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88-X/20250423-00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象达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法治政府建设 | 发布日期 | 2025-04-23 |
文号 | 浏览量 |
近日,象达镇针对朝阳搬迁点村民违规占用公共面积、私搭乱建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这场以“零容忍”为基调的整治行动,既是对城乡规划法规的坚决维护,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为同类搬迁安置点管理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治理样本。
整治背景:公共空间被侵蚀的隐忧
朝阳搬迁点自2018年建成投用以来,已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户共138户。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居民擅自占用消防通道搭建储物棚、在公共绿化带圈地种菜、违规加建房屋附属设施、占用空地私搭乱建等现象日益严重。截至2025年3月,累计发现私搭乱建行为31起,侵占公共面积达877.18平方米。这些违规行为不仅破坏了搬迁点规划的统一性,更埋下多重安全隐患,镇党委、政府认识到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遏制乱象蔓延。
铁腕治理:刚柔并济的执法实践
本次整治行动建立起“三维立体”治理体系:在制度层面出台《搬迁点建设管理制度》,明确公私区域划分标准及违建认定细则;在执法层面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在技术层面运用无人机航拍建立违建数据,锁定31处违建点。在具体执行中,执法部门创新采用“三色预警”机制:对侵占公共空间小于5平方米的蓝色预警点位,通过发放告知书、召开户主会等方式督促自行整改;对5-10平方米的黄色预警点位,启动“1+1”帮扶模式(1名执法人员+1名社区网格员入户劝导);对超过10平方米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红色预警点位,依法启动强制拆除程序。截至2025年4月21日,累计拆除违建25处,恢复公共面积687平方米。
长效治理: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为避免“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象达镇着力构建长效机制:设立由村代表组成的规划监督委员会,建立“每周巡查、月度通报、季度评议”制度;将守法履约情况纳入“文明家庭”评选体系;组建志愿服务队,帮助有实际需求的居民通过合法程序解决仓储、养殖等空间需求。
整治后的朝阳搬迁点正焕发新颜:拓宽的消防通道保障了应急车辆畅通无阻,复绿的公共区域成为儿童嬉戏的乐园。通过这场行动,村民法治意识显著提升,村级议事规则逐步完善,基层治理正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