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300-6-/2017-0103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乡村振兴局
公开目录 计划总结 发布日期 2017-01-0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扶贫
龙陵县扶贫办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

2016年,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指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认真总结2016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认真研究2017年的工作思路及工作措施,根据安排,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龙陵县建档立卡基本情况

龙陵于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个贫困乡镇、33个贫困村和3个民族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588户31018人,占全县总人口29.75万人的10.43%,贫困发生率为12.65%,在全市排第三位、在全省排第五十一位,贫困人口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以乡镇为区域划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勐糯、碧寨、象达3个贫困乡镇,这3个贫困乡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94户7949人,占全县建档立卡总户数的25.55%、总人数的25.63%。以村(社区)为区域划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33个贫困村和3个民族村,这36个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16户13963人,占全县建档立卡总户数的45.65%、总人数的45%;其余55%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插花分布在其他84个村(社区)。2016年龙陵计划脱贫退出2个贫困乡镇、15个贫困村、1个民族村、79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二、2016年工作开展情况

龙陵县严格按照上级决策部署,动员全县上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超常规举措,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抓好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脱贫,实现小康。

(一)强化动态管理,抓实精准识别。围绕国家“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总体目标,按照“八有四无一超一受益”的脱贫标准,坚持“五查五看”和“三评四定”的原则,通过入户核查和创新“八评法”衡量标尺的方法,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组织开展了 “回头看”工作。在此次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中,全县共脱贫2327户8598人、调出不精准对象103户327人,新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15户8925人,并按标准程序对贫困乡、贫困村进行审核识别。建立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审核和验收制度,由各挂联单位分管领导、各乡镇挂村领导、各村党总支书记负责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措施进行逐户审核,由各挂联单位主要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措施进行逐户验收,通过层层审签、层层把关,确保数据精准、措施精准、管理精准。着力推进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2015年末相关数据与云南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数据有效、精准衔接,确保回头看工作规范精准按时完成,形成全县上下共同关注建档立卡“回头看”、共同参与建档立卡“回头看”的工作大格局。

(二)围绕脱贫目标,抓实自查评估。围绕“三坚持、三强化”的自查评估方法步骤,对2016年预脱贫退出贫困乡镇、村、人口认真进行自查评估。一是坚持统一标准,强化业务培训。对贫困人口、村、乡退出标准的“6、9、10”项指标进行讲解和阐释,对评估标准、摸排程序等进行培训和指导,对完成时限、汇总时间等进行统一和要求,切实做到标准、程序、时限“三统一”。二是坚持五级联动,强化责任落实。通过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的工作方式,调动全县87个挂包村单位650余名帮扶干部深入到120个行政村开展摸排工作,切实做到应排尽排,应查尽查,并进一步明确贫困乡村责任主体及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坚持边查边改,强化立行立改。根据摸排结果,对存在问题、项目、责任清单按行业进行分类汇总,并及时反馈行业主管部门,围绕补齐短板、全面达标要求,拿出具体工作措施,列出具体项目,制定整改落实措施,并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的原则,全面推动2016年脱贫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结合龙陵实际,于10月21日—26日邀请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保山市委对全县计划脱贫退出的2个乡镇、15个贫困村开展自查评估工作,根据自查评估结果,全面进行对标整改。

(三)把握脱贫核心,抓实易地搬迁。在新一轮脱贫攻坚中,龙陵县紧紧围绕新房、新村、新景、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六新”目标,坚持“三年规划一年启动”,成立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及项目建设指挥部,建立“县级领导挂钩安置点、县直单位包保安置点、干部职工包户”制度,实现安置点、搬迁对象包保全覆盖。采取“集中式、专题式、走访式”等方式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宣传,强化群众主体意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性、积极性,形成群众倒逼项目建设推进的良好氛围。按照安置点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原则,聘请社会专家服务团,对安置点布局规划、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工作实行全程跟踪指导,强化服务保障。针对乡镇财政薄弱问题,县级加大易地搬迁前期工作经费落实力度,强化资金保障。目前,“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的43个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完成规划评审并开工建设、开工率100%,完成“三通一平”8个,启动房屋建设862间、建成216间。争取到易地扶贫搬迁专项优惠贷款8亿元(到户5亿元),累计拨付至乡镇项目实施建设资金3.92亿元,完成投资2.9亿元,并结合重大项目督查工作,开展专项督8次。同时,对照脱贫退出标准,在非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中全面开展安全稳固住房大排查,针对未达标群众,采取“一户一档”“一户一策”,按户均2万元筹措资金,扶持群众进行原址改造和修缮加固,年内可完成982户贫困群众住房改造提升工作。

(四)紧扣精准主线,抓实产业扶贫。坚持“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发展路子。在政策层面上,改普惠制扶贫为精准化扶贫,100%将产业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户生产发展。比如,今年整合投入县级财政资金1476万元,以户均2000元的标准成立产业基金,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猪、鸡、牛、羊、蜂等“短平快”产业,确保所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有2项产业支撑。牢牢抓住农发行支持我县建设“产业扶贫”示范县机遇,根据各单项产业发展需求,由政府出资51%以上,龙头企业出资49%以下共同组建国有控股企业,采取资产入股、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带动贫困群众发展龙陵黄山羊、石斛、中药材、等17项产业(项目概算总投资95.3亿元,其中政府融资66.9亿元,企业筹资27.5亿元,整合其他资金0.9亿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扶持和产业发展全覆盖。同时,积极争取云南浦发扶贫发展基金支持,目前获批项目23个,获批资金27.1亿元(其中,基金17.5亿元、投贷联动水利贷款6.1亿元、“园中园”贷款3.5亿元),重点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生态环境建设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饮水、就学、就医等难题。

(五)瞄准脱贫要务,抓实挂联帮扶。建立龙陵县“挂包帮”“转走访”联席会议制度,按照“所有村(社区)挂包全覆盖、所有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的要求,调派117个帮扶单位8549名干部职工挂包120个有贫困人口分布的村(社区),与13698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向33个贫困村选派33支驻村扶贫工作队202人,动员70家企业及26个专业合作社与60个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各挂联单位力所能及为挂包乡村想办法、出点子,协调资金,争取项目,解决发展难题;全面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要求填写走访、回访问卷调查表和帮扶农户概况统计表等;并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试行)》,对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严格管理。

(六)凝聚脱贫合力,抓实氛围营造。通过在龙陵新闻网、县电视台开设扶贫开发专栏,并充分运用龙陵手机报、微信、微博,以及板报、橱窗等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政策宣传、做法宣传、成效宣传,在全县营造出“扶贫人人知”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文艺专场、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宣讲、脱贫攻坚志愿服务、百名脱贫典型宣传“四项活动”,通过文艺互动演出,增进干群联动抓脱贫攻坚的信心;通过集中宣讲和入户宣传,让群众掌握脱贫政策措施;通过志愿服务,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尚;通过评选脱贫典型,激励贫困群众脱贫的动力、干部干事的勇气和担当。

(七)抓实常规项目,力推脱贫进程

1.扶贫项目增实效。截至2016年11月2日,共争取各类扶贫资金74754.5万元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70313.5(农发行贷款39394万元、农户建房无偿补助资金14907万元、地方债券8000万元、基金6012.5万元、资金本2000万元);2015年度碧寨乡整乡推进项目补差资金1000万元;第一批中央切块资金项目1969万元(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500万元,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360万元,基础设施切块项目27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839万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项目1052万元(其中:2016年度象达乡整乡推进项目1000万元、产业项目3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22万元);第二批中央切块资金项目1068万元(其中用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农户补助648万元已计)、其他项目420万元(只计此项))。重点围绕打造易地扶贫搬迁、整乡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品牌,兼顾劳动力转移培训、互助资金等扶贫项目,将资金使用与建档立卡结果高度衔接,提高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的瞄准度和覆盖率,确保完成2016年既定减贫增收任务。

2.整乡推进筑平台。以整乡推进为平台,统筹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各项资源,着力加强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素质能力、服务体系、生态环境和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全领域、全覆盖、全方位的大会战,解决贫困乡的脱贫发展问题。一是勐糯镇整乡推进项目规划计划投资18929.3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0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5057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872.38万元。项目覆盖勐糯镇6个村(社区),60个自然村83个村民小组,受益群众达16200多人,现在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8846 万元,完成总投资的99.56%。二是碧寨乡整乡推进项目于2015年10月启动。已下拨项目专项资金1600万元,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现在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9654.52万元,完成总投资的47.54%。三是象达乡整乡推进项目于2016年4月1日召开项目启动会。目前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已下拨项目专项资金300万元,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已累计完成投资4380.4万元,完成总投资的20%。

3.整村推进打基础。坚持“54321”结对帮扶与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基层党建“双推进”相结合,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选派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工作能力、能吃苦耐劳的中青年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建立挂村联户帮扶制度,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和力量,集中力量予以精准扶持。2016年上半年是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4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5个,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6个,财政补助资金360万元,市级整村推进项目3个,财政补助资金60万元。目前,行政村、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已完成项目申报、评审及事业计划下达工作。项目已启动实施并下拨项目启动资金258万元,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市级整村推进项目正在进行实施方案编制。

4.技能培训拔穷根。按照“扶贫重扶智”的思路,以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为重点,增强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强化增收致富技能,重点做好石斛枫斗加工技术的培训和推广。2015年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人,补助资金451万元。其中,石斛枫斗加工、石斛栽培技术、刺绣等技能培训4300人,补助资金1000元/人;以褚橙种植与管理技术为主,结合法律法规、家庭教育、禁毒防艾、卫生保健知识、安全常识等引导性培训700人,补助资金300元/人。截至2016年上半年,已完成培训任务,累计转移省内就业4510人。

5.产业扶贫换穷业。围绕扶贫项目到村到户的目标,发挥森林资源优势,结合贫困乡村的资源禀赋、优势特色和产业基础,充分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到户贷款和互助资金,重点巩固发展现有的特殊产业,加快发展一批林下种植、生态养殖和乡村旅游等辐射带动强的长效增收产业,让3个贫困乡有支柱产业、33个贫困村有特色产业、49883贫困人口有吹糠见米的增收产业。2016年实施产业项目资金902万元共是实施15个产业项目,目前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869万元(12个产业项目)已通过项目评审,事业计划按时下达,项目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实施,资金已拨付749万元,其余120万元待项目竣工、抽查结束后按时拨付资金;第二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33万元(3个产业项目)还没有通过项目评审,目前方案正在完善过程中,待方案通过评审后及时下达事业计划以便项目顺利实施。

6.金融扶贫增投入。进一步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有效破解资金不足的矛盾,加快推进贫困山区、片区的发展。建立精准贷款、风险补偿、担保机制,化解信贷扶贫风险,建立信贷扶贫风险补偿机制,重点解决好贫困群众在住房、产业、饮水、上学难和就医难等方面的资金困难问题。2015-2016年我县共实施信贷项目4.01亿元,其中到户贴息贷款2.2亿元,财政贴息资金600万元,分两批发放,第一批发放1.2亿元,共有2757户农户获贷(1672户贫困户),第二批正在发1亿元,共有2169户农户获贷(1416户贫困户);项目贴息贷款1.81亿元,财政贴息资金543万元。现在到户贴息贷款实施按季度贴息,第一批到户贷款已完成贴息,第二批到户贷款已进行第二次报账;项目贷款到期及时贴息。

7.互助资金便农户。我县互助资金借款坚持互助互济、有偿使用,只借会员、不借他人,生产专用、禁挪他用,用款申请、有效担保、公示审批,相互制约,有借有还、滚动发展,公开公正、安全高效的原则, 为了创新财政扶贫新模式,有效缓解贫困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切实保障我县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我县共登记注册26个互助社,补助资金470万元,2016年5月底已完成年检工作,2015-2016年实施的100万元互助资金也在4月底拨付到互助社中,目前第一次放款工作已结束。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贫困程度较深。全县贫困发生率较高,多数已脱贫人口刚刚跨过脱贫线,脱贫标准低,应对风险、抗击外部冲击能力差,极易因病、因学、因灾或多种因素相互叠加返贫。现有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山区,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产业发展滞后,大多是历年扶贫开发剩下的“硬骨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以上学历占比不足5%,文化知识程度相对较低,技能培训难度较大,部分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产业基础不牢。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一产,二产、三产几乎处于空白地带,粮食、茶叶等覆盖率高的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总体经济效益不高,难以支撑群众的收入;烤烟、香料烟等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受政策调控影响,覆盖率低,支撑作用有限,导致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单一,收入来源不稳定,产业扶持难度较大。

(三)资金缺口较大。全县山区面积多、坡度大,且处于“歹”字形地震带,房屋抗震设防标准需达8度以上,单体房屋建设成本高。原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弱,搬迁中涉及新建通村公路44.8公里、硬化95.2公里,架设饮水管道207.2公里、输电线173.6公里,新建村卫生室36个、养殖小区51个,改扩建中小学13所。加之适应我县发展的龙陵黄山羊、石斛、中药材等产业,扶持成本较高,户均需产业扶持资金近3万元,全县易地搬迁缺口资金近6亿元。

(四)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率不高。县乡村组对脱贫政策的宣传讲解不到位,部分群众把脱贫攻坚等同于社会救助,脱贫主体意识不强,不善于运用政策、借助政策谋划产业。部分帮扶干部自身对脱贫政策理解把握不透,在政策宣传过程中未将风险控制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讲透彻,导致群众害怕承担风险,不敢运用政策。

三、2017年主要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龙陵县“十三五”总体规划,特别是当前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勤政务实,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自我加压,以扶贫开发总揽县、乡域经济工作全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的扶贫思路: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聚焦3个贫困乡、33个贫困村、3个民族村, 瞄准8588户3101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突出最贫困的山区、最贫困的群体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准配置专项扶贫、部门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各类扶贫资源,因乡因村施策、因户因人施法,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争创全市精准脱贫先进县,确保实现2017年的脱贫目标。

(二)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1.突出主体,推进观念扶贫。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将群众融入贯穿到易地扶贫、产业扶贫等各个环节,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宣传报道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脱贫攻坚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全方位宣传各级各部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和工作经验,讲好龙陵的脱贫减贫故事,传播好龙陵的脱贫减贫声音,打造好龙陵的脱贫减贫典型,做到电视上有图像,广播上有声音,手机上有信息,网站上有图片,主要交通区和人口聚集区有标语,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展板,学校和活动场所有板报,农户家中有宣传资料。通过宣传合理引导群众预期,真正把每一户、每一名群众都发动起来、调动起来,引导群众扭转思想观念,把脱贫作为自发行动、自愿行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计出计,积极参与到脱贫致富的项目和活动中来,变“政府要我脱贫”为“我自己想脱贫”。

2.完善规划,抓好脱贫工作。一是要结合全县扶贫工作的实际,不断完善和修改脱贫攻坚边境片区扶贫规划、“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持规划等规划,以规划为引领,指导好全县的扶贫工作。规划制定以后,要加大实施力度,不折不扣地将规划实施好、落实好。二是要深入探索扶贫整乡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着力在打造亮点、总结经验上下工夫。

3.突出特色,推进产业扶贫。我县立足贫困村贫困户区域分布、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情况,充分运用“转走访”成果,把产业项目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完善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措施。截至目前,我县尚有8588户31018人的建档立卡户还未脱贫,我县将把这些农户作为产业重点扶持对象,以户均2000元的财政无偿资金补助标准对产业发展项目进行测算,研究编制《龙陵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规划》,使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在产业项目发展过程中,重点抓好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户均有1—2项“短贫快”产业支撑,每个村(社区)均有1—2个特色优势产业,力争每个特色优势产业均有1—2个龙头企业带动,实现全部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4.抓实重点,改善基础设施。突出抓好贫困山区饮水、交通、电力、中低产田改造等基础性项目建设,切实夯实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安居工程等项目要安排到最困难、最需要的贫困村组,根据贫困群众需求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新农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效益,在夯实基础设施、发展增收产业、改善社会事业、提高人口素质上下工夫,打攻坚战,确保项目建设完成一个村,基本摆脱贫困一个村。

5.汇聚能量,整合涉农资金。按照“各做一道菜、共坐一桌席”的思路,打破条块部门界限,将项目、资金整合到片区开发和整乡推进项目中,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打歼灭战,破解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进一步做好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助推脱贫攻坚进程。

6.统筹协调,深入推进社会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大连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省财险公司、省接待办等中央及省级定点挂钩部门的联系,积极落实签订的帮扶合作协议。扎实开展教育及人才培养、科技、文化发展、课题研究、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等领域的合作。要加强与市级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做好与市直挂钩帮扶单位的协调联系,争取挂钩帮扶单位更多更大的支持。县、乡、村结合“挂包帮工作”,按照帮扶要求,认真做好所挂钩乡、村及结对贫困户的帮扶,完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用情、用心、用力,拿出真金白银,切实加强挂钩帮扶工作。

7.加快项目实施,推进易地扶贫。进一步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和组织动员力度,真正把每一户、每一名群众都发动起来、调动起来。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强大合力。强化清单意识,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行清单式管理,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排出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跟,一个要素一个要素地盯,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坚持问题导向和责任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工作推进力度。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积极与项目实施乡镇、村(社区)研究工作对策,主动配合乡村两级做好宣传动员、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帮助协调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细化包保工作方案,实现安置点、搬迁对象包保全覆盖。严格按照《龙陵县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进行资金管理使用,做到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公开透明。

龙陵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6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