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300-6/20240111-00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乡村振兴局
公开目录 计划总结 发布日期 2024-01-11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扶贫
龙陵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报告

龙陵县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新部署新要求,聚焦“四个不摘”要求,全力以赴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坚持统筹联动、协同发力,确保责任落实“不松劲”

(一)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强领导。调整充实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下设8个专项工作指挥部。继续沿用脱贫攻坚期间的作战指挥体系,实行县级领导挂乡联村、省市县挂包单位包村和三级书记带头遍访低收入人口工作制度。二是强部署。截至目前,共召开11次县委常委会、8次县政府常务会、7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全面部署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二)全面帮扶,强化力量统筹

一是严格落实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2023年全县共选派驻村工作队85支,工作队员245名,实现全县85个重点村工作队选派全覆盖,于5月30日完成全部工作队员交接轮换。二是精准开展挂包帮扶机制。对全县1273户低收入脱贫户(监测户)实行实职副科以上领导“一对一”挂包制度,目前已完成2轮实地走访,确保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脱贫户动态清零。

(三)常态督导,强化跟踪问效

县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做到高位推动,压实责任。截至目前,共开展季度督导4次,发现并反馈问题4方面54条,正在有序开展整改。

二、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确保政策衔接“不走样”

(一)做好政策衔接,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完善政策措施。经过实地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征求意见等方式,制定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促增收重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确保政策配套稳定。二是强化教育保障。健全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零辍学。全面落实从学前到大学各学段困难学生资助补助。2023年已发放各类资助资金4670.14万元,惠及学生80397人次。三是落实医疗保障。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加城乡医疗保险做到“应保尽保”,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100%享受医疗救助。截至目前,普通门诊累计报销32.63万人次,总费用1069.09万元,报销金额538.99万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通过“三重保障”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83.20%。四是巩固住房保障。全面启动农房抗震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工作。2023年实施民族地区农房功能提升161户,全部改造对象均已开工建设,已完成改造147户,竣工率91.3%。五是抓实兜底保障。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享受低保政策数量、档次与去年基本持平,保持过渡期社会救助政策总体平稳。截至目前,全县脱贫人口纳入农村低保保障9071人,监测对象纳入农村低保保障4137人,特困供养1380人,实施临时救助3784人次。2023年共发放救助资金9066.45万元。六是确保饮水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保障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供水工程631件,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468件,分散式供水工程163件,均已落实“三个责任人”“三项制度”;城乡居民已全部实现供水入户,农村饮水管网入户率达100%,现行标准下集中供水率达86.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35%。

(二)做好项目衔接,发挥资金绩效

2023年实施项目共有76个,已完工69个,未完工7个,开工率90.79%,衔接资金支持合计12791万元,其中中央9993万元,省级2637万元,市级161万元,已报账金额12221.78万元,报账率95.55%,其中,中央9528.28万元,报账率95.35%;省级2532.5万元,报账率96.04%,市级161万元,报账率100%。截至目前,根据省市要求完成了龙陵县扶贫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录入工作,共录入扶贫资产5739项,资产原值合计50.21亿元,已全部确权移交;按资产类别管理,经营性固定资产177项资产原值1.71亿元,公益性固定资产3410项资产原值38.82亿元,到户类资产2152项资产原值9.68亿元。目前正在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动态监督管理,提升资产使用效益。

(三)做好产业衔接,夯实发展基础

巩固提升“两烟”、甘蔗、蔬菜、咖啡、茶叶、水果、渔业等产业,提高单产和效益,培植中药材(石斛)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着力强化精深加工建设,生产绿色、有机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2023年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76.1万亩,实现产量43.21万吨,其中:夏收作物播种面积23.43万亩,实现产量3.45万吨,秋收作物播种面积52.67万亩,实现产量39.76万吨。共覆盖农户73334户次,其中脱贫户20657户次。茶园面积10.98万亩,投产茶园9.6万亩,辐射茶农3.6万户13.2万人,全年生产干茶8810吨,实现农业产值2.18亿元;甘蔗面积3.98万亩,入榨甘蔗22.8万吨,产值1亿元,新植甘蔗1.0277万亩。烤烟种植面积5.15万亩,收购烟叶13.4万担,实现烟农收入22552.5万元,户均收入5.55万元;香料烟种植面积0.51万亩,收购烟叶1.6万担,实现产值1907.88万元,平均亩产值3714.29元;牛、猪、羊和禽存栏分别达17万头、34万头、17.2万只和97万只,出栏分别达5.8万头、43万头、12.27万只和10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5万吨,禽蛋产量达0.17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9.8亿元。全县石斛种植面积达42500余亩,2023年完成新植石斛3500亩,提质增效6000亩。全县共录入云南省产业帮扶信息监测平台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414家,其中县级以上龙头企业22家、其他企业156家、家庭农场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2个,有35个农业企业和5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双绑”,绑定农户25180户,其中绑定脱贫户13999户,有产业发展条件及意愿的脱贫户“双绑”率达100%。

(四)推进稳岗就业,增强群众幸福感

不断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抓实转移就业培训,做好就业精准帮扶,推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高质量转移就业。截至目前,脱贫人口外出务工2.46万人,完成市级目标任务2.46万人的100%;全县已发放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发放率97.73%;培训农村劳动力14703人次,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10000人次的147%;人社、林草、乡村振兴等部门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138个,带动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1870人;持续实施“雨露计划”,2023年“雨露计划”毕业生463人,已就业417人,就业率90.06%。落实2023年春季普职融合分流1200余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家庭学生400余人;高中毕业班学生参加高职院校单招400余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家庭学生50余人。

三、坚持系统观念、精准施策,确保工作落实“不打折”

(一)抓实监测预警,守住返贫底线

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龙陵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开展常态化监测,确保监测全面精准。截至目前,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共有16636户67430人,脱贫户15698户64016人,监测对象2804户9828人,累计消除风险1831户6971人,风险消除率70.93%,未消除风险973户2857人。2023年累计新识别44户131人,家庭人员自然增加779人,自然减少1056人。全县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2023年人均收入16366.61元,增幅14.5%。对排查出来的监测对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制定“一户一方案”,切实履行托底责任,落实帮扶措施,跟进帮扶成效,确保监测对象得到相应的产业、就业、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防贫保险等政策、资金的扶持。由教体、民政、人社、住建、水务、卫健、医保、乡村振兴等8个部门组建“政府救助平台”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政府救助平台”运行和管理。全县累计申请事项4291件,办结4218件,办结率98.3%。

(二)抓实易地搬迁,增强后扶动能

持续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积极研究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后续帮扶事项,结合实际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将后续扶持工作任务逐项细化分解到24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形成了互通信息、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后续扶持工作局面。硬化安置区道路129.9千米,建成安全饮水管网208.2千米,完成规划建设(含改扩建)卫生室18个,建设(含改扩建)幼儿园8个,建设(含改扩建)小学15个,安置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能满足搬迁群众基本生产生活需求,搬迁群众就医就学均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健全安置区治理体系,多措并举强化社区治理和社会融入。42个集中安置点全部成立了村民自治组织,35个安置点成立了基层党组织,不满足成立基层党组织条件的7个安置点党员迁入就近基层党组织。

(三)抓实乡村建设,擦亮宜居底色

一是合理规划编制。扎实推进县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多规合一”的总体要求编制规划,注重农村产业发展、基层党建、人才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为一体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全县应完成104个村庄规划,其中2021年已完成33个,2022年已完成41个,2023年完成剩余30个。二是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印发《龙陵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建立完善乡镇、村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2023年计划完成1080座农村卫生户厕改建,12座1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改建,目前已全部完成;实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4.54%、收集处理率达5.88%;累计投入资金5500余万元,完成了13个农村生活垃圾终端处理站的建设,新增日处理能力175吨。全县热解汽化炉累计达24座、206吨,镇区、村庄垃圾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99.9%,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三是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89%,完成营造林0.6521万亩、义务植树37.77万株,建成区绿地率达39.68%、绿化覆盖率达42.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19平方米、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6.63%;完成绿美农村公路291公里,绿美校园1所,绿美景区4个,绿美富民产业总产值21.28亿元。实施创建绿美城市1个、绿美社区7个、绿美乡镇1个、绿美乡村103个、绿美河湖4条、绿美园区1个,目前均已完成申报材料整理汇总工作,并按程序要求上报市级审核评定。确保全县森林覆盖率、营造林面积、建成区绿地率等指标持续取得突破。四是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新建5G基站152座、4G补盲基站42座,4G网络、宽带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建成1个县级电商服务运营中心、10个乡镇12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覆盖16.2万农村居民。县级“电子政务”初步实现网上政务办公,在医疗、公安、教育、旅游、医保、社会保障、金融、通信等方面都应用了数字惠民工程,使群众办事更方便,成本支出更节约,社会效益更明显。

(四)抓实基层治理,提升善治水平

一是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力抓好村级党组织书记“头雁”、农村优秀人才“归雁”、村级后备力量“雏雁”培养工程,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提供人才支撑。举办龙陵县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3期,对595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全覆盖培训;举办龙陵县职级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119人;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培训班39期,培训普通党员8478人,完成723名村(社区)“两委”成员兜底培训;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培训班2期,培训246人次;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124人;举办县级驻村工作队员培训班1期,培训245人。组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9次,带动全县各级党组织集中学习2000余场次,讲授专题党课3200余场次,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2200余场次,覆盖党员群众8.6万余人。完成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13个。二是搭建农村精神文明平台载体。龙陵县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整合全民健身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党员活动室、村级活动场所等进行改扩建,对标对表扎实推进县、乡、村、组四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建设,完善层级管理机制,下好全县文明实践“一盘棋”。建成中心1个、分中心6个、基地1个,实践所10个、实践站121个。三是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不断优化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对农村网格和城市网格进行调整优化,全县共划分1615个,并开展了网格赋码工作。其中,农村社区网格1583个,城市社区网格32个,村(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网格长819名,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670名,并在5个城市社区新成立网格党支部32个,实现城市社区网格党支部全覆盖,不断优化调整农村网格党组织设置和覆盖,有效实现了“多网合一”目标任务,为“平安保山APP”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依托“平安保山APP”实现智治支撑,全县累计培训网格员3500余人次,实现县乡村组四级重点人员及普法强基工作队员安装全覆盖,全县共录入一般户7.6万户、关爱家庭1754户、重点关爱家庭93户,家庭风险评估率达100%,录入率达100%;录入事件5000余件,事件处理率达99.83%以上。

(五)抓实问题整改,确保清仓见底

统筹省委巡视、审计和省级考核、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发现的10个方面20个具体问题,龙陵县全面认领,举一反三,自查自摆11个方面、20项具体问题,制定54条整改措施。截至目前,已经完成19项具体问题的整改,还有1项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效,正在持续整改。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有短板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虽日趋完善,但易地搬迁后期项目、公共交通、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村组消防等基础设施还需改造完善。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存在管护不到位、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田间机耕道路建设滞后,农业机械化耕作设施严重不足,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二)乡村振兴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全县传统产业以种养殖业为主,辅助产业为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及乡村旅游。目前,种养殖业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不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旅游资源与乡土资源、文化资源关联度有待提升,旅游品牌辨识度不够强,吸引游客的黏性不强,回头客少。全县范围内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在全省、全市都还是水平不高,叫不响,示范引领作用不明显。

五、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抓实防贫监测,筑牢防止返贫底线

抓牢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落实常态化排查监测,将“三申报三排查一比对”早发现措施落实到位,形成线上网络化、“政府找”和“找政府”双向协同,对全体农户开展月监测、年中、年末动态预警,常态化、全方位跟踪掌握易致贫返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

(二)加快产业升级,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一是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优化,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让更多的企业为农村就业帮扶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二是做好特色农业产业规划,重点发展有前景有基础有竞争的产业,深入打造形成产业集群,提供较多就业岗位。加快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及特色小镇建设,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农家乐、少数民族风情演艺、乡村民宿、农事体验、农村休闲观光和农村传统农耕博物馆等新业态,让村民群众就地就业。三是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加大产销对接力度,用好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力量帮扶将采购和帮助销售特色农产品,帮助提升产品品质和知名度,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加大电商平台帮扶力度,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开展直播带货,多种渠道促进产品销售。

(三)加强统筹协调,扩大就业创业支持

一是建立就业帮扶工作专班,对辖区就业帮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就业帮扶工作。二是深化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共同签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议,开展劳务协作,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三是优化延续支持企业共渡难关和促进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持续优化返乡下乡创业环境,积极为有返乡创业意愿的脱贫人口提供土地使用、平台搭建、资金支持等帮助,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四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已在就业扶贫岗位上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培训,不断更新其职业技能。

(四)加强整体谋划,助力乡村振兴进程

一是持续扶持“一县一业”。围绕2025年全县石斛产业综合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目标,加大石斛产业的资金项目投入,使我县石斛形成主导产业更加突出、特色产业更加鲜明、一二三产更加融合、全产业链更加完整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支持特色产业和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五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针对镇安镇、腊勐镇、木城乡打造咖啡产业示范园;持续推动坚果、芒果、核桃、牛油果、特色蔬菜种植等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同时加大全县农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短板建设项目。三是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打造。按照“抓点成典、推典成景”的工作思路,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目标,结合龙陵县规划的五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以“一村一示范”为主抓手,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创造争优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