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89-8-/2022-0107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平达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2-01-0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平达乡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平达乡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面临挑战众多、压力巨大的五年,更是砥砺奋进、硕果累累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齐心协力抓攻坚、打硬仗,全力以赴破难题、补短板,坚定不移促转型、提质量,圆满完成了十届人民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齐心协力,破解难题,经济运行韧中有进。2021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73亿元,比2016年末增长2.39亿元,增55.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0元,比2016年末增长5373元,增59.4%;实现财政总收入3340万元,比2016末增长1900万元,增131.9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0万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69亿元、1.3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比2016年末增长0.47亿元,增45.2%。

五年来,我们凝心聚力,尽锐出战,大战大考成绩斐然。小康社会全面建成。聚焦“六个精准”,推进“五个一批”,凝心聚力、精准施策,整合投入各类资金11.75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人饮工程、危房改造等项目153个,“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彻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6个贫困村、1508户6193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动态清零,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启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疫情防控常抓不懈。建立完善“3户5户联防联控”网格1334个,建立健全乡村组户四级联防联控体系,压紧压实乡村组责任,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筑实疫情防线,切实做到“三个不发生”。疫苗接种工作全力推进,共接种疫苗50971针次。重大风险有效防控。着力抓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排查防范工作,切实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突出抓好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坚决制止各类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行为,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五年来,我们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农业规模化稳步推进,全乡形成稳定的“烟、蔗、畜、茶、料”产业结构。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25亿元,比2016年末增2.44亿元,增63.99%。烟产业稳中有增2021年完成烤烟种植面积7634亩,交售烟叶2.1万担,实现产值3266万元,比2016年末增283万元,增9.5%;香料烟种植面积1725亩,交售烟叶4512担,实现产值521.3万元,比2016年末增196.3万元,增60.4%。蔗产业健康发展2020/2021年榨季新植面积1731.4亩,入榨5万吨,实现产值2106.4万元。畜产业迈出步伐。新建20头以上规模化肉牛养殖场92个,发展肉牛养殖户1834户。肉牛存栏10617头,出栏4484头,实现产值6457万元,比2016年末增2685万元,增79.63%。生猪存栏35360头,出栏40041头,实现产值13774万元,比2016年末增6144万元,增80.52%。茶产业不断巩固。种植茶叶1.74万亩,完成干茶产量1358吨,实现产值2308.6万元,比2016年末增111.6万元,增5.1%。料产业初具规模。种植烟后玉米5600亩,饲草1200亩,青储饲料1.6万吨,实现产值88万元。石斛产业培植壮大。石斛种植户236户,种植面积848亩,实现鲜条产量203.94吨,实现产值1223.64万元。

五年来,我们聚焦短板,补齐弱项,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始终致力于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综合保障不断加强。投入沪滇扶贫协作资金1525万元,实施项目14个。投入3343万元建成村组活动场所57个。投入514万元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3个,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3个村达到5万元以上。投入4000万元实施平达集镇改造项目,段家坝集市顺利运行,集市管理更加规范。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投资1598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质量提升,惠及1090户农户;投资2.6亿元,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7个,惠及823户3287人。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水利投资4.87亿元,其中水库建设3.4亿元,农田水利建设1.07亿元,标准化水厂建设0.4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7件,累计解决6658户2.2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通行条件不断提升。投入1.2亿元,建成乡村组道路150余公里。投资1636万元,建设串户路23.7万平方米、入户路7.3万平方米、庭院硬化2.9万平方米、主房硬化0.53万平方米。投资643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整治1275户。投入888.4万元,实施生命防护工程26.1公里。其他项目不断推进。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项目、河尾及平安社区功能提升项目、黄连河石洞河移民新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安乐村2019年产业扶贫资金生猪养殖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五年来,我们共建共享,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加强。教育质量有效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得到巩固,校园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办学环境明显改善,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控辍保学责任制有效落实,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有所突破。投入资金2759万元,新建校舍1.29万平方米。累计发放各类教育扶持资金2651万元,惠及学生21832人次。对初级中学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调整优化13人。与2016年相比,2021年高考本科上线率51.3%、增6.2%,初中巩固率、升学率持平,中考率98%、增18.6%,中考上线率96.7%、增24%,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小升初入学率持平,均为100%;一至九年级,在全县排名均有所上升;学前教育入园率75.6%、增5.5%。2021年,平达中心小学校长杨庆德荣获云南省教育厅授予的“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奖”。卫生事业全面提档。坚持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为抓手,投资1720万元新建村卫生室8个,10个村卫生室均实现“四室分离”。投资360余万元采购、安装了螺旋CT、彩超等设备,投资30余万元完成中心卫生院传染病哨点诊室及老旧门诊楼改造,基本医疗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康复在基层”的目标。人口均衡化发展不断推进,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三孩政策全面启动。激活电子医保凭证16359人,完成任务数的181.77%。河尾社区村医杨相成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2020年度云南省优秀医疗卫生人员”。社会保障扩容提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78%、98.65%。累计发放农村和城市低保2385.6万元,临时救助299.6万元,特困供养金571.3万元,困难残疾人补贴74.2万元。大力推广落实组合保险、防贫救助保险等,筑牢防贫“拦洪坝”。成立望民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719人,组织劳务培训2万余人次,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9万余人次。开发公共服务岗位303个。发放创业贷款946户1.06亿元。文化事业挖潜提效。注重民族民间文化、特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获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市级4个。开展脱贫攻坚文艺汇演、春节文艺汇演等文娱活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广播电视、网络宽带等覆盖提升,“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氛围日趋浓厚,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2020年,平安社区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2021年,安乐村成功申报“省级文明村镇”。

五年来,我们强化理念,绿色优先,生态文明成效显著。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修复更加深入。扎实开展关停非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完成易地还林500亩,退耕还林4100亩,义务植树6万余株,植树造林3560亩,森林抚育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5%。开展专项整治5次,关停河道内非法采砂点27个,规范批准采砂点8处,河湖水域环境改善明显。生态整治更加有力。不断加大土地、林地及林政资源执法力度,查处林政案件110起,缴纳罚款41.9万元。严守耕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两违”整治和宅基地审批制度全面落实。完成土地增减挂钩一期工程19.73公顷。河(湖)长制、林长制长效机制全面推行。生态治理更加高效。殡葬改革全面实施,平达中心公墓、小礼山公墓、龙拱山公墓建成使用,全乡亡故人员遗体火化率达100%。“厕所革命”顺利推进,完成卫生公厕改造31座,卫生户厕3924座。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全乡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收集处理,“红黑榜”“不文明行为”曝光机制建立健全。全乡8个村(社区)完成省级卫生村创建工作。平安社区、黄连河村荣获2021年度“云南省州市美丽村庄”。

五年来,我们共建共治,凝聚合力,社会治理更加深入。社会环境安全有序着力开展扫黑除恶、禁毒防艾、缉枪治爆等工作,突出整治治安问题,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涉黑涉恶问题。2021年,共接处警231起,受理一般程序治安案件32起,受理处置交通事故76起,比2016年末分别降22.2%、55.6%、28.3%。治理体系创新推进。搭建“智慧党建+社会精细化管理”平台,启用集视频监控、警示教育、亮点展示等为一体的“智慧展厅”,“一屏知全乡、一网管全局”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初显成效。安全生产有效落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积极开展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强化监管,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形势平稳,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五年来,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民族团结宗教和顺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五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谐有序、边疆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2019年,安乐村空竹洼自然村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2020年,平达乡和黄连河村被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分别表彰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21年,平安社区、安乐村、平达初级中学等7家单位被命名为龙陵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五年来,我们转变作风,提高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坚持以政治为引领,依法履职,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队伍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七五”普法圆满结束,依法治乡进一步深化巩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法律服务等工作有序开展,群众诉求渠道更加快捷通畅。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累计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录入行政审批事项124项,乡级为民服务中心共受理群众事项38431件,办结率100%。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3件,满意率100%。大力推进廉洁政府建设。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加大对工程建设、村务管理、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监管,树牢政府过紧日子思想,研究制定《平达乡及政府机关食堂管理办法》并号召在乡直单位及各村(社区)推广执行,营造勤俭节约浓厚氛围。持续纠治“四风”问题,构建一体推进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支持保障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执法,营造清正廉洁的干事创业氛围。

同时,我们统筹兼顾,妇儿、老龄、档案、史志、统战、侨务、老干、残疾、双拥优抚安置、民兵、预备役、市场监管、工会、共青团等工作扎实开展,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全乡各族人民群众的奋斗下,平达乡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乡域环境显著变化、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良好开局。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一是平达经济总量偏小,税源单一,财政收支矛盾压力较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任务依然艰巨。二是传统农业粗放低效,急需提档升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培育缓慢,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三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主要短板尚未补齐,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任重道远。四是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步伐缓慢,管用管长的制度缺乏,群众自治活力不足。五是缺乏创新型人才,部分乡村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的能力素质还不够强。对此,我们将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以科学的态度、有力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踏上新的赶考路,争取更大荣光,必须以更美好的愿景凝聚合力,以更精准的定位指引路径,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落实。

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践行“农业稳乡、产业富乡、项目促乡、生态立乡、市场活乡、规划美乡、和谐建乡”发展理念,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把平达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乡、山水田园示范乡、特色产业示范乡、民族团结示范乡、乡村振兴前列乡。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到2026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72亿元,年均递增8%以上;财政总收入4520万元,年均递增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3万元,年均递增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0元,年均递增9%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6.6亿元、2亿元,年均递增3%、9%以上。

未来五年,我们将重点做到以下六个“聚焦”。

(一)聚焦有效衔接,实现良好开局。按照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原则,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不摘”要求,以产业、就业带动为重点,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扎实开展四类人员防贫减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效、深化问题整改、产业项目提质增效、稳岗就业等专项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二)聚焦产业就业,实现增收富民。立足实际,统筹兼顾,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业产业、转移就业迈上新台阶。产业上,按照“山区特色化、坝区专业化、热区优质化”的发展思路,打造“专、精、特”农业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重点谋划三个产业带,加大科技投入,巩固一批传统产业;强化扶持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就业上,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规划劳动力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等项目,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

(三)聚焦基础建设,实现面貌焕新。坚持“长远谋划、及时落地、有序推动”的工作思路,抓牢抓实项目建设,基础条件不断夯实。道路建设上,着力提升乡村道路等级,不断提高通达水平,规划实施通村道路、村组道路改造提升项目。水利建设上,充分利用全乡水库资源优势,规划实施人畜饮水、水利灌溉等项目。集镇功能上,以集镇街道建设、农贸市场建设、污水处理、强弱电入地、绿化亮化、公共服务设施等为内容,规划实施集镇建设项目。电力通讯上,新建、改扩建农村网络覆盖基站,电力迁建、改造项目。村庄建设上,坚持规划先行,注重特色风貌,重点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农村面貌整体提升。

(四)聚焦公共服务,实现优质共享。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教育上,围绕“三年上台阶、五年争优秀、八年现辉煌”的目标,着力巩固教育均衡发展成果,不断推进教育资源布局调整,统筹推进校园迁建、提升改造等项目。医疗卫生上,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综合提升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着力补齐医疗卫生短板,规划中心卫生院整院迁建项目和卫生室新建项目。公共交通上,改善交通管网建设,规划新建农村客运站和开通农村公交线路项目。社会保障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划改扩建平达乡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文化体育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民族民间文化挖掘和保护力度,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五)聚焦乡村治理,实现美丽和谐。重塑城乡关系,高质量推进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村庄建设。两污治理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持续改善村容村貌。生态环境治理上,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并重,大力推进“林长制”落地落实,继续提升巩固“河长制”,持续加强集镇面山、水源林、公路沿线、怒江沿岸等区域的保护、恢复和绿化工作,规划实施一批生态发展项目。安全生产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严从紧抓好交通、消防、食品药品、自然灾害等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上,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完善农村法治体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应急能力。持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平安平达建设。

(六)聚焦基层基础,实现过硬阵地。人才队伍建设上,抓培育,优化拓宽吸纳途径,将农村“田秀才”“土专家”等纳入组织培养范围。抓培训,解决农村青年创业无技能、发展缺动力等问题,引导和激励农村青年主动投身创业实践。抓服务,精心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引导扶持,为农村青年人才搭建广阔舞台。村组干部培养上,实施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加强年轻后备力量培养,加大人才回引力度,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到村任职,选优“领头雁”。集体经济发展上,做好“有中变好”和“无中生有”两篇文章,认真学习借鉴各地成功经验,因村施策,持续运用好深挖潜力开发资源、加大投入项目扶持、做大存量资本运作和龙头引领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四种模式,科学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三、2022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接力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乡党代会部署,在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在应对竞争中自加压力,在克服困难中拓展空间,在完善自我中谋求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27亿元,增长8%以上;财政总收入417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30元,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1亿元,增长26.5%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5.86亿元、1.44亿元,增长3%、9%以上。

(一)持续发力抓实有效衔接。充分运用5年过渡期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责任,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一平台三机制”,加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全力消除返贫风险。进一步完善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合作社企业化运作模式,通过规避无序竞争与提升组织化、标准化程度,推动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建设,真正形成农户、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充分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以“多规合一”、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科学编制完成3个村(社区)村庄规划及集镇建设规划,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美丽村庄33个。聚焦产业兴旺,依托本地资源和优势,抓实传统产业,合理适度发展林下、石斛、中草药等产业,推动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探索打造“平达红”“平达绿”等品牌,实现茶叶鲜叶7000吨以上,石斛鲜条300吨以上,中草药2100亩以上,肉牛出栏4600头以上。聚焦生态宜居,以农村“两污”治理、“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农村生态治理制度,做到有效有力治理。2022年,计划完成卫生户厕100座以上。聚焦乡风文明,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持续在破除陋习上下功夫,培树文明新风。加大对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管理,充分发挥文化主阵地作用,扎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聚焦治理有效,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文明村镇建设,健全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聚焦生活富裕,继续深化“政府—银行”金融合作机制,提供金融保障,全力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着力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

(二)持续发力抓实产业就业。以“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为农业发展路径,促进各类产业融合发展。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3万亩以上,粮食总量达1.74万吨以上。有序推进“烤烟核心区”规划建设,计划流转土地经营权9400亩,实现烤烟2.2万担。扎实推进“万担香料烟基地”建设,实现香料烟0.75万担。稳步推进糖料核心基地建设,实现甘蔗入榨4万吨。扩大烟后玉米种植规模,形成专业化青储饲料产业发展路子,种植烟后玉米0.8万亩。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多途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分批次组织外出务工,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50人以上。依托本地资源和优势,鼓励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民营企业,着力抓好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持续发力抓实项目建设。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让资金围着项目转,让干部盯着项目干,重点做好农村道路畅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严把在建项目质量。抓好德安园、小礼山易地扶贫搬迁点养殖小区二期工程,安乐村“直过民族”功能提升,小田坝杨家寨道路硬化,茗香园安置点绿化工程,平安社区杨卜寨道路硬化,绿勐大沟改造提升等一批项目的质量监管和验收工作。抓实落地项目筹备。做好安庆村马家寨至蚌勒、章赛村赧凯至闷寨河产业发展道路硬化,灌溉沟渠建设,兴边富民、边境地区转移支付、淘金河水库、G219国道平达段等项目的实施准备工作。强化急需项目谋划。加大平达集镇农贸市场建设、集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附属设施、村组道路改扩建、水利灌溉管网等项目的争取协调。

(四)持续发力抓实社会事业。统筹抓好教育、医疗、文卫、社保等民生领域各项工作,推动平达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筑牢疫情防线。坚持“外防输入”,深化网格化管理,紧盯薄弱环节,做到排查全覆盖、无死角。对重点地区入平返平人员,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对重点场所、重点区域严格管控,严格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紧盯防控物资储备,有序组织疫苗接种工作。提升教育质量。聚焦“三年上台阶、五年争优秀、八年现辉煌”目标,加大教育投入,抓实教育管理,抓好教育质量,抓优教师队伍,积极推进“双减”政策。不断促进教育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强化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弘扬“四苦精神”营造人人重视教育的浓厚氛围,切实打好平达教育的翻身仗。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中上线率达54%以上。强化卫生健康。持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持续巩固卫生城镇创建成果,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优化财政税收。严格财税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树牢政府过紧日子思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民生支出、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和重点项目上。织密社保网络。加快医疗事业改革发展,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8%以上。关心困难群体生产生活,重点抓好救灾救助、城乡低保等工作。促进文化繁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平达文化资源优势,深度开发和挖掘红色资源、民间故事、传统文化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系。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切实发挥好文化育民、文化惠民和文化富民作用。

(五)持续发力抓实生态保护。突出生态优先,打好绿色发展系统战。严格环境保护。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重点抓好公益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深入推进重点区域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抓实护林防火工作,提高森林管护水平。严格修复治理。严守生态红线,深入推进“多规合一”,衔接各行业发展规划。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及非煤矿山管理力度,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农业面污染源防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提升村容村貌,不断提高“两污”治理能力,守护美丽生态家园。严格审批管理严格自然资源管理,坚守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底线,加大私挖滥采矿产资源、偷砍盗伐林木、非法占用耕地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全面加强规划建设、农村宅基地、设施农用地等的审批管理。

(六)持续发力抓实社会稳定。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民主建设,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法治建设更深入。着力构建政府依法行政、执法部门公正执法、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的工作格局,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营造“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社会治理更严明。深入开展“平安平达”建设,以“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扫黑除恶、打击走私、缉枪治爆、禁毒防艾、命案防控、防处邪教等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村(社区)综治维稳员、人民调解员等基层综治队伍,不断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加快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步伐,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安全形势更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抓实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强化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着力加强防灾减灾、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安全风险管控。民族宗教更和谐。深入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强化宗教事务管理。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七)持续发力抓实自身建设。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着力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强化忠诚讲规矩。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政治信仰,增强政治担当,提高政治能力,真正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决维护乡党委,主动站前台、顶压力、抓落实、促落地。强化担当抓落实。坚持实字为要、干字当先,坚持问题导向,推行闭环理念,强化督查督办,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特质。追求高标准,保持快节奏,跑出发展加速度,让政府工作争先进位、出新出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强化服务守初心。创新服务思维,提升政务效率,让办事的人不受冷落,让办理的事不被延误。树牢办事靠制度、不靠人情,靠法治、不靠关系的鲜明导向。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创造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的变化。强化廉洁葆底色。对标对表市委“作风八问”“提升七种能力”和县委“三敢三有三争”要求,落实落细“三法四晒”常态化工作机制,切实转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营造以奋斗者为本、以实干家为荣的干事氛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三个清单”,落实议事规则。加强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乡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强化预算刚性约束,落实项目评审问据、问由、问源、问效“四问”,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守好权力边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惟有奋斗,扬帆破浪,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平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