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满坡村曾是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的深度贫困村。党的二十大代表、木城彝族傈僳族乡老满坡村党总支书记郭玉琴26年来,始终把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作为重中之重,始终把边境沿线作为边疆治理、民族团结、守边固边的主战场,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老满坡村,一条条水泥路宽阔整洁,一幅幅民族元素的墙体彩绘引人注目,一句句感党恩、颂党恩的宣传标语道出了山寨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带领村民创造奇迹、改变贫困面貌的正是郭玉琴。

老满坡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境村,居住着彝族、傈僳族、汉族等多个民族,人口不足1600人。张家全是老满坡村裕民一组的小组长,谈及十年前的生活环境,他如数家珍一般地说道,以前住的是低矮的茅草房、土基房,道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家人围着田地打转转,传统农耕广种薄收,一年辛苦下来,收入不到5000元,日子过得甚为紧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郭玉琴主动扛实脱贫攻坚责任,带领村“两委”班子整合上级项目资金3351.89万元,全面加强进村入组到户路面、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庭院以及活动场所、养殖小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甘蔗、坚果、肉牛等产业,带领全村150户569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稳定脱贫。2021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21元。

说起现在的小日子,张家全乐滋滋地算起了收入账。现在一年养猪收入2万多元,甘蔗收入3.5万元,务工收入近4万元,一家五口人,日子相比过去真是天差地别。

木城彝族傈僳族乡老满坡村村民张家全说:“在党的关心下,现在的居住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以前的收入一年不过两三千,现在收入比以前好多了。”

吃过晚饭,劳作了一天的村民齐聚到活动场所,伴着音乐悠闲自在、欢快地打起了歌。如今的老满坡村,早已旧貌换新颜。

木城彝族傈僳族乡老满坡村副主任尹正清说:“这十年来,群众的生活条件、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通过发展产业,群众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宣传教育,各族群众更加团结,更加和谐,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意识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