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43275660-2/20250418-00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地震局
公开目录 绩效评价 发布日期 2025-04-18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财政
2024年度龙陵县地震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1.机构情况。根据中共龙陵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龙陵县地震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2019〕62号)的通知规定,龙陵县人民政府直属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龙陵县地震局设综合办公室、监测预报股。震害防御与法规股个内设机构。

2.人员情况。龙陵县地震局事业编制6名,正科级领导职数1名,副科级领导职数2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3名。人员身份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进行管理。年末实有人数6人,事业人员6人,与上年相比减少1人,减少人员因工作岗位调动调出县外。

(二)部门绩效目标的设立情况

一是加强震情跟踪监视。邦腊掌观测站、各宏微观监测点要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震情跟踪和分析研判,强化地震预测意见管理,出现显著地震活动和显著宏微观异常现象,经讨论评估后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地震部门报告。建立健全邦腊掌地震观测站领导值班带班制度,全局人员到观测站值班,提高观测数据质量,为震情分析提供可靠依据;二是扩大宏微观监测覆盖面,提高监测水平。

二是健全县、乡、村三级监测体系,发挥好群测群防作用。

三是加强抗震设防管理。确保我县建设工程抗震能力。提高民房、重大项设防标准,加大设防监管力度。

四是抓好地震应急防范工作。增强防大震、救大灾意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地震应急防范准备工作整改方案的通知》要求,强化工作措施,扎实做好抗震救灾应急防范准备。及时修订我县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应对重大、特别重大地震应急工作方案。加强督促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时修订部门应对方案并组织演练,提升全县防震救灾应急能力。

五是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能力。一是健全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健全舆情收集、分析、引导和信息发布机制,规范防震减灾信息发布工作;健全地震新闻发布和宣传报道工作制度,积极稳妥地做好地震事件新闻宣传工作。二是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积极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途径,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结合震情、社情、舆情,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六是完成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完成全县抗震设防房屋信息采集。通过组织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摸清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龙陵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地震灾害风险水平,为当地政府有效开展地震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地震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三)部门整体收支情况

地震局2024年预算收入支出执行总额1150504.13元,与上年度的1207120.68元相比减少56616.55元,减少4.6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7841.76元,与上年度的106256.14元相比增加1585.62元,增长1.49%,原因是随着职工工资增加,社保费也随之增加,导致本年度支出高于上年度;卫生健康支出113943.36元,与上年度的78274.28元相比增加35669.08元,增长45.57%,原因是本年度基本医疗保险补缴了去年部分,导致支出增加。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928719.01元,与上年度的1021806.26元相比减少93087.25元,减少9.11%,原因是本年度没有风险普查资金,且在防震减灾方面投入资金减少,导致本年度灾害防治级应急管理支出减少。

(四)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建立了《龙陵县地震局预算业务管理内控制度》

二、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一)绩效自评目的

1、对财政资金支出的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价,树立和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

2、强化支出责任,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采取措施改进和加强资金管理。

项目绩效自评的目的和意义是自我对项目绩效管理制定的计划实施、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进行评估。更是为了改进工作,并准确接受第三方的评估。

(二)自评组织过程

1.准备阶段

组织学习财政支出绩效自评的相关规定,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任务、依据,掌握评价的时间和有关要求。

2.实施阶段

做好决算账务审核,安排绩效自评工作。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组织部门自评并上报自评报告,汇总绩效自评后,上报龙陵县财政局审核。

3.总结阶段

总结评价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绩效自评指标体系,装订归档绩效自评资料。在单位门户网站公示绩效自评报告,接受监督检查。

三、评价情况分析及综合评价结论

(一)投入情况分析

2024年预算数1119911.67元,执行数为1150504.13元。超额度完成预算。

(二)过程情况分析

1.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持续提升。完成全县142所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和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成员单位10家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安装工作。全力推进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龙陵工程和巨灾防范工程龙陵项目实施,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抓细抓实每一个环节工作,现地震观测山洞改造和邦腊掌观测站观测环境改造已竣工。邀请云南地震台专家到邦腊掌观测站开展前兆数据节点地球物理台网技术系统调试工作1次;自行组织开展观测仪器的检查标定和巡检工作4次。坚持按季度定期巡查维护5个测震台站和26个地下水宏观观测点,目前,5个测震台站和26个地下水宏观观测点地震观测环境没有受到破坏,地震监测设施没有受到损坏。每天按时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台网数据管理系统、前兆工作日志管理系统、中国地震前兆台网数据处理系统等系统中更新完善邦腊掌观测站基础信息,定时将观测数据上传到中国地震局数据库。加强震情跟踪、会商研判工作。制定《2024年震情跟踪工作和技术方案》,严格执行震情周、月、年中、加密会商等制度,共组织召开地震趋势会商、月会商12余次;形成月震情分析12期,共上报宏微观异常零报告42期,异常上报信息表1期,开展全县地下水宏观异常现象巡查4次,记录全县范围26口地下水位异常变化4次,为全县做好地震趋势研判提供了有力保证。

2.统筹推进震灾风险防范和公共服务。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七进”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如社区讲座、学校课程、线上线下宣传等,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民众的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5·12”“11·6”等活动期间,街头宣传共发放宣传册及宣传单3000余份,发放宣传制品防震避震雨伞150把,展示展板12块。中小学开展主题班会2800次,参加人数100000余人次;组织地震科普讲座15次,参与人数8000人次。组建培训教官团队分别到10个乡(镇)开展2024年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集中培训,共1230余人参加。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的基层防震减灾意识和灾害处置能力,参训人员进一步明确职责和掌握应急处置技能,确保灾害来临时,应急“第一响应人”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积极开展现场转移疏导、自救互救、信息收集上报等前期处置工作,真正发挥出应急响应“吹哨人”“排头兵”的作用。全面摸清龙陵地震灾害风险底数。收集、整理了龙陵地震构造资料,完成了龙陵1:25万地震构造图;完成了龙陵1:5万活动断层分布图和活动断层避让区划图;完成了龙陵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工作。

3.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提升大震防范应对能力。健全完善基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修定完善《龙陵县地震应急预案》《龙陵县2024年较大等级以上地震灾害123快速响应机制》《龙陵县应对一般及以上地震灾害快速反应总体工作方案》,并加强对预逐级报备管理;推广《云南省村组地震应急预案(模版)》,印制村级地震应急处置流程,不断规范基层地震应急处置行为和流程。提升了基层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教官和人员队伍培训,进一步发展壮大基层专业地震应急队伍,完成全市乡镇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全覆盖,不断提升基层地震应急处置能力。2024年开展龙陵县综合应急实战演练2次,分别于1月24日龙山镇赧场社区死牛洼和5月30日龙新乡蚌渺村蚌渺湖组织实战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地震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协同作战能力,为健全完善我县地震应急救援机制、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准备、营造全社会防灾减灾良好氛围打下坚实基础。在“5·12”“11·6”活动期间,各乡镇各部门组织地震疏散演练共400余场,参与人数约10万。达到了以练促学、以练促用、以练促战的效果,有效提高了龙陵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强化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在重要时段(如中高考期间),制定震情跟踪及应急准备工作方案,及时提供震情趋势预测意见和工作建议,做好各项地震应急准备和指导工作。五是严格震情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震情值班值守制度,所有在岗人员保持通讯畅通,确保做到发生地震第一时间达到单位,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及数据、接受电话咨询。

4.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全面普及。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等重点时段,组织开展现场咨询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2次。深入中小学校扎实开展“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2024年,全县共有20名教师取得传播师资格,20所试点学校均开展了“五个一”活动。三是科普宣传服务上门。深入白塔水乡、腊勐镇沙子坡村等村组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现场知识竞答2次,有效提高全县基层群众的地震灾害应急避险能力。

(三)产出情况分析

数量指标实际完成率为100%,全年按要求完成本单位以及上级单位下发的工作任务。

质量指标中质量达标率为100%,本项全部按照标准完成。

时效指标中各项目按照规定时间完成。

成本指标中预算控制数为111.99万元,实际2024年完成115.05万元,执行率102.73%,超额完成预算数。“三公经费”预算控制数为4.78万元,实际2024年完成2.97万元,控制了预算数。

(四)效果情况分析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度100%,充分利用资金,提高了抗震设防能力以及向社会宣传力度。

四、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给考核评价及评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我单位依据实际情况做好经费支出预算,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前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实施阶段,做好监督,跟踪管理;实施后及时总结自评。

五、绩效自评结果应用情况

通过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一是增强了本单位的绩效评价主体责任意识;二是制定了部门绩效管理办法,建立了长效机制;三是促进本单位规范使用资金;四是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分配上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重要依据。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

加强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和宣传,让全社会尤其是公共管理部门充分认识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应通过对绩效管理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和了解,使人们在思想上达成共识,改变对绩效管理的消极、抵触态度,正确对待绩效管理工作,在各方面对绩效管理工作予以配合和支持,推动绩效管理事业的发展。

七、其他需说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