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达乡党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调查研究,加大投入力度、监管力度,有效推动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管用”工作。
抓基础,在“建”上下功夫。一是选好址。对全乡原有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及闲置的校点、农村房产、地块等集体场所进行全面摸底,建立信息库,充分掌握可用点的具体情况。二是凑好钱。通过财政支持、党费支持,整合有关部门资金资源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文体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有效解决活动场所建设缺钱的问题,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工作格局。三是拢好人。在建设过程中,不搞大包大揽,积极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让党员和群众把活动场所建设当成自家事。

建制度,在“管”上下功夫。一是建立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村情的管理制度,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做到产权明晰,管理有据,避免集体资产流失。二是明确管理责任。从强化管理入手,把党支部书记作为场所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轮流值班值守、群众自发参与等方式,加强对活动场所的管理。三是规范管理内容。对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定期检查基础设施、建立工作台账,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做到制度管理有领导、有安排、有过程、有记录、有监督、有实效。

强功能,在“用”上下功夫。一是建成“党员活动站台”。为农村党员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及学习党务知识提供了活动地点,使农村党员“有场所议事”。二是建成“信息传播平台”,利用活动场所易于村民集中这一特性,积极宣传各种惠农惠民政策,使党员群众“有地点知事“。三是建成“科技培训讲台”,依托活动场所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既丰富群众的“脑袋”,又充实群众的“钱袋”,使党员群众“用知识干事”。四建成“文化娱乐舞台”,为群众文艺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提供了平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群众“有平台展示”。五是建成“集中办客平台”。指导党员群众合理使用活动场所,建立“红白事”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统一客事标准,使党员群众“按标准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