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城彝族傈僳族乡鱼塘垭口村,有这样一位村民,他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辛勤奋斗,从一名贫困户转变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不仅自己实现了增收致富,还带领村民共同走向富裕之路,他就是鱼塘垭口村的李国华。
一、易地搬迁开启幸福新生活
李国华于1987年8月出生在龙陵县木城乡鱼塘垭口村下弓背组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家的土地不仅少,而且十分贫瘠,再加上受气候影响,收成不好,这使得全家人长期在贫困线边缘苦苦挣扎,2013年12月李国华一家经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身为贫困户的李国华从木城乡鱼塘垭口村下弓背组搬到了富宝新村搬迁点,从此开启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富宝新村可是木城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水泥路直接通到居民的家门口,群众的居住环境和交通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主动谋划摘掉穷帽
作为村里的贫困户,他深知发展产业才是最基本的致富道路,他思考过很多增收致富的办法,苦于缺乏经验和资金,让李国华一度陷入迷茫与焦灼。坐着等吃是不行的,天上不会掉东西下来,得想办法自己去找增收的路,他先后前往临沧和芒市等地打工。在打工期间,他一边努力工作赚取收入,一边勤奋学习。这样的经历不仅让他的腰包渐渐鼓起来,还让他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
2017年,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多次前往李国华家,为其制定脱贫规划,同时积极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受到鼓舞的李国华,心头一热就打算回家乡发展产业,可当时才下定决心的李国华就面临发展什么,要怎么发展的难题,尽管琐事繁多,经济上也很拮据,但这些都没能阻挡他探寻致富之路的脚步。当时,龙陵正在推广肉牛养殖项目,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就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养殖的收益状况。这一了解还真让他发现了致富门道。木城养牛产业大多是农户散养本地黄牛的模式,不仅数量少,而且缺乏规模化养殖,没有一定发展前景,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养殖事业当中。
在省、市、县各级出台的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扶持奖励政策的支持下,他开启了肉牛养殖之旅。一开始,由于启动资金短缺,他鼓起勇气向银行贷款15万元,购买了20头肉牛。之后,他积极主动地学习畜牧养殖知识与养牛技术,同时钻研国家针对发展养殖产业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不断养得得心应手,但因市场行情波动,他深知“鸡蛋不能只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又开始谋划新的产业。重拾烤烟种植这一老本行,他开发了20余亩土地,大力发展烤烟产业,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充分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在石头林开启了烤烟种植之旅。
由于缺乏种植经验,李国华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产业培训。培训期间,他主动向培训老师请教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平日里,他还把农家书屋当作知识宝库,利用业余饭后的闲暇时光,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烤烟茁壮成长,迎来了丰收。不仅如此,李国华还通过养殖生猪、肉牛,再加上打零工的收入,仅仅一年时间就成功摘掉了“贫困帽”。李国华自豪地说道:“2018年,我家那20多亩烤烟收入有10多万元,再加上养殖和打零工的收入,一年的总收入达到15万元,达到脱贫标准了。那年,我们成了脱贫先行者,是脱贫先锋呢!”
在尝到烤烟种植带来的甜头之后,李国华逐步扩大了烤烟种植的规模。李国华说道:“要大规模种植烤烟,这样收入才会多起来,小面积种植没多少收益。”经过几年的发展,他家的烤烟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亩扩展到如今的36亩,并且还为烟地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管道,逐步实现科学化种植,产量更是一路飙升。到了2024年,他家烤烟的纯收入达20余万元。在政府的帮扶之下,李国华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坚持,用勤劳的双手谱写着属于自己的脱贫故事,奏响了乡村振兴的“致富曲”。
三、用心履行指导之责
2018年4月,李国华被鱼塘垭口村聘为烤烟辅导员,从此,并肩负起了带领全村人民致富的重担“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大家信任我,聘我为烤烟辅导,我就要为大家做好服务,带领全村人民壮大壮实产业,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对得起大家的这份信任。”李国华强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自从担任烤烟技术辅导员以后,李国华深知,若要带领大家一同走向富裕,掌握技术是重中之重,而怎样让大家都能熟练掌握种植技术,便成了他极为关心的问题。
于是,他趁着闲暇时光,将自己所掌握的从育苗开始,到移栽环节,从田间管理到烟叶采摘,再从烟叶烘烤直至分级扎把这一整套种植、管理以及烘烤的经验技术,不断地进行梳理与总结,最终形成具有可行性的经验。接着,他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在田间地头、户主会上,通过“示范+观摩”“实践+指导”等多种方式,助力村民快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切实提升种植技术水平。还以自身脱贫致富的经历为范例,深入每家每户进行动员,激励并引导更多村民一同参与烤烟种植,以此壮大产业规模。截至目前,鱼塘垭口村的烤烟种植面积已达1465.3亩,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四、踏上为民服务的征程
多年以来,李国华切实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及党支部的组织协调功能,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通过抓党建来推动脱贫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村民们的眼中,李国华是一个热衷于村里公共事务、时刻关心着村庄建设发展的人。
他积极为群众解决各种难题。深入农家,与农户们真诚地交谈,用心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李国华发现,乡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筑牢基础设施,他主动向乡党委、政府以及村委会反映村内基础设施较差的情况,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并且,他率先垂范,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投工投劳。在他的引领下,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完成了1.5公里沟渠的修建工程和3公里机耕道路的建设工作,切实提高了村民的生产效率。
他觉得乡村振兴不但要让村民“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踊跃加入了鱼塘垭口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每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在平时,他始终把志愿服务放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理念,全心全意地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他积极参与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宣传村规民约,有效地遏制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尚,让文明之风吹遍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2023年,李国华被评为木城乡农村致富带头人,李国华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木城人,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木城变得更好。家乡好,我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