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300-6-/2014-1105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乡村振兴局
公开目录 计划总结 发布日期 2014-11-0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扶贫
龙陵县扶贫开发办公室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为认真总结2014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认真研究明年的工作思路及工作措施,根据相关安排,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4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情况

2014年,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抓住全省加快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计划争取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000万元以上,其中无偿资金3000万元以上,信贷资金6000万元以上;积极争省市级整村推进项目50个、科技产业扶贫项目1个、劳动力转移培训3000人次以上、易地搬迁400人次、安居工程200户,有效解决1.5万人的温饱问题,返贫率控制在5‰以内,力争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这一总体目标,继续围绕“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着力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和公共事业,进一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抓好各类项目资金的争取及实施工作,为完成年初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一)大力加强2014年扶贫项目资金争取落实力度。围绕全年总体目标,县扶贫办紧紧围绕省、市扶贫的相关扶持政策认真研究,大力抓好各类项目资金的争取及实施工作。 截至2014年11月28日,县扶贫办累计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9005.5万元,超9000万元计划完成资金争取10005.5万元,比2013年增加6622.5万元。具体分项目资金情况为:一是争取和实施2013年龙江乡整乡推进项目追加资金1000万元;二是争取到2014年勐糯镇整乡推进第一期项目资金1000万元;三是争取和实施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6个,财政补助资金600万元;四是争取和实施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6个,财政补助资金360万元;五是争取和实施易地搬迁、安居工程项目资金620万元;六是争取和实施产业扶持资金350万元;七是争取和实施企业产业扶持贷款2000万元;八是争取和实施到户贴息贷款10000万元;九是争取和实施财政贴息资金560万元;十是争取和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106万元;十一是争取和实施云南能投集团帮扶资金100万元;十二是争取和实施云天化集团援建腊勐乡松山希望小学300万元;十三是争取和实施2014年度奖补资金450万元;十四是争取和实施“互满爱”人与人国际组织外资项目资金45万元;十五是争取到“溜索改桥”(蛮旦大桥)项目资金1235万元;十六是争取到“雨露计划”项目资金279.5万元。

(二)基础设施项目有序开展。一是整乡推进试点项目顺利实施。龙江乡2013年度整乡推进项目财政扶贫补助资金20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8096.79万元,占总投资的57%;2014年勐糯镇整乡推进项目财政扶贫补助资金2000万元,项目已通过省市评审,分年度下达资金计划,2014年度已下达第一批资金1000万元;2015碧寨乡整乡推进项目已进入实施方案规划编制阶段。二是易地搬迁、安居工程项目稳步推进。2014年度易地搬迁、安居工程项目共争取到财政扶贫补助资金620万元,项目受益477户农户,1996人,现项目已完成总体目标的39%。三是整村推进项目进展有序。2014年争取整村推进项目12个,财政扶贫补助资金960万元(其中: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6个,财政扶贫补助资金600万元;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6个,财政扶贫补助资金360万元;)现项目已完成总体目标的48%。四是财政奖补资金项目进展顺利。2014年争取到财政奖补资金450万元,现项目实施方案正在编制过程中,待市级评审通过后,全面启动实施。

(三)产业扶贫项目成效明显。2014年来,共争取实施第一批产业扶贫项目财政补助资金350万元,其中高黎贡山糯橄榄项目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扶持镇安镇户帕村、邦别村带动992户农户(精准扶贫297户)种植高黎贡山糯橄榄5000亩;澳洲坚果项目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扶持勐糯镇丛岗村、勐糯村、沟心寨村、海头村、田坡村496户农户(精准扶贫105户)种植澳洲坚果4546亩;滇重楼项目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扶持腊勐乡中岭岗村带动112户农户(精准扶贫104户)种植滇重楼98亩;石斛育苗基地项目财政补助资金50万元,在龙山镇横山村、香柏河村建100亩育苗基地,辐射带动6个村692户农户(精准扶贫28户)种植石斛1000亩。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的产业发展和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信心,促进了全县高原特色农业健康发展,实现了贫困人口收入的稳定增长。

(四)扶贫贴息贷款激励创业热情。2014年,共争取实施扶贫到户贴息贷款规模10000元,截至9月30日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贫困户瞄准率达50%。资金重点用于扶持贫困农户种、养、加产业发展,其中扶持种植业4987万元;养殖业4555万元;工业250万元;其它业208万元。项目覆盖10个乡(镇)110个行政村,贷款受益农户2191户9986人。通过贷款的扶持,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贷款难的问题,激励了困难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创业热情。

(五)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卓有成效。2014年,省市下达龙陵县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106万元,共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19期,培训1200人次。培训主要围绕全县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组织开展石斛枫斗加工、开展黄山羊、生猪养殖技术、石斛、茶叶、核桃、烤烟种植技术、家庭教育、卫生保健知识、禁毒防艾、妇女权益保障、留守儿童安全常识、创业担保贷款、法律法规知识和外出务工常识等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大多数劳力就地就近转移发展经济,部分青壮年劳力转移到外地和沿海主要经济发达地区从事二、三产业务工。据估算,2014年,通过培训,带动全县经济增收约400万元,经济成效十分显著。

(六)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工作进展顺利。按照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我县于2014年5月全面启动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工作,贫困人口识别涉及10个乡镇120个村委会。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参照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规模分解,初选对象,村、乡、县三级审定公示,贫困对象登记表填报四个阶段的工作,共识别出贫困乡镇3个、贫困村33个,识别出贫困人口125900人,其中省级控制规模49883人,现已完成全县贫困对象建档立卡数据录入工作。

(七)外资项目顺利实施。2014年9月18日,云南省外资扶贫中心与“互满爱﹒人与人”国际运动联合会(瑞士)代表莅临龙陵,商谈成功并签订学前教育项目帮扶协议,并达成了预期3年的帮扶合作(2014年4月1日——2017年7月1日),计划开办12个幼儿班,项目总投资137.5万元,分3年下达资金,2014年实施45万元。该项目重点支持项目区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及儿童家长培训、教室设施完善等服务,双方的合作将有效缩小农村儿童与城区儿童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完善智力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桁架结构,预防贫困儿童成长为贫困人口,减少代际贫困的传递。

(八)社会帮扶取得实效。积极加强与对口帮扶单位的对接汇报,尽最大努力争取支持。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对口帮扶龙陵以来,已选派1名干部到龙陵挂职担任副县长,于今年5月份,选派我县30名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赴大连理工大学进行教育管理专题培训,于10月份选派我县39名领导干部赴大连理工大学进行旅游文化及社会事业专题培训,并将龙陵一中作为优质生源基地。云天化集团2007年挂钩扶贫龙陵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03万元,先后下派9名干部到5个乡镇挂职,抽派8批44人次新农村指导员分别驻村开展工作,支教教师9批27人次。今年3月份,云天化集团对我县麦地小学捐赠电脑15台,对沙子坡小学捐赠电脑10台;根据今年8月份双方对接情况,下一步云天化集团对我县的帮扶内容包括:2015年计划援建龙新乡勐冒小学综合教学楼1栋,规划建设面积3281平方米,总投资796万元; 2016年规划援建平达乡河尾村新中寨小学综合教学楼1栋,规划建设面积1914平方米,总投资476.2万元,并在平达乡安乐村整村推进项目中补助特色中草药产业发展资金200万元;2017年计划在象达乡整村推进项目中补助特色产业发展资金2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万元。云南能投集团今年8月与我县签订了为期3年的框架性帮扶协议,计划每年投入帮扶资金100万元,2014年投入的资金用于扶持碧寨乡天宁片区石斛产业发展。云南财产保险公司在今年9月初为龙新乡中心小学捐资10万元用于购置教学设备,并计划将龙陵石斛、黄山羊等特色产业及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纳入公司投保范围。

(九)全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截至9月底,县扶贫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50万元,占年计划5000万元的157%,已超额超时完成了2014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其中:整乡推进项目完成固定投资2600万元;易地扶贫、扶贫安居项目完成固定投资3500万元;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固定投资1750万元。

(十)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年初以来,县扶贫办认真按照县委扎实推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活动的开展,我办严格遵守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驻村蹲点制度,强化了群众监督评价机制,进一步拓宽了党群、干群联系与沟通的渠道,注重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着重解决了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难点问题,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提高了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增强了吸引力和凝聚力。我办在职党员本着组织安排与自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和率先垂范的作用,促进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共建和谐文明社区,认真落实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为群众服务活动,我办干部职工多次深入挂钩村为群众排忧解难,开展为群众服务活动4次,服务人次达1500人之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8条,化解矛盾纠纷3件,帮助解决社区和群众实际困难5个,总计投入服务资金90万元,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得到群众一致好评。二是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深入贯彻《云南省扶贫办关于深入推进廉洁扶贫行动的实施意见》,开展结合扶贫开发工作,认真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扶贫机关、进扶贫项目、进贫困社区、进扶贫企业、进培训基地、进培训课堂、进干部职工家庭“七进”活动,努力提高全办反腐倡廉科学文化水平,确保贫困群众满意,扶贫干部清白,切实加强扶贫队伍自身建,为完成好各项扶贫开发目标提供有力保证。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回顾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一是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改困难度较大。目前,全县1644个自然村仍有982个属于贫困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有12.59万人,其中年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有16852人、占7.3%,1000元以下的有62211人、占49.41%,700元以下的有9139人、占4.87%。这部分人口不但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山区,是历年扶贫开发剩下的“硬骨头”,扶贫解困的难度加大。同时,少数民族和沿边地区整体贫困问题十分突出,傈僳族、彝族、阿昌族和沿边乡、村基本处于整体贫困状况,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难度日趋加大。二是资金投入不足,项目整合效果不佳。由于我县财政基础薄弱,财政资金投入与其他县(区)配套资金相比有很大差距,给扶贫开发项目资金争取带来了较大影响。2014年全省开始实施扶贫项目资金竞争激励机制,将县(区)配套情况作为分配资金的重要依据,由于县级财力极度困难,我县在扶贫项目资金争取上将处于劣势。同时,支农资金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来自不同部门,受条块管理影响,项目资金整合难度大,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三是资金管理不够规范,使用效率有待提高。扶贫资金向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人口倾斜还有差距。综合统筹不够,有效整合资金有差距,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资金管理还不够规范,“高压线”意识不强,从省、市审计部门对我县财政扶贫资金专项审计情况来看,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存在诸多突出问题,特别是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问题比较明显。部分乡镇还存在重项目争取、轻实施管理的问题,而私自调整项目资金,变更项目事业计划较为严重,极个别项目实施单位和乡镇还存在虚列套取、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四是人力不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核定编制13人,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5人(超编工勤人员1人,外借1人),而且年龄偏大,平均年龄44岁。五是部分乡镇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绝大部分乡镇高度重视,措施有力,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仍有少数乡镇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够,不能严格执行项目实施事业计划,工程建设进度迟缓,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扶贫开发整体工作的进展。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有:一是坚持把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加大工作力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进各种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三是坚持瞄准贫困群体,把减少贫困、缩小差距、促进和谐作为扶贫开发的战略任务,把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四是坚持开发式扶贫,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集中连片开发,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五是坚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倡导不等不靠,动员、引导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扎实苦干,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六是坚持“大扶贫”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强化部门扶贫责任,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合力。

三、2015年主要工作重点及措施

2015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十八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工作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桥头堡建设和国家把龙陵纳入滇西边境山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重要历史机遇,坚持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改善贫困地区民生、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为主线,以专项扶贫为龙头,以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同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同步加大、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村村容村貌同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2015年的工作目标是:计划争取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4000万元以上,其中无偿资金4000万元以上,信贷资金10000万元以上;积极争取扶贫整乡推进项目1个;“溜索改桥”项目1个;“以奖代补”项目资金1个;贫困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6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6个;科技产业扶贫项目1个;“雨露计划”项目1个;劳动力转移培训1600人次以上;易地搬迁400人次、安居工程300户。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农村民生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农民能力提升、金融扶持助推七大工程,有效解决1.5万人的温饱问题,返贫率控制在5‰以内,力争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根据以上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组织实施好专项扶贫工作。专项扶贫是国家针对贫困对象专门制定的特惠政策。要按照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全力组织实施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多乡连片开发、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安居等项目。

一是围绕夯实基础,突出抓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和片区开发工作。要牢固树立“大扶贫、大整合、大投入、大变样”的理念,根据资源条件、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最大限度地集中各方面的扶贫力量和资源,在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档次上狠下工夫,着力推动三个转变:由过去分散单一的贫困村整村推进为以整乡数乡区域连片开发为主的整体推进转变;由过去资金零星分散、项目点多面广为集中资金支持贫困地区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促进产业化发展区域与整乡推进区域的有效融合转变;由过去简单的“输血式”扶贫手段为统筹各部门力量,重点突破,协作推进,构建大扶贫格局转变。力求在实施规模上有突破,在组织形式上有创新,在质量档次上有提升,在扶贫效果上更显著,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围绕促农增收,突出抓好产业扶贫。要认真学习借鉴市内外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完善产业扶贫机制,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发展高原特色,立足县情优势资源,突出生态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打造石斛、烤烟、甘蔗、核桃、畜牧六大重点产业。同时要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关键举措来抓,切实发挥项目贴息贷款扶持龙头企业作用,坚持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围绕资源开发上项目,围绕特色农业搞加工,着力培植壮大一批农特产品龙头企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助农增收。

三是围绕提高素质和扩大就业,突出抓好劳动力培训转移。2015年,计划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1600人次,结合就业形势和产业发展,坚持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并重、转移和输出并重的原则,创新机制,完善举措,围绕促进劳动力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发展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转移就业效果。工作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要加强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完善服务、大力支持。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贫困地区群众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二是培训与促进劳动力转移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在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上下工夫。同时,要积极帮助受过培训的贫困农民开拓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三是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相结合。建立与输入地区建立劳动力转移协作机制,积极开展定向培训,提供信息服务,规范操作程序,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路子,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劳务输出。

四是坚持群众自愿,稳步推进易地搬迁扶贫项目的实施。2015年,计划争取易地扶贫搬迁人口400人次,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规定,对丧失生存条件、遭受自然灾害的群众给予优先倾斜扶持,优先将贫困户列入搬迁对象,优先兑现落实好对贫困人口的各项搬迁优惠政策,真正让贫困群众少拿钱或者不拿钱。要提前制定具体的搬迁安置方案,充分尊重搬迁群众的意愿,充分论证项目计划的可行性。要在解决好住房建设的同时,下工夫解决好配套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问题,确保搬迁户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

五是继续抓好安居工程建设。积极主动做好部门协调工作,整合地震民居工程、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结合,切实做好农村住房困难户的扶持工作,逐步改善贫困户的居住条件。

六是继续推进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工作。严格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实,全面建立健全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瞄准贫困人口,实行精准扶贫。要切实解决好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做好项目准确瞄准贫困对象,认准贫困人口,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集中资源,整合力量,大力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扶贫安居、易地扶贫、基础设施、整乡整村推进到村到户到人,做到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认识,对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七是进一步做好小额到户贷款和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小额到户贷款和互助资金对弥补农村金融低端缺失,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创新扶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按照云南省项目资金管理使用规定,规范运作,继续加强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督促检查,要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放贷机制,建立确保贫困农户受益优先为条件的扶持机制,建立资金管理、使用和效益统一的绩效评价机制。

八是切实加强统计监测。扶贫统计监测为扶贫事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在统计内容、统计制度、统计成果等方面,要与统计部门形成整体、协调、互补、共享的机制,满足社会多方面对扶贫统计信息的需求。要提高统计成果的多样化程度,加大对统计成果的分析、提炼力度,多出一些综合性统计分析报告、形势预测、资料汇编、政策性建议,为决策和管理当好参谋。要逐步建立扶贫统计信息发布管理制度,统一口径,避免数出多门。

(二)切实加强对行业扶贫的组织协调工作。要强化大扶贫的意识,积极做好行业扶贫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工作,尽快推进行业扶贫由自发状态转到自觉状态上来。一是以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为统领,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要求,加强协同配合、信息互通、政策对接,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工程、扶贫搬迁、整乡推进等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打破条块界限,以项目为载体,有效整合各单位、各部门的行业资金和中央、省、市、县的各类专项资金,达到资金集聚、项目配套、综合开发的整体效果。二是协调行业部门参与片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时间节点,认真完成“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实施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主动争取协调各部门参与到实施规划编制工作中,将各行业、各部门的项目纳入到规划中,争取进入到国家、省和市的项目盘子中,推进大扶贫工作格局构建。

(三)深入开展社会扶贫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动员工作,围绕贫困地区热点民生问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一是重点加强与云天化集团、云南能投集团、云南财产保险公司、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协调联系,多层次、全方位挖掘社会资源,多方面、多形式搭建帮扶平台,动员组织社会各界支持、参与贫困地区开发建设,引导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龙陵经济社会发展。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扶贫济困。在协调做好云天化集团整校援建龙新乡勐冒小学的同时,强化协调沟通,拓展合作领域,争取云天化集团更大的扶持。三是加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和“四群”驻村帮扶。主动衔接沟通,积极做好配合服务,努力争取现有挂钩单位对我们更大的扶持,也争取更多的单位来参与扶贫。同时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构建扶贫志愿服务网络,搭建志愿者与贫困对象结对帮扶平台。

(四)狠抓项目实施进度。抓住当前扶贫项目实施的黄金季节,充分发动群众,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实施好整乡推进、行政村整村推进、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继续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发展壮大劳务经济;积极争取并利用好信贷扶贫及科技与产业扶贫资金,努力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扎实开展好易地扶贫、安居工程等项目。同时积极做好项目的论证储备工作,抓好县级产业规划报备工作,多乡连片规划编制工作,超前谋划2015年的各项扶贫工作,争取得到上级更多的支持。

龙陵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4年11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