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90-0-/2021-0413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木城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1-04-1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木城乡“十三五”工作总结

2016-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木城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中心,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全乡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边防巩固的良好局面。为总结取得的成绩、经验和不足,更好地做好“十四五”工作,现对“十三五”工作总结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社会持续向好。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2.99亿元,较去年增长10.02%。2020年,木城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0万元,较年初预算2568万元减少1158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1055万元,本级财政税收收入355万元(蔗糖税16万元,工程建设税69万元,房产税2万元,烤烟税217万元,香料烟税51万元),本级税收较年初预算390万元减少35万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9亿元,较去年增长4.5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776万元,较去年增长8.57%。农村经济总收入1.55亿元,较去年增长9%。2016年至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198元、9907元、10898元、11988元,较去年分别增长12.5%、7.7%、10%、10%。

(二)农业产业继续巩固。一是巩固好传统产业。2020年,木城乡巩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了2万亩以上,烤烟种植2963亩,交售烟叶8000旦,实现产值1182.93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87户373人;香料烟种植1220亩,交售3321担,实现产值397.74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170户694人;甘蔗种植3191.9亩,入榨16474.44吨,实现产值690.82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85户262人;实现生猪出栏2.5万头、产值12500万元;巩固实施澳洲坚果种植4500亩,覆盖建档立卡户311户1240人。二是特色产业再提升。2016年来,巩固种植咖啡569亩,带动建档立卡户41户157人,户均增收2800元;养殖能繁母牛及肉牛2153头,带动建档立卡户311户1278人,户均增收8757元;养殖生猪1568头,带动建档立卡户92户392人,户均增收8660元;养殖中华蜜蜂562巢,带动建档立卡户96户329人,户均增收3000元。2020年来,木城乡继续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路子,重点发展肉牛、黄山羊、中华蜜蜂、石斛等特色种养业,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巩固提升好黄山羊养殖1.7万只,预计出栏0.6万只、实现产值960万元;实现石斛种植350亩,实现鲜条产量2.8吨、产值139万元。充分运用区域优势资源,与东方皓月公司充分合作,今年,全乡规划养殖肉牛80头,有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有社员614人,报名养殖良种能繁母牛565户1527头,其中卡户471户1052头。三是新型经营主体再提优。在全乡已注册登记的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切实实现了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一户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生产经营合作关系,并实现收入。今年,通过与李红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全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获利,新型经营主体有效发挥带动作用,脱贫质量和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三)脱贫巩固卓有成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抓牢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紧扣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村“三率一度”的目标,严格按照“五查五看”和“三评四定”工作程序,对标2019年贫困人口脱贫退出5项指标,全乡共新识别纳入贫困户2户5人,自然增加68人,自然减少51人,不存在返贫和识别不精准情况,脱贫退出39户122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抓实农村党建扶贫和“志智同扶”巩固提升工程。2020年来,全乡切实执行由乡党政一把手担任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的工作机制,全面开展“领头雁”培养工作,培养树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15个,其中带头致富户3户,扶贫工作标兵5名,光荣脱贫户2户,文明家庭户3户,脱贫攻坚奉献奖1名,脱贫攻坚先进村1个,通过优秀党员的带头示范,充分调动群众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发扬敢闯敢干的奋斗精神,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抓实精准帮扶巩固提升工程。切实围绕云南省巩固脱贫成果20条,精准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工作,严格落实贫困对象“六清”要求,做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路径。进一步盘活资源、创新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0年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80万元,5个村(社区)均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其中花椒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8.99万元。抓实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巩固提升工程。认真落实“双线六长制”和“四包”责任制,全力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建立健全“免、奖、助、贷、补”多位一体教育资助体系,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和帮扶力度,巩固教育扶贫成效。认真实施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满足留守儿童“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2020年来,全乡严格执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兜底保障、医疗救助四重保障,切实组织好乡村医务人员加大对全乡患大病贫困人口的筛查和诊治,做好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并做到上门服务。抓实社会保障兜底巩固提升工程。切实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

(四)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围绕建设目标群策群力狠抓落实。聚焦项目建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20年来,我乡切实以村庄规划、项目申报、基础条件改善、产业扶持等为着力点,坚持以“生态宜居”为目标,进一步抓实“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行动,切实开展村庄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文化等“五化”建设,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十三五”期间,实施完成边境转移支付资金项目16个,总投资727万元;实施完成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总投资1346万元;实施完成中央民族发展资金项目34个,总投资2888万元;实施完成沿边三年行动计划(抗震安居房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200万元;实施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3个,总投资300万元;实施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省级统贷项目6个,总投资995万元;实施完成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项目15个,总投资632万元;实施完成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13个,总投资672万元;实施完成沪滇协作专项资金项目3个,总投资322万元;实施完成沪滇协作专项资金项目27个,总投资5104.4万元;实施完成沪滇协作专项资金项目2个,总投资1000万元;实施完成2017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个,总投资40万元;实施完成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建设项目1个,总投资24万元;实施完成第一批彩票专项公益金建设项目1个,总投资35万元;实施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3618.22万元。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2019年投资69.3万元完成了鱼塘垭口完全小学及老满坡完全小学的篮、排球场建设项目;投资19万元完成了木城民族初级中学及乌木寨民族完全小学的厕所改造;投资27万元,为学校购置电器化厨具6套;投资72.9万元配备了5所完小的所有教室LED一体机,教学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两免一补”国家助学政策及营养餐补助有效落实。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以脱贫攻坚群众工作为依托,组织各村开展春节晚会、老满坡村下蛮旦组“二月八”晚会、木城乡坪子寨彝族香堂人火把节;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开展木城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合唱比赛;成功举办保山市傈僳族2020年阔时节,展现了全乡人民的爱国情怀及民族团结,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深入开展“诚信、自强、感恩”教育,进一步凝聚合力攻坚的磅礴力量。卫计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和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设置“一站式”结算窗口,实现医保、大病保险及医疗求助“一站式”即时结算。5个村(社区)配备标准卫生室,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共参保6791人,参保率93.8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9191人,参保率99.97%;累计支出专项救助资金477.21万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264户264人,支出资金12.6万元;农村低保对象6277户12234人,支出资金345.72万元;特困供养对象475户715人,支出资金51.93万元;2019年城乡医疗救助649人次,支出资金56.96万元;临时救助资金救助54人次,支出资金10万元;抓好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完成录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殡改新风有序推行。全乡59名亡故人员全部进行火化,火化率100%。同时,退役军人、食品药品监管、非洲猪瘟防控等工作成效明显。

(六)生态环境日益良好。林业工作卓有成效。完成义务植树1.5万株,巩固实施澳洲坚果种植4500亩。森林覆盖率为75.77%,林木绿化率77.67%,森林覆盖绿及林木绿化率都位居全县第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规范河道采砂行为。辖区内的1条江、5条河、4条沟渠、2个水库,实现网格化、制度化、全方位管理。乡级河长和联系部门共同巡查144次,村级河长巡查486次。人居环境整治有效开展。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改善人居环境,完善集镇功能,提升对外形象,组织实施污水处理项目1项、易地扶贫搬迁美化亮化工程2项。结合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组织县乡村组四级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村级护林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深入村组带领群众开展提升整治行动,逐步巩固形成“县乡村级带动+小组发动+群众主动”的模式。共清除道路周边垃圾300余吨、违章占道112处、卫生死角200余处、乱贴乱画小广告3500余张、清理污水沟6000余米。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置,全乡建成垃圾焚烧炉2座,覆盖4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的垃圾收集、处理。配备垃圾清运车5辆,配置75个垃圾车厢,满足了日常垃圾的及时清运。农村“厕所革命”有序开展,实现农户改厕工作全覆盖,今年累计新建和改建户厕所398座。

(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充分发挥。建立调委会6个,其中:乡级人民调委会1个,村(社区)人民调委会5个,人民调解员89名。2019年累计排查和受理矛盾纠纷38起,调处成功38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借鉴“枫桥”经验,打造“平安”木城。受理信访件217件,接访267人次,办结217件,办结率100%。依托“治安防控组织”成功处置警情21起,查处“三非”案件187起256人,走私案件5起案值40余万元,边境辖区整体安全稳定。成立乡级禁毒委员会,村(社区)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收戒吸毒人员1人,对全乡6295名14至60周岁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全部进行尿检,加大吸毒人员排查力度。开展涉黑涉恶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抓好边境维稳工作,深入开展安全感满意度提升工作。践行司法为民,创建无诉讼社区。在龙陵县人民法院的指导帮助下,整合政府机关、司法以及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方资源,设立“国门诉讼服务站”,实现“矛盾不上交,现场调处纠纷”,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民族团结进步有序发展。始终坚持全乡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稳定大局,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全乡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和谐发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安全检查在重点行业领域实现全覆盖,全乡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八)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为民服务作风不断改进。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规定动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廉政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初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全年整体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坚持制度与自律相结合,明确办事程序,规范干部行为。严格执行机关内部管理、办公物品采购、公务用车等制度;在考勤值班管理上,坚持领导干部带班制和实名签到制,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认真执行乡人大主席团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乡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狠抓制度建设,完善依法行政民主评议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党委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努力做到科学决策。

二、“十四五”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常态、落实新要求,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为总揽,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推进依法治乡为保障,以实施基础夯实、产业提质、民生改善、生态文明、保障强化“五项工程”为路径,深入实施特色农业强乡、非公经济活乡、民族文化名乡、科技教育兴乡、生态环境立乡“五大战略”,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生态环境优、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到2025年全面建成宜居、开放、生态幸福木城。

(二)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十四五”规划,实现木城经济总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基本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打造完成乡村文化旅游体系。使得辖区内交通、水利、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改善;“三农”问题得明显改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全乡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主要预期目标为:

——生产总值(GDP)规划2025年达到4.81亿元,年均增长10%。

——人均生产总值。到2025年达到91153元。

——财政总收入达到8926万元,年均增长1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00万元,年均增长18%。

——农民人均纯收入。2025年达到21237元,平均增长10%。

——全乡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6100万元,贷款余额9900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10%。

到2025年,全乡生产总值达4.81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1153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三一二”结构调整为“二一二”结构;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8926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180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平均增长10%,达到3.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10%,达21237元;新型城镇化水平达到50%,提高10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82%,提高2个百分点;年末人口达到9654人。

(三)“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1)“十四五”中央预算内投资兴边富民项目31项,总投资10.7043亿元。其中2021年规划建设项目22项,估算总投资5.3759亿元,分项为2021年中急需建设重点项目10项,估算总投资1.162亿元,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木城乡等养至攀枝花道路建设项目,改扩建进村道路1条长4.637公里,路基宽5米,路面宽4米,估算投资0.0325亿元;2.木城乡等养三组至紫胶厂道路建设项目,改扩建进村道路1条长5.698公里,路基宽5米,路面宽4米,估算投资0.0388亿元;3.木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新建集镇及周边村庄排污管道HDPE双壁波纹管9608.8米,排污管道钢带增强PE螺旋波纹管337.6米,排污管道De110PVC-U塑料管3750.74米;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带沉泥槽)467座;3m³玻璃钢化粪池300座。建设猪舍232格,隔离圈8格,饲料仓库4栋。光坡、等养、刷布厂3个抵边自然村安装太阳能风光互补路灯185盏,估算投资0.2807亿元;4.木城乡彝族傈僳族文化传承建设项目(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幢,框架结构四层,建筑面积1676.15平方米,附属场地硬化409.65平方米,绿化面积121.65平方米,估算投资0.046亿元;5.木城边境集镇10千伏强弱电入地建设项目,新建集镇强电弱电综合电缆沟2.5公里,电缆为4*150平方米铜芯线,安装箱式变压器2台;新建10千伏4*15平方米铜芯线电缆3.5公里,设置电杆(Ø190*18米)8棵,估算投资0.048亿元;6.木城乡集镇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新建日处理10吨污水处理厂1座及其他附属设施建设,估算投资0.06亿元;7.木城乡边境集镇功能区扩建面积建设项目,新建集镇挡土坝1座,长120米,土石方回填80万立方米,场地平整120000平方米,估算投资0.5亿元;8.木城乡集镇沿街建筑外观风貌统一改造项目,实施木城集镇外观风貌统一改造120户,改造面积10800平方米,估算投资0.07亿元;9.木城乡集镇防洪排水设施建设项目,新建防洪沟1条,全长1.8公里,改造集镇管道2.4公里,估算投资0.0268亿元;10.木城乡集镇宣传、文化、体育广场建设项目,新建民族团结宣传长廊200平方米;新建傈僳族特色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广场500平方米;新建彝族特色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广场500平方米;新建篮球场2块,估算投资0.0592亿元。

(2)沿边小康村建设项目5项,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1.木城社区等养小康村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2.鱼塘垭口小康村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3.老满坡村四楞小康村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4.花椒村坪子寨小康村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5.乌木寨光坡小康村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

(3)以工代赈项目6项,计划总投资2238万元。其中:1.鱼塘垭口社区梁子田至新寨岔路口道路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86万元;2.木城社区等养山至胶厂田道路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80万元;3.木城社区等养自然村养殖小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16万元;4.乌木寨村桦桃林至里格楞道路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86万元;5.乌木寨村三锅腔至大坪子道路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60万元;6.乌木寨村桦桃林至芭蕉林道路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10万元。

(4)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区后期扶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项,计划总投资366万元。其中:1.木城社区等养自然村道路、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86万元;2.木城社区等养自然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80万元。

(5)抵边自然村建设项目2项,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1.大青树至公养河口公路建设项目,计划投资750万元;2.花椒三合组至公养河口道路建设项目,计划投资750万元。

(6)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农业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1.185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混凝土硬化道路8条54km;改扩建产业区主干道三级柏油路1条40km;实施新产业区机耕路15条82km;公养河、中涨河土地整治2500亩;10千伏输电线路15km;示范园区用房4幢,停车场1个;节水灌溉工程9个。主导产业:1.种植业:示范种植芒果、坚果、烤烟、香料烟、蔬菜、中耕抚育咖啡21500亩;2.畜牧业:肉牛示范养殖小区12个,生猪养殖示范小区12个;3.乡村旅游:木城生态与少数民族旅游区产业1项。幸福小康村12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7个,涉及猪、牛、黄山羊、中华蜜蜂、芒果、坚果、草果、互助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等。

(7)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鱼塘垭口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面积5000亩,投资750万元。计划硬化机耕路4公里,投资250万元;主灌溉沟渠四岔田沟已建成,从渠道直接取水,建1000立方米水池4个,200立方米水池6个,5立方米水池250个,投资300万元;架设管道30公里,投资200万元。2.大谷地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面积3500亩,投资525万。计划硬化机耕路4公里,投资250万元;建设渠道2.4公里,投资60万元;管池工程投资215万元。3.四楞垭口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面积3000亩,投资450万元。建设沟渠4公里,投资100万元;硬化机耕道路3公里,投资180万元;建设管池工程共4件(草把地、里水洼、蛮旦山、锅底塘),投资170万元。4.花椒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面积4000亩,投资600万元。硬化机耕道5公里,投资300万元;花椒大沟除险加固4公里,投资50万元;以花椒大沟为主线布置管池工程,投资250万元。5.里格楞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面积4000亩,投资600万元。硬化机耕道6.3公里,投资380万元;管池工程投资220万元。

(四)“十四五”发展战略举措

1.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美丽边城建设。狠抓污染防治。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紧攻坚,打好污染防治大仗、硬仗、苦仗,为全乡各族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使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和“清四乱”整治行动。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垃圾清运处理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集中式饮用水水质全面达标。加强水生态保护,强化河湖库渠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完善常态化巡查机制,深入实施“河长清河”行动。加强面源污染整治,加快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完成县级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优化生态环境。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确保环境监管责任全覆盖。扎实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配合做好怒江国际重要湿地保护项目申报工作,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加大环境、土地、矿产资源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和查处违法行为。强化资源保障。扎实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持续推进“两违”建筑整治,健全完善防控“两违”建筑长效机制。严守生态红线,严厉打击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抓好土地整治和矿山转型和升级,加强矿产资源监管,加大资源开发和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矿业权审批联勘联审和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制度。

2.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处理好乡村振兴“五种关系”,实施好“六个重点”,坚持好“七个拓展”,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为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奠定坚实基础。全力实现产业振兴。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立足本乡特色优势,巩固发展粮食、烟草、畜牧三大传统产业,持续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不断扩大特色农业基地规模。延伸澳洲坚果、芒果、青花椒、桔子、红豆杉、草果等特色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全力实现人才振兴。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抓实新时代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围绕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互联网+”等业态,支持鼓励本土人才创业就业。精准引进懂乡村发展规划、懂农业技术、懂市场销售、善于治理乡村的复合型人才,将现代新科技和本地农业有机结合。全力实现文化振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高度的乡村文化自信。积极开展改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评议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群众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全力实现生态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设施为重点,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通过“规划”“绿化”“美化”等措施,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全力实现组织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力补齐基础短板。加强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保护,坚持“民族团结示范乡镇”创建,注重以特色文化增添乡村魅力。加快乡内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村组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全力创建“四好农村路”;创新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管护办法;切实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促进城乡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3.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全力保障民生安全。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乡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冲击,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木城地处边境一线,抗疫压力仍然巨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广泛深入持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落实3户5户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特别是结合在全乡开展“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为主题的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确保2020年底全乡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观,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打下坚实基础。

4.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实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100%、100%、60%以上。抓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提升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着力打造中医药示范点1个。全面推进“新家庭计划”,促进人口质量均衡发展。健全居家与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积极配合实施社会足球场建设工程,确保在建社会足球场建设完工。抓稳就业创业增收。全力稳定就业总量,提升就业质量,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劳动关系监察工作,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深入贯彻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严厉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重特大疾病医疗、临时困难救济救助力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抓实社会保障稳定。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全民参保覆盖率,切实解决广大群众“老有所养”问题。继续加大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扶危济困活动和弱势群体帮扶的投入力度。开展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继续抓好统战、武装、残联、老龄、双拥、民族宗教、科协、档案、保密、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工作。

5.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深化平安木城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各类巡防资源,全面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形成长效常治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完善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提升边境管控能力。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社会治理更加有效、社会秩序更加良好。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开展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人员稳定问题的排查。落实好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和接访下访制度,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做好非洲猪瘟等疫情的防控工作,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抓好道路交通、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食品药品、烟花爆竹、农机、农房建设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持续开展打非治违和重点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和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有进展。紧紧抓住龙陵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历史机遇,立足木城全县唯一的民族乡镇特有优势,年底前,实现主要创建指标、考核验收指标全面达标。下大力气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树立保护和传承意识,保护、发掘、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和建筑,力争每个世居少数民族都有1项以上传统文化项目得到保护和发展。同时整合项目、资金和资源,配合打造木城集镇、马鹿塘、光坡、坪子寨、等养边境小康村、富宝民族文化活动广场“党建+民族文化”示范亮点;协调推进各村(社区)、中心学校、宗教活动场所、边防连、边境派出所、卫生院等重点单位及场所民族文化氛围营造工作,打造彝族香堂人、傈僳族文化氛围浓郁的特色乡村。

6.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人民满意政府。2020年,面对发展新任务、群众新期盼,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围绕为民务实清廉政府建设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进一步加强宪法和法律法规学习,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职,提高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