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松魂腊勐
腊勐镇:执党建引领之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2日 10:56 浏览:[] 作者:字梦琪 来源: 腊勐镇人民政府 打印

2022年以来,腊勐镇党委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加强人才培育,推动产业发展,激活文化底蕴,做实绿美生态,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起笔“组织引领”,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深化乡村振兴“领头雁”培养行动。通过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调整优化村(社区)干部52人,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通过发展党员“三个一批”,积极探索党员高质量发展模式,2022年接收预备党员10人,转正15人,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和纳入跟踪培养储备155人。以“325”机制(即建立“三项”清单、评定“两个榜单”、开展“五项评比”)全面推动镇村干部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发展大提速。深化“支部规范化建设”行动。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深度融合村级组织“大岗位制”职责清单,设岗定责,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村级事务“阳光工程”12条措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深化“集体经济强村”行动。全镇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将10个村(社区)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片区,每个片区明确一个重点村,带动连片发展。截至目前,全镇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平均每村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

走笔“人才培育”,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聚焦“育”字出实招。深化乡村人才振兴“个十百千”行动,采取“实训基地+合伙人+致富带头人+新农人”的联动协调模式,每村打造1个人才实训基地、全镇招募10名乡村合伙人、培育100名致富(产业)带头人、组织1000名“新农人”技术培训。同时,把镇青年人才党支部作为培养人才和干部的摇篮,围绕特色产业、乡村治理等有的放矢地培育“领头雁”。今年共输出6名优秀青年党员至下设党组织。聚焦“引”字激活力。深化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回引乡贤人才,持续建强“振兴人才库”,共摸排出在外乡贤303人。循序渐进抓好镇级农林水畜等专业队伍建设,鼓励个私企业吸纳聘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等新型助农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障。聚焦“励”字铆干劲。用好岭岗寨电商孵化基地等平台,为农村各类人才做好保障服务,积极构建开放有效的政策环境、支持创新创业创造的工作环境、尊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通过向上推荐、向下输出、对外宣传、对内表彰,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大展才能、大显身手。

运笔“产业发展”,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提升产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组织发动群众作为推进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快实施路网、水网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共建幸福腊勐。2022年,完成大垭口、岭岗寨美丽乡村建设等13个项目,完成龙陵县腊勐镇大湾子至红木树村民小组农村公路建设、龙陵县腊勐镇污水治理建设等10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申报入库,完成投资2.8442亿元。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以“1+3+N”模式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紧扣农民合作社绑定农户、龙头企业绑定农民合作社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着力打造肉牛、生猪“两个万头”,烤烟、水果、蔬菜“三个万亩”样板,夯实共同富裕根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放大“党建”集聚效应,推动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全面实施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工程,推进岭岗寨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建设茶厂、核桃油加工厂、芒果果浆、果干生产线,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真正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有担当,群众得实惠。

行笔“文化融合”,凝聚乡村振兴新动能。推进“四治”融合。依法制定并及时完善村规民约,大力推行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成立社会治理调度中心,推行“派出所+电信运营商+农户”的平安智慧监控模式,深度融合“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推进“农文旅”融合。以“党建+农业+文化+旅游”模式为抓手,以“两区三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区、抗战文化体验区、党建法治文化长廊、抗战文化长廊、农耕文化长廊)为依托,打造大垭口抗战文化特色村,激活发展动能;深入挖掘岭岗寨“百千万亿”(百年古村落、千年清香木、万亩芒果林、亿年贝壳石)文化内涵,加快推进3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镇共开办民宿7家,农家乐11家,促进群众增收10万余元。依托首届芒果节暨电商直播大赛,以节为媒,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完成线上线下芒果交易8500公斤,成交额4.5万元,将文化富民的美丽颜值转化为美丽经济。推进铸魂塑形融合。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党建+文明创建”为抓手,通过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依托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文化人,以文赋能,培根铸魂。充分利用村(社区)内空白墙壁,制作文化墙8500平方米,通过文化“上墙”助推文明“上心”,让家门口成为百姓的文化教育的“活课堂”,变白为景,以景促民,启智润心。

落笔“生态建设”,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打造“一村一示范”。按照“一心两翼三区”的规划思路,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区、绿色生态休闲区、金色产业富民区。通过支部主抓、党员主力,示范带动全镇党员群众投工投劳1.2万个、筹集资金50余万元、捐赠陶罐、磨盘等器物3600多件,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10个,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如:腊勐社区岭岗寨“五彩”党建、白泥塘社区龙潭山搬迁点“五心党建”、松山村“五同五美”等。打造绿美乡村。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推进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和“除三堆、治三乱、创三化、建三园”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长效推进河长制、林长制,持续发动党员群众利用“四旁”“四地”破墙透绿、见缝插绿,共拆除简易房75间,清除垃圾230余吨,清理边沟48公里,铺设污水管网20余公里,支砌花台6.8公里,种植花果1.2万余株,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造“四美”庭院。依托“党建+综合治理”模式,打造党员示范户30户,带动群众建设“一户一品”“一院一景”的美丽小院,以环境美、居室美、厨厕美、家风美的“小家美”带动“大家美”。