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89-8-/2021-1101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平达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1-11-01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沐风栉雨,春华秋实,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高质量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征程,开启新篇章。

(一)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面对脱贫攻坚的巨大挑战以及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始终坚持经济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放松。2020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14亿元,同比增7.9%,比“十二五”末增58.2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8元,同比增10%,比“十二五”末增61.86%;实现财政总收入3706万元,同比增131.9%,比“十二五”末增182.2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0万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4.87亿元、1.5亿元,同比增7.5%、2.04%,比“十二五”末增57.1%、50%。

(二)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力以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整合投入各项扶贫资金11.74亿元,10个挂包单位、10个村(社区)、458名扶贫干部凝心聚力,全乡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510户6188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实现动态清零。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党建引领和群众工作等得到全面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彻底消除,人民群众满意度全面提高,“自强、诚信、感恩”氛围基本形成,实现脱贫质量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始终坚持调结构,促转型,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新兴产业为主要发展目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2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8亿元,同比增10.24%,比“十二五”末增74.17%。一是两烟产业健康发展。“十三五”时期累计交售烤烟烟叶10.65万担,实现产值1.46亿元;交售香料烟烟叶2.39万担,实现产值1612万元。2020年交售烤烟烟叶2.08万担,实现产值3063万元;交售香料烟烟叶0.85万担,实现产值985万元。二是甘蔗产业效益明显。“十三五”时期累计入榨甘蔗35.3万吨,实现产值1.72亿元;2019/2020榨季,新植甘蔗3030亩,入榨4.83万吨,实现产值2026万元。三是茶叶产业不断巩固。稳定茶叶种植面积1.8万亩,累计完成干茶产量6708吨,实现产值1.47亿元。四是新兴产业培植壮大。“十三五”时期累计种植石斛15.68万平方米,累计实现鲜条产量1100吨,实现产值1.22亿元;累计种植核桃2000亩,总面积达1.3万亩,完成提质增效6000亩;累计种植澳洲坚果4000亩。五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新建2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育肥场92个,发展肉牛养殖户1834户。累计肉牛存栏6.33万头,出栏1.89万头,实现产值2.37亿元。生猪存栏14.76万头,出栏20.24万头,实现产值4.72亿元。黄山羊存栏8.03万只,出栏6.21万只,实现产值9702万元。家禽存笼54.3万羽,出笼94.23万羽,实现产值6145万元。累计种植烟后玉米2.18万亩,饲草1万亩,青储饲料2.8万吨,实现产值1680万元。六是转移就业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8万人次,组织10个村(社区)成立望民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719人,组织劳务培训1608人次,转移劳动力2000人次。开发生态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员、保洁员、疫情防控监测员等公共服务岗位303个。发放创业贷款946户1.06亿元。

(四)基础保障更加夯实。始终坚持狠抓基础保障建设,全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投资1.2亿元,新建道路150.6公里;投资387万元,实施生命防护工程11公里;投资1.35亿元,用于村民活动室、卫生室、学校教学用房、集镇污水处理、道路硬化、人饮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住房条件极大改善。投资1598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质量提升,惠及1090户农户。总投资2.6亿元,实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7个,823户3287人实现“挪穷窝”“斩穷根”。三是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水利投资4.47亿元,其中水库建设投资3.4亿元,农田水利建设1.07亿元。投资4000万元建设标准化水厂1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7件,累计解决6658户2.2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四是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投资1636万元,建设串户路23.7万平方米、入户路7.3万平方米、庭院硬化2.9万平方米、主房硬化0.53万平方米。投资643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整治1275户。以奖代补107.4万元,建成卫生户厕1406座。五是综合保障巩固提升。投资1445万元,实施沪滇扶贫协作项目13个。投资3343万元,建成57个村组活动场所。投资514万元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3个,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村通10千伏高压电,组通380伏动力电,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学校、卫生室全部通网络宽带。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一是疫情防控更加有力。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围绕“五个管住”“三个不发生”目标,建立完善“3户5户联防联控”网格1341个,深入开展“龙城飞将”专项行动,全面推行“云南健康码”“通信行程码”扫码亮码。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没有发生1例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二是教育事业更加均衡。始终把教育当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来抓,通过改善办学条件,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十三五”时期,投入资金2759万元,新建校舍1.29万平方米,拨付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20.46万元,免除学费、教科书费1071.92万元,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804.2万元、雨露计划26.65万元、营养餐补助1364万元。小学净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3%,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2%。针对教育质量不佳、教学成绩大幅下滑问题,对中学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进行调整优化。三是卫生事业更加发展。投资1720万元,新建村卫生室8个,10个村(社区)卫生室持有合格证书的乡村医生29名,药品配备达到80种以上,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6个66人。“十三五”期间累计医疗减免及补偿51.32万人次,支出基金5089.93万元。大病救治率、慢性病签约管理服务率、重病兜底保障率均达到100%。激活电子医保凭证16359人,完成任务数的181.77%。2018年,平安社区被云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云南省卫生村”称号。2020年,河尾社区村医杨相成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2020年度云南省优秀医疗卫生人员”称号。四是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2020年共有农村低保680户1194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428.32万元;特困供养人员107户142人,发放特困供养金147.85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648人次17.03万元;发放临时救助85人次28.4万元。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2020年全乡18997人参保,参保率100.72%。组织群众购买农房灾害保险、统一组合保险、防贫救助保险等,切实为群众提供应对灾害时的后续保障。五是文化事业更加繁荣。通过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路径,打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注重民族民间文化、特色文化挖掘、整理和传承。2020年,黄连河傈僳族服饰正式入驻保山市博物馆,傈僳族服饰系列产品畅销省内外。平达乡和黄连河村被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分别表彰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平安社区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六)生态文明不断深化。一是绿色发展更加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抓好生态修复工作,共义务植树7.5万株、植树造林3560亩,完成森林抚育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5%。二是综合整治更加高效。不断加大土地、林地及林政资源执法力度,查处林政案件98起。完成土地增减挂钩一期工程19.73公顷。顺利完成各类关停非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全乡21条总长190.58公里的河道实现河长全覆盖,县乡村三级河长巡河累计1512次,开展专项整治7次,关停河道内非法采砂点34个,规范批准采砂点14处,河湖水域环境改善明显。三是殡葬改革全面实施。平达中心公墓、小礼山公墓、龙拱山公墓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全乡10个村(社区)火化率均达100%。

(七)社会治理更加精细。一是违法犯罪有效打击。着力开展扫黑除恶、打击走私、命案防控、禁毒防艾、强边固防等系列专项行动和重点工作。“十三五”时期共接处警1588起,破刑事案件111起;处理一般程序治安案件209起;打击走私案件18起。二是精细化管理有效推进。启动“智慧党建”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乡村融合发展试点工作,集视频监控、分析研判、决策指挥、党建展示、文明实践、宣传教育等于一体的“智慧党建”可视化调度指挥中心建成启用,接入“智慧平达”小程序(APP)平台和社会综合治理系统,融合“雪亮工程”视频监控通道,构建“一屏知全乡、一网管全局”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有效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三是安全生产有效落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积极开展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强化监管,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形势平稳,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十三五”时期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此外,老干、妇儿、老龄、搬迁安置、档案、侨务、残疾人、双拥优抚、社科、工会、共青团等工作扎实开展,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八)自身建设更加过硬。一是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落实“最不满意三项工作”整改和“业务能力不能支撑政治站位”专项整治,积极开展市情大讨论,激发出强大动力。二是强服务。认真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十三五”时期为民服务中心共受理群众事项37562件,办结率100%。及时处理政府热线案件27起。学习型、法治型、服务型、高效型、清廉型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人民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有效保障。“十三五”时期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40件,办结率100%。三是强作风。扎实开展“以案促改”,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打好监督“组合拳”,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民主、行政、司法、审计、财会、统计、群众、舆论监督贯通融合,形成强大监督合力。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奖优罚劣,治庸治懒,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各位代表,“十三五”的五年,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五年,全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平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乡人大监督支持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全乡干部职工和各族人民群众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十三五”的五年,是奋力赶超奋发图强的五年,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取得成绩弥足珍贵,但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欠发达的基本乡情并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债务风险仍然较大。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问题仍然突出。平达经济规模总量有限,税收小,开支大,收支难以平衡,难于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二是基础设施仍需完善。出乡进城的大交通环境没有改善,进组入户的小道路还有缺失。平达中心集镇农贸市场受土地指标审批影响,迟迟没有推进。三是教育工作仍需改进。教学质量不高,教师活力不足,学生学风不浓。四是疫情防控仍然艰巨。境外疫情形势严峻,部分群众防控意识不强,部分村组干部责任落实不到位,常态化防控措施仍需落实落细。五是自身建设仍需加强。缺乏创新型人才,部分干部理论学习和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工作要求不高,遵守纪律不严,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的力度还需不断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结合实际,认真谋划,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狠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虽面临诸多复杂问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加压奋进,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狠抓机遇、乘势而上,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就一定能够再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践行“农业稳乡、产业富乡、项目促乡、生态立乡、市场活乡、规划美乡、和谐建乡”发展理念,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平达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乡、山水田园示范乡、特色产业示范乡、民族团结示范乡、乡村振兴前列乡。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到“十四五”末,经济社会更加发展,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城镇功能更加凸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社会保障更加优化,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到202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亿元,年均递增8%以上;财政总收入4000万元,年均递增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0万元,年均递增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0元,年均递增9%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5.65亿元、2.01亿元,年均递增3%、9%以上。

“十四五”时期,我们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产业就业。围绕“产业更兴旺”的目标,按照“山区特色化、坝区专业化、热区优质化”的发展思路,重点做好烤烟、香料烟、甘蔗、茶叶、养殖等传统产业,依托本地资源和优势,适度发展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在种养殖业上,结合全乡“冷、温、热”的立体型气候特点,在产业巩固上谋划三个产业带:一是高寒山区,除传统产业外,重点谋划好优质萝卜、山葵等产业发展。二是温带气候区,主要做实烟、料循环发展文章,在巩固好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料产业,着力打造青储料基地。三是河谷热区,着力巩固提升好“两烟”、甘蔗等传统产业,并结合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在转移就业上,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开发公益性岗位、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式,规划劳动力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等项目。在其他产业上,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适度发展林下、石斛、中草药等产业。依托本地资源和优势,着力抓好民宿客栈、农家乐、餐饮、乡村游等,促进各类产业融合发展。

(二)全力以赴抓好基础建设。围绕“基础更牢固”的目标,在道路建设上,着力提升乡村道路等级,不断提高通达水平,规划通村道路、村组道路改造提升项目。在水利建设上,充分利用全乡水库资源优势,规划人畜饮水、水利灌溉等项目。在集镇功能上,以集镇街道建设、农贸市场建设、污水处理、强弱电入地、绿化亮化、公共服务设施等为内容,规划集镇建设项目。在电力通讯上,新建、改扩建农村网络覆盖基站,电力迁建、改造项目。在村庄建设上,坚持规划先行,注重特色风貌,重点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农村面貌整体提升。

(三)全力以赴抓好公共服务。围绕“服务更优化”的目标,在教育上,着力巩固教育均衡发展成果,不断推进教育资源布局调整,规划校园迁建、提升改造等项目。在医疗卫生上,规划中心卫生院整院迁建项目和卫生室新建项目。在公共交通上,规划新建农村客运站和开通农村公交线路项目。在社会保障上,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划改扩建平达乡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在文化体育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全力以赴抓好乡村治理。围绕“治理更有效”的目标,在农村污水治理上,规划在全乡101个自然村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在农村垃圾治理上,规划垃圾焚烧厂、垃圾处理设施设备等建设项目。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加强集镇面山、水源林、河道沿岸等区域的保护工作,规划实施生态发展项目等。在安全生产上,规划农村消防设施设备、自然灾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项目。

(五)全力以赴抓好基层基础。围绕“引领更有力”的目标,在党员队伍上,抓培育,优化拓宽吸纳途径,将农村“田秀才”“土专家”“小老板”“打工族”等纳入组织培养视野。抓培训,解决农村党员普遍存在的创业无技能、发展缺动力等问题,引导和激励农村党员主动投身创业实践。抓服务,精心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完善选拔激励机制,让创业型农村党员在后备干部中脱颖而出。在乡村组干部培养上,实施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加强年轻后备力量培养,加大优秀人才回引,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务工返乡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选优“领头雁”,建强党组织,强化新阵地。在集体经济发展上,做好“有中变好”和“无中生有”两篇文章,认真学习借鉴各地成功经验,因村施策,大胆实践,持续运用好深挖潜力开发资源、加大投入项目扶持、做大存量资本运作和龙头引领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四种模式,科学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三、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奋力推动“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对于我们抢抓机遇,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63亿元,增长8%以上;财政总收入2950万元;公共预算收入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270元,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增长49.5%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5.02亿元、1.64亿元,增长3%、9%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因地制宜,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持续发力做好衔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激发农业农村活力。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政策,将特色产业、稳定就业、生态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政策措施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稳步提升产业效益。坚持“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农业发展路径,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烤烟产业,收购烤烟2.1万担;有序推进“万担香料烟基地”建设,收购香料烟0.48万担;稳步推进糖料核心基地建设,实现甘蔗产量4.5万吨;全力争取低效茶园改造项目,深入推进平达绿色有机茶园改造提升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建成规模化肉牛养殖场30个;扩大烟后玉米种植规模,形成规模化青储饲料产业发展路子,种植烟后玉米4350亩。围绕“培育新兴产业、建设地方品牌、创优发展环境”的思路,鼓励本土致富带头人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民营企业,增强发展能力。认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多途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分批次组织外出务工,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44人以上。逐步突破传统农业思维定式,立足平达现有的资源、气候、区位优势,着力抓好农家乐、物流快递、餐饮住宿、乡村旅游等行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力争2021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8%以上。

(二)项目带动,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主引擎,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严把在建项目质量。抓好平达加油站、黄连河村石洞河活动场所、平达敬老院综合用房、平达坝区高标准农田道路、段家坝水库尾水处理、平安社区民安园巩固提升、安乐村德安园巩固提升等一批项目的质量监管和验收工作,确保如期投入使用。抓实落地项目筹备。做好兴边富民、边境地区转移支付、瑞孟高速平达段、黄连河村河头寨亮化工程、淘金河水库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准备工作。加强急需项目谋划。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盼,加大平达集镇农贸市场土地指标、集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附属设施、学校教学功能用房、通村道路改扩建、小组人居环境整治、水利灌溉管网等项目或工作的争取协调力度,尽全力扫除影响全乡发展的障碍。

(三)民生保障,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抓实疫情防控。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压紧压实乡村组责任,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乡村组户四级联防联控体系,切实做到“三个不发生”,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抓强教育质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弘扬校长苦管、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的“四苦精神”,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完善控辍保学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班子能上能下,教师可进可出,师德师风越来越好的教育氛围,切实打好平达教育的翻身仗。抓优卫生健康。完善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擦亮河尾社区村医杨相成“2020年度云南省优秀医疗卫生人员”这块荣誉牌子,让有使命、有责任、有担当的风气在医疗卫生系统中落地生根。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提高应对能力。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广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卫生城镇创建,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抓稳财政税收。强化财税征管,堵塞征管漏洞,防止税收流失,优化支出结构,在“六保”前提下,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民生支出等工作上,让财政辐射作用更加突显。抓牢社会保障。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弱势群体动态筛查、识别、管理,加大救助力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深入开展加强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三年专项行动,抓实早婚早育整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100%。抓全文体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群众阵地和文体队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群众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体育素质明显提升。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四)绿色生态,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强化环境保护。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点抓好公益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深入推进集镇面山、水源林、公路沿线、怒江沿岸等区域的保护工作,抓实护林防火工作,提高森林管护水平。强化整治恢复。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基本农田、集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衔接各行业发展规划。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及非煤矿山管理力度,全面推行林长制,严厉打击毁林开荒、盗砍乱伐等违法行为。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着力控制农业面污染源,推进土壤污染治理。着力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能力,守护美丽生态家园。强化审批管理。加大对自然资源的管理,不触碰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保护区等高压线,加大查处私挖滥采矿产资源、偷砍盗伐林木、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全面加强规划建设审批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整治违法违规建筑及广告牌等。

(五)社会和谐,提供高质量发展前提。抓好平安平达建设。全面建设法治平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落实命案防控措施,持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继续开展普法教育,抓好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乡级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牢固树立“民族宗教无小事”理念,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全力推进立体化技防工程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促进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行“三级三次”调处机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落实重点人群排查包保管控责任,着力防范肇事肇祸和违法越级上访。抓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财源税源建设,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严格做到“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全面兜牢“三保”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扎实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着力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风险管控。同时,统筹做好老干、妇儿、老龄、搬迁安置、档案、侨务、气象、残疾人、双拥优抚、社科、工会、共青团等工作。

(六)科学谋划,指明高质量发展方向。以科学规划为准则。要充分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市场导向、发展导向,对乡情村情有明确深刻的认识,找准平达主导优势,找准短板与不足,找准潜力之所在,在全面客观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符合平达实际的规划,朝着乡村振兴的时间表、任务书、规划图,一项一项抓落实、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干到底。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要用改革眼光和思维,充分挖掘平达自身优势,把适应乡情、适应现实,适应市场的产业做成主导产业,做到基地化培育、规模化生产、龙头化带动。以人才振兴为关键。要把农村一线作为培养干部的阵地,加强对乡村干部、农技人员、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为农民的“三农”队伍,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以文化振兴为动力。转变过去重经济、轻文化的发展理念,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提高群众对乡村振兴的认知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激发参与热情。加大农耕文化、民俗、民风、民居等文化要素的保护。以生态振兴为要害。要强化绿色理念对农村生态治理的引领作用,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资金的投入,完善农村生态治理制度、人力、设施建设,做到有效有力的治理。培养农民养成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推动农村生态治理。以组织振兴为保障。要打造坚强的农村党组织,培养优秀的村组干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七)政府高效,统筹高质量发展全局。清廉为民服务。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问题,深入开展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努力消除履责不严的风险、权力失控的风险、担当不力的风险,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高效为民行政。始终把高效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严格绩效考核,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面对改革发展障碍和各种作风顽疾,活用老办法、敢用硬办法、善用新办法。狠抓效能建设,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持续精文简会,严控各类文件、会议和督查检查,做到只减不增。依法为民办事。深入实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持续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努力把决策转变为推动发展的有力行动。

各位代表,责任在心重千钧,使命在肩当奋进。“十四五”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已经踏上再出发、争上游的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乡各族人民,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奋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平达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