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象达镇营坡村旱地上,一排排整齐的旱稻生机勃勃,低垂的谷穗随风舞动,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更是象达镇农业创新的生动写照。旱稻滇优615号品种试种成功,预示着象达未来“丰”景可期。
旱稻,亦称“旱地稻”“陆稻”或“山稻”,是一种适应于自然降雨条件的节水耐旱作物。与依赖水田生长的水稻不同,旱稻整个生长周期无须水层覆盖,主要依靠雨水滋养,辅以适量的灌溉。这种独特的生长方式使得旱稻的需水量仅为水稻的一半左右,非常适合在低洼易涝旱地、缺水稻田以及雨水丰沛的山地和丘陵地带种植。旱稻种植不仅能节省用水,其直播方式还能省去移栽环节的投入,最大限度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增产增收。
于是,象达镇自6月21日在朱家庄开始播种,目前水稻抗病性强,长势良好,抽穗整齐,农艺性状较好,预计亩产460公斤,将为当地粮食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旱地种植容易受到害虫侵袭,尤其是稻飞虱和稻草虫等常见病虫害的威胁。因此,象达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通过举办农技培训班,向农户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提升农民的种植技能,助力群众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让群众“米袋子”更有保障。村民李大哥也参加了水稻试种,他告诉记者:“有专家指导,我们在栽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迎刃而解,目前我们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也不担心会栽种不成功。”
一直以来,象达镇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将水稻种植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因地制宜想法子、找路子,挖掘粮食生产潜力。象达镇朱家庄旱稻试种的成功,不仅为本地粮食安全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地区农业节水、耐旱种植模式的创新与推广提供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