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62-8-/2022-0105002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 发布日期 | 2022-01-05 |
文号 | 浏览量 |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通过年初制定计划、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年中跟踪问效、督促监督。全县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4.43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农业增加值39.97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4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实现总产值110.94亿元,同比增长84.73%,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1.8:1。
(二)农业产业巩固提升。2021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0.4万亩(小春14.5万亩、大春35.9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5.4万吨(小春已实现3.04万吨、大春12.36万吨)。实现茶叶产量8400吨,产值1.8亿元;实现甘蔗入榨量23.33万吨,产值1亿元;实现渔业产量5148吨,产值0.8亿元;褚橙产量1.5万吨,产值0.8亿元。实现牛、猪、羊和禽存栏分别达15.65万头、33.6万头、16.57万只和93.8万只,出栏分别达5.13万头、38.17万头、16.61万只和97.39万只,肉类总产量达4.4万吨,禽蛋产量1573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6.88亿元。
(三)打造“绿色食品牌”取得实效。一是“十大名品”评选。2021年完成7个企业(单位)申报云南省“10大名品”评选,其中:石斛产业4个(龙陵县石斛协会“龙陵紫皮石斛”、云南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元斛”、龙陵县富民石斛专业合作社“林斛”、龙陵县林源石斛开发有限公司“古箐宝”);水果1个(龙陵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冠橙”);糖业1个(云南康丰糖业(集团)有限公司“龙珠”);茶叶1个(云南省龙陵县龙眉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龙眉茶”)。二是推动绿色食品认证。完成申报绿色食品申报认定企业2个,产品8个,其中:云南范大叔私人定制蔬菜家庭农村有限公司蔬菜产品6个,龙陵县天潭饮料有限责任公司水产品2个。2021年末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产品累计分别达6个、22个、6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9户,示范家庭农场达23个。
(四)农业农村投资效果显著。完成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建设等项目建设,入库并上报固定资产投资54761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完成1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建设19座,无害化卫生户厕1932座,农村无害化卫生覆盖率达74.4%。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并申报获批认定11个(精品示范村5个、美丽乡村6个),其中:省级美丽村庄1个(龙江乡赧等社区)、州市级美丽村庄3个(龙新乡勐冒社区、平达乡平安社区、黄连河村),县级美丽村庄7个(龙山镇核桃坪村、杨梅山村、腊勐镇长箐村、象达镇营坡社区、棠梨坪社区、木城乡木城社区、勐糯镇海头社区)。
(五)“大棚房”整治“回头看”成效明显。经排查,截至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排查设施农用地项目2040个,面积2085.35亩,100%排查,在聚焦三类问题中,未发现“大棚房”违法问题;未发现需要通过“一事一议”上报的项目。对2019年3宗“大棚房”问题再次排查,我县2019年认定的“大棚房”违法问题3宗,面积11.36亩,已开展“回头看”排查工作3宗,100%完成核查,在排查中未发现死灰复燃和反弹现象。
(六)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稳步推进。2021年,全县10个乡镇收到农村宅基地申请749宗,受理宅基地申请434宗,已审批365宗,67962.71平方米,涉及人口1683人(原址翻建295宗55859.00平方米,改扩建15宗3431.80平方米,异址新建55宗8671.91平方米),正在审批69宗12222.70平方米,涉及人口281人,待受理267宗,其中需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230宗(已经向市级申请办理转用手续63宗),37宗其他原因待受理(待调查落实)。未受理48宗,其中原址被划入永久基本农田未受理16宗,生态红线、城乡规划等法律禁止建房未受理3宗,美丽乡村示范点、乡村振兴区等规划需暂停建房未受理5宗,不符合“一户一宅”、选址占用基本农田等政策规定未受理12宗,其他原因未受理12宗(经核实已有审批手续,原来国土没及时发证9宗,户主放弃办理1宗,待核实1宗,小组会议未通过1宗)。同时,根据自然资源部门卫片推送的图斑,结合未审批和已审核不符合条件的宗地正在进行实地核查比对,扎实开展乱占耕地建房排查工作。
(七)农业执法工作扎实有效。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职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组织执法人员检查市场主体275个,查处案件24件,罚没款19.6052万元(其中罚款18.3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2552万元),其中:农药类9件,罚没款4.2万元,没收违法所得0.3377万元(劣质农药案4件、超经营范围经营限制使用农药案2件、假农药案2件、无证经营案1件);兽药案件1件(劣质兽药案1件)罚没款0.0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0.0175万元;种子案件1件(未按规定备案经营农作物种子1件)罚没款0.3万元;动物类12件(未经检疫案11件、跨省引进用于饲养的非种用动物到达目的地后,未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案件1件)货值41.4万元,罚款12.79万元;饲料类1件(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饲料案件1件)罚没款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0.9万元。同时,根据全县打私工作的部署,积极与各成员单位的联动,形成执法合力,在日常执法和打私工作中,有效整合资源,深化执法协作,按照“边境堵、路上查、市场管”的要求,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最强的打私合力,促进打私工作高效开展。
(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果明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组织执法、监管人员300余人次检查种植、养殖农产品生产主体150余家次,开展对蔬菜、水果、禽蛋等农、兽药残留开展例行检测和专项监督抽样检测,共完成蔬菜水果快速检测4680个,合格4657个,合格率99.51%;其中蔬菜样品检测3855个,合格3838个,合格率99.56%;水果825个,合格819个,合格率99.28%。对农、兽药经营及生猪屠宰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开展种植、养殖和农资经营户宣传、培训及现场指导、培训150场次,培训、指导500余人次。
(九)圆满完成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2021年共交办我局主办人大代表建议10件、政协委员提案2件,协办人大代表建议3件、政协委员提案2件。通过与代表面商,全部完成答复,并以正式文件印发答复意见并送达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35%左右,高稳产农田占耕地面积不到三分之一。二是农业抗风险能力低。龙头企业小、少、散、弱,农产品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低,应对产品市场波动能力不强,自然灾害和市场冲击双重压力加剧了农业抗风险能力。三是项目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全省、全市通报我县涉农项目资金拨付率仅为18.3%,由于县财政未能及时拨付2020年及以的前项目资金,2021年的千亿斤增粮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已被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调减至2020年的一半,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项目、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直接被取消实施资格。省农业农村厅已明确表态,若今年年底还未能及时足额拨付2020年度前项目资金,2022年的大部分项目将直接被取消。加之,2018年全国开展的土地确权、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两区”划定、退耕还草项目,由于资金支付未到位,中标单位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履行合同拨付资金。
三、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计划农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肉类总产量4.6万吨,粮食产量15万吨,茶叶产量7700吨,甘蔗产量40万吨,渔业产量6600吨,中药材产量8000吨,褚橙产量1.8万吨。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确保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找准产业定位,优化产业布局,稳定粮食基础产业,确保粮食安全。一是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巩固提升甘蔗、蔬菜、咖啡等产业,提高单产和效益,培植茶叶、水果、中药材、石斛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着力强化精深加工建设,生产绿色、有机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二是积极发展山地牧业。抓实肉牛产业,盯牢既定目标不放松,抓好养殖生产及配套服务,加工、销售、品牌及综合利用等重点环节,全面落实补贴、奖励、保险、融资贷款等扶持政策,加快规模化养殖建设步伐,同时,抓好生猪、黄山羊、家禽、渔业等规模养殖,提高畜牧业产值和养殖户效益。三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围绕邦腊掌、松山、过境高速公路、黄龙玉、龙山湖等景点景区发展,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基地和休闲农业基地,打造产业经营、加工销售、观光休闲、生态保护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二)夯实农村人居环境。着力从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农村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和稳步提升村容村貌等方面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全面推进农村治污,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村组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一体化处理模式,全面落实村庄保洁员制度,乡镇驻地和村庄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采取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加快推进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农村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的要求,加快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长效管护机制。探索财政补贴与农户合理分担、社会投入三结合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高原特色农业、民族特色小镇、乡村红色、田园旅游规划相结合,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和美丽村庄规划建设,农药化肥施用量实现负增长,农村“厕所革命”按时按质完成下达任务。
(三)夯实农民收入支撑。一是抓特色农业,增加营性收入,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二是抓劳动力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就近转移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三是抓土地流转,增加财产性收入。充分发挥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的作用,引导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增加财产性收入。四是抓惠农政策落实,增加转移性收入。落实民生惠农政策,及时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草)补贴各类补贴资金,及时协调理赔种植业、畜牧业保险,增加转移性收入。
(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各种加工型、营销型、科技型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发展机制好、产品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系列服务,与农户利益关系稳定密切,带动面广,与主导产业相配套,采用高新技术的农产品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到我县来建基地、办企业,不断增强对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投资建立农业生产基地,通过订单生产、产销直供等方式,与农民形成紧密的生产合作和利益联接,有效提高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水平,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创建产业发展龙头,有效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五)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扩大龙陵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积极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把农产品变成商品,增加农民收入。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基地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及产地认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及省、市举办的大型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订货会,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推进“龙陵石斛”和“龙陵白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继续推进云南省绿色食品“10大名品”、“20佳创新企业”和“十强企业”申报认定。不断增强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