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茶乡平达
平达乡安庆村:大山深处古村落走上振兴路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7日 11:04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安庆村下陆根组距平达乡政府所在地26.8公里,共有74户292名村民,设有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名。经济收入以“两烟”、坚果、甘蔗、肉牛养殖等为主。今年以来,乡村两级坚持以“党建强、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文化兴”为目标,齐心协力谋发展、全面整治人居环境、厚植特色古村文化,打造“有阵地、有故事、有文化、有乡愁、有情怀”的下陆根古村落。

一、党群共建守住乡土。一是党建引领定方向。以创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点为契机,以陆根特色古村落打造为切入点,通过“古村落、古文化、古榕树、古遗迹、古习俗”的挖掘保护建设,有效提升基础设施、村居环境、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创建古色乡村,宜居村落,平安村组。二是发动党员作表率。通过书记带党员、党员带模范、模范带群众,由党员带头捐资出力,在率先垂范、作用发挥、共建共治上做示范,采取政府奖补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方式,汇聚合力共建美丽村寨。三是带领群众齐参与。以“村干部+党员+群众”的模式,村民积极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就地取材开展建设,累计群众投工投劳1600个,捐资108162元,捐赠瓦片2100片,陶罐、磨盘、农耕用具、古树块等278件,干群协力克服无资金无项目困难,让美丽家园建设从“公家的事”变成“我家的事”。

二、乡贤共议留住乡音。一是返乡献策同规划。通过党组织“提”、村民群众“请”等措施,搭建回引平台,引导家乡在外的党政干部、创业成功人士等回到乡村参与陆根建设,乡贤能人与村级共商示范点建设内容。如:在外干部蒋天明假期回村牵头梳理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挖掘陆根百年文化,编写社情、家史、寨矩寨规等,用实际行动规划建设振兴家乡。二是合力筹资同建设。乡贤乡亲共同筹资捐款9.6万余元,安装起路灯36盏,硬化一个停车场,砌起一面防护墙,受益群众55户276人。如:村民蒋永权长期在外经商,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捐资2万元,并联系其他在外优秀人才筹集资金,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三是培育产业同发展。充分发挥乡贤视野广阔、理念先进等优势,返乡兴办实业、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以农业发展带动附近村民共同富裕,构建基层出力乡贤合力,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的良好局面。目前,下陆根小组共种植沃柑20亩,甜柿60亩,坚果860亩,香料烟210亩。

三、多元共治寻味乡情。一是基层治理活起来。坚持支部带村,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群团共治新格局,探索“功能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村组治理、移风易俗、村风文明建设等群团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涉及270余人,解决困难诉求30余件。凝聚巾帼力量,48名妇女为村庄建设无偿投工投劳,带头弘扬寨风家风,激发村居自治内生活力。二是村居环境美起来。坚持生态美村,实施亮化一座村寨、建设一座寨门、绿化一条主干道、清理一批违建、支砌一批古文化墙、上墙一批古文木刻、搭建一个展示活动中心、守护一方古树古窑、选树一批美丽庭院等“九个一”工程。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村容整洁有序、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村寨。三是寨规寨训立起来。坚持因地制宜、问题导向、协同共治相结合,将传统道德化风成俗,以规立德滋养文明乡风,发扬陆根蒋氏家训,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修订陆根寨矩寨规,让村民成为“寨规民约”的制定者和践行者,使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四、文化共荣唤醒乡魂。一是保护绿色文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村庄内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金丝楠木、古榕树开展“一树一策”保护性施工,“一树一人”“保姆式”管护,“一树一述”拟人化传承。使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深邃文化、浓厚乡愁的“活文物”得到有效完备的保护。二是发扬传统文化。下陆根房屋围绕祖坟而建,世代秉承“孝善”文化,示范点建设将蒋氏历史对联、陆根蒋氏家史、陆根蒋氏家训等用甲骨文或大篆木刻上墙,让群众以蒋家家训规范言行,用传统文化浸润一批批优秀陆根人民成长、成才。三是传承民俗文化。挖掘陆根聚宝盆,利用民间打歌队、三弦、陆根故事等进行民俗文化展示,不仅让群众感知乡村之美,也体验到传统民俗文化之乐,发挥凝聚民心、教化民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