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踏入木城的村庄,仿佛步入一幅诗意盎然、色彩斑斓的画卷。这里,家家户户的小院都藏着一组别具韵味的“固定搭配”——金黄、绯红、粉嫩、翠绿交相辉映,宛如一个个微型的艺术空间,共同织就了村庄绚丽多姿的风景。

走进一户人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侧那金灿灿的胶桃树。当地人习惯称它为“马兰干”。胶桃果实由夏初的青涩,渐渐染上秋日的明黄,饱满地挂满枝头。阳光洒落,熟透的胶桃泛着光泽,香气四溢,总引得路过的孩子们忍不住踮起脚尖,摘下几颗尝鲜,酸甜的滋味在舌尖绽放,是童年最鲜活的记忆。

不远处,火龙果藤蔓攀墙而上,粉艳的果实如火焰般跳跃在土黄色的墙头,像缀满墙垣的宝石,热烈而温柔。在蓝天的映衬下,粉与黄的碰撞,既质朴又浪漫,令人驻足流连。只是此时已过头茬果的盛期,甜香稍减,人们也不再急于采摘,任其在枝头多留几日,反倒成了鸟儿们每日光顾的天然食坊。

再往里走,咖啡树静静伫立,枝头挂满红褐色的咖啡豆,沉甸甸地垂着,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与土地的厚意。咖啡自二十世纪传入木城,曾被用作天然篱笆,如今却成了庭院中的风景与生活的滋味。春来,洁白的咖啡花悄然绽放,清香浮动;秋至,红果累累,摘下后经简单处理,便能焙炒出一杯醇香四溢的热饮。那一缕缕咖啡香在院中弥漫,是生活最踏实的暖意,也是木城人慢节奏的诗意。

而点缀在花盆边、墙角处的翠绿,则来自草八果——也就是罗勒。它像一位不知疲倦的绿色精灵,四季常青,生机勃勃。在木城,家家户户种的不是葱蒜,而是它。煲汤、制药、调制蘸水,少了它,风味便失了灵魂。这抹绿,不只是调味的必需,更是自然的馈赠,为小院注入清新气息,也为整个边境村落注入独属于当地的美味。

这些小院中的“固定搭配”,诉说着人们对土地的依恋和对日常的珍视。它们静静伫立在这片土地上,不喧哗,却自有光芒,吸引着人们前来驻足、凝望、感受。走进木城,走进这些小院,去聆听一树一果的低语,去品味一草一木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