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94-3-/2016-0423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腊勐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16-04-23 |
文号 | 浏览量 |
各位代表: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奋力赶超跨越,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生态立乡、农业强乡、科教兴乡、文化旅游名乡”四大战略,抢抓有利形势和重大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市场理念、树立品牌意识,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克难奋进、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既定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0730万元,同比增长20.4%,比2010年增长1.49倍,年均增长20%,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实现收入26492万元、111万元和1287万元,同比增长19.2%、32.1%和27.3%,比2010年增长1.43、3.11和2.45倍,年均增长19.4%、32.7%和28.1%。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346元,同比增长21%,比2010年增长1.49倍,年均增长20.1%;金融存、贷款余额21929万元、9169万元,同比增长19%、18.1%,比2010年分别增长2.39倍、0.87倍,年均分别增长27.9%、13.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10万元,同比增长10.5%,比2010年增长2.28倍,年均增长26.8%。
(一)产业培植成效明显。集中精力做好“稳固烟、提产糖、壮大果、做强畜、复壮林、突破药”六篇文章,注重加强特色产业培植,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发展。传统产业稳中提质。2015年,实现农业产值11889万元,同比增长0.6%,年均增长14%。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5915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051.4万公斤,同比增长2.2%,年均增长8.5%。种植烤烟14240亩,完成合同收购量35600担,比2010年增加14958担,增长72.5%,五年累计种植烤烟18.3万担,产值22284万元。2014/2015榨季甘蔗农业产量31685吨,入榨25027吨。实现石斛鲜条产量36.5吨,新植24717平方米,五年累计新植123434平方米,现有面积达126196平方米。畜牧产业加快发展。2015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1871万元,同比增长6.9%,比2010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22.5%。大牲畜存栏16300头,出栏4600头,生猪存栏46700头,出栏37951头,羊存栏11600只,出栏8923只,家禽存栏101480只,出栏58763只。实现肉类总产量3713吨、禽蛋产量70吨,同比增长6.8%、11.7%,比2010年增长1.67倍、1.87倍,年均增长10.8%、13.4%。特色产业初见成效。聚力打造中高海拔区域绿色经济带和怒江沿线热区作物经济带两条绿色经济带,实现林业产值3870万元,同比减少1.3%。五年累计新植核桃7631亩,总面积达53371亩,挂果28280亩,干核桃产量651吨,比2010年增加1.5倍。累计完成低效林改造7269亩,林地现有面积144249亩,森林覆盖率达45.5%,2012年12月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七批云南省生态文明乡。累计新植橄榄5469亩、澳洲坚果7806亩、美国山核桃3547亩,嫁接改良野生糯橄榄1392亩。中药材产业实现新突破。现有滇重楼145亩、当归200亩、附子280亩、纹党参252亩,白花蛇舌草150亩。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个、互助经济组织5个,有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非公经济持续壮大。现有注册个体工商户669户,从业人员683人,实现营业总收入8230万元,实现利税800万元,比“十一五”末增长59.7%。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864万元,比 “十一五”期间增长2.8倍。完成云天化松山希望小学、腊勐小学薄弱项目等22个学校建设项目,建成教师保障性住房36套,腊勐中心幼儿园、新和小学教学综合楼等项目顺利推进,累计排除中小学危房4558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16938平方米,生均面积达13.1平方米,是2010年8.1平方米的1.6倍。腊碧公路通乡油路、长岭岗通畅工程、白泥塘至大龙和横山至南边寨通畅工程、大垭口至小松林公路等建设完成,通村公路实现全面硬化,硬化村组道路86公里,新修、扩建生产生活道路610余公里,养护农村公路总里程38.7公里,全面完成农村库外公路数据普查工作,普查入库291条459公里。“兴地睦边”重大农田整治项目、松白大沟、混当大沟后期除险加固、长箐水库、小烂坝水库除险加固顺利完成。长箐水库至大龙新寨子烟水工程、新田坝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治理项目等一批农田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大龙、中岭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五小水利工程475件,架设输水管网110.4公里,建成水窖4150口,累计改善灌溉面积22100亩,解决35个村民小组4105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完成腊勐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累计实施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整村推进、村容村貌及环境整治等新农村项目建设75个,初步建成大垭口新村、杞木寨、黄家水井等 “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建设垃圾焚烧炉3个,配套垃圾收集池20个,垃圾桶220只,购置清运车2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完成35KV输电工程和变电站建设,实现村民小组10KV输电网络全覆盖。中缅输油气管道腊勐过境段建设顺利完成,大瑞铁路、红色旅游线路、松山大战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及协调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突出“一提高五抓两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教育健康发展,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幼儿园建设从无到有,新建幼儿园3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45.8%,比“十一五”末提高18.2个百分点。“两免一补”、营养餐改善计划补助政策全面落实,累计补助1621.5万元,惠及学生42127人次。“两基”成果巩固提升,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9.9%、100%,初中巩固率、中考参考率达98.3%、87%,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2%、24.2%。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发展,设立松山教育基金,筹集资金18.6万元,累计发放奖助学金16.5万元,资助学生66人次。五年来,中考教育质量综合排名均位居全县前五名,其中:2011年段昆龙同学中考全县第一名,2015年腊勐中学综合排名全县第三名。文体事业日益繁荣。大垭口新村、长箐大寨子、腊勐岭岗寨、大龙新寨子等25个文化场所建成投入使用,乡情展室建成开放,农家书屋覆盖率100%。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206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腊勐狮灯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组织参加县民族民间文艺汇演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和第三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卫计事业健康发展。卫生院住院楼建成使用,大垭口、白泥塘社区卫生所易地新建已竣工,全乡医疗卫生业务用房达1600平方米,病床总数36张。乡卫生院、村卫生所全面开设中医门诊,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免费健康体检4368人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1791份。新农合筹资标准从20元提高到120元,2015年参合4992户20792人,参合率达99.37%。 “奖优免补”等计划生育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单独二孩”政策启动实施,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社会保障应保尽保。就业服务不断加强,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8205人次,累计发放创业贷款3580万元,转移就业3850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等得到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0755人,参保率99.1%,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生活补助、城乡医疗救助等3670.2万元,救灾大米148吨,救灾衣被357件。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36户,补助资金884.8万元,解决142户农村无房户、危房户建房用地。此外,乡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完成,工青妇、统战、档案、保密、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统计、国土、财税、司法等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
(四)松山开发稳步推进。高度重视抗战遗址的保护开发,按照规划定位,融政治性、教育性、观赏性于一体,实现与旅游产业、扶贫开发协同发展。红色旅游线路建设完成,松山干部教育基地一期建成投入使用,松山旅游小镇统规代建房屋建成回迁,投资469万元建成核心区游客栈道2.64公里,投资600万元完成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建设,投资1500万元的松山战役纪念碑、游客服务中心、老干塘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按照“景区含村庄、村庄亦景区”的建设目标,突出规划特色,健全要素保障,积极整合项目资金1900余万元,聚力打造了核心区周边的新村、杞木寨、黄家水井等3个自然村。围绕产业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建成营业农家餐旅馆5家,辐射带动创业、就业200余人。重点支持旅游产品加工销售及包装推介,白花蛇舌草、“路山桥”系列产品初具规模,小盖红糖、柿饼、酸黄果等特色产品备受游客青睐。注重文化融入,民族民间文化、农耕文化、特色餐饮文化等持续渗透贯穿。强化宣传工作,干部群众遗址资源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松山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2015年接待旅客达50余万人次。
(五)扶贫开发取得实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以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发展能力为重点,积极整合项目、资金,走开发式、参与式扶贫之路,变“输血”为“造血”。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39户3700人,明确了699名干部结对帮扶,制定帮扶措施2325条,2014、2015年累计脱贫1109人。围绕群众增收,重点发展烤烟、畜牧等优势产业,积极培植中草药、热区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解决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人饮安全、农村危房、农网升级改造及文体活动场所建设等问题,实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着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申报纳入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安置点3个,计划搬迁安置335户1500余人,旅游小镇安置点建设完成,白泥塘社区龙潭山安置点顺利开工,长箐村旧寨坡安置点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六)和谐创建成效显著。法治建设全面推进,“六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积极完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强乡村两级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专职人员的作用,提升了法律援助、矛盾纠纷化解的服务水平。注重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执法合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五年立刑事案件102起,治安案件250起,发案明显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着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渠道,技防、物防、人防得到有效结合,安装农村防控网监控探头76个,实现对主干道、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和交通要道出入口24小时治安监控。扎实开展各类严打专项行动,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深入推进“6995”平台建设,健全乡、村、组三级信访工作平台,抓实 “三级三次” 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民情民意访谈制度,坚持乡领导接待日制度,五年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54件,调处率达100%。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厉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持续发力,五年来,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成功处置中岭岗马鞍山、白泥塘三岔树等多起地质灾害。认真开展禁毒防艾和防处邪教工作,全乡无邪教违法犯罪活动。
(七)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务实高效作为加快发展的保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四群教育”,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乡委实施办法,会议、文件进一步精简,“三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严格执行党政主要领导“五项不直接分管”、“三重一大”和末位表态制度,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自觉接受乡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自觉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五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95件,办复率100%。全面厘清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认真落实政务、村务、财务公开,着力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群众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得到进一步保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
过去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态势和矛盾叠加的新变数,我们始终坚持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破解难题,用发展造就队伍,坚定不移谋跨越求突破,持之以恒抓产业促转型,坚持不懈办实事惠民生,开拓创新促改革激活力,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各位代表,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乡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乡人民共克时艰,奋勇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人大代表、退休老同志,向关心和支持腊勐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民持续增收基础还不牢,农村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的现实没有根本改变;二、三产业规模小、基础差,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绝大部分群众离“两个不愁、三个保障”还有差距;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部分领导干部转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够,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廉政建设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科学谋划,不以事艰而退避,不以任重而不为,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二、聚力扶贫攻坚,全力推进“十三五”各项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实施好“十三五”规划,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五大网络建设,保山“五基地一中心”、争当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定位,龙陵着力打造滇西边境旅游目的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争创全省边境扶贫开发精准脱贫先进县和全市县域金融改革创新、教育工作争先进位先进县,争当全市特色产业培育、依法治县、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腊勐干事创业氛围良好,立体气候优势突出,抗战文化资源独特,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当前,撤乡设镇顺利完成,将有力带动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镇一次党代会确定“十三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跨越发展为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依法治镇为保障,紧抓机遇,坚持生态立本、强农扬旅、科教助推三维纲要,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积极打造“高原特色产业聚集点、抗战文化旅游目的地、平安和谐创建示范区”,争当全市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四网”基础设施、经济提质增效、扶贫开发攻坚排头兵,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建议为:202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在2015年基础上,年均增长10.8%,达51317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5年基础上,年均增长10.85%,达13969元以上,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2015年基础上,年均增长2%,达1446万元以上;金融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5%以上。围绕上述指标,“十三五”时期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创新发展,调优产业结构。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按照“抓特色做优一产、抓升级做强三产”的发展思路,坚守粮食安全底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35990亩,产量达1161万公斤以上。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构建互为依托、互为带动、互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具效益的发展。按照“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牧则牧、宜果则果”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创新经营体制,让产业发展市场导航、农民把舵、政府护航。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减少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效益。烤烟种植面积10000亩,甘蔗种植面积保持在14000亩,蔬菜种植2500亩,中药材种植2000亩以上;大牲畜存栏10000头,生猪存栏50000头,黄山羊存栏14000只,家禽存栏120000只以上。围绕“两区两地”建设目标,争取和整合项目资金,加快遗址核心区及周边村寨新农村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形成旅游要素的配套体系,发展家庭休闲式、体验式旅游与生态观光农业相结合,努力促进三产发展,建设农家乐,农家旅馆20家,发展宾馆15家以上。
(二)强化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解决好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切身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途径。争取实施村容村貌及环境整治项目60个以上;农村人饮改造项目15个以上,解决5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500户以上,解决4500人住房困难问题;硬化村庄连接线5条42公里以上。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强化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争取实施学校建设项目20个以上,切实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力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中考率达95%,学前教育入园率达80%以上,中考教育质量综合排名保持在全县前三名。争取实施腊勐卫生院职工宿舍楼及8个村卫生所建设项目,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深化土地管理工作,强化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强化协调发展,推进依法治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以群众工作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在增进群众信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法治观念、保证公平正义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坚持民情民意访谈和“三级三次”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着力畅通群众诉求和民意表达渠道,把握群众新诉求、新期待,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化法治引领,全面推进依法自治,指导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打造村民自治示范点1个村(社区)、10个自然村。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充分运用网络、微信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组活动,提高普法工作实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领域,抓深抓细抓实安全生产,不断改进安全生产大检查方式方法,强化对非法、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抓好禁毒防艾和防处邪教等工作。
(四)强化绿色发展,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环境道德理念和环保自觉,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镇为契机,强化环境保护,深化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构建绿色环保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建设垃圾收集池100个,沼气池300口,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00户,无害化养殖小区6个,光伏发电户1200户以上。加大涉林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积极推进25度以上坡耕地和15度至25度重要水源地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种植经济林木6000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
(五)强化开放发展,聚力扶贫攻坚。坚持开放前导,抢抓“五网”建设机遇,充分利用腊勐优势资源,借力“互联网+”,促进人、财、物大流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抗战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农耕文化、特色餐饮文化资源,努力打造抗战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贫困群众分享旅游开发红利。围绕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旅游扶贫三大扶贫项目资金模块,抢抓扶贫开发政策机遇,拉动基础建设,促进产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科学扶贫、注重实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之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00户1300人,2017年3个贫困村脱贫“摘帽”、2018年2591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三、合力精准施策,竭力抓好2016年各项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镇的第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九届十二次、市委三届六次、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镇一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重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突出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民生保障三大重点,因地制宜、主动作为、积极争取,聚力在扶贫攻坚中抓住发展机遇,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建议为:农村经济总收入34400万元,同比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9350元,同比增长12%以上;粮食总产量1072.5万公斤,同比增长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金融存、贷款余额24929万元、1036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68%、13.09%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8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5.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42万元,同比减少14.2%。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紧抓提质增效,激发发展活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养殖等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目标,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确保粮食播种面积35915亩,产量1072.5万公斤以上。种植烤烟11588亩,收购烟叶32500担,上等烟比例达70%以上,实现产值4580万元以上。2015/2016榨季新植甘蔗3200亩,总面达15000亩,农业产量35000吨,实现产值1470万元以上。注重畜禽品种改良,加强疫病防治,实现大牲畜存栏17900头、生猪存栏48800头、羊存栏12900只、家禽存栏110900只以上。加强核桃抚育管理,发展壮大澳洲坚果、糯橄榄、中药材等产业,立足精深加工和产业融合,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多举措推动农业信息服务、宽带入户、农村电商等工程,有效对接供给侧和消费端,提升农村市场活力,在拓宽市场上着力。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品牌包装、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发展精细化农产品加工,在培育品牌上发力。加大三产发展扶持力度,力争开办农家乐、农家餐旅馆8家,发展宾馆6家,床位数达200个,实现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以上。
(二)统筹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严格项目招投标管理,不断强化对全镇工程项目招标监督力度,确保工程项目招标各个环节“阳光操作”。抓好在建项目建设,做好大垭口沿街居民腾房搬迁及投资1041万元的大龙、沙子坡农业综合开发、大垭口社区蚂蝗水组活动场所等6个在建项目的扫尾工作。加快推进投资275万元的新和上下组活动场所、长岭岗村和大垭口社区油竹林自然村道路建设进度。及时开工建设投资250万元的腊勐社区董别组及白泥塘社区三岔树村组等道路项目。做好中岭岗村农业综合开发、“四位一体”及大垭口社区“四位一体”、长岭岗村产业扶贫等项目的相关工作。切实做好红色旅游线路大垭口至腊勐集镇段、大瑞铁路、松山国防兵器陈列馆、滇缅公路纪念馆、松山抗战纪念馆、小商品售卖及游客休闲广场等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
(三)突出民生福祉,强化公共服务。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突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两个重点,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8%以上、中考率达90%以上,力争小学学前教育入园率达70%以上,中考教育质量综合排名保持在全县前三名。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举办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等措施,让文化普惠于民。有效整合文化站、村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阵地,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成5个自然村文化场所建设。提升腊勐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完善村卫生所建设,促进中医药发展,不断提升镇域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率达99.4%以上。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户,提高民居抗灾减灾能力。做好妇女儿童、统战、档案、保密、信访、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统计、国土、财税、司法、工商、防震减灾、防汛抗旱等工作。
(四)立足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努力让全镇人民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镇为目标,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制度,严守生态红线,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活垃圾治理,推广低碳技术、环保产业,推动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生产方式。抓实监督工作,严格控制企业和个人乱排乱放,破坏生态文明。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综合服务平台等宣传媒介,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企、进校、进村、进家庭,不断提高全镇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推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营造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生态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确保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
(五)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稳定。以法治引领,健全完善符合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的村规民约,恢复加强村(社区)治保组织,努力实现社会自我调节、村民依法自治。坚持预防为主,注重源头治理,强化应急防范与处置,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完善社会治理网络体系,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全面启动“七五”普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家规家训传播正能量作用。积极引导和妥善应对网络舆情,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抓好危爆物品、道路交通、消防火灾等公共安全监管,持续深入推进“打非治违”和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健全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加强气象、地质、地震、防灾减灾工作,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抓实抓好防处邪教、“禁毒防艾”工作。
(六)聚焦重点发力,统筹精准扶贫。突出脱贫攻坚重点区域,统筹解决插花脱贫,坚持把三个贫困村和中高海拔人居环境恶劣地区作为“主战场”,切实把“六个精准”总体要求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举措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统筹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地质灾害威胁户易地搬迁安置和后续产业发展,8月底前完成白泥塘龙潭山“三通一平”,启动农户建房,9月开工建设长箐旧寨坡。强化脱贫攻坚责任机制,加大考核监督力度,扎实做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及时进行贫困人口数据动态管理。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扎实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光伏扶贫等扶贫方式,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扶贫,重点解决好贫困群众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全年实现脱贫800人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50户以上。
(七)抓实增收节支,深化财税管理。坚持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财力优先用于“保运转、保民生”上。积极应对税收“营改增”带来的变化,吃透财税改革政策,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确保4个2015年续建项目和2016年已下达指标的10个项目完成税收入库。突出抓好新《预算法》的学习贯彻,强化预算约束,在保基本运转的基础上,确保2016年“三公经费”减少2%以上。加大民生资金监管,确保惠民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民生资金的审计率达100%。加大对小微企业及“三农”信贷支持力度,“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1000万元以上。
四、致力从严治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新常态,我们将坚守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理念,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抓好思想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新理念引领新实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夯实团结统一的基础,全面提升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学为“知”,以做为“行”,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着力打造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切实解决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模糊、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
(二)抓好法制建设,规范行政权力。坚持依法行政,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镇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不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民生和生态保护领域的法治建设,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让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下阳光运行。深入推进政务、村务、财务公开,推进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自觉接受并积极支持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开展监督工作。
(三)抓好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县、镇委实施办法,坚持教育常态、整治常态,严查顶风违纪行为,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坚持主动作为,全面正确履职,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强化行政问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着力解决缺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坚持创新作为,破除思维定势,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反对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提升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四)抓好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规范责任目标管理,细化考核内容,实现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同步推进,使廉洁自律成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坚持落实“村组财务镇代管”的财务监管制度,成立村组财务监管工作组,专职负责村组财务清理、规范和审计工作,加强对民政救助、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农村低保等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检查,确保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更好地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党政主要领导“五项不直接分管”制度,进一步厘清三个清单。规范公务行为,严格公务用车管理,杜绝公车私用,公务接待一律在廉政食堂就餐,2016年,“三公经费”同比减少10000元以上。
各位代表,“十三五”蓝图已经绘就,全面小康关系民生福祉,建乡28年来,腊勐已经走过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为决战“扶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腊勐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