点,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社会保障上下 功夫,实现困有所帮。累计参保95438人次,参保率96.5%,累计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6889人次3119.9万元,发放农村低保98697人次2349.73万元,发放特困人员资金7112人次529.53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3996人次144.42万元,发放临时救助447户次93.28万元,实现了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目标。在产业保障上下 功夫,实现劳有所保。稳步推广涉农保障落地见效,累计落实水稻保险7.66万亩19.16万元,玉米保险4.91万亩8.63万元,能繁母猪保险6129头、理赔527头58.66万元,肥猪保险21500头、理赔858头42.9万元,良种母牛保险5116头、理赔106头63.6万元,有效减少农民群众因灾损失,促进了种养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在预防除患上下 功夫,实现灾有所防。全乡共接种新冠疫苗5.6万剂次,开展应急演练2次,免疫屏障逐步筑牢,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工作全面加强,火灾、水涝旱灾、食物中毒、道路交通等安全事故得到有效处置,全乡连续五年“零发生”死亡交通事故。
五年来,我们以“一应俱全”的目标推进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水利设施提档升级。累计投资9158.64万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37个,农田水利项目6个,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座,维修养护小型水库项目5个、水库8座,水毁修复项目6个,群众饮水用水安全进一步保障。交通条件有效改善。累计投资6362.42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5个、生命防护工程项目4个,完成串户路硬化15.98万平方米,农村道路质量进一步提升。2019年勐外坝村获评全市“四好农村公路”示范村,2020年龙江乡获评全市“四好农村公路”示范乡镇。公共基础逐步配全。累计投资2984.03万元,实施村组活动室建设项目39个,运动场建设项目5个,产业基地建设项目3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明显。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投资903.43万元,实施入户路、庭院、主房硬化15.06万平方米。厕所革命持续推进,投资348.2万元,建成公共卫生厕所10座,无害化水冲户厕2482座。投资1610万元,建成垃圾处理设备19座、垃圾收集点216个,配套垃圾车6辆、清运车12辆、垃圾箱168个,建成赧等片区、勐外坝村老寨子小组、小羊田安置点、硝塘一垛墙小组4套污水处理系统,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2021年,赧等社区被评为云南省美丽村庄。
五年来,我们以“一抓到底”的韧劲抓实生态文明,生活家园日新月异。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八个标志性战役”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乡级河长巡河1230次,排查“四乱”问题16个,并全部进行整改销号;扎实推进“河长清河行动”,河湖库渠清淤45条(座)次,清淤69.4公里;取缔龙川江非法网箱养殖1个、非法捕鱼渔网150余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基本实现,确保地表水达标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严控各类作坊污染物达标排放,全乡空气质量优良,位居全县前列。持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压紧压实,林长制全面启动,国土绿化提质加速,完成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12.33万亩,省级公益林2373亩,森林覆盖率达74.65%,森林草原质量稳步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治理,土壤环境总体安全。2020年龙江乡人民政府被评为市级平安林区创建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勐外坝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
五年来,我们以“一叶知秋”的睿智强化社会治理,群众满意度答卷成绩斐然。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顺利完成“七五”普法,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提高。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和安置帮教人员的教育帮扶,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机制,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以建设“善美龙江”为目标,稳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防范打击宗教极端、民族分裂活动,不断提高示范创建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全乡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更加稳固。刑事案件、电信网络诈骗案、吸毒人员复吸率、刑事案件破案率、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呈现“三降三升”的良好态势。
五年来,我们以“一心同体”的笃志提升自身建设,履职能力全面加强。始终坚持自身建设不放松,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不停步,全面推行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从根本上提高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做服务型政府。始终坚持廉洁从政不懈怠,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县委实施办法,坚决纠“四风”、树“新风”,落实基层减负要求,政府文件、会议和督查检查连年递减。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0件,面商率、办复率均达100%。
与此同时,妇女儿童、共青团、老龄、残疾人、民宗、统计、侨务、老干部、档案、气象、地震、史志、退役军人、民兵、社科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五年,是攻坚克难的五年,是改革创新的五年,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停步,坚持扭住重点不松劲,坚持民生为本不偏移,坚持自身建设不懈怠,顺利完成乡十届人民政府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龙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乡党委团结带领全乡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乡人大及社会各界人士主动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一线的全体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真诚理解和鼎力支持的各级各部门,向一直关心帮助龙江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龙江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产独大的现状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牢,短板、弱项仍然存在;思想解放程度不高、人才培育力度不够、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不容小觑;财税增收压力不小,税源单一、收支矛盾突出的形势较为严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十一届人民政府工作全面启航
未来五年,是龙江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关键的五年。纵观全局,龙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资源优势充分显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砥砺奋进。
新一届人民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和保山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抓云南聚力做特“绿色食品牌”和做优“健康生活目的地”、保山着力打造“两区一地”、龙陵打造“滇西边境旅游目的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样板县”的机遇,牢把工作的主动权,咬定青山不放松,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五年后,将龙江乡建设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农旅小镇,为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牢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3%、7%。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法行政。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公正执法、带头守法。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必监督、违法必追究,达到行政执法有依据,行政裁量见公正,执法环节显文明的要求。充分体现政府的公信力、权威性和治理能力。
——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守牢底线。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完善对民负责制度,力除烦苛之弊、大兴便民之举。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推进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始终坚持苦干实干,担当作为。坚决杜绝“怕字当头推担子、得过且过混日子、破罐破摔撂挑子、无事生非搅塘子、积重难返绕圈子、撸起袖子装样子”等行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充分发挥全体干部主观能动性,不推诿扯皮、不敷衍塞责、不被动应付、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把责任落实到岗、具体到事、精准到人。用好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以想干事的担当、敢干事的魄力、干成事的韧劲,保持理性、克服盲目,带头示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竭尽全力落实硬任务、啃下硬骨头、实现硬目标。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未来五年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矢志不渝谋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挥龙江自身优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抢抓发展机遇,努力让“钱袋子”鼓起来。依托大滇西旅游环线交汇点的战略机遇,围绕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目标,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发展理念,产、村、人、文一体的统筹布局,以“鱼米之乡 魅力龙江”农旅小镇为定位,以“古城山下党旗飘,龙川江畔稻花香”组织保障为引领,充分发挥“一个龙江,半个云南”的资源禀赋优势,深度挖掘万亩梯田、万亩杜鹃、万亩松园、万亩茶园、龙江湖、匡沛兴故居、蚌别温泉、高山水库群、龙江特大桥等特色资源和民俗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打造好弄岗乡村振兴示范点,聚力打响龙江“鱼米饮食文化、休闲农耕文化、红色旅游文化、森林温泉康养文化”四张名片,形成“沿江有湖泊温泉、半山有梯田茶园、高山有森林杜鹃”的空间旅游格局和“春赏映山红、夏住老窝棚、秋尝稻花鱼、冬游龙江湖”的时间旅游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旅经济,力促群众增收致富,夯实财政增收基础,推动龙江乡村全面振兴。立足自力更生,全力让“家底子”厚起来。坚持特色产业带动、龙头企业拉动、专业合作社推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引导群众走出小农观念束缚,加快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步伐,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增设务工岗位,助力群众多渠道增收。整合资源资产,壮大集体经济。结合各村村情实际,理清现有闲置土地资源,探索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模式,结合实际制定一村一方案,实施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等模式,努力实现到2023年全部村(社区)集体经济达到10万元以上。积极争取项目,卖力让“财路子”宽起来。围绕“十四五”规划,做实项目储备,做精项目包装,统筹争取和运用“上级转移支付”和“外部社会资本”两种资源,促进项目投资,培植和巩固税源,增强发展后劲。一方面,超前谋划,积极争取政府投资项目,促进一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夯实发展基础。完善交通网络,重点抓好赧烈河至佑民桥、硝塘至三台山等旅游公路“两横四纵”公路网建设。畅通民生水利,重点抓好中岭岗水库建设,力争新建龙川江航运,持续推进水毁、抗旱保通、小型水库养护等工程。打牢农旅基础,极力申报云南省旅游名镇,重点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村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一村一示范”打造,全面推开乡村振兴示范点落地。围绕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再谋划、再储备一批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另一方面,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抓住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升投资吸引能力,通过招商引资、引才、引智、引技,为龙江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二)坚持不懈兴产业,全面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把产业作为基础,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以壮大龙头为引领,促进种养规模化。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推进力度,加快形成“自愿互利、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新机制,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结合龙江万亩梯田、万亩茶园、万担烤烟的产业现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引领,由点到面,全面推广,力促龙江的“万”项产业加快规模化道路。以知识产权为抓手,打造产品品牌化。以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保障品牌化建设成果,积极申报“稻花鱼”“红细软米”地理标识及注册一批特色产品商标,全力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进一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商标注册,组织有一定基础的合作社申报知名商标、著名商标和集体商标。通过提高合作社的品牌意识,带动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以科技提升为关键,激发乡村源动力。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因地制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本土人才培育,提升基层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水平,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方法,乐于务农、善于务农,适应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新要求的新型农业生产者。
(三)初心不改惠民生,全面巩固社会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财力、公共资源、工作力量向民生倾斜,注重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狠下决心、坚定信心、保持恒心,努力使龙江成为全县农村教育的标杆和模范。紧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个目标,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落实“双减”政策,坚持苦干实干,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基础,配全配齐软硬件,着力打造一批“设施完备、队伍精良、校风严密、保障有力、成绩卓越”的优质学校。全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抓好人民共惠的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配合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创建,筑牢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稳粮增收目标不动摇,牢守耕地、林地两条红线。坚持将良好的生态环境当作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绿色环保生态美、整洁卫生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民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健康生活目的地。五年内,确保全乡建成27个“布局美、环境美、产业美、人文美”的美丽村寨,3个“蓝天碧水、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月明风清、宜居宜游、文化多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品示范村。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等工作,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的理念,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人民暖心的民生实事。围绕“一平台三机制”工作抓落实,全面压实医疗、养老、扶困、就业等各项民生实事,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乡情馆、图书馆、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广场等文化阵地作用,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四)驰而不息抓治理,全面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把稳定作为根本,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努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高效化。切实抓好风险防范。把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全两条主线,以隐患排查、整改督促和打非治违为手段,常态化抓实生命、财产、交通、疫情防控、信息等安全工作,健全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创新完善社会治理。紧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推进,深化自治实践,鼓励、支持和引导群众坚持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创建和“雪亮工程”等法治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自治法治德治“多元共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培育文明新风尚。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进人物、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群体的引领示范作用,弘扬上慈下孝、敬老爱亲,胸怀大爱、热心公益,友爱无间、邻里互助,书香沁人、诗礼传家等文明家风,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全面强化政风、民风、家风建设,把龙江建设成为新时代礼仪之乡。
(五)坚定不移转作风,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坚持把自身建设作为核心,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打造创新、高效、担当、作为、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坚持主动作为,建设服务政府。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乡,敢于开拓,勇于担当,进一步建立健全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以严和实的精神坚决履行好政府职责,用自己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服务理念、务实苦干的实际行动,树立政府威信,赢得群众信任。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服从乡党委决定。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主动接受乡人大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巩固发展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坚持政府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过好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廉洁从政,建设清廉政府。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敬畏红线,严守底线,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县委实施办法,旗帜鲜明反对腐败,从严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加快惩防体系建设,扎紧扎密制度笼子,铲除腐败土壤,构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良好氛围。坚持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增强创新破难的本领,用改革的办法突破制约瓶颈,用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入实施“阳光政务”,加大“晒权”力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支持公众参与行政监督,确保行政行为更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
三、着眼当下,奋发有为,确保2022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022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启航之年,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接力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2022年国民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0%左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2%、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
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必须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实疫情防控。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以最严的要求和最高的标准,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继续抓实“龙城飞将”专项行动,扛牢“不让疫情过怒江”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五个管住”,严把“外防输入”责任关,织密“3户5户”联防联控网,全面筑牢“村村是哨所、户户是堡垒、人人是哨兵”的全民防线,确保“三个不发生”。扎实筑牢“全民防疫”保护墙,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多渠道进行防疫教育宣传,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全面构建辖区整体免疫屏障。
(二)全力以赴推进乡村建设。坚持以美丽乡村为目标,强化项目支撑,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全力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做好规划,实施弄玲观景台至弄星小学、弄星小学至河以、杨梅坡水库至新寨等一批道路基础设施项目,打牢乡村振兴交通基础。加快实施弄岗社区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进一步实践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一个“望得见山、看得到水、拾得起乡愁记忆”的美丽乡村。储备一批规模大、拉动强、利长远、增后劲的重点项目,加大薄弱环节投入力度,加快完善功能配套。全速推进2021年赧等至歪坡道路硬化、小地方水库干渠、头道河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进一步统筹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完善稻田基础设施,培植稻田艺术,全力打造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扎实开展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提升、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好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补齐村庄亮化、绿化短板,确保每村打造1个布置美、整洁美、绿化美、家风美、公益美、环境优、特色佳的“五美一优一佳”生态宜居村寨。协同推进村民议事、乡村管理等制度建设,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保持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总体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坚决遏制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大力推进“美丽龙江”建设。切实做好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灾减灾等各项涉农保障工作。
(三)全力以赴谋划产业发展。持续巩固好烤烟、粮食、茶叶、稻花鱼等传统产业,瞄准“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产品产业链延伸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农村土特产品质提升、质量认证、加工转化、品牌培育及保护等工作,推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基础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
(四)全力以赴强化人才建设。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引进人才、因材施教培育人才、因需发展使用人才。在人才培训、技能提升上下 功夫,依托党校、党员实训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聘请创业能人、种养殖大户、“土专家”“田秀才”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农人”,进一步激发本土“造血功能”。在人才招引、广纳贤才上下 功夫,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万名人才兴万村”和“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抓手,建立人才柔性引进管理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
(五)全力以赴提升政府效能。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抓落实作为主旋律,切实做到党委有决策、政府有行动。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针对“庸、懒、散”和中梗阻、下搁浅等机关作风问题,严肃查处各类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倒逼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行政工作效能。全面启动“八五”普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县委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加大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推进落实力度,不断加快“放”的步伐,增强“管”的力度,提升“服”的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与此同时,稳步推进妇女儿童、共青团、老龄、残疾人、民宗、统计、侨务、老干部、档案、气象、地震、史志、退役军人、民兵、社科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砥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下,始终保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率先垂范、真抓实干,昂首阔步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和衷共济谱写好中国梦的龙江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