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柔情碧寨
碧寨乡:“五个有”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0日 22:26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近年来,碧寨乡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转身就抓落实的优良作风,以“五个有”持续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如今,行走在碧寨,一步一处一美景、一户一村一幅画、一山一水一风光、一村一组一产业,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图景徐徐展开。

严抓教育,乡村振兴有根基。为推动碧寨教育再上台阶,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上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在制度、基础设施、思想建设上持续发力。坚持制度创新,教育发展有抓手。建立了领导班子挂联学校制度、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党员联系特殊学生家庭制度,定期不定期深入了解师生所思所想所求,找问题所在、深究根源、对症下药,及时为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助推全乡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2022年以来,走访特殊学生家庭628户,帮助解决问题128个。建立教育激励机制,争学争优有干劲。建立了中考、高考奖励制度和村(社区)自筹资金奖励制度,最大限度挖掘师生潜能,以鼓励教师争先创优、学子比学赶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乡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2022年以来,碧寨乡有75名碧寨籍学子参加高考,本科上线43人,其中一本13人,本科上线率57.33%。600分以上3人,理科最高分627分,文科最高分653分。聚焦“树典型”,身边带动有氛围。以大学生献身说教的方式,帮助厌学的中小学生重拾学习信心,以大学生假期辅导功课和送教上门的方式,帮助“差生”提高成绩,真正实现出一个“典型”,影响带动一个寨子,甚至一个村的作用。截至目前,碧寨乡共有28名大学生参与了教育实践活动。

“五治”融合,乡村振兴有保障。碧寨乡始终坚持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从而实现碧寨乡村治理的美丽蝶变。如梨树坪社区因地制宜,以“党建+社会治理”示范点打造为契机,创新推行“1+5+1”工作模式,取得了“政治强底气、自治凝人心、法治扬正道、德治树新风、智治有新气”的良好社会效果,彻底改变了澡堂自然村民心散乱、社会风气坏、治安混乱的局面,切实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坡头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党建引领村级治理,借助一村一示范点打造,积极探索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提升基层治理凝聚力,发挥“自治”强基作用、激发基层治理源动力,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增强基层治理定力,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力,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强化基层治理助推力,全面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全村呈现出了村庄美丽、民风淳朴、业兴路畅、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有底气。今年来,碧寨乡结合实际、理清思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取经变真经,因地制宜谋思路。组织乡村干部到昌宁县、腾冲市、施甸县、大理州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因地制宜取得村集体经济发展真经。资源变现金,融合发展促增收。通过盘活“三资”、争取项目推动、抱团发展、红色劳务输出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完成了麦子坪洗消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启动实施了半坡70亩茶山改造和30亩林下仿野生石斛种植、扩大中寨黑燕山水厂生产规模、整合摆达冷库资源和摆达滥坝寨片区农特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集体经济项目,以片区融合发展模式带来1+1>2的放大效果,推动工作取得整体提升。12个村(社区)呈现“百花齐放”发展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文化墙”助力,乡村振兴有新颜。碧寨乡积极践行“三个工作法”,通过串点成线、串线成面、抓点成典,做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推动乡村振兴刷新颜。走进坡头村搬迁点,“幸福不忘来时路”“吃水不忘挖井人”等文化墙格外吸引人,“十里桃花”、“微菜园”、“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画面一一呈现在眼前,干净整洁的路面、错落有致的房屋、绿意盎然的景致,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在滥坝寨村官山小组党建示范点,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呈阶梯式排列,玉米、青豌豆,牛羊紧随其后,道路干净整洁,党员带头,群众从看着干部干、到跟着干部干、再到主动谋划干,砌围墙、围篱笆、研究墙体绘画内容等主动参与,为建设美丽、和谐、文明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还有新林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外墙壁上一幅长11米宽2.6米的江外美景文化墙、半坡村“民族团结一家亲”“中华美德”文化墙等,一幅幅色彩鲜丽、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扮“靓”了碧寨的村村寨寨。

种养发力,乡村振兴有产业。近年来,碧寨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促产业振兴,大力推动“一村一业”发展进程,通过做实做大传统产业、重点打造特色农业,绘画出碧寨产业振兴新景图。充分发挥立体气候资源优势,整合闲置土地,以“党总支+公司+合作社+农户+土地+种植(养殖)”、“公司+基地+农户”等的模式,扩大青豌豆、无筋豆、牛油果、火龙果、芒果、中药材等种植面积,最大程度发挥产业规模效益,稳定群众增收;以“党总支+公司+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场+养殖户”的运行模式,实行黄山羊全产业链服务,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推行“党总支+农村低收入群体”、“肉牛贷+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重点培植大户和龙头合作社等方式,以大促小,带动全乡肉牛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碧寨乡芒果种植面积达7317.4亩,牛油果种植面积达900亩,火龙果种植面积达300亩,青豌豆种植面积达15000亩,无筋豆种植面积达50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00亩,黄山羊存栏量达3万只以上、肉牛存栏达7000多头……产业逐渐呈现欣欣向荣景象。

乡村振兴正当时,踔厉奋发向未来。下一步,碧寨乡将继续以“五个有”,用力用心用情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画卷,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