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干净畅通,田间绿意盎然,庭院花香四溢,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村民安闲惬意……初秋时节,漫步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一幅景新、村美、人和的美丽图景缓缓呈现。
近年来,平达乡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活学活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立足乡情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以绣花功夫绘就了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塑和美之“形”,村容村貌美
一墙一文化,一墙一风景,自2022年以来,平达乡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村一示范”建设为契机,将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乡土民俗融入和美乡村建设,通过实施“微改造”,就地取材提升乡村“颜值”。
曾经的平达村大寨自然村,垃圾乱扔、污水直排、管网私拉时有发生,导致环境差、治理难。后经过村“两委”动员,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方式,共同投工投劳改善环境。经过改造,现在的大寨自然村道路宽畅,环境整洁,群众捐赠的老旧农具上墙,打造了农耕文化展示区和丰富多彩的墙体彩绘,蕴含平达非遗文化、乡愁记忆与新时代文化底蕴,融入了当地特色文化与人文风采,刷新了乡村“颜值”,“墙”色添“彩”。
“我们村原来的墙皮光秃秃的,还发黄,现在有了这么好看的墙画,不仅看着心情好,愿意出门,大家还更加自觉地爱护环境,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以前比,简直大变样!”大寨自然村村民杨厚成开心地说道。
乡村振兴赋能,环境改善提升。平达乡始终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安庆村下陆根将民俗文化、家训家规融入村庄改造,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平安村张家坡三治广场成为法治建设窗口,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一幅幅和美乡村画卷让昔日乡村旧景,成为乡村记忆保留有效载体和乡村文明新形象宣传阵地。
铸和美之“魂”,传统文化美
“走!打陀螺去喽!”随着一声吆喝,平达乡各个村寨文化活动场拉开了傍晚打陀螺的序幕。打陀螺,作为平达特色传统民俗体育游戏项目,流传甚广,不仅是许多平达人的记忆印记,更充斥着满满的乡土情怀。
“我们平达无论条件如何,大多都会在各自小组留一块陀螺场,让大家休闲时可以一起打陀螺,有时候还会几个寨子相邀比赛,我感觉打陀螺比玩手机有意思多了!”说起陀螺比赛平安村张家坡小组长郭家顺兴奋地说道。
平达乡作为民间艺术之乡,本土文化丰富,文艺项目多彩,传统文化活动有舞龙、打跳、嘟哒哒、山歌对唱、射弩、打陀螺以及“平达圆子话”等,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群众参与度高。更有已举办30多年的春节文体活动周以及阔时节、民俗文化活动等传统文化活动,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交融交汇,群众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载体有创新,文化有传承。平达乡不仅常态化、持续化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更以载体创新为突破口,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开展村“BA”篮球联赛、“绿美平达 和谐平安”迷你趣跑马拉松、拔河、门球及钓鱼比赛等,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形成集文化传播、经济发展与社会动员为一体的乡村多维度协同发展格局。
“平达乡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多元需求作为活跃文化的重要载体,不断激发群众主体意愿,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重,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注入和美乡村之‘魂’。”平达乡党委书记赵兴东说道。
壮和美之“骨”,富民产业美
建设和美乡村,绿色产业先行。平达乡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立足资源禀赋,做强特色产业,通过产业留人,激发乡村活力。
在安乐村勐连茶叶庄园,满山茶叶碧绿连片。茶叶采摘期,庄园聘用本地茶农就业1万余人次,增收100余万元。结合茶园风光,围绕“可游览、可观光、可研学、可吃住”的高端茶旅融合建设目标,还筹建了“茶产业+”民宿、观光栈道、生态茶园、茶文化体验、民俗活动等融为一体的茶旅融合庄园,进一步推动茶旅产业发展。
为做好绿色产业,平达乡依托茶资源优势,融合新老产业,在小河村100余亩茶山上种植仿野生紫皮石斛,形成共存共生共养“三共”产业培育模式,打造立体式生态产业发展,带动20余户农户每人每年增收7000余元。
庭院“小美”助力乡村“大美”,随着石斛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平达乡积极动员群众用活庭院“方寸地”。“我们基本每家每户都种植着石斛花卉,好看又好卖,也不用费力打理!大家都觉得很不错!”张家坡小组长郭家顺说道。栽种石斛花卉不仅美化了庭院,还增加了群众收入。
如今的平达,有山有水、有形有魂、有色有景、有韵有质、各美其美、美美融合,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