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碧寨乡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马关做法,创新构建村民自治理事会治理体系,通过党组织主导、多元力量参与、制度规范运行,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激发村民自治活力,为乡村振兴筑牢治理根基。

强化组织引领,健全治理架构。碧寨乡建立“村党总支—村民自治理事会—村民小组”三级联动机制,明确村党总支书记兼任村级理事会理事长,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或组长任小组理事会理事长,实现党组织对理事会的全面领导。采取“1+N+N”模式组建理事会,即1个村级自治理事会、N个小组自治理事会、N个议事协调小组,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逐步推广”的思路,8月底前完成6个村的组建,12月底前实现全覆盖。理事会成员由3至7名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妇女代表、乡贤能人及产业带头人等构成,注重吸纳教师、乡村医生、致富能手等本土人才,经民主推荐、公开公示、户主会议无记名投票等规范程序产生。推行村“两委”成员挂钩指导制度,协助制定章程、监督运行,确保方向不偏、执行有力。
聚焦六项职责,创新治理实践。理事会全面履行“开展议事协商、办理公益事业、调处矛盾纠纷、维护村民权益、倡导文明新风、服务生产生活”6项核心职能,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新格局。在议事决策方面,建立“群众提事—联席议事—民主决事”机制,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通过召开群众会、户主会、院坝协商会等形式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符合村情民意。在民生服务领域,组织村民筹资投劳实施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等工程,带动群众共建美丽乡村,同步整合“土专家”、致富能手资源,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与产销对接服务。在矛盾化解中,推行“三级三次”调处机制,在婚丧礼俗、宅基地纠纷等矛盾中主动介入,最大限度预防“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群体性案(事)件和缠访、闹访、聚集访、越级访等非正常上访的发生。
深化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质效。碧寨乡创新建立“常设理事会+动态协调组”机制,针对道路建设、灌溉工程等阶段性任务,灵活组建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专项小组,事毕即散,实现治理精准高效。将红白理事会、矛调委员会、志愿服务队等机构职能整合至村民自治理事会,协调公安、司法、民政、妇联、卫生院等职能部门,对理事会成员开展业务培训和专题辅导,实现“多会合一、资源共享、标杆共争”。衔接司法调解“以案定补”等政策资源,为理事会开展工作提供支撑,联动乡贤捐赠、合作社反哺等社会力量,增强公益服务能力。建立“群众点单—理事会派单—成员接单—多方评单”服务机制,确保敬老助学、环境整治等事项高效落实,邻里纠纷就地化解率大幅提高,党群同心共建美好家园的治理新格局日益成熟,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