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勐糯镇结合全镇发展现状和资源,按照“1镇3线多点”的总体布局和“八强八美”的工作思路,围绕S237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小海湿地生态环线、褚橙基地及江中山绿色融合发展等,通过打造“一村一示范”,逐步实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格局。

定路径,打好组合拳。勐糯镇研究制定《关于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按照“1镇3线多点”的总体布局,全力打造重点突出、类别不同、形式多样的示范点,形成以点串线、以线扩面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围绕S237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小海湿地生态环线、褚橙基地及江中山绿色融合发展环线,以“山青、水秀、村净、寨美、业强、民富”等特色亮点开展创建,明确每个村(社区)结合各自产业、生态、文化、乡风等资源优势,力争每年每村(社区)创建不少于1个示范点,利用3年时间,全镇建成20个左右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明举措,下好硬功夫。按照“八强八美”推进举措,坚持强结构调整,促“产业”美。重点实施“一村一品”带富工程,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完成海头社区雪茄烟示范种植区建设,推进40亩石斛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巩固深化大寨、田坡两个省级美丽乡村创建成果,打造“一村一示范”,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坚持强农民主体,促“庭院”美。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院内实行“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三区分离,院外实行“亮化、绿化、硬化”三化管理。注重强建管并重,促“设施”美。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要求,推动集镇功能提升、大寨美丽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田坡社区美丽乡村及新华源自然村、海头二组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创建项目,着力补齐农村文化、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农业产业、健康旅游短板,探索多元化投入和多元化运营管护模式,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可持续、管长远目标。注重强环境整治,促“村庄”美。结合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农村“三清一改两拆三化”,逐步实现村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景区化。注重强生态保护,促“山河”美。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大小海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实施集镇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切实让“生态绿”成为亮丽的发展底色。注重强文化传承,促“民风”美。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强化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强基层治理,促“乡风”美。推行村民理事会及“家庭互助组”制度,在每个自然村成立村民理事会,发挥好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在小组上以15至20户为一个家庭互助组,构建起了共建互帮互助、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注重强基层组织,促“党旗”美。把抓党建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融合自治管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功能,提升治理能力,凝聚治理合力,促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完善,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抓试点,树好新标杆。按照“村级申报、镇级核准、开展创建、评估验收”的步骤,镇级组织召开创建方案评审会,明确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及完成时限,确定勐糯社区新华源、大寨社区大寨自然村、海头社区海头二组、田坡社区罕乖组、丛岗村大坪子组、沟心寨村蛮关河组6个示范点。明确任务分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将推进示范点建设作为“作风改革、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工作推进中践行“三法四晒”工作法,组织召开推进会、调度会、现场会等全面推进示范点建设。同时,对当年创建完成的,经镇级组织验收后,按照创建成果、示范效益等,分三个级别,分别给予补助资金5万元、3万元、2万元。目前,各个示范点群众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及主观能动性,筹工筹劳,广泛参与,试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并初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