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寨村地处怒江峡谷西岸,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354户1635人,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1名。近年来,碧寨村立足实际,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以基层治理、乡风文明为抓手,通过绘好“四张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扮靓乡村“新颜色”。

绘好“组织引领,美丽和谐”新蓝图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碧寨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在乡村治理中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引领力、组织力、号召力。一是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推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致富带富能力强、文化水平高、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进入了村“两委”班子,增强了村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党组织引领、支部书记带头、党员干部联动、群众广泛参与“一村一示范”创建,群众主动投工投劳175人次,捐资捐物1.9万元,全村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美丽乡村建设氛围。二是构筑党群融合机制。碧寨村把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作为加强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作为突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40名党员结对联系89户群众,党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访问特殊学生家庭,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强化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绘好“村庄整治,绿美家园”山水图
碧寨村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硬任务,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整合各类资源强化保障,清垃圾、改厕所、治污水,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一是人居环境整治立竿见影。碧寨村集中精力在全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了一批农村环境卫生中的老大难问题。实行“户分类、组收集、村清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将村庄保洁、公厕维护纳入公益性保洁员管护范围,切实提高保洁能力。科学有序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全村累计建成农户卫生厕所354座,普及率达到99.7%,建成卫生公厕7个,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提升。二是增绿添美扮靓村庄。2022年以来,碧寨村因地制宜,对进村通组道路、房前屋后空地进行清理,制定村庄绿化美化行动计划,用砖和瓦片修建特色围墙187.69平方米,种植三角梅145盆、紫薇花2盆、芒果130棵,既改善了村庄环境,也让家门口成为了增收致富的“宝地”,切实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城墙山路口用鹅卵石镶嵌的党徽,表达了党员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

绘好“果蔬丰硕,猪肥牛壮”富足图
碧寨村依托现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民强村的发展新路子。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在巩固好烤烟、玉米、黄山羊、肉牛、生猪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培育火龙果、牛油果、人参果特色产业种植。截至目前,碧寨村辖区内容种植火龙果275亩、牛油果310亩、人参果32亩。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借助区位优势,依托土地资源,龙陵县昌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龙陵县凌峰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龙陵县桂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陵县权鹏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碧寨,提供了36个就业岗位,户均增收3.8万元,既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又带动了产业发展,打开了促农增收新格局,走上了“多业并举、多元增收”的致富新路。

绘好“萧鼓春社,乡风文明”祥和图
注重以家风塑形、以标杆提神、以精神铸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一是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围绕村风、民风、家风建设,全面修订村规民约。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文明礼仪等宣讲,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建推动乡风文明大跨步。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创建评比活动,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人物,培育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文明家庭新风尚。推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营造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二是传承历史文化。深入挖掘抗战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做好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坚持把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不断提升乡村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宜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