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达乡依托“五大五小”工程,把发展夜经济作为稳就业保增长、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手段,着力创建乡村休闲综合体、人员聚集打卡地和“乡愁”满满的烟火集市,有力推动“强党建”和“拼经济”同频共振。
党建“开方”定策,顺应群众“夜需求”
先访一步“查”民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随机街访、板凳夜话、民情恳谈等方式,充分收集民需、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因需施策、因时施策,全力打破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发展瓶颈,依托“七座廊桥”打造集“食、游、购、娱、展、医”等于一体的乡村休闲综合体。先议一步“谋”发展。立足实际,充分调研走访、召开协商议事会等,全力破解占道经营、车辆拥堵、安全隐患大等难题,为花桥晚市规范管理和提质升级提供科学参考、奠定群众基础。先建一步“应”民心。合理规划布局,实施花桥晚市提质升级工程,新建防水雨棚20个,安装双臂路灯7盏、实木防护栏80米、创意广告牌38个、灯带350米,设置摊位76个,种植樱花树30株、柳树25株、山楂树2株。让流动摊贩找到合适的“归属地”,以“民呼我为”赢得“一呼百应”。
党群“唱戏”拢心,燃动灯火“夜经济”
引摊聚“烟气”,“一枝独秀”变“百花齐放”。提质升级的落地实施,让花桥晚市不再是单一的集市,而是有着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休闲娱乐的文化活动阵地,高效实现了流光溢彩的平达夜景与多元消费业态的珠联璧合,让升腾的人间烟火气氤氲出经济发展的无限活力。引才提“人气”,“潜在磁场”变“发展能量”。充分运用花桥晚市现有资源,积极打造天天有直播的天天“电商街”,探索出“直播+摆摊+粉丝经济”的发展模式,不断夯实乡土人才发展基础,让“人气闻着味来”。截至目前,晚市最好一户日销售额可达“1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100万元+”。引流旺“财气”,“产业孤岛”变“创业高地”。花桥晚市的发展,让线上与线下的流量形成有利循环,粉丝流量、人流量、经济流量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富了老百姓的钱袋子,更拓展了广阔的消费市场。通过线下售卖与线上销售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让群众手里的“滞销货”变成“香饽饽”,更让群众找到了家边的“门路”。截至目前,晚市每天至少有经营主体100余户,人流量800余人次。
服务“联动”惠民,立足多元“夜治理”
以“民”为先答好“健康卷”。以花桥晚市人员聚集为契机,开设中医药健康驿站“平戛医舍”,同步启动中医义诊服务,为群众就医咨询、看病问诊提供方便的同时,有效弘扬中医药文化。以“文”为媒唱好“惠民曲”。建设民俗打歌场,不断丰富晚市内涵,积极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汇演、打跳、山歌比赛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露天公益电影放映,让晚市的烟火气更足、文化味更浓。以“治”为基画好“同心圆”。建设“红色驿站”,将志愿服务融入晚市建设,配备管理员1名、保洁员2名,组建志愿服务队1支,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让花桥晚市更加规范有序,真正做到既“抚人心”更“暖民心”。
夕阳西下的微风轻拂,编织着平达人民的悠然惬意;夜幕走动的红色身影,守护着平达夜晚的烟火和谐;花桥晚市的霓虹闪烁,诠释着温润平达的魅力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