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边塞木城
木城:抓好“四个着力点”绘出边境小康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6日 17:27 浏览:[] 作者:董秀芬 来源: 打印

木城彝族傈僳族乡辖乌木寨村、老满坡村、花椒村、鱼塘垭口社区、木城社区5个行政村(社区),38个自然村,52个村民小组。2021年末,全乡有2772户9471人,其中少数民族4023人,占总人口42.47%,有国境线20公里,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边境乡。为让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木城乡以“四个着力点”为抓手,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契机,积极引导群众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产业兴旺、群众富裕、乡村美丽乡风文明、民族团结的目标绘制边境小康新图景。

抓好“产”的着力点,提升融合发展效率。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中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任务,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走出产业“兴旺路”。聚焦抵边村自身特点,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木城乡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及资源优势,坚持“一村一品”总体思路,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将区域、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由合作社牵头盘活土地资源,鼓励群众种植甘蔗、烤烟等经济作物,积极引进咖啡、坚果等新兴产业,先行先试玫瑰、贡菊种植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融合发展,不断放大“乘法效应”。木城乡坚持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强边固防、疫情防控等工作相结合,整合“强边固防”示范村、兴边富民等项目,统筹谋划,系统布局,互推互促,不断放大“乘法效应”。以“党建+产业发展”的模式建成6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小区,成立肉牛、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致富能人和乡贤人士回乡帮办领办创办合作社、村办企业,引导聚集一批经验丰富、懂技术、善创新的农户实行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管理、科学化饲养,不断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目前,木城乡甘蔗种植4264.6亩、澳洲坚果种植12737亩、咖啡种植面积6100、烤烟种植面积2963亩、香料烟种植面积560亩、生猪存栏2.14万头、肉牛存栏8700头、黄山羊存栏1.36万只,家禽存笼4.66万羽。

抓好“人”的着力点,激发内生新动力。木城乡不断壮大人才骨干力量,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锻造一支“党员干部+村两委班子+致富带头人”的人才队伍,扎实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以乡愁乡情为纽带,吸引乡贤人才反哺故土、回报家乡,回引在外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全乡社会事业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培育内生力量。牢固树立“群众才是主力军”的思想,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按照农村党员履职能力情况,进行设岗定责,采取“1+N”模式,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将所有党员按照实际履职情况实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确保联系到每户农户,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延伸服务群众的触角,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参与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与群众共同探讨建设内容,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实施,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引导群众从“观望者”变为“参与者”,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形成了村民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到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共发动党员群众参建2000余人次,累计节省劳务成本20余万元。积极引进外在力量。坚持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深入推进 “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吸引各类人才回归乡土,充分打通“纳贤之路”,广泛动员公职人员、经商企业人员、乡贤能人回乡与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党员群众同商共议,对乡村建设规划出谋划策,扩宽思路,盘活资源,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已回引返乡创业30余名。

抓好“魂”的着力点,营造民族团结“氛围感”。在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过程中,木城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条主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持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明显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从而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村组。目前,木城乡共成功申报18个省级、4个市级、10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抓好“治”的着力点,绘好乡村治理“同心圆”。用好边境派出所、片区警务室、一村一警、各村综治专干等力量,严抓各村综合治理工作。加强网格化治理机制,在全乡辖区内2133户群众分成464个网格小组,建立党支部45个、党小组51个,引导431名党员挂牌亮身份。创新网格治理模式,探索开展共建共享平台、畅通民意渠道。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公约、家规家训和修改完善村规民约。设立疫情防控监督岗、环境卫生监督岗、生态环境保护岗、矛盾纠纷调解岗、社会治安维护岗、乡风文明促进岗、宗教事务联系岗、民族团结维护岗等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积极探索建立强边固防党员责任区制度、干群巡边制度等制度,群众参与村寨建设,守护边防安宁,边境管理、社会治理效能有效提升,画出一道道文明和谐、安宁富裕的靓丽风景线。今年来,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养老诈骗、安全生产等各类法律法规宣传200余次,共排查化解乡级矛盾纠纷10余起,涉及调解人数26人。

木城乡将持续巩固“五个振兴”,围绕“六个现代化”标准,多措并举,示范引领,着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