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93-5-/2021-0419002 发布机构 龙陵县龙江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1-04-19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机关事务
龙江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2021年4月17日在龙江乡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龙江乡人民政府副乡长王尚达

各位代表:

受乡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龙江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查,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龙江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全局,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乡呈现经济发展、事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十三五”期间生产总值由3.43亿元增加至4.73亿元,年均增6.6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004元增加至12492元,年均增9.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110万元减少至830万元,年均减5.65%;财政总收入由2965万元增加至4237万元,年均增7.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6.07亿元、2.17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2.64亿元、0.59亿元,年均增12.09%和6.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由7.29亿元减少至5.27亿元,年均减6.28%;市场经济主体不断扩大,2020年有个体经营户1189户、企业9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838户、42家、4个。

(二)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乡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关键指标,围绕“六项精准”目标要求,实施“五个一批”,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脱贫退出贫困人口926户3661人,贫困发生率实现动态清零,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与全国脱贫攻坚普查;建成新寨马家田、赧等片区、勐柳片区3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216户889人,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作目标。

(三)基础设施有效夯实。累计投资3639.65万元建设人饮工程37件;投资459.62万元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座;投资84.5万元维修养护小型水库8座;投资2281.14万元建设农田水利工程3件;投资98.35万元实施水毁渠道修复项目4个;投资5386.46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和生命防护工程12个;对18条公路采取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养护;投资5214.91万元新建校舍1.72万平方米;投资220多万元,建成卫生院门诊医技大楼1栋;投资440万元改造5个村卫生室;投资1550万元新建活动场所45个;投资1278.61万元,硬化串户路15.98万平方米;投资903.43万元,硬化入户路、庭院、主房15.06万平方米。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卫健工作成绩显著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参保人员住院1.32万人次,给予减免报销医疗费用994万元;成立19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计生服务工作扎实开展,全面两孩政策得到积极响应;防艾工作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3个90%”;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取得良好成绩;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防控策略和措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十三五”末全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8958人,特困供养人员138人,低保户848户1427人。“十三五”期间共发放养老保险金2.6万人次3051.32万元,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22万人次2642.72万元;发放特困供养人员资金539人次493.3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44人次91.08万元。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要求,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发放困难学生补助1216.6万元,营养餐生活补助1254.5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600.43万元,雨露计划补助65.7万元。创建“平安校园”11校、“绿色学校”10校、“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5校、语言文字示范学校5校;小学达一级三等学校1校、二级一等学校9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加强,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确定了“鱼米之乡 魅力龙江”农旅小镇的发展定位,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鱼米饮食文化、休闲农耕文化、红色旅游文化、森林温泉康养文化,积极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上档次。申报获批龙陵龙江清塘梯田3A级景区,连续举办五届龙陵·龙江“稻花鱼节”,成功申报龙江稻花鱼习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生态建设不断进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完成义务植树25万株,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扩大厕所革命覆盖,累计新建无害化水冲式户厕3463座,新建、改造公共卫生厕所48座。建设垃圾焚烧炉16座,实施赧等片区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勐外坝环境治理项目,有效改善农村脏乱差状况,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集镇管理不断完善,乡内5条集市共配备18名管理人员,维护市场秩序及环境卫生。

“十三五”以来,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经济总量仍然较小、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社会事业短板较多、干部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压力前所未有、风险前所未有,我们必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在挑战中抓机遇、于变局中开新局,为龙江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全面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二、“十四五”及二〇三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立足乡情,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农业规模化、旅游品牌化、发展数字化、治理现代化,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进一步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牢基础。

(二)发展目标

1.“十四五”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立足实际,深入挖掘龙江特色资源,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落实,到二〇二五年,全乡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要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找准产业兴旺支撑点,持续巩固传统产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稻谷、茶叶、烤烟、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科学发展大棚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新兴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产业潜力,促进以稻花鱼、肉牛、生猪为主的养殖业生产能力提升,稳定农民收入。加快“红细软”稻米、茶叶、石斛等农产品向精深加工等方面探索,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脱贫成果得到新拓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落实”“四个不摘”指示和全省巩固脱贫成效20条措施,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稻花鱼、肉牛、生猪养殖等家庭增收产业,通过小额信贷、劳务输出等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依托村级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加大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吸纳更多贫困弱势群体从事公益岗位;落实政策兜底保障,做到真脱贫、脱真贫。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养殖小区、绿化、亮化等附属设施完善,落实后续帮扶,加强搬迁点社会治理,全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做到住房和设施配套、产业和就业协同、搬迁和治理齐抓,全力做好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体系,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

——乡村风貌展现新容颜。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作用,组织多形式、多载体、多内涵的文体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本土历史民族文化的梳理研究,做好红色文化、傣族民族文化和龙江稻花鱼习俗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努力推进“鱼米之乡 魅力龙江”向深度发展,全面展现龙江风景秀丽、宜居宜游、人兴业兴的乡村发展新画卷。

——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坚持系统谋划、标本兼治、科学治理,聚焦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围绕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大力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厕所革命”,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提升。科学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强化家居环境整治,明确责任,建立长效机制,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大力开展非法采石、采砂、取土清理整治行动。着力推进森林防灭火工作,加强乡村两级护林队伍管理,加强野外火源管控。持续巩固生态成果,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加大林政执法力度,打击盗伐林木、猎杀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

——民族团结进步达到新水平。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组织各族群众开展类型多样的文化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与创新,以文艺联欢为载体,大力弘扬傣族舞蹈、花棍、民歌、民间音乐等民族文化,热情讴歌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出各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风貌。重点推进弄岗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提质升级、邦焕村麻县民族村寨建设,进一步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2.二〇三五年发展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乡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方位融入腾龙一体化、高黎贡山国际生态旅游区及南亚东南亚国家黄金旅游圈建设。全乡经济总量力争迈上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农业大乡、旅游强乡、文明龙江;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保护、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等走在全县前列;推进交通强乡建设,“两横四纵”公路网和物流体系全面形成;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各族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三、“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不断减少农业垃圾。发展绿色建筑,鼓励绿色出行。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总体部署,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增加森林和生态系统碳汇,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任务。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八个标志性战役”,坚决守护好龙江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继续开展国土山川大绿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森林、土地、水面的保护与恢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落实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不断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率,支持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

(二)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构建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循环畅通、运行高效、调节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一个龙江,半个云南”资源优势,重点规划以清塘万亩梯田3A级景区为中心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以龙江湖和蚌别温泉为基地打造龙川江沿江水面风光体验区、以万亩松林和生态茶园为基地打造帐篷露营生态体验区、以古城山万亩杜鹃为基地打造高山森林秘境体验区、以匡沛兴故居为基地打造红色文化党建示范区,在空间上形成“沿江有湖泊温泉,半山有梯田茶园,高山有森林杜鹃”的景点布局,在时间上形成“春赏映山红、夏住老窝棚、秋尝稻花鱼、冬游龙江湖”的四季特色,让龙江形成集鱼米饮食文化、休闲农耕文化、红色旅游文化、森林温泉康养文化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大旅游格局。持续巩固农业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不断提升粮食、蔬菜等产业的单产水平,不断强化茶叶、烤烟、核桃、红花油茶等产业的中耕管理,不断扩大肉牛、生猪、禽类等产业的养殖规模,实现传统产业稳中有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万亩“红细软”稻米基地、万亩稻花鱼养殖基地、万头肉牛养殖基地,进一步打响品牌,提升知名度,让特色产业得到深度开发。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综合水平,积极拓展劳动力就业空间,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三)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项目整合、周期协同、方位融合、链条畅通为导向,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全乡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强交通道路建设。重点打造赧烈河至佑民桥、硝塘至三台山等“两横四纵”公路网,不断实施乡村道路、产业道路硬化工程,不断修缮毁坏路段,确保道路畅通无阻。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实施三台山中岭岗水库项目建设,持续开展9个水库维修养护,积极实施水毁渠道修复工程,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化农业灌溉系统。加强“一水两污”建设。不断改善勐柳、赧等集镇周边区域供水设施条件,重点规划勐柳、赧等、马家田片区污水综合处理建设,进一步规划实施分村划片垃圾收转运综合处理项目。加强物流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勐柳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和勐柳、赧等农贸市场建设,探索商贸、电商等平台与龙江特色产品短距离对接的新渠道、新模式,建立高效便捷的产业产品供给链。加强新型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G、产业互联网、充(换)电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电网改造,协调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探索余热发电、垃圾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新模式。

(四)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让脱贫群众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保持政策措施总体稳定。认真落实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扎实做好脱贫后续帮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返贫。实施脱贫出列村提升行动,重点突出产业就业扶持发展,建立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更好支撑稳定脱贫。持续做好兜底对象帮扶。织密织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精准认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兜底保障对象,认真落实“脱贫不脱保”“救助渐退”等措施,确保“兜准、兜住、兜牢”。

(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处理“五种关系”,抓好“六个重点”,推进“七个拓展”,坚持“八个原则”,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争把龙江建成全县乡村振兴示范点。提高特色产业质量效益。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生猪规模化、绿色化养殖水平,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大农业水利、高标准农田、良种工程、农业科技等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美丽乡村万村示范行动”,大力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切实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鱼米之乡 魅力龙江”建设,强化勐柳、赧等集镇硬核支撑,全力打造农旅小镇特色旅游目的地,着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优化行政区政策,有序开展撤乡设镇工作,全面融入县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便捷合理的乡镇空间布局,统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六)繁荣社会公共文化事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文明新气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重点实施匡沛兴故居红色旅游文化和党建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作用,组织多形式、多载体、多内涵的文体活动,加强本土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梳理研究,做好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

(七)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重点规划勐柳幼儿园建设项目,提升学前教育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职责;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计划和龙五中普通高中质量提升计划,大力弘扬“四苦”精神,力争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全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高考上线率达100%,本科上线率达4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扎实开展卫健工作。加快推进乡卫生院迁建项目,大力发展农村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4.7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1.5人,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下,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77岁。全面落实民政工作。紧紧围绕“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强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全面实施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动态管理,关心关爱特殊人群,加强殡葬改革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失业、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到2025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稳定在1.92万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

(八)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治乡、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建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强化发展安全保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信访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推行“三级三次”矛盾纠纷联动调处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各位代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发作为、开拓创新,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龙江新征程!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