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素有“滇西雨屏”之称,雨量充沛是一大特点。坝头社区作为龙陵县内年均降水量最多的村(社区)之一,年降水量达到了2015毫米,强降水期长达6个月,由此也导致了地质灾害频发的隐患。5月以来,随着降雨量增大,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坝头社区综合分析当地地质、降雨量等特点,以防治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采取了多项举措,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地质灾点隐患排查。由社区监督委主任牵头带队,社区干部、地质灾害监测员和小组党员群众共同组成巡查队,对人员密集的集中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不出现盲点。自5月以来,共组织地质灾害巡查排查26次,地质灾害检测员坚持每天到地灾隐患点监测2次,并将监测结果上报村委会。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巡查制度、速报制度、防治工作责任制度。值班人员24小时确保通信畅通,确保将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准确上报。与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11份。将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防范工作明确到具体责任人,实行包保责任制。
强化宣传,构筑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广播、党员支部会、户主会、公开栏、宣传栏、科普画廊等社区文化宣传阵地进行大力宣传,做到人人皆知,人人防治,充分利用3户5户联防机制逐级上报,期间共召开群众会5次,参加人数200余人。组织村民进行地质灾害防控演练2次,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以此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全员行动,增强意识。期间共组织干群清挖灌溉沟渠和道路两旁排水渠4次,保障了沟渠通畅,避免泥沙淤积堵住排水沟造成山体崩塌。严禁社区村民乱砍滥伐,严抓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确保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减少地质灾害现象发生。危险地段设置警示牌,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通过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坝头社区实现了地质灾害整体防范体系,并实现了隐患点应急演练和群众宣传培训全覆盖。目前,当地仍处在雨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在进行当中,社区将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