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94-3-/2019-0111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腊勐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9-01-11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腊勐镇人民政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10日在腊勐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镇人民政府镇长 李菊佐

各位代表: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县脱贫摘帽的决胜之年,是腊勐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镇人民政府紧密团结和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年初既定目标,聚力脱贫摘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夺取全县脱贫摘帽攻坚战全面胜利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全镇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8年,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1197万元,增10.3%。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实现产值35450万元、221万元和5526万元,增9.76%、18.82%、17.8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7元,增10.1%;金融存、贷款余额28981万元、13188万元,存贷比4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0万元,与年初预算数一致,比上年增收50万元,上升5.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25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支331万元,上升12.76%,同比增支661万元,上升29.2%。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紧盯村退出、户脱贫指标,非常规举措一个短板一个短板销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清零。全镇预计实现9个村(社区)脱贫出列,1275户498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12.79%下降至1.55%。多措并举抓牢住房保障。住房安全保障是当前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我们始终把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作为核心任务。易地扶贫搬迁方面。2016年长箐、白泥塘安置点260户1106人100%入住,拆除旧房260户,拆除率100%。今年,围绕能城不村,能中心不边沿的原则,引导沙子坡村53户202名贫困群众实施搬迁,向集镇中心靠拢,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也进一步推动集镇化进程。农村危房改造方面,全镇今年实施C、D级危房改造5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对象”的基本安全住房得到全面解决。围绕实现农村危房改造达到“安全稳固、遮风避雨、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七改三清”和“三消”行动,量力而行、因户施策,农村人居环境和住房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多管齐下夯实收入基础。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一项产业一个规划”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制定镇、村产业发展方案,让群众增收致富有持久产业支撑,实现全镇农村常住居民户产业全覆盖。做实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坚持“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技能培训等项目有机结合,实现技能培训全覆盖,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354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51人。在全镇10个村(社区)成立人力资源服务合作社,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高效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3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6人。新增转移劳动力1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0人;携手保山隆基公司召开专场招聘会2场次,提供100个就业岗位;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96个,聘用4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共解决1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龙潭山安置点石斛枫斗加工厂建成运营,解决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100多人。多方聚力打造扶贫“铁军”。调整充实腊勐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立腊勐战区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及督查考评、党建扶贫双推进、群众工作、“挂包帮”“转走访”等4个专项办公室和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人居环境整治及农村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保障等8个专项指挥部,明确责任主体,层层签订军令状、保证书,牢牢锁定目标短板,全盘布局,全面发力,全员参与、全力推动,形成攻坚决战、不胜不休的作战态势。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包保工作机制,由4名县级领导挂片,市、县 12个部门挂包全镇10个村(社区),县、镇130名工作队员包保125个村民小组,实现卡户有人帮扶,非卡户有人负责的工作格局,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全覆盖、无死角、见实效。488名干部挂包13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5+2”工作法,周六、周日进村入户与帮扶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人居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短板。积极引导社会投入,坚持“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多方寻求社会资本支持,实施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等提升性项目,保障脱贫退出后续发展质量。目前,与上海南虹桥集团、县内9家企业形成结对帮扶,捐赠帮扶资金58.6万元;落实沪滇扶贫协作项目4个,总投资700万元,硬化村组道路12公里;爱心企业捐赠水泥1282吨,砂石3000吨,撬动455户农户实现庭院硬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利用“六小课堂”、“小手拉大手”、户主会、发放漫画读本等方式,结合“三同”工作,拉近干群关系,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激发群众自立自强意识,将扶贫对象变成最大的扶贫力量。多重聚焦落实“六个精准”。扣紧精准识别“第一粒纽扣”。紧盯“精准”,对全镇5171户农业户籍农村常住人口开展“地毯式”遍访,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严格“三评四定”程序,扎实开展精准识别动态管理,通过摸底、排查、甄别,我镇新识别1户4人,剔除1户4人,返贫5户16人,贫困状况清而明,致贫原因精而准。紧扣“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分类分级分层负责,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滴灌”,明确脱贫退出时间表、任务书,做实做精做细村级施工图和战区路线图,在有限时间内解决硬性指标,补足基础性短板。精准使用资金发挥“刀刃”效益。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使用、分工实施”的原则,强化资金整合管理,群策群力,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支持,确保脱贫退出基础性指标优先完成。按照项目实施精准、资金使用精准的要求,严格执行《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实施方案》及《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紧扣县级项目库和战区路线图,聚焦聚力补齐短板,着力提高脱贫成效。

(二)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根本,结合腊勐气候资源特征,着力在打造立体型绿色经济带上寻求突破口,积极发展综合效益好、品牌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绿色生态的优势产业,有序推动产业发展由“散小弱”向“优特精”转变。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完成粮食总产1090万公斤,完成干茶产量303吨,总产值639万元;完成甘蔗播种面积2133.8亩,全镇现有甘蔗种植面积8221.6亩,实现产量25714.63吨,实现产值1082.69万元;种植烤烟面积11200亩,完成31300担的烟叶收购任务,实现产值4365万元;种植白花蛇舌草、重楼等中草药1041.3亩,实现产值1384余万元。畜牧产业增添活力。实现畜牧业产值17092.52万元,增16.8%;肉类产量5231吨,增6.97%;禽蛋产量87吨,增8.1%;推广青贮饲料12500吨,其中:完成2018年“粮改饲”项目收贮青贮玉米3305吨。抢抓肉牛产业利好政策,抢占东方皓月入驻龙陵先机,发展壮大肉牛产业,注册成立龙陵县万牧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肉牛标准化规模育肥场12个,落实养殖良种能繁母牛养殖户461户,计划新增良种母牛1039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措施有序有效,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坚决防范非洲猪瘟疫情传入腊勐,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品牌效应日趋凸显。松山获批国家 3A 级景区,松山遗址文化旅游区 PPP 项目列入国家示范项目库,松山抗战遗址被中台办、国台办批准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8年首届中国龙陵松山山地自行车速降国际邀请赛成功举办,抗战文化旅游持续升温;松山战役纪念馆、滇缅公路博物馆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两馆开放将极大地丰富松山旅游要素,成为无数爱国主义者青睐之地;松山干部教育基地(二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可同时容纳300人进行教育培训,松山战役遗址、滇缅公路等特色资源成为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鲜活载体,滇西红色教育精品主阵地逐步形成。《松山战役遗址保护条例》公布实施,松山遗址保护与开发有法可依更加有力;群众思想意识不断转变,自主创新、自我发展、敢为人先的能力不断提升,依托松山抗战旅游开发,以松山荷包蛋、松山黄焖鸡、血烩肉等特色美食为招牌的农家餐馆正向精品化路线迈进。白花蛇舌草、小木榨红糖等地方特色产品因独特、传统的工艺和味道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小商品售卖中心因特殊的区位优势成为滇西红色旅游环线上的“特色商品街”。2018年,松山景区共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抗战遗址以它无法复制的唯一性感召八方来客走进松山,走进“战场”,接受松山精神的洗礼。

(三)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是重点,紧紧围绕贫困乡退出十项指标,不断夯实水、电、路、卫生室、村组活动场所等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路网更加通畅。投资460万元实施腊勐社区董别、大龙村沟帮脚至大石头组道路建设沪滇协作项目;投资1407.4万元实施里勒至瓦房寨、大龙村至红勐公路、长箐村马鹿塘22.6公里道路建设项目;投资200万元实施中岭岗村、沙子坡村瓦房寨道路硬化项目;投资227.5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1公里。水利惠民更加殷实。投资3800万元实施37件浦发人饮工程项目正式通水,润泽全镇10个村(社区)18945名群众;投资155.16万元实施8件人饮工程项目,受益腊勐社区、松山村、新和村和大龙村;投资112万元实施大垭口小农水建设项目,支砌大湾子上沟1320米,支砌老松柏大沟838米,新建100立方米蓄水池2个、50立方米2个,解决2个村13个村民小组的饮水及灌溉问题;投资105万元实施沙子坡村高效节水项目,实现350亩烤烟种植高效灌溉。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整合涉农资金、沪滇协作项目1027.94万元,以群众筹资投劳自主建设的方式实施串户路、入户路、庭院硬化工程,其中串户路硬化198条117828.5平方米,涉及农户2523户;入户路硬化1600条,83663.14平方米,涉及农户1860户;庭院、户内硬化31904平方米,涉及农户455户。聚众之力,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投资100万元实施大湾子上组“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村建设项目;投资100万元实施白泥塘社区响水河傈僳族团结示范村项目;投资376万元建成腊勐集镇农贸市场并投入使用,多年就路赶集、脏乱差堵现象得到彻底解决。功能配套更加完善。投资590万元建成15个村民小组活动室;投资100万元实施中岭岗村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投资153万元实施9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投资47.6万元完善8个村卫生室附属工程建设。电网覆盖更加全面。投资600万元实施5个村(社区)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改造安装变压器36台。全镇所有自然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10个村(社区)村委会、完小、卫生室均已实现光纤接入。教育基建更加健全。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校园环境。投资230万元建成国开项目中岭岗小学附属工程及新和小学运动场;投资240万元建成浦发项目松山小学宿舍楼及学生食堂;投资55万元建成长箐小学、松山小学厕所项目。地灾治理更加有效。投资1286.48万元实施腊勐河泥石流、不稳定斜坡治理项目,目前进入工程扫尾阶段;投资600万元实施完成大垭口社区龙塘山泥石流治理项目;投资30万元实施完成松山永兴郭家洼子滑坡治理项目;投资43万元实施大龙村啊石寨不稳定斜坡应急治理项目;投资115万元实施大龙村沟帮脚滑坡治理项目;投资36万元实施大龙村松林滑坡治理项目;实施长箐村里丛地质灾害紧急避险搬迁安置,共涉及群众53户207人,目前已完成“三通一平”,群众自主建房如火如荼。

(四)民生事业全面进步。脱贫攻坚民生事业是保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就学、就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推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新教育理念统筹推进教育事业稳步向好发展。2018年全镇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3.6%。腊勐中学中考成绩再传喜讯,个人成绩全县第一名花落腊勐,全县前100名有9人,500分以上有60人。腊勐籍考生李翠舒以669分的高分被复旦大学录取。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奖励机制,教师队伍更加稳定。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着力抓好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100%,村(社区)卫生室均实现四室分离,乡村医生配备齐全。落实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全年共兑付医疗保险资金1931.71万元。文化事业多元发展。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传承和弘扬腊勐狮灯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助力脱贫攻坚活动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化精彩纷呈。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方位推进各类民生政策落地生效,关心关注妇女儿童、残疾人弱势群体,切实解决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双拥优抚扎实开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18年,全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0891人,参保率达99.71%,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0999人,参保率达98.6%,缴费率达88.4%。2018年累计发放低保金252.79万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金27.48万元、特困供养金105.36万元、临时救助及自然灾害资金138.65万元、救灾救济粮19吨。龙潭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可实现36名特困供养人员老有所居,居有所安,安有所乐。

(五)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脱贫攻坚生态保护是前提,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保护措施有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资源开发底线,抓实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停伐工作,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采石采砂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完善林地变更卫星影像图斑核查90个,扎实开展义务植树,结合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优化森林植被。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工作措施,查处违规用火41起,处罚41人,有效遏制森林火灾发生,一年来全镇未发生重大火情火灾。全年共实施完成核桃提质增效项目工程3000亩,低效林改造核桃2000亩,森林抚育建设项目2000亩,完成退耕还林地块落实5115亩。殡葬改革有力推进,全镇禁葬区管控率、火化对象火化率均达100%,政策执行不折不扣,中心公墓正常运行,镇级骨灰堂建设即将启动,松山、长箐骨灰堂建设基本完工,规范安葬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有序推进,水域环境保护有力有效。大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控塑行动深入开展,农用地膜使用得到有效监管,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成效显著。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制定环境卫生评比细则,切实做到抓常、抓长、抓细;“爱心超市”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美好家园、你我共建”的良好氛围;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周末在行动”活动,引导学生争当环境卫生小卫士,感染群众树立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意识和习惯。建成垃圾焚烧炉4个、垃圾池125个、安放垃圾筒237个,农村垃圾收处设施逐步完善。

(六)社会治理扎实有效。脱贫攻坚社会治理是关键,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打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疾风扫毒”专项行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1+7”专项整治行动,突出对重点项目、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人员密集场所、食品药品卫生、地质灾害等行业领域安全排查整治,同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一年来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级三次”矛盾纠纷调处取得显著成效,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一年来共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9件,调处率100%。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坚持以“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的要求,对危害民生的“村霸”、“乡霸”等现象进行详细摸排。通过摸排,全镇无涉黑涉恶基层干部,无“村霸”和“慵懒滑贪”四类村官,政治生态良好。

(七)行政效能有力提升。加强“七五”普法、干部在线学法的学习,深入开展“宪法”宣讲,基层干部队伍知法懂法、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精简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坚决杜绝两头受理、两头跑办现象发生,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着力抓好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低保对象调整、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知情权,增强政府公信力。自觉接受镇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效能在服务中提升。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加大问责力度,2018年对不按要求参加脱贫攻坚会议的2名村干部进行约谈,对工作不实、作风不严的3名镇村干部进行诫勉谈话问责,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政府廉政建设责任意识,全面落实“五个清单”,树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好榜样,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繁重而紧迫的脱贫任务,全镇干部群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决战决胜、不胜不休的作战态势合力攻坚、团结拼搏。一年来成绩斐然且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同心同向、同心协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腊勐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始终清醒的认识到腊勐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村经济总量小,支柱产业单一,特色产业不明显,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效后续支撑难以巩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旅产业融合迈步乏力;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部分干部担当作为有差距,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凝聚发展的合力没有形成。对此,我们将正视问题和矛盾,持续强化担当意识、忧患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分析、全力解决,以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巩固脱贫成果、迈向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镇、农业强镇、科教兴镇、文化旅游名镇”的总体思路不变,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努力实现腊勐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5316.7万元,同比增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84元,同比增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100万元,同比增10 %。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用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坚持脱贫不脱帮扶、不脱政策、不脱责任、不脱监管,帮扶力度只增不减,资金支持只增不减,政策支持只增不减,持续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切实提升脱贫成效。实施精准管理,巩固脱贫成果。完善组织领导机构,战区指挥部全面统筹前线调度的力量只增不减,进一步抓好“三个落实”。持续保持扶贫工作队伍相对稳定,力量下沉、重心下移、一线作战。动员各方力量加大帮扶力度,拓宽扶贫合作渠道,优化对口帮扶内容和方式,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扶贫攻坚新格局。强化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建立防范返贫长效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跟踪问效,实时监测,做到因户施策、因人帮扶,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残疾人家庭、重病户等重点对象实行兜底保障。寻求产业破突,巩固脱贫成果。以农户脱贫增收为目标,加快推动烤烟、甘蔗、青豌豆、生猪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坚果、蔬菜、水果、中草药等经济效益高、带动面广的特色产业。突出发展肉牛产业,着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聚力打造肉牛产业规模化,确保实现脱贫攻坚产业后续有稳定持久支撑。以沪滇合作为契机,借“云品入沪”之机,将白花蛇舌草、小木榨红糖、高山蜂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向省外市场,让沪滇合作“造血式”扶贫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强化技能培训,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计划培训500人次,有效提高转移就业质量;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结合实际为产业覆盖难、收入支撑不稳定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保障收入有来源、增收有途径。依托各村(社区)劳务输出服务合作社,认真落实转移就业交通补贴、生活补助等就业扶持政策,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强化政策宣传,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用好“六小课堂”,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组织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脱贫先进典型开展讲习,提高扶志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典型示范,深入开展“一兵三户四村”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的力量感染群众、激发群众。提升治理能力,发挥村规民约的“治村宝典”作用,弘扬新风正气,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秉承爱心扶贫、扶贫扶志的理念,提升“爱心超市”管理运行水平,树立群众“我劳动、我光荣”的自强意识,形成脱贫攻坚“群众是主体、群众是力量”的良好局面。行业扶贫持续发力,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生态扶贫等,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惠民见效。

(二)持续用力加快推进产业融合。突出“优特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农业规模化、绿色生态化、区域科学化、优势彰显化”的四化目标,推动一三产融合发展。立足提质增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上作文章。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中提质的基础上增产增收,实现粮食总产1100万公斤;准确把握烟草产业发展趋势,巩固烟叶种植基础,优化烟区布局,加强种烟科技培训,提高烟叶种植科学化、绿色化水平,提高烟叶质量,预计完成产量33000担,中上等烟比例达72%;大力发展青豌豆,实现青豌豆种植11000亩,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化作用,实现青豌豆产业效益最大化。依托云南康丰糖业集团,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合理规划甘蔗主产区,鼓励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稳定全镇甘蔗入榨面积8127亩,产量25700吨,实现年产值1082万元。在高海拔区域绿色经济带大力发展中草药、中华蜜蜂等,补足冷凉山区产业单一、收入支撑乏力的短板。巩固提升咖啡、芒果、坚果、核桃等经济林果效益,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完成义务植树5万株,争取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3000亩任务。围绕做大、做强畜牧业的目标,切实做好疫病防治、品种改良工作,积极扶持养殖积极性高、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农户实施规模养殖。依托优势资源,加快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试点先行,我们须抢在先干在先走在前,将抗战文化、特色小镇、乡村振兴试点有机结合,下足功夫作规划、用尽心思谋布局,将松山核心周边村寨着力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全面宣传和贯彻落实《保山市龙陵松山战役战场遗址保护条例》,积极配合松山工程建设指挥部加速推进松山小镇建设,尽快实现两馆开放,滇缅风情街、松山步行大道连为一体,不断完善景区景点建设。打好“松山荷包蛋”金字招牌,做强做精特色餐馆,让游客慕名松山,驻足美食。着力在小商品售卖中心找“致富点”,引导群众做好“特色”文章,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让游客高兴而来,满载而归。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让人民的日子富起来。

(三)持续用力加速建设美丽乡村。体现“高颜值”建设美丽乡村,以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农村环境为主抓手,将农村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加大项目投入,夯实发展后劲。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实现热区高效节水灌溉、新田坝农业综合开发、白泥塘社区集镇农贸市场建设、龙陵县沪滇协作项目腊勐镇大龙村大龙上下组、横箐、三家村、大田头道路建设、长箐村茶叶产业发展、腊勐镇美丽乡村+抗战文化建设等项目落地,实施松柏大沟除险加固工程,筑牢腊勐经济命脉主线;加快推进大龙至红勐公路、里勒、马鹿塘村组道路建设进度,督促群众完成串户路入户路建设;加快推进里丛地质灾害滑坡搬迁群众建房进度,完善功能配备。抓实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乡村。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建立农村垃圾治理清运机制,保持环境洁净;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开展土地违法、非法采砂采石等专项行动,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采取强有力举措防范森林火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生态安全;深入贯彻“河长制”,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改善水源水体质量;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全面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四)持续用力加快创建法制社会。提升“安全感”深化法制建设,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健全村规民约,精细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切实推进“七五”普法,努力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加强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深入实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完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能力。扎实抓好道路交通、消防、食药品、建筑施工、学校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坚决消除事故隐患。

(五)持续用力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增强“幸福感”抓实民生改善,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多措并举抓实控辍保学;加快推进国开项目腊勐初级中学综合楼、腊勐镇中心学校运动场、沙子坡小学学生宿舍楼、长箐小学运动场、白泥塘小学运动场建设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全面推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继续执行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制度,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完善镇、村医疗卫生体系,持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弘扬中医文化,宣传引导群众未病先治;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创建书香校园,营造浓厚阅读氛围,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致力于培养有书生味的新时代接班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建设;统筹推动民族宗教、防震减灾、殡葬改革、老龄慈善、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经济普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各项社会事业共同进步、协调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养老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政策,以全民参保为目标,提升养老、医疗、意外等社会保险参保续保覆盖面,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大病救助等惠民政策,关心、关注、关爱弱势群体,保障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六)持续用力全面优化财政税收。做好税源调查摸底,强化税收政策宣传,让依法纳税的观念深入人心。重视财源建设,积极培植新兴财源,挖掘新的财政增长点,强化税收征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优化财政支出,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的思路,强化预算管理,从严控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确保2019年“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加大扶贫资金、民生资金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新时代、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面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我们要坚持群众立场,瞄准群众需求,善实干、勇作为、敢担当,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一切工作中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及镇党委的决策部署,决不含糊敷衍,决不变形走样,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二)坚持依法行政。持续深入推进依法治镇进程,牢固树立干部法治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切实办好代表的建议和提案;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作用,利用好网络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使群众了解政府做什么、怎么做;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府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三)坚持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首要任务,围绕政府信用评价、政务监督等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政府信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作风转变推动工作落实。强化责任担当,坚决克服求安稳、患得失、畏首尾的消极心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善闯敢拼的锐气,要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主动作为、善谋勇为。加大对敷衍塞责、效率低下、弄虚作假等行为的督查问责力度,着力解决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等问题,努力营造全镇上下干事创业、求真务实的政治生态。

(四)坚持廉洁治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有关规定。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治行动,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思想,带头过紧日子、过苦日子,坚决反对讲排场、摆阔气、挥霍奢侈、铺张浪费,以廉洁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同志们!重任千钧惟担当,面对异常复杂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将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使命扛在肩上,把万家忧乐放在心头,攻坚克难、奋勇向前,为全面建成小康腊勐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