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88-X-/2021-1122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象达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1-11-22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象达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象达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报告

一、“十三五”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有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十三五”期间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1.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财政总收入增长6.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4.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2.3%。

(二)各项产业稳中向好。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加快,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6.323万吨以上,交售烟叶43500担,实现烟农收入5933.9万元;实现石斛种植产量1500吨,产值5500万元;枫斗产量150吨、产值5000万元,带动农户3000余户8000余人,实现收入3800万元。实现茶叶总产量5754吨,产值12133万元。生猪存栏8297头,肉牛存栏8276头,较2016年分别增长31%、70%。禽蛋产量461.5吨。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名片逐步打响,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三)“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镇15个贫困村,3193户建档立卡户13438人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实现动态清零,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0户1457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作目标基本实现;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完成公厕改造建设15座,新建户厕3048座,集镇污水处理系统完成氧化塘及部分污水管网建设,重大风险有效防范,重大群体性事件零发生。

(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路网加快织密,完成104.72公里农村公路建设,73公里生命防护工程,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安全;侨乡大道改扩建、朱家庄美丽乡村建设、坝头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乡推进、营坡“美丽乡村+文化”等项目顺利完成,投资1800万元建成的集镇道路成为象达靓丽名片。农网改造全面提升,234个村民小组全部通380伏动力电。象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成为全县10乡镇的唯一,水网持续完善,轱辘河水库投入使用,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4G网络重点区域全覆盖,“数字象达”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效显著,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严格落实“3户5户联防联控”等管控措施,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以最快速度恢复全镇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9899.56万元,新建中小学校舍16036平方米,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提升,象达卫生院新住院楼和中医馆投入使用,改建提升卫生室8个;改造万级以内的层流手术室1个;购置16排螺旋CT等一批先进设施设备。象达卫生院建设成为全县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全,全市唯一一家与省级开通远程会诊的乡镇卫生院。创业就业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4324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65023人次,实现工资性收入3.6亿元。社会保障更趋完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96%,失业、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低保、特困、重点优抚、残疾人等群体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实施社会救助34422人次,发放救助金5366.94万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加强,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名人故居、传统古建筑、风雨桥得到有效保护,油纸伞、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更加有力“平安侨乡”建设深入推进,数字象达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集镇主要街道建成智慧交通违停抓拍系统11套,集市、学校、民族村寨、朱家璧故居等路段安装了高清摄像头60余个,233个村民小组安装了农户庭院摄像头1000余个。

(六)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立镇”战略稳步推进,2019年勐蚌村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2.1%,地表水质达标率达100%,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美誉度持续提升。

(七)改革创新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全面清理准入许可事项,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更加高效,“一部手机办事通”全面推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大幅提高,“最多跑一次”事项占全部政务事项的比重大幅提升。

“十三五”时期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全镇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团结奋斗。同时,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新时代做好象达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第一原则,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始终坚持把民生福祉作为第一要事,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资源,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作为第一责任。

尽管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整体来看,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事业短板较多、环境资源压力较重、发展风险隐患依然突出,在“十四五”期间必须予以克服。

二、“十四五”及二〇三五年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推进实施生态立镇、农业稳镇、文旅扬镇、人才兴镇、开放活镇战略,统筹推进农业规模化、旅游品牌化、发展数字化、治理现代化,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进一步夯实全面建成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成果,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龙陵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样板乡镇、滇西南乡村旅游目的地、保山数字化发展示乡镇、保山市域社会治理示范镇,将象达建设成县域经济中部发展联络副中心,为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牢基础。

(二)发展目标

1.“十四五”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文旅扬镇持续加强,产业产值明显提升。到2025年,生产总值达9.46亿元,年均增长7%;人均生产总值达24504元,年均增长7%;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6829万元、624万元,年均分别增长9%、1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4亿元,年均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00元,年均增长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9.99亿元、4.3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78%。

——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不断完善乡村运输体系,到2025年,新增硬化农村公路60公里以上,瑞孟高速龙陵段、G219黄草坝至岔路田二级公路全线通车运营,有序推进一定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道路,打通乡村“断头路”,逐步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的目标,基本实现所有建制村通客车。

——旅游品牌化走出新步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侨乡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朱家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栗坡抗战遗址。着力塑造红色旅游品牌形象,加快推进侨乡文化旅游小镇、石斛观光示范园、小石房乡村旅游建设、勐蚌生态湿地修复、中心卫生院温泉养生中心、风雨桥保护开发等项目建设。到“十四五”末,争取资金投入不低于14亿元,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加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和旅游标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智慧化旅游消费服务体验,将象达建设成为滇西南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

——数字化建设迈向新高度。深入推进数字设施提速行动,投资1500万元,加快推进4G网络补盲提速和5G网络全覆盖工程,积极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提升,加快推进工业数字化升级、农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加快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文旅等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的数字引擎。积极推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边境等领域建设,提前为无人物流、无人交通布局,有序推动政府数据、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信息数据开放共享,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规模化农业形成发展新趋势。加快推进羊圈河水库、勐堆水库建设,辐射灌溉面积3.66万亩,供水人口1.185万人;争取投资100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硬化机耕道路不低于25公里,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投资400万元完成勐蚌栎果猪场建设,实现年出栏生猪5000头,实现产值25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不低于30户;投资1500万元新建肉牛养殖场8个,养殖肉牛1000头;在全镇15个村(社区)发展新增良种能繁母牛5800头,打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品牌。

——市域社会治理走入现代化。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把安全发展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责任,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进一步扩容数字象达指挥中心,集市、学校、民族村寨、朱家璧故居等重要路段高清摄像头数量再增加,努力构建覆盖所有自然村重要路段治安监控体系,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地区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2.二〇三五年发展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镇与全国人民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县域经济中部发展联络副中心、保山东南部交通枢纽重要节点、龙陵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样板乡镇、滇西南乡村旅游目的地、保山数字建设示范乡镇、保山市域社会治理示范乡镇。全镇经济总量力争迈上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推进交通强镇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各族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三、全镇“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加快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二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深化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N进”措施,扎实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创建水平。三是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大财力支持,继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支持民族地区、散居民族地方、高寒山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构建特色鲜明、技术先

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建设滇西南乡村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朱家庄、大栗坡抗战遗址等红色旅游,强化特色村庄保护,加强南海寨、小石房、勐蚌等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二是建设龙陵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样板乡镇。推进肉牛、生猪、龙陵黄山羊、石斛、蔬菜、茶叶、核桃、中药材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建设保山数字建设示范乡镇。大力推进“数字象达”建设,同步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重点推进以肉牛、栎果猪、石斛为代表的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

(三)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全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建设保山东南部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加快推进瑞孟高速龙陵段、G219黄草坝至岔路田二级公路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象达至龙陵火车站公路前期工作,为象达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推进勐堆、羊圈河水库建设的同时,扎实推进油竹坪水库前期工作;进一步强化防洪减灾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三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4G网络补短板工程,加快5G、区块链、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城市大脑”、充(换)电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行动,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促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发展。

(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编制实施“十四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让脱贫群众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一是保持政策措施总体稳定。认真落实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二是扎实做好脱贫地区后续帮扶。建立健全简便、快速、精准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化返贫。三是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落实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强化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帮扶等综合保障措施,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把象达建设成为全县前列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一是提高高原特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生猪规模化、绿色化养殖水平,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高品质农业生产基地。加大农业水利、高标准农田、良种工程等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二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切实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

(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镇建设。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象达全民综合运动场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七)加快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象达建设成为滇西公共服务中心的重要支点。一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到2025年,全镇生产总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9%。二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三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80%、99%、92%以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500分人数突破50人。四是全面推进健康象达建设。继续发展深入推进普惠医疗,积极引进和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切实提高卫生院诊疗水平。办好办优象达卫生院中医馆,努力创办特色诊疗专科。巩固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实现农村低收入家庭及慢性病人员全覆盖。五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96%以上。

(八)加快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推进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侨乡”。一是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二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四是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认真贯彻党中央治边方略,增强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增强为国守好国门责任感,坚决守好国门、管好边境、筑好防线,筑牢祖国西南边疆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