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边塞木城
木城:志愿服务上村头 劝导交通倡文明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0日 10:26 浏览:[] 作者:董秀芬 来源: 打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推进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扎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主题实践活动,木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立足实际,整合资源,依托“中国志愿服务系统”,通过组织党员志愿者到村头、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劝导行人和机动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力提升群众文明素养,促进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注重培训引导,强化责任落实。为深入推动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文明、守法、安全出行,共建平安畅通、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木城乡定期召开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推进会议,不断夯实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坚决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时刻绷紧“交通安全弦”不放松,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着力打造专业志愿服务团队,以点带面促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引导志愿者认真履职、严格纪律、规范值守,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同时,自觉维护好志愿者形象,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组建服务队伍,促进常态长效。木城乡为深入推进木城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村民文明素养,提升乡村文明水平,木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多渠道、广角度发展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党员干部、村社区工作人员、爱心人士、群众等组成志愿者队伍。认真组织服务队员在下辖区开展治安巡逻、法律咨询、矛盾调处、便民服务、健身活动、医疗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中国志愿服务系统管理平台,实施“互联网+”管理模式,通过大力培育和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吸收和壮大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力量,截至目前,已招募30余名文明交通志愿者,在辖区主要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

优化服务项目,呼应群众需求。为进一步推动道路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维护辖区交通秩序,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出行习惯,自7月份以来,木城乡积极发动各村(社区)志愿者,采取入户宣传、现场劝导等方式,多措并举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工作。一是当好文明交通的宣传者。组织团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行动,利用集镇日、核酸检测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和宣传活动。对摩托车不戴头盔、面包车超员等违法行为进行宣传教育和劝导制止。面对面向村民讲解面包车超员、不系安全带,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等突出违法行为危害后果,告诫广大农民群众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自觉拒绝酒驾、不乘坐超员车、不乘坐农用车,做到安全、文明出行。共计为群众发放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手册1000余份,营造了浓厚的文明交通氛围。二是做文明交通的守护者。组织志愿者采取精准设点、分时段的方式,在通行车辆多、行人和非机动车流动繁忙、学校路口等易产生交通事故的重点路段设置了道路交通值守劝导点,分时段进行站岗值守,对不戴头盔和超载等现象进行劝阻,同时向群众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三是当好交管的好帮手。协助交管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工作,并与学校配合通过家长群、班会等渠道向学生、家长派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安全警示宣传单张,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辐射到家庭,加强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学生促家长”的形式,扩大交通安全宣传覆盖面。提醒他们加强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将志愿服务由单一的基础型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多元化延伸,让志愿者服务精准呼应群众需求,进一步构建和谐、文明、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文明交通你我他,文明创建靠大家。”各村(社区)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传播“文明出行”正能量,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同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明交通建设中来,共同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为木城创建和谐、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