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88-X-/2016-0425011 发布机构 龙陵县象达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6-04-2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文秘工作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镇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各族人民,立赶超之志,谋跨越之举,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抢抓机遇,赶超进位,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010年的14953万元增至38346万元,比2010年增长156%,年均增长20.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44元增至7374元,比2010年增长133%,年均增长19.3%;财政总收、支从985万元增至3177万元,比2010年增长222.5%,年均增长26.4%;税收从230万元增至410万元,比2010年增长78%,年均增长12.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25433万元提高到47843万元,比2010年增长88.1%;贷款余额由7242万元提高到12705万元,比2010年增长74.7%。

(二)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传统产业得到巩固提升。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9645亩,实现总产2137.3万公斤,比2010年增长33%;茶园总面积15980亩,实现产量112.3万公斤、产值2213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4.9万公斤、1045万元;甘蔗面积1323.5亩,预计实现产量7300吨;草果总面积5193亩,实现产量178吨,实现产值624万元;完成畜牧业产值12639万元,比2010年增长110 %;实现肉类总产4154吨,比2010年增长40.8%;核桃总面积62348亩,比2010年增加31291亩,干果产量90吨,实现产值362万元。农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7732万元增至37056万元,比2010年增长109%。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石斛总面积167.7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139万平方米,实现鲜条产量750吨,实现产值9779万元,;油茶面积达46372亩,比2010年增加43272亩;种植烤烟1740亩,交售烟叶5200担,实现收入739万元;黄山羊、生态反季蔬菜、附片、栎果猪、玛卡等特色产品迅速发展;引进车厘子种植和虹鳟鱼养殖等新兴产业项目。第三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旅游业已经起步,象达侨乡旅游小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勐蚌最美乡村旅游项目有序推进;服务业稳步发展,共有个体工商户1316户,从业人员1497人,实现产值6674万元,私营企业14个,从业人员126人,实现产值2279万元;成立滇重楼、养牛、黄山羊等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乡村通邮率、通网率达100%,信息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三)因势利导,多措并举,城乡建设呈现新风貌。集镇建设明显加强。共投入集镇建设资金14096万元。引进意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仙达玉园”商品房187套,二期工程已通过验收;实施了集镇道路扩宽、硬化、绿化、亮化等提升工程和象达大河集镇段治理工程;新建石斛及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新建牲畜交易市场并成功搬迁;新建农村信用社办公楼、木城交警中队象达执勤点业务用房、森林公安象达派出所业务技术用房、农产品安全监测站,并投入使用。完成《龙陵县象达乡总体规划——历史文化特色小镇(2012—2030)》和《云南龙陵象达侨乡旅游小镇总体规划(2015—2030)》,以及侨乡中心、朱家庄、勐蚌的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工作,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强化。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397万元。实施了大场、营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大场、营坡片区开发综合工程;实施小米地水磨房大沟、勐堆烟水配套工程和芹菜塘、大场、赧洒重点县农田水利工程;实施象达、营坡、棠梨坪社区土地整理项目,甘寨、朝阳、邦工等6个村千亿斤增粮工程;实施三江口至芒市交界国边防公路,15个行政村通村通畅工程,象达至桤木坡公路和部分村组道路建设,共硬化县、乡、村道路144.5公里;累计实施整村推进、美丽乡村、一事一议、边境地区转移支付、民族宗教、新农村建设等项目49件,人畜饮水工程81件;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房工程2080户;建成垃圾焚烧炉17座,村组垃圾处理池40个;实施15个村“一户一表”更换工程及6个村农网提升工程,11000户农户用电可靠性显著提高。

(四)解放思想,着力创新,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成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累计流转土地8452亩;“三权三证”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累计发放抵押贷款80万元。社会事业改革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文化、卫生等领域改革稳步实施;财税金融改革纵深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全面实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象达、营坡、朝阳等10个村(社区)被评为信用村;户籍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推进,成功签约年产10万吨工业硅及硅钙合金原材料基地、石斛及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车厘子种植、虹鳟鱼养殖4个招商引资项目,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500万元。农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外交流合作持续加强,累计引进支教教师5人,志愿者1人。

(五)民生为本,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累计投入教育教学资金5245.24万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3650万元。新建校舍26027㎡,排除危房9347㎡,新建5所学校教学楼、3所学校学生宿舍楼、13所学校学生食堂、2所幼儿园活动用房。拨付“营养餐”、“两免一补”和贫困学生救助金1799.3万元;拨付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一次性补助资金209.8万元;奖励尊师重教单位、争先进位教师、优秀学生50万元;投入教师培训经费67万元,培训教师1019人次。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控辍保学成效显著提高;学校综合排名逐年提升,2015年小学综合排名跃居全县第一,苏帕河中学、龙三中教学成绩稳中有升。文化旅游事业持续繁荣。文化惠民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建成镇情展室1个、村情展室3个、舞台4块;建成文化惠民示范村3个、农民体育健身场地17块,组建乡村业余文艺演出队6支;建成农文网培学校、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各15个;安装“村村通”1269户,“户户通”1580户;龙潞抗日军政司令部、朱家璧故居、朝阳村风雨桥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坡朱家祥故居、赧洒太平桥、海螺化石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纸伞、八仙桌、泥塑等民间传统工艺得到传承和发展,成功申报16名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象达姑娘》、《乡恋》分别获得了县级非物质文化展演第二名、第三名;文化站获得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文化站”殊荣。卫计事业健康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加强,流动人口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全面二孩”政策启动实施;健全县、镇、村三级信息互通平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正常开展;新建卫生院门诊综合楼1600㎡,提升改造4个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类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工作成效显著;特色中医建设稳步推进,在14个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现药物零差率销售,群众看病用药观念不断转变。社会保障逐步健全。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双拥优抚等社会保障政策,做好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提标增补、动态管理工作,共有7274人纳入农村低保,424人纳入城镇低保,528人纳入五保供养;严格审批发放手续,资金规范运行,共发放民政、残联资金858.3万元;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3516人,参保率达97.6%,共有5375人达到领取养老金,累计补助资金1134.4万元。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巩固在99%以上,累计补偿476564人次2713.7万元,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加强就业服务指导和就业援助,鼓励引导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组织创业培训5000人次,累计输出劳务人员15000余人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8740万元,发放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摩托车补贴等支农惠农补贴1789.46万元;累计实施公租房35套、廉租房92套、教师周转宿舍14套。扶贫攻坚不断深化。“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扎实开展,动员组织一切社会力量加入扶贫攻坚,省市县镇1903名干部职工与全镇2658户贫困户一一结对,39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分别进驻5个贫困村;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建立健全,整村推进、整乡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顺利启动实施;累计减少贫困户520户206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6.9%。同时,老龄、档案、史志、侨务、统计、防震减灾、双拥、民兵、预备役、社科研究等工作扎实开展,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六)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生态建设取得新进步。绿化荒山行动、低效林改造、造林绿化扎实开展,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树种结构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工作深入推进,“三项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广泛深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成熟。“十二五”期间,累计种植国家大径材1000亩,森林抚育2000亩,建成迤沙寨、勐蚌2个绿化示范样板林,完成低效林改造17146亩,人工造林9.87万亩、义务植树34万株;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批准采伐活立木蓄积69050.94m³;严格林政执法,查办林政案件110起,结案110起。

(七)务实奋进,创新管理,自身建设呈现新面貌。依法治镇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加快,行政决策、执法、监督、问责机制日益健全,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升;“六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象达”、“法治象达”建设稳步推进,精细化社会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包保责任落实到位,信访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村务通”、“6995”网格化信息平台稳步推行,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逐步完善;“辑枪治爆”、“扫黄禁赌”、“反恐维稳”、“禁毒防艾”等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态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群众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再创新高。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干部作风得到切实转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5件,面商率达100%。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成效明显,统一战线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党管武装等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基层民主不断扩大,选举、议事、公开、述职、监督等机制逐步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形式多样,民主渠道大幅拓宽。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作为第一原则,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执行。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要事,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四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培植作为第一抓手,奋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活力。五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第一目标,竭力增强增收致富的保障。六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开拓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尽力发挥好侨乡旅游的优势。七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重点,竭力实现各族人民脱贫致富的目标。这些宝贵经验需要继续发扬好、坚持好、运用好。

回顾五年来的成绩,这是历届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成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干部群众,向所有理解、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老干部、老同志、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成绩属于过去,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象达的发展与全镇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支撑,产品经营方式粗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产值和效益不明显。二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58户10030人,占全镇总人口26.9%,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三是受自然条件制约,全镇山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1.21亩,产业结构调整乏力,优质产业培育难,群众增收慢。四是受交通、电力、通讯等条件的制约,招商引资困难,资源禀赋、文化底蕴、区位条件等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发展后劲任务十分艰巨;五是培植税源难,税源单一,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六是科技创新能力弱,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意识不浓。对此,我们要正视问题和矛盾,坚定信心,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举措全力突破发展瓶颈,绝不辜负全镇各族人民的重托。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象达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中央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推进西部大开发和脱贫攻坚工程、支持民族边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云南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保山建设“五基地一中心”、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争当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龙陵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六化同步”、“七地一区”、“十大跨越目标”,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象达撤乡设镇成功获批,必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同时,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的经济总量逐步增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全镇干部群众思想进一步解放,干事创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抢抓机遇,扬长补短,创新实干,切实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跨越。

按照镇党委的总体安排部署,“十三五”期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六大战略”、“六化同步”、“七地一区”、“十大跨越目标”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脱贫攻坚为引领,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为总基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依法治镇为保障,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将象达打造成为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象达侨乡旅游小镇、特色产业培植示范基地、精准脱贫先进镇、教育工作先进镇、平安法治建设先进镇、绿色生态建设标兵,加快“绿色生态象达、特色产业象达、历史人文象达、科教名邦象达、文明和谐象达”建设进程,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期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202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77802万元,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198元,年均增长14%;财政总收入达到4049万元,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697万元,年均增长1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2.8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5842万元,年均增长10%,贷款余额15888万元,年均增长7%;实现10030个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全镇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到5%。

在“十三五”发展中,我们将始终坚持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始终坚持在扶贫开发工作方面下功夫。坚持扶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做到对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分类扶贫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全面实施整乡推进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多方面、多形式搭建帮扶平台,促进扶贫工作纵深发展。到2018年全面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全力解决全镇2658户10030人的脱贫问题,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到5%以下。

(二)始终坚持在特色产业培育方面下功夫。抓牢一产。巩固提升茶叶、核桃、烤烟、草果等传统产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69645亩,巩固茶叶面积15980亩;争取政策支持,持续增大烤烟面积,力争达到1万亩;加快畜牧业发展,实现畜牧业产值16000万元,年均增长5.1%。加快特色产业培植,做精做细特色产业。到2020年实现车厘子种植面积5000亩、香竹种植15000亩,高原特色蔬菜基地10000亩、中草药种植基地2500亩、石斛产量1200吨、龙陵黄山羊存栏25000只、栎果猪存栏6000头、虹鳟鱼产量200吨。“十三五”末全镇实现一产总产值5亿元以上。抓稳二产。积极培植黄龙玉开采加工、优质茶叶精深加工、石斛产品加工等为主的非公经济发展。到“十三五”末全镇二产总产值突破1亿元。发展三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切实加快象达侨乡旅游小镇建设步伐,加大集镇建设力度,为推进旅游产业提供基础保障。到“十三五”末全镇实现三产增加值2亿元以上。

(三)始终坚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抓住省市实施“五网建设”5年大会战的机遇,加快集镇、路网、水网、能源网、信息网的建设,形成互联互通、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到2020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263473万元,实施项目236件,为全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打牢基础。加快集镇建设。全力推进侨乡旅游小镇建设,加快市政道路建设进度,积极争取象达老街、商贸街、侨乡水街、侨乡文化主题酒店、侨乡综合旅游服务中心、侨乡文化广场等建设项目。加快路网建设。积极争取建设G219黄南线,朝阳—象达—芒市二级公路;改造提升乡村公路,力争硬化乡村、村庄公路270公里,使乡村、村庄公路硬化率达90%以上。加快水网建设。加快轱辘河水库建设进度,争取开工建设勐堆水库、高原特色车厘子引种栽培节水灌溉和65件农村人饮安全提升等水利工程。加快能源网建设。加快华湘水电站的建设进度,力争“十三五”初正常投入使用;完成大尖山风力发电项目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信息网建设。实施全光网覆盖工程,话联网普及率达100%;借助县级引进的电子商务平台,将象达打造成电子商务强镇,力争完成信息网建设投资2000万元,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

(四)始终坚持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下功夫。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完善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

(五)始终坚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下功夫。大力推进生态象达、美丽象达建设。继续推进绿化荒山行动,逐年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监管,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提升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

(六)始终坚持在民主法治方面下功夫。全面推进依法治镇进程,努力建设法治象达,提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水平,促进全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争当全县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治访、禁毒工作排头兵的目标。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是推进我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2016年主要目标建议为: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5.82%;农业总产值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7%以上;力争完成财政总收入215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0万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好扶贫开发,聚焦精准扶贫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传统手工业等产业,产业规划覆盖全部贫困村、贫困户,使每个贫困户都有一项致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推动水、电、路、房、信息等建设到村到户,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充分整合扶贫资源,加强与上级对口帮扶单位的对接联系,整合镇内干部、村“三委”及大学生村官,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严格落实“挂包帮”“转走访”长效机制,做到结对帮扶全覆盖贫困村、贫困户。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到村到户。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能力素质提升到村到户。加强对贫困村群众的实用技术和人才素质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能力。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放宽扶贫贷款条件;扶贫贷款、创业贷款等向贫困人口倾斜。2016年,退出1个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860户3168人。

(二)坚定不移抓好产业建设,突出特色优化农业结构。巩固粮茶不放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茶园面积不减,努力增加粮食、茶叶产量;紧紧抓住7000担烤烟发展目标,着力加强对烤烟生产全过程的指导协调,确保烤烟产量、质量稳步提升;加快车厘子基地建设进度,新植车厘子1500亩;大力发展龙陵黄山羊、栎果猪养殖,黄山羊存栏增加1500只、栎果猪存栏增加500头;建设香竹种植基地500亩、高原特色蔬菜种植基地2000亩,新植石斛7万平方米、重楼50亩、附片200亩,扶持人面竹100亩;发展野生古茶树50亩。2016年末,实现农业总产值42910万元。

(三)坚定不移抓好项目建设,扩大投资夯实发展基础。及时掌握国家投资导向,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做好项目论证储备、争取报批等工作,全面实施投资拉动战略。2016年,重点推进整乡推进、6个易地扶贫搬迁点、轱辘河水库、集镇市政道路、石斛及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勐蚌“最美乡村”及在建边境地区转移支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积极争取开工建设勐蚌传统村落保护、车厘子种植基地、虹鳟鱼养殖基地及新一批整村推进、以工代赈、农田水利、人饮安全等项目。

(四)坚定不移抓好三产发展,依托侨乡打造文化品牌。力推侨乡特色小镇建设。严格按照《云南龙陵象达侨乡旅游小镇总体规划(2015—2030)》积极推进侨乡旅游小镇开发。注重地方特色、民族传统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古村落、古建筑、特色民居的保护和开发;加快侨乡中心、朱家庄、勐蚌的修建性详规的评审;围绕《规划》积极做好项目汇报争取工作,加大各类项目资金的整合、投入力度,重点加快中短期项目建设;用好用活上级相关政策,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投资象达温泉旅游度假区、侨乡名人街、侨乡特色小吃街、象达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等旅游项目建设。加快乡村大众旅游开发。抓住国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及开展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的机遇,围绕《勐蚌村最美乡村规划》及《勐蚌村旅游总体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乡村大众旅游打牢基础;高质量服务好车厘子种植园、虹鳟鱼养殖基地两个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做好生态栎果猪、附片、玛卡、生态反季蔬菜、荞产品的培植开发及加工销售,全力打造突出“生态、养生、休闲、体验、美食”的乡村大众旅游品牌。

(五)坚定不移抓好社会事业,健全民生保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上,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两基”水平,逐步缩小坝区与山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继续挖掘侨乡文化、历史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自然景观文化,积极申报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发展一批农村文体艺术人才,促进全镇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突出抓好基本养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大病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大力弘扬中医药,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转变医德医风,配齐配强乡村医生,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平稳运行新农合,切实做到群众看病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改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坚定不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生态立镇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生态工程,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当全县绿色生态建设标兵。认真落实集镇、黄南线、苏帕河流域面山等重点区域生态资源保护,努力形成集镇园林化、通道林荫化、村寨林果化、矿区森林化的新格局;继续开展林业“三项清理”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森林资源管理,强化林政执法,依法打击涉林违法行为;严控台杉种植,切实维护和改善生态平衡;强化环保宣传,倡导全民环保生活方式,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农村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坚决抓好矿产资源管理,严厉打击私挖盗采黄龙玉及无证采石采砂采矿等违法行为。

(七)坚定不移抓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步伐。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积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促进规范发展,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行动,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

(八)坚定不移抓好财税金融,增加收入提升保障能力。强化财税征管促增收。坚持依法治税,严格执行财税政策法规,抓好重点税种的征管,进一步加大“增收、清欠、堵漏”力度,应收尽收、足额入库;全面开展税源清查,加大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切实加强税收稽查,通过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实现财税收入稳定增长;突出抓好新《预算法》的学习贯彻,从严控制预算追加,进一步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加强资金跟踪问效,重点抓好项目前期、民生建设等领域资金的使用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断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优化支出结构保民生。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杜绝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等现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民生、促发展上。

(九)坚定不移抓好平安创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总结“六五”普法成果,抓好“七五”普法宣传,推进依法治镇进程;深入推进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精细化社会管理,狠抓综治维稳工作,巩固平安创建成果;加强信访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主动约访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和完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继续强化对食品、药品、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监督与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禁毒防艾工作;继续《云南省龙陵黄龙玉管理条例》宣传,加强黄龙玉矿山整治,逐步恢复矿山生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十)坚定不移抓好廉政建设,全面提升政府履职水平。持续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大力弘扬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切实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作风的大转变促进各项工作的大突破和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切实提高政府的科学发展水平。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建立完善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重大决策公众参与、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把依法办事贯彻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坚决贯彻执行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真正使政府权力和行为在阳光下运行。持续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大力倡导“功成不必在我,但求功成有我”的政绩观,摒弃浮躁,踏实干事,以实际行动服务于人民;树牢实干意识,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干好每一件实事。持续深化反腐倡廉。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好政府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守“政治、组织、财经、工作、生活、廉洁”六项纪律,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正当扬风破浪;重任在肩,仍须策马加鞭。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担当的精神,团结拼搏,继往开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