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勐糯镇大寨村在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持续深化移风易俗,走好“四条路径”,激活大寨村“全域强”“同心治”“生活美”“幸福村”的新密码,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走好党建引领路,从“组织强”迈向“全域强”。大寨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贯穿乡风文明建设的主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组织强”带动“全域强”。通过实施党组织规范化达标创建及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党总支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得到全面加强,村党总支被评为保山市首届“十强支部”,2023年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除了党组织示范带动、党员积极参与,大寨村还以实地调研、走访群众、开展座谈、征求意见等形式,学习借鉴先进村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实做细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补齐发展短板,理清发展思路。以文明村、传统村落、基层治理示范村为切入点,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村中心工作同步推进,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实现“全域强”。
走实同心善治路,从“一家管”迈向“大家管”。大寨村坚持“与村民共商、与村民共建、与村民共治”的理念,把自然村内群众按每15至20户划分为一个乡村治理领导小组。治理小组长由小组农户推举产生,负责本小组的政策宣传、感恩教育、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2024年以来,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难题20余个,及时调处邻里矛盾纠纷10余起。在日常检查抽查及“红黑榜”评比打分等工作中,将治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做得不好的群众红脸出汗,知耻而后勇,增强群众的荣辱观和集体意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将村组活动场所、妇女儿童之家等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116名党员同志、200余名志愿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优秀文化和道德,并围绕“家风家训”中有关和谐、孝道、劝学、向善、勤俭、励志、修养等方面内容进行宣传,引导大家见贤思齐,重视家风家教建设,营造大寨村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
走活融合共建路,从“环境美”迈向“生活美”。大寨村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处理、养殖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村庄美化绿化为五大重点,建立“一周一清洁、一月一大扫”村庄保洁机制,形成户集、村运、镇处理的垃圾统一处置模式。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狠抓小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立“护海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公共区域、小海湖面清理行动,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及小海环境质量,2020年大寨村获评云南省美丽村庄。大寨村还坚持提质与扩容相结合,以传统古村落为主体,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腿琴)、守护170年树龄遂愿古树、积极举办傣家泼水节、建设活动场所等,把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有效融入“泼水节”“打歌”“织锦”等活动,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将3A景区、传统村落和小海连为一体,通过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全面擦亮3A级景区、传统村落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名片。充分结合辖区各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研究制定了村规民约,对民族平等、婚丧嫁娶、村庄美化、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做出合理规定,形成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新格局。
走稳富民强村路,从“小康村”迈向“幸福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群众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持续、有效地抓下去。为此,大寨村紧紧按照“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全面盘活现有土地资源,整合40余亩土地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娱乐、花海景区等,积极鼓励、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百亩连片现代高效观光农业,切实形成聚合效应,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7万余元,并通过招商引资转租“主题餐厅”,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1万元。大寨村还持续推动甘蔗、香料烟等传统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共开设特色农家乐15家、特色民族商铺30多家,实现产业经济多元化。采取“党总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村办企业龙陵县热土傣韵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组建傣韵织锦专业合作社,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创收46万余元。通过积极对外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做好周末游等方式,吸引周边游旅客,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通道经济”,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大寨村群众的收入日益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强,精神风貌日益焕新、乡风建设逐步推进,实现了农村有景看、农民有活干、农业有钱赚的“幸福村”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