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95-1-/2022-0713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碧寨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2-07-1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碧寨乡2022-2026年发展规划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乡、农畜强乡、科教兴乡、文旅名乡”战略,着力打造高中低海拔三条经济带,把碧寨打造成为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区、特色畜牧规模养殖示范区、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区、峡谷风光旅游目的地

预期目标是:到202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6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9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以上。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报”和“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乡级“十四五”规划项目库,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县整体规划,积极争取,推动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交通设施条件。以解决好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为主攻方向,重点抓好12个行政村道路提升改造,不断完善乡村道路交通网。二是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专项行动,规范工程运行管理,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积极争取实施一批抗旱应急水利设施和河道治理项目,有效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积极争取实施一批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项目,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积极争取实施一批农田水利项目,不断满足农田灌溉需求。三是推进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推进实施乡村电网改造,全面保障群众用电安全。四是加快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产业发展需求,重点规划建设生鲜农产品冷藏、收购配送、现场批发、综合交易、信息服务等服务中心,基本实现物流配送网点全覆盖。五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4G网络补短板工程,加快5G、产业互联网等建设,不断促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二)立足“规”和“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差异化推进乡村发展,构建城乡协调联动的融合发展格局。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立足碧寨地貌立体、民族多样、人文多彩的显著特征,加快推进村庄规划进程,打造一批顺势而为、依山而建、突出特点、美丽宜居的乡村规划建设示范点。二是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加快推进美丽集镇建设,围绕集镇主体功能,打造绿色集约高效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生态空间。三是推动乡村联动发展。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设一批具有乡土气息、边疆特点、碧寨特质、现代文明的特色村庄,逐步形成“一步一处一美景、一户一村一幅画、一山一水一风光、一村一组一天地”的全域大美格局。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始终保持政策措施总体稳定的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依托“一平台三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扎实做好脱贫户后续帮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实现富裕道路上一个不掉队。五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焦重点任务精准发力,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区域公共服务差距。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美丽乡村万村示范行动”,大力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创造条件引进人才,切实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努力把碧寨建设成为乡村振兴先头兵。

(三)着眼“特”和“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立足碧寨自然资源禀赋,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壮大农村特色产业、规模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型农业城镇”。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进程,到2026年,实现每个行政村一个主导产业,一个特色产品。做实做大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壮大石斛、茶叶、青豌豆、香料烟、烤烟、甘蔗、黄山羊、生猪、肉牛等产业,结合各村实际,重点打造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区、特色畜牧规模养殖示范区。二是建立现代产业经营体系。引进优秀企业,扶持本土产业“小巨人”,培育一批新型产业经营主体,推进合作社规范管理,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庄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区。三是搭建产业支撑平台。强化科技投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大力推广农村电子商务等网络平台运用,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四是打造“碧寨”品牌。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为主、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品牌培育工作格局,实施绿色食品品牌培育行动计划,加快现有农产品品牌化,不断增强产品、产业吸引力、影响力。五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探索农业旅游新形式,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碧寨立体型农业体系。依托碧寨民族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多样化农耕文明等资源,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充分发挥峡谷风光优势,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

(四)围绕“有”和“优”,不断强化社会民生保障。始终把民生放在心上,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提升农村劳动力质量。强化劳动力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拓展农民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空间,依托“红色劳务输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促农民增收。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环境。优化师资队伍配置,强化教学质量提升,力争未来五年,碧寨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三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卫生院和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乡村两级健康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建成一批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颐养新村。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抓实抓细全民参保计划,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建立全面、准确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符合人群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编密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五)突出“预”和“治”,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党建引领扭核心,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一是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坚持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自治为基,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村组下移,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二是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法治碧寨建设,促进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及时、就地解决;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满足群众就近享受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需求,全面推进依法治乡进程;强化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重点区域实现无盲区、全覆盖。

(六)围绕“制”和“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一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及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形成美丽经济。二是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突出林果经济和林下经济优势,积极探索,走出一条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境优美、产业模式生态、绿色环保健康的碧寨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技术,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全处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化、居住城镇化、风貌特色化、特征民族化、环境卫生化”的美丽宜居村庄。

(七)凸显“公”和“廉”,加快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不断健全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一是永葆忠诚本色。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二是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把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三是勇于担当作为。围绕县委、县政府要求,争做“三有三敢三争”干部,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严防“四风”反弹回潮,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推动工作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以“把红旗插在山顶上”的决心,积极争创“第一”。四是守牢清廉底线。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设各方面,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健全防腐促廉长效机制,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全力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