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94-3-/2021-0420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腊勐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21-04-20 |
文号 | 浏览量 |
——2021年4月16日在腊勐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腊勐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在抗疫中砥砺前行,“十三五”在奋进中顺利收官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腊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发展史上极为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我们团结依靠全镇各族人民,扎实抓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们众志成城,抗疫取得重大胜利。2020年初,面对势头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镇上下紧密团结,众志成城,干群一心,共渡难关。疫情以来,共有千余人次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40余个卡点在镇域内坚守不懈,400余名共产党员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坚守工作岗位,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全面实现“零输入、零感染”防控目标。深入开展“龙城飞将”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反弹,做到“五个管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同时,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持续做好学校复学防控,严格落实人口密集区域、养老院等特殊场所防控,做到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实现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正常化,为全县抗疫工作贡献了腊勐力量!
一年来,我们稳中求进,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9848.37万元,同比增长1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2元,同比增长10%;金融存、贷款余额3342.28万元、14468.05万元,分别增长4.55%、8.1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0万元,与年初预算数持平。
一年来,我们攻坚克难,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腊勐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年来,累计实施道路建设、安全饮水、种养殖加工服务等统筹整合项目22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扎实开展冬季攻势和防止返贫监测预警行动,群众关注的住房、饮水、医疗、教育等领域问题得到解决,满意度持续提升。狠抓扶贫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劳动力转移、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短中长”相结合的扶贫产业体系,贫困群众户均产业达到2.9个,年户均增收1.4万元。全年共实现减贫6户2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9年底的0.1%,下降至0,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我们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和省、市、县三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荣获云南省脱贫攻坚“扶贫先进集体”,脱贫攻坚工作获得高度认可,这是各位代表和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年来,我们夯实基础,农业产业继续巩固。2020年,实现农业产值18385万元,增长11.9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万亩,产量达1095万公斤;烤烟种植面积11091亩,中上等烟比例93.85%(其中上等烟比例71.6%),实现产值4392万元;青豌豆种植面积7300亩,实现产值386万元;甘蔗种植面积7530亩,实现产值1128万元;茶叶种植面积5200亩,完成干茶产量300吨,实现产值达720万元;咖啡种植面积1700亩,产量380吨,实现产值456万元。畜牧业总产值达1.97亿元,肉类总产量6316.88吨,禽蛋产量31.73吨。大牲畜存栏1.45万头匹,出栏0.57万头匹,产值2409万元;生猪存栏4.06万头,年出栏6.44万头,产值1.3亿元;黄山羊存栏1.07万只,出栏0.82万只,产值457万元;家禽存栏8.35万只,出栏4.83万只,产值322万元。发展养殖2头以上良种母牛农户50户,新增良种母牛100头,建成肉牛标准化规模育肥场14个,肉牛产业发展态势逐步向好。
一年来,我们抢抓机遇,项目引资稳步推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围绕年度建设目标群策群力狠抓落实。聚焦项目建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安全饮水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乡村环境治理项目、厕改项目等全面建设;肉牛规模育肥场项目、芒果种植项目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投资80万元建设2020年度浦锦街道对口帮扶腊勐镇长箐村功能提升项目(里从道路);投资300万元建设大龙及长箐片区人畜饮水建设项目;投资398万元建设白泥塘社区龙潭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附属工程建设项目;投资67.43万元建设腊勐社区足球场建设项目;投资22万元建设篮球场建设项目,投资45.49万元建设小滥坝水库头、芭蕉洼松白大沟修复工程;投资70万元建设白泥塘社区龙潭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项目(村史文化展廊建设);投资40万元建设脱贫攻坚短板补齐建设项目(大连理工大学人饮工程);投资385万元建设腊碧公路至长箐村杨柳树组道路硬化建设项目,为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年来,我们精准发力,乡村旅游形势喜人。松山红色旅游线路建设成效凸显,目前已成为龙陵县乃至云南地区红色旅游的一大亮点;宾馆民宿发展不断提档升级,子高地、凯旋阁等一批特色民宿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全镇各类宾馆民宿12家,床位700余张,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持续开展农家宾馆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农家宾馆相关章程规定,全镇旅游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2020年松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00万元。
一年来,我们主动作为,美丽乡村更具特色。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持续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着力提升全镇污水收纳入网率,充分发挥已建成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作用,在旧寨坡、腊勐集镇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安装项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公路沿线垃圾整治工作常抓不懈,洗手设施实现重点公共场所全覆盖;餐馆环境明显改善,卫生条件全面提档升级;公共场所消毒长效常态,实现卫生安全、公众放心;集贸市场“五乱”状况整治有力,实现集贸市场“五化”目标;健康知识全面普及,文明生活新风尚初步形成。农村“厕所革命”有序开展,2020年累计新建公厕3座,改建户厕1194座。对照卫生村建设标准,建立卫生村建设项目台账,申报沙子坡、长箐、大龙为卫生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年来,我们迎难而上,生态屏障更加稳固。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坚定践行,村庄美化、苗木补植补栽等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全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000亩,苗木栽植5万株,村庄美化5个,全镇绿容率、绿视率稳步提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规范河道采砂行为,认真落实河长制,持续实施“一河一策”治理措施,开展河库“清四乱”及水域岸线综合整治,由镇河长办牵头,定期排查入河排污口,实现非法排污口“动态清零”。辖区内1条江、5条河、1条沟渠、3个水库,实现网格化、制度化、全方位管理。镇级河长和联系部门共同巡查180次,村级河长巡查528次。
一年来,我们以人为本,民生事业持续向好。饮水安全、就业培训、教育、卫生、移风易俗等民生工程得到扎实办理,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消防工程建设,突出抓好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工作,发放重点优抚对象定期生活补助77.5万元,全年新识别、调整低保户239户295人,发放临时救助19.57万元,开展特困人员走访关爱活动110次,社会保障工作更加普惠民心。持续抓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养老保险、计生保险收缴工作,累计收缴资金555.04万元,2020年城乡医疗救助809人次,支出资金69.19万元;临时救助资金救助55人次,支出资金19.87万元。抓好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完成全镇1610名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工作,落实优生优育检测156人,发放计生家庭补贴38.21万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全面巩固提升,卫生健康公益属性进一步增强。抽调87名镇村干部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与此同时,征兵、退役军人、统战、团委、妇联、工会、计生、统计、科技、档案、老龄等各项工作也取得新成绩、新进步。全年累计送戏下村30场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年来,我们坚守底线,社会大局更加稳定。全年针对矿山、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领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65次,开展应急救援演练5次。抓好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分解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组织执法人员50余人次,检查企业、宾馆酒店、超市、烟花爆竹零售店共计600余家,实现全年安全零事故,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严格落实镇、村、组三级责任,针对信访老户、涉军、涉教、邪教等重点领域及特殊利益群体,逐个制定稳控方案,强力推进矛盾化解,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起,调处率100%,调成率100%,有效把各类矛盾纠纷牢牢稳控在镇村范围内。在全镇范围内印发《平安建设调查问卷》等宣传单共6543份,张贴平安建设、防范电信诈骗等宣传画共9000余份。持续巩固平安龙陵创建工作成果,统筹推进法治宣传、扫黑除恶、打击传销、普法教育等各项任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于全县前列。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精准到点、稳扎稳打、善作善成,全镇上下干事创业精气神空前高涨,呈现出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力推动了“十三五”顺利收官,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的五年,是腊勐经济实力迅速提升、镇村面貌变化最大、百姓得到实惠最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五年来,全镇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生态立镇、农业强镇、科教兴镇、文化旅游名镇”四大战略,各项工作跨越争先,发展业绩再攀新高,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决定性成就,腊勐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过去的五年,是镇域经济稳步提升,综合实力积蓄壮大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积极适应新常态,坚决贯彻新理念,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与2015年相比,农村经济总收入由30730万元增加至49848万元,是2015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由8346元增加至13402元,是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长9.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在10亿元;财政收入由1310万元增加至3684万元,是2015年的2.8倍,年均增长22.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从21929万元和9169万元增加至32467万元、14088万元,年均分别增长8.1%和8.9%。
过去的五年,是脱贫攻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经过全镇人民的努力腊勐镇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五年来,我们兴产业、补短板、强弱项,实施各类扶贫项目84个,涉及资金7800余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46个,发放贫困群众就业奖补资金303人次21.8万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070万元,665户贫困群众从中受益;完成危房改造1389户,329户1370名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搬迁喜获新居,住房安全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保障;贫困家庭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发放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40.2万元,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723.56万元、营养餐补助2084万元、办理“雨露计划”补助1410人次,资助金额162.5万元,做到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失学。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免费体检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制度,村村建有标准化卫生室,家家配有签约医生,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人管”。通过强化精准举措,2020年我们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初的12.8%降至0,全镇1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1371户5319名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这在腊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过去的五年,是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把牢项目核心抓手,全面实施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有力支撑。全域旅游亮点纷呈,松山景区建设迈上新高度,景区面貌日新月异,松山景区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大垭口社区被评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和“云南省美丽村庄”,并通过全国文明村镇复审。累计接待游客240.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亿元。特色农业持续壮大,青豌豆、玉米、芒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2万亩、1.3万亩、0.9万亩,生猪、肉牛出栏分别达6.44万头、0.55万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过去的五年,是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镇村面貌变化大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着力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形象,推动镇村统筹协调发展。始终坚持规划引领,高质量完成乡镇总规、控规以及村庄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用科学规划统领镇村建设的效果更加明显。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卓著,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规范化、长效化;完成7座公厕建设,3446座农村户厕改造,全镇无害化卫生改厕率达85%以上,建成净化水厂1座,污水处理设备4套,铺设污水管线59.09公里。截至目前,全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20%,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得到显著改善;投资119.64万元,完成腊勐集镇柏油路铺设8090平方米,规划集镇停车位390个,规范车辆安全行驶车道,集镇治理有新面貌。投资100万元实施中岭岗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30万元实施腊勐镇白泥塘社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太阳能路灯建设),安装路灯100盏。建成垃圾焚烧炉7座,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覆盖9个村(社区)38个村民小组;建成简易垃圾池91座,全镇生活垃圾简易处理率达90%以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0个,铺设和改造农村饮水管道515.64公里,1.5977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均达到95%以上;持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后期管理工作,全镇10个村(社区)已陆续出台完成征收管理办法及水价制定,水表安装做到应装尽装。五年来,我们紧扣建设“美丽腊勐”的目标,以绣花功夫打造精品,用智慧手段精细管护,镇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在宜居中充分享受到乡村巨变带来的满足感。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建设力度最大,环境质量改善最好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决向水污染宣战,严格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河长清河、“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强化沿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镇内怒江流域综合治理,镇域重点河流水质持续向好。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扎实推进镇域国土绿化,累计完成造林4100余亩,义务植树25万株,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56.2%,生态优势更加彰显。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事业全面落实,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逐年递增。城镇累计新增转移劳动力就业0.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临时救助、大病救助等政策全面落实,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挂牌运行,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投入2113.28万元,完成标准化操场、中小学宿舍楼、教室改造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持续落实控辍保学要求,确保寒门学子无一人因贫困而辍学,全镇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即时结算等医疗惠民政策高效落实,连续4年为全镇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卫生健康公益属性进一步增强;10个村(社区)活动场所建成投入使用,镇、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100%,连续多年开展文艺汇演,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镇域内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走私违法犯罪,大力推进依法治访,持续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五载春华转瞬即逝,五载秋实硕果累累。过去五年,面对异常困难的经济形势,我们能够保持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取得一系列好成绩,难能可贵,实属不易!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各级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各挂联单位的关心帮助,得益于各单位、各村(社区)的扎实工作,得益于全镇上下的同心协力。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镇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各位人大代表,所有关心支持腊勐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财政收支形势严峻,政府债务化解任务艰巨;项目投资支撑不足,基础设施仍存在瓶颈制约;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各类风险隐患复杂多变,安全发展抗风险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需要巩固提升;作风建设尚需持续改进,政府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有待提升。对以上问题,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奋战“十四五”新征程,走对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路子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五年。展望“十四五”,尽管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全镇发展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但同时也要看到,构建新发展格局、西部地区崛起、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机遇交织叠加,有利于我镇扩大有效投资、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经济结构、夯实发展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应对一切风险挑战,不断朝着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大步迈进。
根据龙陵县“十四五”规划纲要,我们制定了《腊勐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了“十四五”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围绕生态、产业、文旅、人才四大板块,深入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兴镇、文旅活镇、人才强镇”四大战略,将腊勐建设成为支撑保山龙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为与全县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牢基础。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怒江流域全面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开展生态建设项目申报、生态建设宣传等工作,加快实施大垭口、松山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启动腊勐集镇综合管缆建设,实现雨污分流、强弱电入地。增设配备垃圾桶、垃圾车,实现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大力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打造龙陵怒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初步形成。紧紧抓住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机遇,借力“一座保山”区域性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结合镇域自然气候条件,大力实施烤烟、芒果、青豌豆、小筋豆、生猪、肉牛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建设,着力打造烤烟、水果、蔬菜“三个万亩”样板,肉牛、生猪“两个万头”样板,龙陵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样板区初步成型。围绕松山抗战遗址、滇缅公路、惠通桥这一座山、一条路、一座桥的旅游优势资源,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红色旅游公路沿线和周边村产业发展转型,辐射大垭口、松山等周边村(社区)融合当地传统农耕文化发展采摘观光农业、民宿酒店、文旅活动等留住游客,带动经济,打造中国抗战历史文化名镇和云南滇西边境旅游目的初步形成。加强对人才的团结引领和服务保障,积极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做到让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洼地。全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创业人员等人才中储备干部,加大种养殖大户、特殊技能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全方位强化人才培养计划,打牢人才强镇基础。
如期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新发展定位、厚植新发展优势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根本保证。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激发全镇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持续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创新,大胆闯、大胆试,敢于向改革要活力、坚决破除一切体制机制障碍,善于向开放要空间、坚决破除一切隐性壁垒,勇于向创新要动力、坚决破除一切瓶颈制约。五是坚持系统发展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胸怀“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固根本、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坚持和完善理念引领、体系支撑、专项实施、项目抓手等长效机制,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统一。
各位代表,“十四五”的蓝图,承载着全镇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热切期盼。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有镇人大的监督支持,有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目标任务一定能够顺利实现,腊勐发展一定能够再上新台阶,腊勐人民一定能够更加幸福!
三、凝心聚力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腊勐迈向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兴镇、文旅活镇、人才强镇”四大战略,推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在向上向善、旅居福地新腊勐建设中实现更大担当、更大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同期数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47万元,比去年同期数减少206万元,下降6.98%,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省级下达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投资扩量行动,增强发展后劲。抓实项目规划,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推进林业、畜牧业等第一产业项目全面开工。加速岭岗寨、新田坝片区5152亩芒果基地、沙子坡村紫皮大蒜300亩生产示范基地项目申报进度,积极向上争取核桃、澳洲坚果、糯橄榄等林业作物提质增效、中耕抚育管理项目。全力推进肉牛育肥场建设项目,确保10个肉牛育肥场(其中100头规模2个,50头规模2个)建设目标全部完成;全面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确保8期400人次预期培训目标全部完成。全面推进第二、三产业发展建设,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目标配套建设冷链物流、民宿餐饮、农耕文化,促进一、二、三产业高速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抗战文化遗址遗迹修复保护,建设文化长廊、文化亭等景观,彰显松山抗战文化和优秀乡土文化;全面实施镇域内重点道路、建设,投资200万元建设大垭口麦地道路2.1公里;投资146万元建设龙潭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帮扶巩固养殖小区扩建项目,投资100万元实施大垭口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
(二)实施创新培育行动,加快动能转换。引导和鼓励镇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打造一批镇域品牌,创建一批本土特色产品。突出体制创新,全面深化“合作社+公司”管理模式,探索有实力的合作社、企业运营管理村级集体经济,充分释放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突出产业创新,支持宏兴茶饮料公司、小木榨红糖等本土企业、小作坊智能化升级,推动生产标准化。突出创新创业,做实国土空间规划,为创业立业提供用地保障。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余万元,扶持带头人30余人。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科技、农业、管理等领域紧缺人才;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引进,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培育产业技术人才160余人。
(三)实施固农强基行动,促进农业提质。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完成大龙村高标准农田项目配套建设。推进粮食稳产增效,总产量保持1100万公斤以上。调整种植结构,加快牛油果种植项目申请进度,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发展数字农业,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地。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推进农作物机械化进程,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突出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本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持续巩固农民合作社10家,培育家庭农场10家。启动烤烟、水果、蔬菜种植“三个万亩”工程,确保完成烤烟产量3.1万担,中上等烟比例达78%以上。生猪存栏达4.5万头以上,出栏7万头以上。完成万头肉牛养殖体系建设,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区10个,走优质、高效、绿色的畜禽产业发展之路。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激活土地、资金、资产、人力等生产要素,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0个。发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冻库1个,为农服务中心10家。抓好产业扶贫,全镇10个村(社区)实现扶贫产业项目户均3项。鼓励各类人才投入乡村振兴,培育高素质农民600人,农村实用人才1000人。
(四)实施动能变革行动,释放发展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一网通办”。实施营商环境建设攻坚,强化“公仆式”服务,全力叫响“腊勐速度”“腊勐效率”。以“智慧腊勐”建设为引领,推动资源、产业数字化建设,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全面加快推进5G网络、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构建完备、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加快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文旅等新兴产业建设,打造数字产业集群,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开放互联,巩固10个村(社区)农村淘宝建设成果。全面深化镇域活力建设,围绕丰富抗战文化、农耕文化,打造“一座山、一条路、一座桥”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景点,实现直播经济、旅游经济、社区经济新发展。
(五)实施城乡统筹行动,优化人居环境。申报实施大湾子至腊勐道路建设,初步完成腊勐集镇健身步道建设工程设计。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完成腊勐河生态水系修复、黑臭水体整治;严格规划管控,加强公共停车场建设,尽最大努力缓解停车难题。启动新和村至横山岔路口扩建改建等工程设计;完成腊勐河改造工程,镇域机耕道路新改建工作;完成八〇八水库至长箐水库引水工程,让全镇2.2万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完成改厕200户。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瞄准“镇域无垃圾”目标,坚持实行一日一小扫、一周一大扫保洁制度、垃圾清运收费机制、清运收费机制、“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齐心协力打造美丽家园。推进观光采摘农业项目建设,带动全域乡村振兴。强化生态红线管控,推进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全面落实“河长制”,开展沿河排污口整治和畜禽养殖清理整顿。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全面推进热解汽化炉建设项目申请进度。完成农药污染防控项目。全面加强森林生态保护力度,提升全域绿化档次水平,让优美生态成为腊勐最靓丽的名片。
(六)实施幸福共享行动,提升民生福祉。加快大龙小学异地新建、腊勐中学教学楼建设、卫生院建设、中医馆改造、村级卫生室附属设施配备等项目申报进度,做足项目开展前半部分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乡村文化带头人扶持培训项目,以“传统技艺+合作社+农户”带富镇域群众。启动传统农耕文化打造项目,建造农耕文化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示范点。完成防火安全教育服务站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落实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发尽发。推进残疾人康复免费上门服务全覆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中央“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动态管理,积极拓展帮扶对象范围,健全防止返贫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资金管理,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做好贫困人口稳岗就业,兜住民生底线。
(七)实施提档升级行动,叫响旅游品牌。围绕松山红色旅游产业布局,引进新业态,打造新亮点,推动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镇域内红色元素,完善红色旅游产业链条,持续加大红色旅游线路打造力度,依托松山红色景区打造以青少年国防教育、爱国教育为重点的红色研学基地,真正将红色资源转化红色产业,实现红色效益。同时,一方面鼓励和引导群众新建民宿酒店,另一方面深入推进民宿酒店星级评定工作,不断提升高端民宿、精品民宿在全镇宾馆民宿中的比重,真正搭建起“高端民宿+精品民宿+特色民宿”的旅游接待平台。提升旅游管理水平。通过督查评比、技能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宾馆民宿经营者的服务水平,切实树立起松山旅游服务形象。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松山景区旅游项目影响力,同时将松山热区气候条件、清新的空气、壮丽的自然风景与特色独具的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相结合,努力推动旅游文化内涵提升向文化振兴转变,切实提高旅游产业效益。2021年,全镇力争实现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000万元。
(八)实施绿色发展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做大金山银山“价值”。让蓝天白云永驻。加强河长巡河工作,落实“河长制”工作机制,推进河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巩固河道综合治理成效。严格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监管,积极推动排污口“动态清零”,确保镇内怒江流域水质稳定达标,让青山绿地常在。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质提速工程,大力实施特色经济林等国土绿化工程,进一步厚植生态底色,为龙陵争创“森林城市”作出贡献。持续开展废弃矿山治理综合整治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生态补偿修复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开展镇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做好怒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持续开展“两违”执法监察工作,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工作。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监管,严厉打击毁林挖坡行为,严格林地用途管制,推进“以规划管地,以图管地,以用途管地”。
(九)推进全面安全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抓好疫情防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保持应急状态,强化底线思维和责任担当,统筹整合力量,深入查找漏洞,补齐短板,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进一步压实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保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提高检测和物资保障能力,落实“应检尽检”要求,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和准备,确保做到“三个不发生”,坚决打赢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阻击战。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深化信访调处、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和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深入推广“三级三次”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运用,加大社会治安、消防监管、交通安全等管控力度,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打好新一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保持打击跨境、涉黑涉恶犯罪高压态势,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抓好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食品药品、烟花爆竹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做好非洲猪瘟等疫情的防控工作。持续开展打非治违和重点专项整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循法而行、依法而治。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不断提升学法用法能力,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主动接受司法、监察、审计和社会监督。加强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规范高效运行。努力通过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持续改进作风,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倡树“清新简约、务本责实”作风导向,克服“三种心态”,强化“三种精神”,弘扬“三牛精神”,把精力集中到抓项目、抓发展、抓民生上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以“钉钉子”“剥洋葱”“透竹竿”的劲头抓落实、求实效。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深化以案促改,严肃查处腐败问题,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持续抓好家风建设,以好家风推动好政风、带动好社风。厉行节约,严控行政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历经松山抗战炮火洗礼,腊勐儿女更加坚强自信!新百年迈步新的发展征程,腊勐人民更加斗志昂扬!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关键时刻,让我们永葆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夙夜在公的工作常态、放心不下的尽责心态,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满怀豪情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挺进,奋力谱写好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