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95-1-/2020-1112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碧寨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 | 2020-11-12 |
文号 | 浏览量 |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2016年以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聚焦碧寨“山水风光特色、人文资源特点、地理标识特产”发展内涵,深入实施“生态立乡、产业富乡、科教强乡、文旅名乡”四大战略,扎实推进生态人文美丽和谐发展新碧寨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及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全乡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乡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同心协力、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平稳发展。2020年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74元,比2015年末增长39.92%;实现地方财政预算收入4398万元,比2015年末增长114.7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7万元;存款余额24093万元,比2015年末末增长47.53%;贷款余额16219万元,比2015年末增长84.9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12万元。2020年,全乡总人口6438户2261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产业稳步优化转型。农业产业取得新成效。紧紧围绕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的目标,加大农业产业培植发展和规划布局调整力度,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937万亩,比2015年增加2.43%,实现粮食总产量1.409万吨,比2015年增长1.74%;烤烟种植稳定在4074亩,交售11000担,实现产值 1572.21万元;稳定香料烟种植3100亩10503.8担,实现群众收入1401.53万元;核桃进入盛果期6.8万亩,实现产值430.9万元;种植甘蔗3395.6亩,预计实现产量1.59万吨,实现产值636.7万元;种植蔬菜3856亩,实现产值671.91万元。畜牧业实现生猪产量35241头,销售生猪实现产值8810.25万元。新增产业百香果种植面积达260亩,收获产量390吨,实现产值273万元;以火龙果、百香果、牛油果为代表的高端水果完成种植1210亩。工业经济稳步运行。“十三五”期间,我乡持续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坚持对驻碧企业的服务发展力度,五年来,金戈铁核桃土特产品加工厂、猴城农特产品公司、犇鑫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项目,均实现实体化运作、常态化生产。服务业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我乡编制完成《碧寨乡全域旅游规划》,“旅游革命”工作稳步推进,旅游环线打造不断深入,住宿餐饮实现新突破,旅游业前景不断凸显。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我乡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关键指标,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2014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732户6741人,贫困发生率24.79%,截至2020年10月底,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796户7579人,已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四个贫困村(杨梅田村、碧寨村、坡头村、天宁社区)于2016年全部出列。
(四)聚焦民生福祉,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工作更有质量。五年来,碧寨乡教育工作质量显著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教学设备日趋完善,控辍保学成效显著,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乡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15年—2020年,全乡共征地25.6亩,用于学校扩容建设,共实施学校建设项目32个,投入资金3578万元,新增校舍面积12264.69 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2000平方米,新增图书1.3万余册,新增教学器具600余件,学校硬件得到了较大改变和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水平达到全县中等水平,初中教育水平从全县第16名进入全县排名中上水平。共对126 户126人实施教育资助,资助资金25.1万元。5年来,落实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1.57万人次;落实免除中小学生科书费共计164.72 万元;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1193.22万元;落实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252.62 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资金124.25万元(2017-2020);乡教育基金会向81人发放贫困大学生资金18.75万元。5年来被高中录取423人,考取大学生410人,其中专科185人,本科(含二本)225人,卫生健康事业更好提升。碧寨始终着力提升就医服务能力,自2015年以来,共投入资金 1370.65 万元,新建中心卫生院综合楼一幢4500 平方米,新建9 个卫生室 1660 平方米,新增医疗设备8 件,投入资金163.7万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9868户次 23844人次,累计服务112536人次。累计报销医药费用1365.18万元。减轻群众的医疗服务负担。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共开展健康知识讲座424 场次,服务群众 12720 人次。结合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全力加强公共卫生建设能力,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抓实广播电视信号、4G网络的覆盖,强化扶智与扶志相结合,促进群众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就业发展路径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更加有力。严格落实各类社会兜底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城乡低保、重点优抚对象、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保障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100%,殡葬改革持续稳步推进。防灾减灾扎实有效。防灾减灾宣传更加广泛深入,民房灾害保险工作持续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推进,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开展,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乡2020年开展应急演练3次、悬挂防灾减灾横幅标语4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投入49190元为4919户农户办理农村民房灾害保险。同时,成功承办了全县2020年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工作。文旅事业更加繁荣。碧寨乡成立了文明实践中心,积极申报梨树坪社区文旅融合示范村项目红勐公路旅游休息站,申报旅游民宿6家,申报猴城登山步道旅游徒步线路1条。12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积极落实人员管理、资金配套、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等措施,确保文化中心发挥社会效益,真正服务群众,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文化扶贫成果。多次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知识竞赛、文艺晚会,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此外,工会、共青团、妇联、科技、档案、老龄等工作有序推进。
(五)聚焦综合发展,持续提升乡村面貌。积极提升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通过政策扶持、思想引导、联合建设等措施,扎实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从2015年到2020年,全乡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5033户16304人,其中,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新建房876户3526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801户6303人;实施住房质量提升2356户8246人。建设投资达到了55534.66万元,其中,易地扶贫点建房投资32917万元,农村危房改造投入财政资金2493.25万元,撬动投资14891.7万元,住房质量提升财政投入资金747.53万元,撬动投资4485.18万元。结合房屋改造建设实施卫生厕所改造提升941户3767人,专属实施卫生厕所改造2250座,共投入资金900万元,其中政府投资225万元。实施庭院硬化751户47864.346平方米,投入财政资金95.73万元。实施人畜饮水项目58个(其中包括浦发项目28个),投入资金6916.99万元,实现了水管入户率达100%,其中,实施农田水利项目8个,投入资金2862.78万元。结合农户实际,深入推进电网改造、入户线路改建和照明节能灯推广使用,电力共投入资金438.97万元。着力抓实道路建设。通过5年多努力,全乡共硬化到村到组到户道路258.604公里,投入资金9161.76万元。其中,硬化乡村公路10.15公里,投入资金360万元;硬化村与村、组与组公路206.044公里,投入资金8547.28万元;硬化入户道路42.41公里,投入资金254.48万元。实施生命防护工程15.942公里,投入资金660.785万元,行路安全等到进一步保障。建设美丽公路68公里,投入资金680万元。通过交通的建设发展,龙陵到碧寨的距离由原来的89公里缩短到现在的63公里,入村开展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污染防治取得实质性成效,“两污”设施设备日趋完善,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路域环境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稳步实施,新建改造公厕19座,完成户厕改造2250座,公路沿线环境大幅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粘贴小广告、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现象持续整治,集镇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河道治理不断优化,“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河长定期开展巡河,组织开展“河长清河行动”、清理河道、清理垃圾、水利大会战、沟渠清淤除障等活动,群众生产灌溉有效保障,河道水质明显提升。
(六)切实转变作风,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县委实施办法,严格公车管理,规范公务接待,“三公”经费明显下降。巩固深化移风易俗,驰而不息纠正“四风”,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一部手机办事通”全面推广,“最多跑一次”持续推进,政务信息多渠道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面商率和办结率达到100%。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文件、会议分别减少34%、34.4%。
二、“十四五”规划原则、思路、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
(一)发展原则
1.必须坚持把民生为本作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出发点。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凝心聚力。
2.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力,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注重协调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3.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
5.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集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
6.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丰富多彩。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二)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立足乡情,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实际,深入挖掘碧寨特色资源,聚焦碧寨“山水风光特色、人文资源特点、地理标识特产”发展内涵,深入实施“生态立乡、产业富乡、科教强乡、文旅名乡”四大战略,扎实推进生态人文美丽和谐发展新碧寨建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落实,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乡经济体系再上一个台阶,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绿色食品牌”打造成效显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得到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到2035年,全乡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绿色食品牌”基本建成,全面建成绿色农业强乡镇;农民生活更为宽裕,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坚持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将碧寨建设成为龙陵、保山、云南乃至中国最美丽乡镇,与全县、市、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四)主要任务
1.优化规划布局,完善城乡布局结构。构建以“乡政府—中心村—村庄”为骨架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强化负面清单管控,构建“三区三线”空间统一管控体系。严控城镇空间规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长、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转化为城镇空间。加快集镇规划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把乡镇所在地打造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平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推动乡村联动发展,加强以乡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乡带村、以村促乡。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结合碧寨山区、坝区及低丘缓坡区的功能定位,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发展,统筹加快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一体化进程,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强化乡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科学安排乡域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同时立足碧寨乡地貌立体、民族多样、人文多彩的显著特征,遵从城镇发展规律,顺应村镇演变趋势,坚持规划全覆盖、要素全统筹、建设一盘棋,构建美丽乡村村镇格局。根据区位、经济、人文、资源等因素,分类确定村庄人口规模、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建立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实用性规划设计层级体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坚持能落地、可实施和条上规划配套、块上规划衔接,形成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以村庄布局、中心村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规划为基础,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规划相互衔接配套的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在村一级落地实施。在村庄规划建设中,既要避免没规划没秩序造成“有新房没新村”,又要力戒有规划没特色造成“有新村无新貌”、千村一面,乡村景观城市化。建设具有乡土气息、民族特色、边疆特点、碧寨特质、现代文明特征的村庄和民居,打造一批山区、半山区、坝区的乡村规划建设示范点。实行全域规划、全域提升、全域建设、全域管理,形成“一步一处一美景、一户一村一幅画、一山一水一风光、一城一镇一天地”的全域大美格局。
2.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进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立足碧寨自然资源禀赋,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坚持生产优先、兼顾生态、种养结合的原则,将农业发展区域细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保护发展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中、优势突出的重点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行动。到2025年,每个行政村打造1个主导产品,专业村5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经营活动的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加快建立从生产基地到市场销售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和监管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智慧监管平台,统一追溯模式、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信息采集,实现对特色农产品生产投入品、生产过程、流通过程进行全程追溯。到2025年,规划实施碧寨农产品溯源体制建设,包括5G网络建设。低产农田改造。结合粮食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开展土地平整、排灌设施、机耕道路、土壤改良、农田防护、输配电设施等田间工程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到2025年,新建坡头、半坡村、三家村、摆达、中寨高标准农田3000亩,实现改造后粮食亩产达500公斤。做实做大传统产业培育建设。大力培育壮大茶叶、青豌豆、中草药、柠檬、草果、香料烟、烤烟、甘蔗、肉牛、黄山羊、毛驴、中华蜜蜂等产业,结合各行政村自然条件基础,重点打造产业区建设,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带动全乡产业发展。着力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合作社规范管理,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庄园,着力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力争乡级以上龙头企业突破10户,培育农业小巨人100户以上。农户入社率达到60%以上,培育100个乡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乡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力争达到20个以上。新型职业农民6000人。重点规划碧寨乡万亩高原特色蔬菜种植基地、高产稳产甘蔗种植基地、碧寨乡茶叶产业振兴、千亩柠檬基地、核桃产业基地、千亩野生石斛产业园、碧寨乡黄山羊良种繁育基地、碧寨乡山地鸡养殖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大、中、小企业并举,初、深、精加工搭配,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的农产品加工体系。新建碧寨乡大树茶加工厂、青储饲料加工厂、农特产品加工厂。积极探索农业旅游新形式。依托碧寨民族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多样化农耕文明和传统村落等资源,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推进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的融合。积极对接“一部手机游云南”,大力发展智慧乡村游。鼓励社会资本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旅游建设,培育壮大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重点建设碧寨乡特色农家乐、怒江沿江旅游开发、沿江健身步道、农林业生态观光旅游路线、古树核桃综合体验旅游、黑燕山旅游开发、碧寨乡猴城自驾游基地、山歌一条街、滨江小镇“庭院经济”景观提升改造及特色民宿打造。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打赢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碧寨乡村。积极推进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及修复。稳步推进重要生态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修复,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相结合,实施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提升生态功能,构建生态廊道体系。重点规划实施4000亩退耕还草、原始森林保护区建设。强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大型水库以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重点,加快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分类对水体开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估,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治理保护碧寨乡饮用水水源地及供水水源地,实行全封闭隔离、雨污分流警示标识安装。继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继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实施好重点防护林建设、天保公益林建设、陡坡地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将严重石漠化耕地、易地扶贫搬迁腾退耕地和严重污染耕地等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重点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对碧寨乡梨树坪大龙洞片区、响水河流域、柳树水井片区、天宁河片区实施坡耕地治理、封禁林、水源林、经济林、坡改梯、天然林打造。大力推行农业节水行动。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节水“三同时”和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重点规划建设全乡河道提水灌溉、沟渠支取工程,大龙洞河农村河道整治与水系连通工程,堵墩河、杨桥河、天宁寺河、大龙洞河共计13.8km河道治理,2022年碧寨乡滥坝寨片区山区“小水网”建设改革项目,大河头水库、杨梅田村水库建设项目。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化、居住城镇化、风貌特色化、特征民族化、环境卫生化”的美丽宜居村庄。重点对全乡农村污水进行综合治理,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逐步实现碧寨乡农村生活污水全处理。新建碧寨乡梨树坪澡塘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1000-5000立方米;建设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水源地周边及村庄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氧化塘),分布在12个村(社区),全乡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新建碧寨乡雨污分流管网项目,实施管网改造,分布12个村(社区)。实施碧寨乡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项目,热解气化处理,日处理200吨/日;建设碧寨12个村(社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村组垃圾收储设施,配置户用垃圾桶。以“水冲厕+装配式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方式为主,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的要求,配套建设农村卫生户厕。新建碧寨乡无害化一类公厕90座;新增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032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实施碧寨乡生物质燃料建设项目,包括牛粪、羊粪等收集车间、生物质燃料基地建设等。
4.加大民生保障,实现乡村共同富裕。围绕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提高农村美好生活保障水平,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改善农村交通设施条件。以解决好农民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重点规划碧寨乡12个行政村道路建设项目,对龙新大桥至堵墩河、淘金河至船口坝道路实施提升改造建设52km,着重打造碧寨乡城镇道路建设40km,对碧寨渡口进行改扩建,改建碧寨金田大桥,新建碧寨直升飞机停机坪2个,对全乡12个行政村实施道路亮化工程,安装5000盏路灯。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统筹推进中小型水源工程和抗旱应急能力建设,加快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管网延伸和配套净化消毒设施、设备等措施,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推进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村能源供给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水能和风能。对碧寨乡12个村(社区)进行电网改造,新建摆达社区、半坡村、三江口加油站3座,新建中寨村、麦子坪村、三家村风力发电基地3个。加快农村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在全乡的行政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基本实现物流配送网点全覆盖。重点规划建设碧寨乡梨树坪片区、天宁片区两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物流仓储厂房2个和物流配送车辆2辆,新建梨树坪、摆达、坡头三个现代物流交易中转站,辐射全乡,集生鲜农产品冷藏、收购配送、现场批发、综合交易信息服务等多功能服务中心。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通过订单、定向和定岗式培训,对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构建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就地就近就业。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强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持续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学校“管、办、评”改革。规划实施碧寨乡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为全乡13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网络建设1个互动主讲教室(乡中心学校),13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13个远程听课教室,配备90套交互式电子白板,建立“1+n”网络互动课堂。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部分医疗服务能力强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医疗康务能力达到或接近二级综合医院水平,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门急诊人次占总诊疗人次65%左右。深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健康乡村建设,建成一批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示范村镇。规划到2025年,重点规划实施碧寨乡卫生院营养餐厅、供氧站、新建新林村、坡头村、天宁社区卫生室建设项目,逐步探索打造温泉疗养中心1个。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建立全面、完整准确、动态更新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和居住农民为重点,鼓励持续参保,积极引导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不断提高乡村持卡人口覆盖率。通过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模式,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全民健身设施等,为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
5.坚持齐抓共管格局,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民族团结。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高威信、提升影响。全面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推动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力度。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到2025年,重点规划实施碧寨乡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法治碧寨建设,学习借鉴“枫桥经验”,促进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及时、就地解决。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加强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享受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需求,全面推进依法治乡进程。强化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推进“雪亮工程”,重点部位实现无盲区、全覆盖。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做到各民族人心规矩,精神相依,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确实提高群众幸福感,从而构建“平安碧寨”的新格局。到2025年,规划实施碧寨乡坡头片区警卫执勤点1幢,以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正党风、促民风、带社风,促进地方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三、建议
(一)因地制宜谋划项目,围绕乡村振兴,突出两业,谋划适合各乡镇的产业项目。
(二)补足短板,夯实民生工程基础建设。
中共碧寨乡委
碧寨乡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