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侨乡象达
【致富带头人】李本志:担当“90后” 致富“领头羊”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30日 09:35 浏览:[] 作者:宣传办 来源: 打印

2017年以来,李本志每年带动棠梨坪社区剩余劳动力170人左右实现稳定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户65人,工资待遇在4500-12000元/月,工作稳定。按最低标准计算,人均每年拿回家7、8万元以上,是棠梨坪社区脱贫致富的主要支柱和稳定就业的重要保障。

长期跟随李本志外出务工的群众常说:“李本志这个人实在,从不拖欠我们的工资,工程量上有保证,收入上也有保障,我们都愿意跟他出去!”

李本志,1993年出生,保山市龙陵县象达镇棠梨坪社区棠梨坪一组人,2009年7月初中毕业后,到建筑工地干过建筑工、学过汽车维修、加工过坟石。2016年12月结婚成家之后便开始守着自家的几亩土地和妻子及父母过日子。脑子灵活的他,不满足于朝九晚五做农耕,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仅仅能维持温饱,根本实现不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他抓住自己在外务工的经验,爱折腾的他决定去外面大城市看看、去闯闯。但去哪里看?有什么增加收入的好办法?和谁联系?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决定重走务工路。2017年3月,李本志跟随当地几名务工人员来到了山东青岛打工,由于掌握相关建筑工程技术,又有一定的操作经验,他平均每天能够拿到240元左右的工资报酬,这一干差不多就是半年时间,半年下来他自己挣到了4万多元的收入。

由于上手快懂技术,2017年9月公司就给了他一段工程,让他自己单干。但有了工程,缺乏充足的劳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于是他想到了村里有富裕的劳动力,但由于他年纪轻号召力还不够,直接到寨子招人外出务工首先是没人信任,后来他想到了社区里成立的合作社。经电话说明情况,棠梨坪社区通过核实,确认情况属实后,充分发挥劳务输出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协调。经过努力,在2017年国庆节后,李本志共组织了17名劳动力来到青岛。这是他第一次带领村里的群众外出务工。这一干8个月左右,他自己挣了10万,其他17名群众平均每人都挣到了5万多元。 由于他对工程质量要求严格,手下的工人干活踏实,工程越揽越多。自2017年10月以来,李本志常年承包中交一航局、中铁十八局、中铁二局、中建五局、云南建投等外包出来的工程。务工地主要在青岛、玉溪、成都、厦门、杭州、重庆等地,工种主要为架设钢膜、绑扎钢架等。

由于管理到位,带出去务工的人能挣到钱,李本志很快得到了村里更多群众的信任。“我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妻子缅籍在家操持家务,母亲身体不好,常年住院,我自己也没有其他手艺,就会干一点建筑活,但这几年在本地的活越来越少。李本志知道我家里的负担重,每次承包了工程都要带上我,他这是帮助我解决了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通过这几年外出务工,我家现在已经实现了脱贫。” 贫困户李宗海说道。

每年春节前,都是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回家过年的高峰期,李本志带领的工人也不例外。他每年回来都会积极主动到社区合作社汇报一年来外出务工的情况。他常说:“原来合作社帮助我,现在我也要落实好合作社的要求,我不仅仅是带领群众外出苦钱,还要管理好带出去的人不赌博、不闹事,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最后还要确保他们能够把挣来的钱带回家”。

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导致外出务工计划暂时搁浅,李本志及时找到棠梨坪社区,同村干部一起商讨解决的办法。村“两委”结合实际,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复工复产工作。2020年4月,务工地疫情形势有所好转,在做好防控措施基础上,李本志迅速组织了80余名群众外出务工。如今,正在建筑工地忙得热火朝天的他打电话回社区说:“等疫情全部好转,将根据工程承包情况再带动100余人外出就业,如果本村没有劳力,就在周边村(社区)招录,也希望棠梨坪社区劳务合作社能够帮助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群众通过外出就业实现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