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90-0-/2022-0107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木城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22-01-07 |
文号 | 浏览量 |
——2022年1月5日在木城彝族傈僳族乡第十一届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十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乡政协活动组的监督支持下,乡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充分调动和凝聚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疫情防控精准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十四五”平稳开局。2021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17亿元,增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22万元,其中:本级财政税收收入388万元(增值税130万元、烟叶税258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6334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64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5690万元)。2021年预计实现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2亿元,增9.23%,金融机构贷
款余额8251万元,增21.84%。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05亿元,增10%。预计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67元,增9%。
过去五年,是木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强边固防、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新步伐。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9.2%,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3.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6.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1.85%、2.45%,农村经济总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9.3%、10.1%。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脱贫事业,小康社会全面建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935户3618人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实现动态清零,“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部消除,彻底摘掉贫困乡“帽子”,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多措并举稳岗就业,持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全乡174户601人“三类”(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突发严重困难)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80户293人,其余监测对象均逐户逐项落实帮扶措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制定《木城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年)》,规划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帮扶、稳定就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项目170个,估算投资5.4亿元。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发展产业推动就业,群众增收成效显著。始终坚持调结构、促转型,大力巩固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转移就业。传统产业持续向好。2021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1万亩,产量737万公斤;烤烟种植面积2963亩,交售烟叶8000担,实现产值1229.6万元;香料烟种植面积560亩,交售烟叶1536.2担,实现产值187.26万元;甘蔗种植面积4264.6亩,产量1.493万吨,实现产值627.12万元;茶叶种植面积2332亩,产量200吨,实现产值400万元;核桃种植面积1.4万亩,鲜果产量131.56吨,实现产值79.06万元。畜牧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畜牧产业总产值8000万元,肉类总产量1900吨,禽蛋产量22.5吨,大牲畜存栏8700头匹,出栏961头匹,产值942.9万元;生猪存栏2.14万头,出栏1.24万头,产值3840万元;黄山羊存栏1.36万只,出栏1.17万只,产值1980万元;家禽存笼4.66万羽,出笼4.29万羽,产值320.42万元。特色产业稳步提升。2021年底澳洲坚果种植11000亩,产量8.12吨,产值123.8万元;咖啡种植6100亩,产量655吨,产值851.5万元;石斛种植380亩,鲜条产量50吨,产值153.4万元;完成青花椒种植1967亩,其中规模连片种植500亩;完成芒果种植2430亩,投产120亩产值90万元;养殖中华蜜蜂964巢,产值39.44万元。转移就业成效显著。积极开发生态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员、保洁员、护边员、界务员、疫情防控员等公共服务岗位。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五年来累计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4986人次,组织劳务培训7497人次。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改革创新,发展潜力全面增强。始终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增动力、以开放激活力,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财税金融、农业农村、医疗卫生、殡葬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明显,“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权责清单全面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突破,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夯实基础,农村环境全面改善。累计改扩建沥青路面道路27公里,混凝土硬化道路54公里,全乡通车里程达197公里,公路路面等级大幅提高,建制村道路通畅率100%,自然村道路弹石和混凝土硬化率85%。扎实开展人畜饮水工程改造,有效解决3600余人次饮水安全,自然村自来水普及率100%,改扩建灌溉渠道9条58公里,新增灌溉面积6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水利化程度达到35%。累计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自然村项目16个,投入资金1280万元;实施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专项资金项目,投入资金9600万元;实施省级重点示范村建设5个,投入资金1000万元;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级财政兴边富民专项资金项目1个,投入资金4200万元;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1个,投入资金300万元;实施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项目17个,发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50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投入资金3200万元;实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20万元;实施电信、宽带、移动信号工程,投入资金860万元;实施薄弱学校建设工程,投入资金320万元;实施边境通道建设工程,投入资金2000万元;实施龙陵县木城乡木城社区兴边富民边境集镇道路建设项目,投入资金860万元。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始终坚持把群众最关心关注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第一任务,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守土一方”的第一责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就,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打防管控建”一体化治理体系基本实现,抵边联防所、非永久性物理隔绝设施、立体化技防工程完成建设投入使用,边境管控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做到疫情“境外不输入、本地不传染、疫情不外溢”。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实现“985”工程院校学子“零突破”,素质教育进一步得到加强,本级财政对教育投入逐年增加,5个村(社区)数字化实现全覆盖,学校篮球场、足球场等附属设施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奖、助、贷、补、免”多位一体教育资助体系,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帮扶力度,有效杜绝辍学打工等现象。认真推进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力满足留守儿童“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顺利承办保山市2019年傈僳族“阔时节”,组织举办“火把节”,“三弦琴”“土巴拉”等民族传统文化乐器得到广泛宣传。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累计支出各类专项救助资金2288.43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新农合参保人数、比例不断上升,累计参保77500人次,参保率99%以上,建档立卡人口实现100%参保。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和1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自然村。严厉打击各类跨境违法犯罪行为和黑恶势力,加强对涉缅婚姻家庭常态化管理,加大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全乡无群体性事件发生,无到县、市上访现象。“七五”普法顺利实施,完成5个村(社区)“无诉讼社区”创建,建成人民调解委员会6个。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工作全面加强,火灾、水涝旱灾、食物中毒、道路交通等安全事故得到有效处置,五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绿色发展,环境质量全面提高。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显著。稳步推进公益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完成全乡105株名木古树挂牌保护,深入推进水源林、公路沿线、怒江沿岸等区域保护,扎实开展林长制、河(湖)长制和怒江旅游湿地保护等工作,生态宜居程度显著提高。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化运营相结合方式对集镇进行常态化、长效化管理,生活垃圾得到及时处置。农村“厕所革命”深入开展,基本实现农户改厕工作全覆盖。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人居环境问题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自身建设,履职能力全面加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守好阵地、管好队伍,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一岗双责”,强化责任意识,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持续不懈纠正“四风”,坚持实督严管,加大纪律约束力度,创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切实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资金使用效益稳步提升。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完成公务公车、公务出行改革,“三公”经费大幅下降。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步履铿锵、历历在目,五年的成绩振奋人心、令人鼓舞。面对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对各类风险挑战叠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顶住了巨大压力,经受了严峻考验,抓住了重要机遇,克服了困难险阻,赢得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殊为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乡人大、乡政协活动组的有效监督、全力配合,得益于各村(社区)、各部门的携手同行、倾力支持,得益于全乡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团结拼搏。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全乡各条战线上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发展层级低,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乏力;二是受交通、地理条件等因素制约,招商引资困难,文化底蕴、区位条件等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发展后劲任务十分艰巨;三是税源培植困难,税源单一,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加剧;四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增大。境外形势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禁毒防艾、边境管控、社会维稳等形势依然严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顶住各种压力,凝聚各方力量,采取更为坚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二、十一届人民政府时期主要工作
未来五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是推动木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基础的关键五年。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党中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强边固防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全面建设党建+强边固防示范乡镇,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乡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凝心聚力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完成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总值年均增10%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增6%以上;财政总收入增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9%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3%、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2%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一盘棋”思想,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未来五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产业发展,增强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产业兴旺”的目标,做大做强基础产业、优质发展新兴产业,深入推进“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与周边乡镇经济发展形成互补,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在种植业上,持续巩固粮食、“两烟”、甘蔗、茶叶等传统产业,推动澳洲坚果、咖啡、石斛、中草药、草根猪、青花椒等特色产业有序规模优质发展。规划建设加工基地建设项目5个,计划投资1450万元。在养殖业上,以肉牛和生猪养殖为主,推进黄山羊、毛驴、家禽等特色养殖。规划实施生猪、肉牛养殖、粮改饲等项目32个,计划投资1.74亿元。在转移就业上,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开发公益性岗位、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式,规划劳动力培训,积极开发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劳动人员10000人次以上。在其他产业上,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适度发展,促进各类产业融合发展。
(二)推进协调发展,加快基础建设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进程。坚持规划引领,建立完善“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力以赴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围绕“基础牢固”的目标,在道路建设上,着力提升乡村道路等级,不断提高通达水平,规划通村道路、村组道路改造提升项目52个,计划投资8.17亿元。在水利建设上,以提升人畜饮水质量和解决生产性缺水为重点,规划人畜饮水、水利灌溉等项目40个,计划投资1.24亿元。在集镇功能上,扩大集镇功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有效带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规划兴边富民边境集镇建设项目4个,计划投资2.25亿元。在信息通讯上,着力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实施木城乡农村新一代信息网络覆盖工程和乌木寨村平安建设信息管理中心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747万元。启动实施一批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
(三)推进生态建设,找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道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一批标志性战役”。坚持山水林田湖泊草沙一体化保护,深入推进怒江沿线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施乌木寨桦桃林、小新寨,木城社区下绿水等一批污水处理项目,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努力把木城建设成为全省、全市、全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环保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绿色食品牌、绿色能源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建设,着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抓住全县融入全省旅游区域建设机遇,着力依托本地和周边资源优势,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滇西边境旅游目的地建设,持续开展全乡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民族文化广场建设规划、特色村寨建设规划等工作,着力抓好民宿客栈、农家乐、餐饮、乡村旅游等,着力打造“天蓝、水活、路彩、山绿、文厚”的璀璨木城。
(四)推进开放发展,主动融入服务国家省市县发展战略大局。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昆保芒瑞经济带为依托,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合作,增强连接南亚东南亚双循环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推动境外投资合作,扩大跨境农业合作,推动木城全方位深度融入国家和省市县对外开放大格局,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以大发展促进大跨越。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将木城边境通道列为国家二类口岸建设支持范围,培育发展边境贸易市场和商贸中心。主动融入“滇西一体化”,深化与象达镇、平达乡、勐糯镇、芒市中山乡等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坚持内外需协调、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扩大招商引资,坚持“一盘棋”统筹招商、“一把手”带头招商、“一条龙”服务招商,吸引合适的企业入驻木城。
(五)推进强边固防,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铸魂、堡垒、头雁、先锋、稳边”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边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巩固边民的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民意识、国门意识和国防意识,培养一批讲政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现代新型农民。进一步强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体制机制,用好20公里国境线上的人防、物防、技防立体化防控措施,加快推进边境通道、抵边公路等项目建设,提升边境管控水平。积极向上对接,规划实施木城口岸、木城等慕大桥、木城边境口岸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推进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学环境,加快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改造工程,加快学前教育普及力度,新建幼儿园1个,健全完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巩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新建卫生院综合大楼和鱼塘垭口、花椒村卫生室。坚决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托幼机构,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持续发展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健全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巩固国家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完善乡、村、组三级公共文化体系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全民文化和身体素质。积极申报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开发项目,加大扶持非遗传承人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力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继续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将全乡所有沿边行政村全部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境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食品药品、道路交通等领域监管,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全面推广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着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接力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建议为:农村地区生产总值增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9%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2%和7%左右。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拓深产业发展潜力。巩固提升传统农业,持续发展壮大畜牧业,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持续巩固“两烟”和甘蔗产业发展,确保完成烤烟交售8000万担,实现产值1100万元;完成香料烟交售2000担,实现产值280万元。不断扩大肉牛、生猪、黄山羊养殖规模,大力推动畜牧业发展,年内实现生猪存栏2.5万头、黄山羊存栏2万只以上,新增肉牛存栏1000头以上。鼓励支持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推进石斛、咖啡、坚果、青花椒等产业协调发展,重点扶持咖啡坚果初加工、木城“土巴拉”土特产品种产销等发展。充分挖掘自然、民族文化和人文资源,走差异化、特色化的路子,完善规划、打好基础。启动开展全乡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民族文化广场建设规划、特色村寨建设规划等工作,合理开发利用特色民族传统村落及特色村寨保护示范村建设,支持发展乡村民宿旅游;注重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彝族香堂人火把节和傈僳族阔时节,开发彝族、傈僳族特色旅游商品;大力开展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开发以怒江云海、乌木山万亩草海、民族村寨等为主的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厚重”木城。
(二)持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一平台三机制”,用好政府救助平台,合力消除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完善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农户与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双绑”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完善股份合作机制,强化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支持村集体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加大拓岗稳岗和转移输出就业力度。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着力抓好产业和村庄规划,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鼓励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助力家乡建设,完成4个村(社区)规划编制。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围绕生态宜居,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完成农村无厕户和卫生厕新建工作。围绕乡风文明,加大农家书屋和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强化婚姻管理服务,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培树文明新风。围绕治理有效,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全面提高乡村善治和文明水平。围绕生活富裕,全力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着力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加大土地流转、托管、入股力度,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持续压实强边固防责任。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紧压实乡村组责任,抓实抓细常态化防控举措,落实落细“3户5户”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措施,切实做到“三个不发生”,坚决扛牢“不让疫情过怒江”的政治责任,抓实疫苗接种,确保安全、高效、按时完成接种任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持续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加大跨境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强化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意识,增强边民的国家认同感、国民荣誉感和国防责任感,不折不扣落实强边固防各项措施,维护边境和谐稳定。继续压实段长制,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员管控,强化应急演练,严格落实“五个管住”,严把“外防输入”责任关,织密“内防反弹”防控网,筑牢“村村是哨所、户户是堡垒、人人是哨兵”的全民防线。
(四)持续夯实基础发展底蕴。紧紧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任务,全面实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集镇加油站、等养边境小康村、鱼塘垭口公墓、乌木寨小学幼儿园和各村(社区)产业区道路硬化、农村生活“两污”处理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主动对接县级编制部门,力争将集镇规划开发区、重要产业、重大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调控范围,保障项目用地,重点推进大青树至绿根河、棠梨坪至芭蕉林、三合组至新坪组、新坪组至公养河、里格楞自然村进村道路等条件较差的一批基础道路,争取年内开工一批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围绕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建设、文化体育设施等项目,争取年内开工并建成。
(五)持续建设生态美丽木城。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重点抓好公益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深入推进水源林、公路沿线、怒江沿岸等区域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林长制,抓实护林防火工作,提高森林管护水平。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划定并严守基本农田、生态保护、集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衔接各行业发展规划,为高质量发展预留足够空间。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加大查处非法占用耕地行为。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及非煤矿山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滥采乱挖、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持续深入推进林长制、河(湖)长制,持续改善江河生态环境,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着力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能力,守护美丽生态家园。全面加强规划建设审批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整治违法违规建筑及广告牌等。
(六)持续增强民生社会福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100%、100%、60%以上。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广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大力促进转移就业增收,全力稳定就业总量,提升就业质量,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继续做好农民工工资拖欠整治工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全民参保覆盖率,继续加大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扶危济困和弱势群体帮扶的投入力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继续抓好统战、武装、残联、老龄、双拥、民族宗教、科协、档案、保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
(七)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宗教和谐发展。构建“打防管控建”一体化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打击整治涉恐、涉毒、走私、诈骗、偷越国(边)境、越境赌博、枪爆等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边境安宁。扎实推进“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守边固边工作模式及兴边富民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行“三级三次”调处机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落实重点人群排查包保管控责任,着力防范肇事肇祸和违法越级上访。贯彻总体国家
安全观,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扎实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强化思想引领、把握舆论正确导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守住舆论底线。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着力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风险管控。
(八)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法治思维,严守宪法和法律,大力推进政府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健全完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持续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高效优质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以案促改,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职,提高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营造清正廉洁的干事创业氛围。
各位代表,“致广大而尽精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和乡政协活动组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苦干实干、毅勇前行、共克时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