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腊勐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治理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形成了以党组织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五老”力量为支撑、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的关爱体系,关心下一代工作呈现出机制健全、载体丰富、成效突出的良好态势。
抓体系健全,强制度保障。
强化组织领导。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重点工作任务,构建“党组织主责、学校主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整合“五老”人员、法治副校长等力量,齐抓共管、协同推进,依托大垭口小学,设立关工委办公室——“苍松薪火社”,寓意“苍松挺立,星火永续”。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关心下一代工作制度,明确关工委办公室的职能和责任,确保办公室制度化、规范化运行。每月按期召开1次“五老”会议,强化沟通协调,制定工作计划,有目标、有内容地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关工委工作有特色、有实效。强化力量保障。整合资源,在大垭口村打造“青松少年”特色品牌,邀请“五老”人员、松山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讲师等走进课堂,讲授抗战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鲜活生动的讲述中“沉浸式”学习党史国史。

抓资源利用,强思想根基。
用活现有阵地。立足松山抗战文化资源禀赋,用好松山抗战遗址、松山书屋等平台,利用“开学第一课”、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契机,组织学生前往松山扫墓、祭拜英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创新形成“场馆+实景+体验”教育模式。创新工作形式。积极探索和实践教师代理家长制度,整合“儿童之家”“图书角”“心理辅导室”等资源,形成集学习、游戏、情感交流为一体的常态化服务阵地,“代理家长”定时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定期举办“亲情连线”视频通话,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与支持。强化思想教育。借助松山景区日益增长的游客接待量,联合学校和景区管理方,培养“青松少年讲解员”,通过系统培训,深入了解松山战役背景、英雄人物事迹等抗战文化内容,结合松山高海拔精品咖啡等特色产业,构建“思想启蒙+爱国教育+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抓载体搭建,强全面发展。
用活现有阵地。立足松山抗战文化资源禀赋,用好松山抗战遗址、松山书屋等平台,利用“开学第一课”、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契机,组织学生前往松山扫墓、祭拜英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创新形成“场馆+实景+体验”教育模式。创新工作形式。积极探索和实践教师代理家长制度,整合“儿童之家”“图书角”“心理辅导室”等资源,形成集学习、游戏、情感交流为一体的常态化服务阵地,“代理家长”定时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定期举办“亲情连线”视频通话,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与支持。强化思想教育。借助松山景区日益增长的游客接待量,联合学校和景区管理方,培养“青松少年讲解员”,通过系统培训,深入了解松山战役背景、英雄人物事迹等抗战文化内容,结合松山高海拔精品咖啡等特色产业,构建“思想启蒙+爱国教育+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