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达乡小包包田易地扶贫安置点突出“对象精准、集约用地、民主决策、特色建设、产业带动”的特点,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
一是突出“对象精准”抓搬迁。 紧紧围绕“程序规范、民主公开”的基本原则稳步推进,严格按照流程,采用“七不纳入”、“八评法”、“三评四定”、“五查五看”精准识別建档立卡贫困户,共锁定了2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建档立卡搬迁户105户。
二是突出“集约土地”促搬迁。出台《平达乡易地扶贫搬迁管理办法》和《平达乡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制定了征地补偿标准(参照段家坝水库征收标准),该安置点共征收土地105亩,为有效集约用地,专门聘请专业规划设计人员统一规划设计,按照农户需求设计不同户型,实行统规联建。
三是突出“民主决策”定搬迁。建立联建委员会,全程参与各个环节,安置点建设由建房户选择施工业主,建房过程由乡人民政府,联建委员会和建房户共同监督工程质量,力争让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决策。同时严明纪律,做到程序到位,对象精准,不得弄虚作假、虚报冒领、优亲厚友,尤其是加强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的管理,不得违规使用,一经发现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四是突出“特色建设”建搬迁。该安置点保持土地原貌,采用钢结构房屋依山就势而建,傍水而居,以集镇为依托,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题,着力打造宜商,宜居,宜游新村。
五是突出“产业带动”稳搬迁。为了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该安置点深入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一方面发挥地处集镇周边的优势,以农耕文化打造为着力点,融合山、水、田园、耕、读等元素,将其作为乡村旅游点进行打造;另一方面着力发展种养殖业。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采用“流转、入股分红、承包经营”等办法,充分利用土地、荒山荒地等优势资源,发展优质茶园1100余亩、烤烟900亩、石斛180亩、姬松茸42亩,同时,发展养牛300头、养羊380只、养猪1500头、养鸡19000只、养胡蜂220巢,并新引进养蜂合作社1家,采取以奖代补扶持贫困户购买蜂蛹,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保护价回购的方式,计划在该社区发展养蜂1110巢,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确保安置点有3个以上致富产业,搬迁户每户有2个稳定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