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90-0-03_A/2016-1021002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木城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 | 2016-10-21 |
文号 | 浏览量 |
中共龙陵县委办公室:
2011年以来,木城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乡情,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主攻农业、民族文化产业等各项工作重点,有力推动了全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现将我乡“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措施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一)“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经验。
“十二五”以来,木城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围绕全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文化旅游名县、科教兴县”四大战略,大力实施提升农业、培育工业、打造民族文化、科教兴乡四大战略,突出稳定发展粮食、畜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烤烟、甘蔗、咖啡、茶叶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核桃、石斛等特色产业,抓好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保护,全面落实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实施兴边富民片区综合示范工程,民放团结示范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社会稳定,边境管控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全乡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经济持续增长。2015年末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4455万元,比2010年的12598万元增94.12%,年均增长18%,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二是预计财政收入达到420万元,年均增长16%,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52万元,比“十一五”来增长152%,年均增长19.52%。四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04元,年均增长25%。五是三次产业结构由量的渐变转化为质的突破,比重由2010年10.5:12.1:17.4调整为2015年50.6:20.3:29.1。六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突破。森林覆盖率达72%,比2010年提高7.8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为38.6%,比“十一五”末提高24.3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7‰,总人口9126人。全乡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放团结、边疆稳定、边防巩固的良好局面,同时,被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十二五”以来,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富贵的经验,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乡人民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定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及重点建设项目规划67个,规划总投资1.4亿元,为争取国家支持木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依据。带动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52万元,改善了农业、农村、水利、公路交通、城镇及社会事业发展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坚持改革开放,改善基础条件,营造环境。5年来,乡人民政府始终坚持解决思想、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改善基础设施,营造环境条件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一是以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兴边富民工程片区综合示范项目成效明显,改扩建沥青路面道路97公里,弹石道路54公里,全乡通车里程达197公里,比“十一五”末增76公里,公路路面等级有了较大提高,自然村通达能力大大加强,全乡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100%,自然村道路弹石硬化率达85%。5年来,解决了3600人饮水安全,自然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改扩建灌溉渠道9条58公里,新增灌溉面积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水利化程度达到35%,比“十一五”末提高12.8个百分点。
3.坚持支柱产业培植,优化产业结构。一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15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7000亩,产量达255万公斤,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二是特色产业得到巩固和提升。2015年烤烟种植面积优化提升为4722.2亩,预计交售烟叶11800担,产值1650万元;甘蔗面积发展到7200亩,产量达3.2万吨,产值达1270万元;咖啡面积发展到6063亩,干果产量130吨,可实现产值195万元,年均增长0.9%,茶叶面积2262亩,产量210吨,产值330万元,核桃、石斛产业得到加快培植,到2015年累计全乡核桃种植规模达33290亩,挂果面积2100亩,产量达241吨,产值达140万元,年均增长16%,石斛种植面积达13.6万平方米,产量达42吨,产值达380万元,年均增长12%。通过特色产业培植,强力拉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工业培育稳步推进,木材加工、咖啡初加工、茶叶加工、石斛加工等农林产品加工稳步发展,完成产值980万元,比“十一五”增长625万元,年均增长35.2%,培植35KW变电站站1个,通过工业企业的培植,有力促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三是民族民间文化及旅游工程稳步推进。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工程。5年来,投资700余万元,实施里格摆、桦桃林、锅底堂、下蛮旦、坪子寨、马鹿塘等自然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少数民族村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挖掘整理了彝族、傈僳族民间小调50首,音乐作品2首,年投资20万元,制作了光碟。组建了4支民间业余文艺表演队,举办表演30场次。投资120万元,建成群众体育健身篮球场5块,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奠定了基础。在公路交通、餐饮设施改善拉动下,2015年全乡接待国内外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0万元,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200万元,完成“十二五”规划的115.6%,年均增长10.1%。
4.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创建和谐,维护稳定。乡党季政府始终把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抓。一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幼儿教育、成人技术教育全面发展。“两免一补”政策有效落实,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卫生保健事业稳步发展,医疗保健条件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农民参合率达100%。三是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参保率达98%。公租房建设取得新突破。四是社会管理不断完善,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得到处理,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
(二)2015年工作开展情况(1—8月)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林地、山地多,生态植被、环境气候好的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路子,实施“稳粮、控烟、提蔗、栽树、种草、养畜”工程,打造粮食、烟草、甘蔗、畜牧、林果五大产业。
农业生产上,上半年6124亩水稻,7000亩玉米大春粮食作物全部播种下地,长势良好;重点对木城优质水稻品种“冬谷”进行选择性保护培育种植16亩,打造树立品牌效益;按照县级下达收购烟叶1万担任务,举全乡之力认真落实烟叶生产、收购各环节工作,目前,早植烟收购正在有序进行,夏烟中耕管理正在全面落实;采取扶持培育大户、流转土地、坡改梯等主要措施完成甘蔗新植面积1945亩,力争实现甘蔗产量3.2万吨以上;对绞股蓝、散黄草、何首乌、黄精等中草药进行保护性人工栽培实验全面启动,下一步积极探索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在适宜区域推广烟后豌豆、蔬菜种植,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
林业产业上,以继续深入推进绿化荒山行动为抓手,计划完成夏季造林2265亩,其中澳洲坚果1230亩、糯橄榄500亩、油茶补植补造485亩,抽针改阔50亩。目前,夏季造林工作全面铺开,已完成860亩;完成全乡“围村依路”植树约12700株。引导石斛产业良性发展,积极摸索林畜结合发展路子,按照“石斛搬进树林、林下鸡羊成群”的效应,完成仿野生种植0.5万平方米,集约化种植3万平方米,全乡石斛面积达13.5万平方米。计划发展种植盐肤木样板50亩。
畜牧产业上,以黄山羊、生猪为重点,新建肉牛养殖场1个,建成运行大坪子、马鹿塘2个标准化黄山羊养殖小区,黄山羊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开展能繁母猪投保 1800头,做好动物防疫及检疫工作,大牲畜存栏5100头,出栏400头,生猪存栏19100头,出栏11900头,黄山羊存栏9500只(位于全县前列),年出栏4000只,肉类产量1460吨,实现产值4703万元。全乡5个村(社区)全部 “脱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14个。
2.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集镇建设。全乡集镇建设成效初现,木城加油站已签订项目招商协议,土建等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完成;总投资1325.6万元的木城边贸市场建设有序推进;桦桃林集贸市场已投入使用;投资3200万元的木城供变电站正式投运;集镇供水、垃圾集中处理规范运行;统筹城乡工作有序推进,界河治理、公养河流域土地整治项目得到市、县发改和水务部门高度认同,中涨河桥即将建成完工。村组建设。全乡5个村(社区),51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道路通村通寨,有两条毛路,其余道路全部为弹石和水泥路面,有41个村民小组进行了新农村改造,建好活动场所29个。水利建设。安平大沟提升改造,光坡小沟除险加固,鱼塘垭口烟水配套工程,郑家寨、四楞、等养、蛮旦4件人畜饮水水利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四楞蛮坎山田沟、营盘山田沟、花椒大沟尾段除险加固,大谷地片区灌区渠道、等散山田沟、毕家田沟等一批水利工程已开工建设,老厂田沟、马鹿塘田沟将于下半年开工建设,花椒片区电站田沟、坪子寨田沟建设已或批准。15年完成坡改梯土地717.9亩。大批基础设施建成后,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将有大幅度提高,乡村面貌将发生明显变化。
3.注重增收节支,强化财税管理。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原则,从严预算,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吃透、用活金融信贷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力争引进、培育、发展1户乡内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巩固原有税源,培植新兴税源,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深入推进“三权三证”抵押担保贷款工作,在土地和林地流转、合作股份上下足功夫,激发村组发展活力,壮大集体实力。
4.保障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盼,我们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认真办好惠民实事,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织好保障民生安全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修订完善乡内教师培养培训和流动机制。继续抓好乡中心幼儿园、花椒村完小整校建设、乌木寨村完小学生宿舍楼等重点建设项目,力争9月全部投入使用,乡中心幼儿园年内正式招生,争取鱼塘垭口村完小综合楼及师生宿舍楼等一批校建工程实施,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文化乐民”的目标要求,推进村、组文化活动场所申报建设,棠梨坪、上弓背、等养等村组活动场所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培育、打造、推出一批反映彝族傈僳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精品,积极发展民族文体项目活动,筹备参加好全县文艺汇演。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乡卫生院住院楼及职工保障房、乌木寨村和鱼塘垭口社区卫生室建设项目年内按质按量完工并投入使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均达100%。新农合运行平稳,全乡2146户8626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6%,上半年共就诊12748人次,补偿金额18.4万元。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完成计划生育系列保险投保1106户,投保资金4.8万元。新型城镇居民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7%和88%。加大民政扶持力度,上半年向89人发放城市低保金17.7万元,向2272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9万元,向156户五保户发放低保金9.7万元。发放救灾救济粮15吨,城乡医疗救助22人次,支出资金2.5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36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26人次;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铺开;“三权三证”抵押贷款工作有序开展;贫困对象建档立卡数据录入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发放小额扶贫贴息、创业、红色信贷、失业人员担保贷款共计1000余万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绩显著,被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此外,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军政军民团结,老干、外事、老龄、邮政、通讯等事业扎实开展,工会、共青团、妇儿、档案和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氛围更加浓厚。
继续抓好外事、统计、民兵、档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均衡发展。
5.加强精细管理,维护边境稳定。继续深化“平安木城”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规定,坚持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必须同时管安全,推进重点领域专项安全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继续完善全乡各类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明纪律,严格执法,保持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继续提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拓宽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落实全乡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法律援助,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6. 基层组织建设。乡党委下设5个党总支部,31个农村支部,4个乡直支部;共有党员468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154名,女性党员84名,少数民族党员165名,大专以上学历党员81名。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木城社区:一是通过将村委会闲置房屋对外出租增加经济收入,该项收入0.84万元/年;二是对集镇自来水进行维护管理,收取自来水管理费,该项收入1.5万元/年;三是对集镇街道进行维护管理,适当对赶集经商户和沿街住户收取集镇卫生管理、垃圾处理费用,该项收入2.5万元/年;四是经营好村集体黄山羊养殖,目前黄山羊存栏100只,预计今年可出栏30只,可收入4.5万元;五是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和村干部入股形式,今年下半年重点做好农资直销店的建立及运营工作。鱼塘垭口社区:一是盘活土地资源,将村委会闲置土地及草原对外进行转包、承包,获取经济收入,该项收入2万元/年;二是依托边境特色农贸市场的建设,收取集贸市场卫生管理费,此项可获取经济收入0.36万元/年。三是乡党委政府牵头,社区将100亩集体土地流转出来,种植坚果50亩、糯橄榄50亩,乡林业站负责供应苗木、技术指导及市场销售,由多户群众投工进行种植管理,最终收益为村集体及管理群众共享。四是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和村干部入股形式,积极筹备建立村办农特产品加工作坊,将实体经济真正的运作起来。花椒村:一是通过孟雅寺茶厂股金分红收入0.7万元/年;二是茶地转让地租0.3万元/年;三是工业林收入0.4万元/年。乌木寨村:一是通过将闲置集体土地、森林采用对外承包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0.8万元/年;二是经营管理桦桃林集贸市场和铺面出租收入达2.5万元/年。老满坡村:经营烤烟育苗场,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年。
7.扶贫开发有力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乡把扶贫工作作为学习和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一项重要举措,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乡扶贫开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负责,抽调一名工作人员组织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通过会议、短信、广播大力宣传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措施办法、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当前已完成“挂包帮”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制定、挂包对象名单等工作,“转走访”工作正在有序开展,10月底前完成第一次“转走访”任务。
主要措施及成效。一是抓好贫困户建档立卡。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组织人员全面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摸底调查,识别贫困村(社区)4个(其中木城社区为重点民族村),识别贫困户887户,3343人;二是培植特色产业,凸现增收亮点。实施龙陵县木城乡2013年度财政专项产业扶贫黄山羊养殖项目,争取上级扶贫资金补助100万元。该项目覆盖全乡5个村18个村民小组,扶持50户养羊2000只,发展养牛示范户1户,养殖肉牛32头。项目建成后,脱贫致富增收效果明显,项目区贫困农户每年增加纯收入3.2万元,同时解决50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三是加强知识培训,提升劳动技能和发展空间。截至目前,我乡共举办培训200余场次,培训贫困群众达7400余人次;四是结合“小额信贷”,实施精准扶贫。今年共发放各类贷款1000余万元。
二、“十三五”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工作思路
“十三五”规划及2016年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科教发展”四大战略,扎实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四化进程。着力构建“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和培植新兴特色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内对开放、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六大支撑体系,努力打造木城成为龙陵县高原特色产业基地,农林产品加工基础,面向缅甸的物流及商品、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龙陵缅甸通道上重要集民族传统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绿色多位一体边贸型特色小镇,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法制和党和建设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1.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
2.“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总量:
——生产总值(GDP)规划2020年达到47990万元,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7.8%。
——财政总收入达到960万元,年均增长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240万元,年均增长16%。
——全乡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2390万元,贷款余额9345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4%和12%。
结构调整:
——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5.8%调整为2020年的15.1%,实现农产品加工工业增加值2500万元,平均每年增加5.02个百分点。
——新型城镇化水平达到48.5%,平均每年增长0.9%。
城乡居民生活: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267元,年均增长18%。
可持续发展:
——2020年总人口达到1256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
——森林覆盖率74%,增加2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全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达8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福祉和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更趋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公信力和行政交通明显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边境交易达到2000万元,年均增长15%。
(三)“十三五”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1.第一产业
规划到202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亿元。其中:农业(种植业):规划实现产值1.12亿元,年均增长14%,重点突破7项产业发展:一是稳定粮食产业;二是巩固提升甘蔗产业。发展甘蔗种植面积1.2万亩,实现总产量5.8万吨,产值2500万元。三是提升烤烟产业,稳定种植面积4700亩,收购烟叶1万担,产值1600万元,四是提升茶叶产业,稳定茶叶面积3000亩,实现总产量250吨,产值达380万元。五是提升咖啡产业,稳定咖啡面积8000亩,实现总产量300吨。六是加快发展蔬菜产业。七是大力发展重楼等中草药种植产业,新发展种植中草药5000亩,实现总产值1800万元。
林业:规划实现产值0.9亿元,重点突破7项产业发展,一是培植核桃产业。二是做强做大石斛产业。三是加快管护坚果产业。四是管护糯橄榄。五是发展辣木产业。六是加速发展铁刀木薪炭林产业。七是发展盐肤木产业。
畜牧业:规划实现产值0.9亿元,重点突破4个畜禽发展;一是发展黄山羊产业。
渔业:规划实现产值0.08亿元,重点加快稻田养鱼发展。
2.第二产业规划到2020年实现第二产业产值0.6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农特产品、中药材、食品加工,配合全县规划做好水电公司建设。
3.第三产业
规划到2020年,实现第三产业产值1.1亿元,重点加快发展四项产业:一是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二是服务业,大力发展通信、信息、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居民服务,公共管理服务业。三是发展劳务输出业。四是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四)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措施
1.抓牢项目拉动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十三五”前期要确保国家投资方向对应的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水利交通、扶贫、移民后期扶持、民族团结示范、兴边富民片区综合示范、生态环保、节能降耗、新型城镇化、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领域倾斜。为确保目标实现,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从2016年起,对“十三五”规划项目实行分年、分批、分类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力量,筹集财力,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项目咨询机构开展项目前期测设工作,争取尽早进入实施阶段。为确保投资增长奠定基础。二是要高度重视项目申报专项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一带路”云南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中央预算内投资兴边富民工程片区综合示范、云南省边境一线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兴边富民片区综合示范、省市县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区后期扶持、民族团结示范村、农村危房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战略机遇,加大力度争取国家、省、市、县对项目建设立项和无偿资金扶持。三是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管理程序,抓好项目建设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安全、合同和信息管理,协调好来自各方利益群体关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要认真落实项目“五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推动项目按期建设,及时并长期发挥效益。
2.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产业
要立足木城是农业乡的实际,始终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以生态化标准定位农业、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思路发展农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主导产业向最适宜区集中,打造鲜明的优势产业。巩固提升粮食、烤烟、甘蔗、茶叶、咖啡,发展壮大核桃、石斛、畜牧业,加快培育发展坚果、糯橄榄、辣木、果蔬、稻田养鱼、林下种养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扩大农业发展成果。加快发展重楼、散黄草、何首乌等中草药材产业,把木城乡建成龙陵县中草药村主要种植基地。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农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支持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农业庄园、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做好核桃、坚果、糯橄榄、蔬菜、畜牧等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工作,培育茶叶、核桃、石斛、中草药、野生菌等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支持企业申报注册商标,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运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升农产品市场综合竞争力。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改善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条件。
以提质增效为目的,推动农业产业化。一是切实加快优质粮食18000亩,甘蔗1.2万亩,烤烟4700亩,茶叶300亩,咖啡 5000亩,核桃3.5万亩,石斛4.2万平方米,坚果6000亩,辣木3000亩,糯橄榄5000亩,蔬菜3000亩,中草药5000亩和肉牛9500头,生猪24500头,家禽4.2万只,黄山羊2.3万只等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
3.夯实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以加大农业农村投入为动力,抓住国家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机遇,夯实农业基础。一是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规划投资1.2亿元,实施老满村片区安定大沟险段改造、楂子树田沟改造、乌木寨村片区、杨光沟、藻刀山田沟、莫家沟发行等工程6件,全长43公里。实施等养、兴坡坝塘除险加固工程,计划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00亩,改善灌溉面积12000亩,水资源利用率达到16%以上,水利化程度达到46%;二是大力建设高稳产农田,规划投资4.6亿元,重点实施兴坡、桦桃林、橄榄寨、花椒、蛮旦、大谷地、干沟坡、等养山、青树坪子、老厂山、小中山等土地坡改梯田8000亩,实施公养河、木城河、中涨界河治理及土地整治及复垦项目。建设不同层次的高稳产农田12000亩。改造中低产田6000亩,实施水改旱作物示范工程5000亩;三是解决5600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重点实施花椒村和老满坡安全饮水水源建设工程,实施木城集镇应急水源工程。四是大力实施乡内道路畅通工程,提高路网质量,提升改造连接县组长公路的乡村、村组混凝土道路,规划投资5200万元,重点是花椒三合至小里箐,轧花厂至绿根河口、蛮旦至新安寨、木城村至村民小组、鱼塘垭口至包包寨等8条,全长64公里。五是着力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实施国家专项资金,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兴边富民工程25项。六是积极向上汇报、申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是:勐堆水库和生产河水库建设,S217省道三达地至隔界洼二级公路建设,木城集镇改造和木城边境集贸市场二期工程建设,木城边境口岸(等慕大桥)建设。为把木城建设龙陵县边贸型特色小镇奠定基础。
4.保护生态,建设美丽木城
要重视生态环境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深入开展绿化荒山行动,切实抓好以封山育林和以农田路、水网为重点的立体区域绿化,以房前屋后为重点的庭院绿化,加强资源林政管理,加大天然林、生态公益林和退耕还林和草地保护力度,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加大彝族、傈僳族传统服饰、音乐、舞蹈、乐器、语言、文字、祭稻节、火把节、刀杆节的整理,挖掘开发与保护,实现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互动发展。一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把大滚塘风光、麻场洼瀑布、乌木山万亩草山、怒江峡谷、异国风光生态旅游作为全市、全县旅游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开发,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二是依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少数民族人文旅游。木城乡彝族傈僳族聚居的乡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彝族傈僳族仍然传承着多彩的民族文化,彝族、傈僳族服饰、火把节、祭稻节、刀杆节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胡万才、王云常、李春保获得了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荣誉。此外,境内有古金矿冶炼和石器遗址。依托这些人文资源优势,进一步抓好挖掘整理和开发保护两个关键环节,着力发展具有厚重文化感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以福泽群众,增加收入。依托生态保护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努力把木城乡建成滇西沿边环线旅游的重要驿战,龙陵县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和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之乡。
5.改善民生,建设幸福木城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排除危房1.2万平方米,新建校舍6.7万平方米。巩固提升“两基”成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将学前班儿童全部纳入营养餐改善计划;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校园安全,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医疗保健水平。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新建鱼塘垭口、木城、花椒、老满坡4个村卫生室工程,加大卫生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医疗保健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重视妇女儿童工作,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率达95%以上,开发就业岗位1200个;转移农村劳动人3600人次,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问题。认真落实城乡低保、重点优持对象、高龄老人定补政策,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体系,加强敬老院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巩固国家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完善乡、村、组三级公共文化体系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全民文化和身体素质。深入推进改善民生工程,一是扶贫开发。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扶贫安居、易地扶贫搬迁、整枝推进到村到户,切实做到精准扶贫;二是实施中央预算内资金、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兴边富民工程片区综合示范项目,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农田水利、进村道路、人畜饮水等工程。三是实施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四是实施移民后期扶持产业、道路、水利等工程。五是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力争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亿元以上,有效解决2526人的贫困问题,使全乡群众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6.依法治乡,建设法治木城
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建设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困难法律援助,抓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扶。坚持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矛盾,让法律成为公民权益的守护神,完善乡、村、组三级联动和人民理解、司法三调对接工作体系,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网络化管理,确保80%以上的村(社区)和50%以上的村民小组,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创业、创新、阳光、诚信、智慧和人民满意的政府,德法并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道德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