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88-X-/2022-0105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象达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2-01-0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象达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01〕象达镇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之二十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3日在象达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理镇长 杨启强

各位代表: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过去五年,是象达挑战众多、压力巨大的五年,更是砥砺奋进、硕果累累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抓攻坚、打硬仗,全力以赴补短板、解难题,坚定不移稳增长、提质量,全镇综合实力、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2021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308万元,比2017年增863万元,年均增长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0万元,比2017年增70万元,年均增长5%;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706亿元,比2017年增0.9706亿元,年均增长6.17%;完成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35亿元,比2017年增长1.5亿元,年均增长5.47 %;2021年实现贷款余额2.72亿元,比2017年增0.82亿元,年均增长10.78%,全镇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过去五年,我们全力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成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脱贫措施,现行标准下15个村(社区)全部脱贫出列,累计脱贫3193户13438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从36.65%降至0,高质高效通过国家、省、市、县脱贫成效考核评估,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四个不摘”重要指示和云南省脱贫成果巩固20条要求,精准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已消除动态监测三类对象319户1269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万元,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五年,我们悉力转型升级,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我们紧紧围绕“做实粮经、做优石斛、做大养殖、做稳烤烟、做强林下、做活旅游”的总体思路,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农业规模化稳步推进。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增,种植面积由69610亩增至70525亩,粮食产量达1.1亿公斤。传统产业巩固提升。烤烟种植增至3407亩,共涉及10个行政村,交售烟叶44900担,实现镇财政税收1515.9万元;茶叶毛茶总产量5800吨,实现毛茶总产值1.315亿元。新兴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石斛种植覆盖15个社区192个村民小组2000余户,集约化栽培面积1.06万亩,2021年全镇实现鲜条产量2000余吨产值1.2亿元。象达、甘寨、朝阳3个村(社区)建成标准化石斛枫斗加工厂各1座,组建山民、强民、民兴3个石斛专业合作社。枫斗加工达4000余户,产量250吨产值超1亿元,带动贫困户3000余户9000余人,实现就业收入5000万元。目前我镇石斛产业已经形成集石斛种植、种苗培育、枫斗加工、精深加工、盆景花卉、全面销售等为一体的石斛全产业链格局。

过去五年,我们致力统筹发展,镇村面貌深刻变化。集镇基础配套功能不断完善。投资2000万元建成侨乡大道、敬老院路口至下寨路口、下寨路口至侨乡大道3条主干道,集镇道路达6公里,绿地率达32%;轱辘河水库的建成使用解决了集镇的饮水安全和需求;建成集镇污水氧化处理系统1个,管网4.2公里;朱家璧红色教育教学点建成开馆。乡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投资11764.3万元完成15个村(社区)46个村组177.816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和73公里生命防护工程,进一步增强群众出行便利度和安全性;投资2985万元实施人畜饮水项目81件,解决5336户24012人的人畜饮水问题;投资600万元,完成大场村张家田易地搬迁配套产业建设和勐蚌村栎果猪养殖基地建设。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严格落实“河长制”,辖区内12条河段水环境持续改善;启动并推行“林长制”,厚植绿色根基,森林覆盖率增至75.91%;厕所革命、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完成公厕建设62座,户厕改造2519座。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改善民生,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扛牢政治责任,严格落实“3户5户”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龙城飞将”专项行动。设置县级卡点4个,77名党员、141名警务人员、医护人员和镇村干部24小时值守;新冠疫苗做到应接尽接,第一剂、第二剂、第三剂(加强针)疫苗接种率分别达到100%、99.49%、62.76%;建成疫情防控摄像头73个,已全面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疫情常态化防控体系。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投入资金9899.56万元,新建校舍16036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0%入学,控辍保学成效明显。文化保护传承有序。朱家璧红色教育教学点成功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战遗址、风雨桥等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油纸伞、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全面提升。投资2700万元建成中心卫生院住院楼及中医馆;投资1326万元购置一批先进的设施设备并改造了层流手术室;投资320万元改造提升8个村级卫生室,形成覆盖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网络。社保体系日益健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5%、99.2%;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低保、特困人员、优抚对象、残疾人等补助标准持续提高。

过去五年,我们聚力社会治理,“平安侨乡”魅力呈显。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管理模式,推出“互联网+”“电子看家狗”等管理模式,棠梨坪社区成为全县首个平安智慧标杆示范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开展,数字象达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创新探索出了“1456”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法,象达实现连续10年命案“零发生”,呈现最美“枫景”。坚决打好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能力明显提升,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6.7%。深入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认真落实首接首办责任制和主要领导接访下访机制,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工作全面加强,火灾、食物中毒、道路交通等各类安全风险防控有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有力,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平安侨乡”卓有成效。

过去五年,我们接力政府建设,为民服务全面提升。进入新时代,实现新作为,各级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依法接受镇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4件,办复率100%。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县委实施办法,完善报账审签、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制度,“三公”经费明显下降,文件、会议分别减少5%、6%,机关管理更加规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深刻汲取“3·29”专案教训,深入开展“以案促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作风效能持续优化。

同时,妇儿、档案、史志、侨务、老干、工会、科技、共青团、国防等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全镇各项社会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既经历了风雨,也见证了彩虹,更收获了希望。五年来,在镇党委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围绕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抓住发展机遇,夯实发展基础,厚植发展优势,为“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划上圆满句号,为全镇各项社会事业做出积极贡献。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镇各族人民、各行各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仍严峻、债务包袱沉重、产业融合率低、经济增收渠道窄、生态保护压力大、区位优势发挥不明显、公共服务能力弱等方面。同时,少数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不够,存在“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现象。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砥砺奋进,筑梦前行,谱写高质量发展象达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看到机遇,也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不断开创象达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奋力打造“经济强镇、文化重镇、产业大镇、旅游名镇、生态靓镇”,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进一步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象达建设成“紫皮石斛发展排头兵、滇西南乡村旅游节点、保山西南部交通枢纽重要节点、保山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乡镇、龙陵红色文化示范乡镇”,为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牢基础。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9.4561亿元,年均增长7%;人均生产总值达24504元,年均增长7%;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6829万元、624万元,年均分别增长9%、1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4亿元,年均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400元,年均增长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9.9911亿元、4.324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森林覆盖率达78%。

未来五年,我们将为象达镇谋好路、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象达新篇章,重点抓好“一排头两节点两示范”五个方面工作。

(一)激活产业融合“造血”,争当紫皮石斛发展排头兵。抓住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这一重点,全力打好“绿色食品牌”,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擦亮老品牌,塑强新品牌,全面推进“一乡一品”,围绕将龙陵打造成为“中国石斛之乡”的目标,加快石斛良种繁育推广及种植基地建设,到2026年,全镇石斛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56万亩左右,基地化率提高到70%以上,石斛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以紫皮石斛为“引线”,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发掘乡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侨乡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等协调发展,探索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让有条件的村(社区)先行一步,以工业促使产品变商品,产品推动旅游消费,旅游促进产品销售的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1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均达10万元以上,争取部分村(社区)突破50万元。

(二)把准自身优势“脉搏”,打造滇西南乡村旅游节点。以县委、县政府打造的“一核三廊”为总抓手,以朱家璧红色教育教学点为圆心,象达坝为半径向外画圆,加快推进互联互通,硬件培植、软件服务。依托自身优质旅游资源,结合云南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历史机遇,将象达打造为滇西南乡村旅游节点。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侨乡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朱家庄、大栗坡抗战遗址等红色旅游基地,强化特色村庄保护,加强南海寨、小石房、勐蚌等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实施“点亮集镇”工程,打造象达母亲河“最美河岸线”,通过对沿河两岸及地标建筑进行灯带装饰,打造最美乡镇。加快推进侨乡文化旅游小镇、勐蚌生态旅游乡村、中心卫生院温泉养生中心、风雨桥保护开发等项目建设。加快精品示范村、美丽乡村规划和美丽休闲乡村申报,到2026年,建成精品示范村3个、美丽乡村23个,新建公厕4座,把象达镇打造成健康旅游型小镇。

(三)打通交通闭塞“经络”,建设保山西南部交通枢纽重要节点。持续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全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加快交通体系布网,实现出行便利。到2026年,新增硬化农村公路60公里以上,瑞孟高速龙陵段、G219黄草坝至岔路田二级公路全线通车运营,配合完成象达至龙陵火车站公路建设工作。逐步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的目标,全面打通乡村“断头路”,基本实现所有建制村通客车。二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4G网络补短板工程,加快5G、区块链、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城市大脑”、充(换)电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行动,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促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发展,将象达建设成为保山西南部交通网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四)构建治理体系“中枢”,创建保山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乡镇。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党建引领好、群众联系紧、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工作目标,传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深化村民自治体系,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独特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法治素养,引导干部群众遵法守法用法。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积极推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边境等领域建设,提前为无人物流、无人交通布局,有序推动政府数据、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信息数据开放共享,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五)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创建龙陵红色文化示范乡镇。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锤炼坚强党性、助力红色旅游的作用和效应,依托“党建+红色文化”示范点建设,将象达缔造成龙陵红色文化示范乡镇。建成数字化多媒体报告厅1个,并配套安装数字化多媒体设备等附属设施。建成全省党建读物学用平台示范点(党建书吧)1个。完善现场实训基地,融合朱家璧红色教育教学点、象达历史文化陈列馆、象达达兴肉牛养殖场,作为党员培训红色实训基地和产业发展实训基地。

各位代表,五年蓝图已经绘就,美好愿景就在前方。我们坚信当“一排头两节点两示范”梦圆之时,一座更加坚实的产业之镇、更加包容的无极之镇、更有活力的创新之镇、更具内涵的侨乡之镇、更高颜值的魅力之镇、更令人向往的幸福之镇,必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崛起在滇西大地!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建设“一排头两节点两示范”的“122”象达,即:将象达建设成“紫皮石斛发展排头兵、滇西南乡村旅游节点、保山西南部交通枢纽重要节点、保山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乡镇、龙陵红色文化示范乡镇”,做实粮经、做优石斛、做大养殖、做稳烤烟、做强林下、做活旅游,优先抓好教育事业、重点抓实民生改善、突出抓严集镇建管、关键抓快项目实施、着力抓活禀赋优势、大力抓牢基础配套,为把象达建成“县域经济中部发展联络副中心”和“旅游型小镇”打牢基础。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3%和9%左右。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力抓实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牢牢把握人民至上根本立场,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继续毫不松懈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强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疫情防控体系,压紧压实属地、部门、企业、个人四方责任。补齐防控短板漏洞,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例传播扩散,严格落实全镇疫苗接种及重点行业核酸采样工作,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和水平,加快新冠疫苗第三针接种进度,实现适宜接种人员应接尽接,尽快形成群体免疫局势。推动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提升立体化、智慧化防控能力,严厉打击“三非”人员;持续加强对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的排查管控和核酸检测,严格执行“14+7”“7+7”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抓牢“3户5户”联防网格化管理,组织开展重点人群的日常排查、信息登记、健康监测,强化发热门诊、诊所、药房等哨点作用,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持续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让清垃圾成为常态、扫厕所成为自觉、勤洗手成为习惯、净餐馆成为自愿、常消毒成为自然、管集市成为自发、众参与成为意识。严格落实戴口罩、勤洗手、亮码行、少聚集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流感等多病共防,有效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流行病的风险,切实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二)牢牢把握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社会帮扶三大帮扶政策的“引擎”作用,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一平台三机制”,用好政府救助平台,合力消除返贫风险。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推行农户与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双绑”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完善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加大产业规划扶持实施力度,1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实现10万元以上。完善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加大拓岗稳岗和转移输出就业力度,确保低收入群体转移就业不少于5000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坚持高质高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紧盯“6做6抓”工作思路,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增6%以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严守耕地红线,以稻谷、玉米、马铃薯为主,兼顾优质特色杂粮作物,确保粮食产量达2.25万吨以上。一是狠抓石斛产业,石斛产业是象达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命脉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引擎产业、龙头产业。还存在种苗优劣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加工散乱无章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将不遗余力加以改进,稳存量、适增量、提质量,做到“三稳三集中”。在稳万亩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尊重群众意愿,主动服务、合理规划、适当发展;引导群众优化品种、优选种苗,提高单产;严格规范种植、枫斗加工等环节监管。加快有机认证步伐,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用好用活石斛加工厂和党员活动室,督促引导石斛枫斗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集中加工;合理布局石斛集中交易场所,做到凡交易必入市、凡入市必检测,保证质量安全;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组织现场观摩交流、“以训代会”等方式加大培训,提升石斛种植加工水平。今年完成新植1000亩,实现鲜条产量3500吨,产值1亿余元。二是做稳传统产业。积极支持茶叶、烤烟、肉牛、生猪、龙陵黄山羊、栎果猪等产业发展。肉牛养殖新增550头,存栏11600头;生猪新增1000头,存栏14400头,黄山羊新增600只,存栏5200只;稳定生产烤烟9200担。推动三产提档升级。以镇区周边石斛产业和旅游景区为依托,着力构建以石斛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吃住游玩购为主的小型商贸业、以网上交易为主的农家电商业组成的“三业支撑体系”,辐射带动城镇人口就业,确保小城镇居民有产业、留得住、能致富。积极探索多种新型业态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项目库储备,坚持把项目招进来,人才引进来,资金带进来,效益留下来,谋划特色草山草甸打造,率先推动小米地野牛坝道路建设,以路串景、以景串路,提升人气吸引力、人流吸纳力,梯次推进象尾坝、荒坝子等景致植入,以点成典、推典成景,做优擦亮侨乡名片,让第三产业成为象达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三)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条件。抓紧抓实各类项目落地,最大限度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配合好瑞孟高速龙陵段、G219黄草坝至岔路田二级公路建设工作;配合做好勐堆、羊圈河等水库建设,实施小流域治理、河道治理、农村供水保障等工程,补齐水利设施短板。服务好象达至龙陵火车站公路前期工作。全面推动“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有序推进一定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道路,打通乡村“断头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强以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加强对私搭乱建、占道经营行为的整治力度;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积极推进村庄规划,着力解决“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问题。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定期开展全民大扫除,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建设,完成公厕建设1座,户厕280座,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牢牢把握绿色发展鲜明导向,擦亮生态文明底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落实生态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发展全过程。采取自然修复和人工栽植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快实施2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森林覆盖率提高1.09%。全面落实“林长制”,按照“划片包干、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好各片、各村、林场等具体责任,做好护林防火和林政资源管护,切实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坚决落实镇村两级“河长”责任,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地下水资源使用监管。进一步落实污水处理站、垃圾填埋场的管理责任,做到分级、分类处理;加快启动象达、朝阳热解汽化炉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建筑、“大棚房”。协调做好项目点、设施农用地、建设用地等补充征地工作。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夯实各单位环境保护责任,依法查处镇区范围内各种破坏生态的行为。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把监管责任由村组干部向农户延伸,落实好村规民约,进行常态化卫生保洁。

(五)牢牢把握惠民利民课题,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着力促进就业创业。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持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注重职业农民培育,加大“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力度,扎实做好供需对接、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保障工作,帮助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创业就业。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和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6%以上。着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抓好镇村两级医疗建设,严格对照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一”、医疗技术人员“三合格”、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的标准,织牢医疗保障网,实现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得到及时诊治;接续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编密民生保障网,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健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服务体系,努力构建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惠民殡葬政策,提高丧葬保障水平,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

(六)牢牢把握乡村治理有效底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1456”工作法,深化信访调处、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和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健全镇村两级联动调解机制,全力解决信访积案和遗留问题,从严从重打击缠访闹访、重复访、越级访等行为,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持续开展安全大检查,加大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重点加强对交通道路、有水库坝、滑塌地段、建筑行业、高危行业和公共场所的监管,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完善社会治安网格立体化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以及非法阻挡、阻碍重点项目建设等违法犯罪行为,扎实推进“平安侨乡”建设。抓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等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积极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斗争,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同时,做好档案、史志、侨务、老干、工会、科技、共青团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七)牢牢把握自身建设永恒主题,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讲政治贯穿于象达镇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不断提升政府系统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经常同中央和省市县要求对标对表,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做到令行禁止,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一是依法行政守规矩。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把依法办事贯穿于行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府服务体系建设,自觉接受镇人大的有效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落实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抓好村务管理和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政府工作的民主化、法制化。二是锲而不舍转作风。强化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有关作风建设要求,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解决“慵、懒、散、慢、虚、粗、拖”作风顽疾,树立“勤、快、严、实、精、细、廉”的工作作风,提振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三是清正廉洁作表率。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以及省市实施办法,坚持节用裕民,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狠抓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持续开展警示教育,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千难万难,只要踏实肯干就不难;大路小路,只要迈开步子就有路。2022年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和各位代表的监督支持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锐意进取,砥砺奋进,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象达而努力奋斗!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