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产业是“十四五”时期龙陵县重点打造的“一县一业”及百亿级产业。2022年以来,勐糯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政府引导、村级主导、抱团经营、村社联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采取“党总支+合作社”模式,由6个村社区及专业合作社共同投资250余万元建设占地40亩的铁皮石斛示范基地1个,全面开启强弱联动、多村抱团发展集体经济新模式。
党建引领,“临时支部”变“战斗堡垒”
石斛示范基地开始建设以来,面对人员从哪里找、资金从哪里来、建设怎么干、如何加快进度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勐糯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只有把支部建在石斛示范基地上,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村(社区)干部、施工人员和务工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才是根本出路。由镇党委牵头,成立石斛基地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人员由分管领导、农业中心有关人员、村(社区)干部、企业主等党员组成,把支部建在了基地上,把党旗插在了基地上,让党员战斗在基地上。用好一线工作法,坚持思想在一线统一、工作在一线调度、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大力实施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推动作风在一线转变,以党员作风转变带动民风转变,克服了天气、原材料供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40多天的时间里基本完成石斛基地建设,体现了勐糯速度、勐糯担当和勐糯作风,创造了在项目建设一线“党建引领、支部带领、党员带头、群众带动”的新模式。

抱团发展,“沉睡资源”变“潜力基地”
面对部分村(社区)发展资源禀赋差、发展路径少的难题,勐糯镇党委坚持“一盘棋”考虑,将已办理征收手续的闲置土地40亩无偿提供给6个村(社区),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要素保障。6个村(社区)共同建立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协商后,决定采取招商引资模式,经与多家石斛种植合作社、企业协商,最终确定与龙陵县金坝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经营合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镇党委牵头组建“1名挂钩联系负责领导+1名驻点负责同志+2名业务指导员(由村级及合作社各指定1名)”的工作专班,倒排建设工期、严把建设质量、严控建设成本,实现了既激活了沉睡的资源,又充分保障了基地建设真正朝着规范化示范化的方向发展。
村社合作,“产业困局”变“强村之策”
面对过去村集体发展产业几乎以失败告终的困局,勐糯镇注重创新模式,采取“党总支+合作社”模式,由6个村(社区)筹措资金建设石斛基地基础设施,与龙陵县金坝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基础设施建成后移交合作社进行石斛种植及后续经营管理,其中村级为一次性投入,后续的基地维护全部由合作社负责。基地运营过程中,村级及合作社共同组建管理委员会,研究确定合作期间的相关事宜,每年石斛采收季节,根据市场行情共同研究石斛采收及交易时间,确保收益得到最大程度保障。合作模式的创新既解决了村级发展产业主观能动性不强、管理经营不善、市场前景不佳等突出问题,村(社区)按鲜条、花卉、茎叶等销售总收入的23%提取集体经济收入,每个村社区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以上。

示范带动,“资源整合”出“聚合效应”
面对目前石斛种植单打独斗、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勐糯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围绕将基地打造成为勐糯乃至全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基地,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将基地建设作为2022年度“三法四晒”的重要内容之一,带头抓落实、督进度。同时,将基地建设作为产业实训基地、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的重要载体,列入2022年党委书记示范项目来抓。村级及合作社签订的协议中进一步明确了示范基地建设中的责任,注重发挥好合作社的资源、技术、培训等优势,基地投入使用后将定期组织石斛种植现场交流会、培训会等,同时,充分整合目前辖区范围内的海头社区石斛花卉基地、宁馨小区石斛枫斗加工厂等资源,形成“1+N”的示范基地群,真正激活聚合效应,全面延伸石斛产业业态及链条,带动石斛产业健康发展。

在下步工作中,勐糯镇将继续发挥好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之以恒抓好石斛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和典型引路法,将石斛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全镇甚至是全县的党员实训基地、石斛种植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